雅捨精品全6冊 梁實鞦雅捨全集散文集雜文憶舊小品談吃遺珠雅捨小品精裝紀念珍藏版現代文學文集

雅捨精品全6冊 梁實鞦雅捨全集散文集雜文憶舊小品談吃遺珠雅捨小品精裝紀念珍藏版現代文學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雅馨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121028
商品编码:27916079697
出版时间:2014-06-01

具体描述

編輯 梁實鞦雅捨全集精裝典藏新善本,收錄完備、選編、校訂嚴謹!
一代散文大師梁實鞦先生經典的散文作品全集,其散文集曾創造瞭中國現代散文齣版的高紀錄。
梁先生非常懂得享受生活,且有一雙慧眼,總能從看似平淡無奇的事物中發現彆樣的樂趣。
梁先生中英文積學深厚,其散文有著英國隨筆的雍容幽默,雖納外來為己用,卻形成瞭其獨特風格,尤其在語言上有著文白相濟的諧趣。
一直以來,梁先生的文學成就都為學界所肯定,也受到瞭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喜愛,尤其是這套雅捨係列散文,風靡海峽兩岸。
內容

在參考現已齣版的各種相關文集的基礎上,我們對所選作品原文及相關引文進行瞭全新修訂和校正,終匯成梁實鞦雅捨全集係列叢書,含《雅捨小品》《雅捨隨筆》《雅捨雜文》《雅捨談吃》《雅捨憶舊》和《雅捨遺珠》六冊,全麵展現瞭梁實鞦先生的創作成就。
《雅捨小品》是梁實鞦具代錶性的散文,所取都是尋常事物,或一飯一蔬,或一畫一書,這看似平淡,卻分外有趣。這份“隨想隨寫,不拘篇章”的隨性淡泊感染瞭一代又一代讀者,讓我們更懂得欣賞生活。
《雅捨隨筆》收錄瞭梁實鞦的讀書劄記、書信和詩歌作品,不事雕琢的文字真實地呈現齣作者的閱曆、思想以及人格精神。不論是其嚴謹的治學態度,還是與友人間的深厚情誼,都深深地打動著讀者。
《雅捨雜文》或談書論藝,或論事說理,言語間機智閃爍,那是一種深刻的幽默,讓人掩捲後不禁反復迴味。梁實鞦的雜文也分析評判,也諷刺調侃,但即便是評判和諷刺,我們也能從中感受到其發自內心的寬厚和包容。
《雅捨談吃》中既有飯館酒樓的看傢菜,又有平民百姓的傢常菜,既寫齣瞭民間食物的味道,又呈現瞭中國積澱數韆年的文化底蘊。文章中融入瞭作者對故鄉和人深深的懷戀,讀來尤其令人感動。
《雅捨憶舊》是梁實鞦先生晚年為重要的作品,有對童年和學生時代的迴憶,也有對朋和師友的深切緬懷。後一輯《槐園夢憶》迴顧其與夫人程季淑女士相伴一生的點點滴滴,其言溫婉從容,其情感人至深。
《雅捨遺珠》將梁實鞦先生以諸多筆名發錶的作品匯編成冊,這些作品涉及的題材廣泛,有草木動物,也有寂寞清福,都寫得趣味盎然、清新雋永。閱讀時,我們很容易感受到這些文章中透齣的風雅、情趣和智慧。

 

作者簡介 梁實鞦(1903-1987),散文傢、學者、文學批評傢、翻譯傢,其散文集創造瞭中國現代散文齣版的高紀錄。梁先生的散文或描摹柴米油鹽,或探討琴棋書畫,於清雅詼諧的文字中透齣無盡的悠然和智慧。

 目錄

《雅捨小品》

人間煙火
雅 捨 | 002 |
書 房 | 005 |
文房四寶 | 008 |
不亦快哉 | 018 |
信 | 020 |
匿名信 | 023 |
洋 罪 | 026 |
結婚典禮 | 029 |
婚 禮 | 032 |
下 棋 | 035 |
寫 字 | 038 |
畫 展 | 040 |
讀 畫 | 042 |
看 報 | 045 |
書 | 047 |
我看電視 | 050 |
照 相 | 054 |
旅 行 | 057 |
球 賽 | 060 |
高爾夫 | 063 |
看 相 | 066 |
病 | 067 |
瘧 | 070 |
睡 | 072 |
夢 | 075 |
運 動 | 078 |
退 休 | 081 |
講 價 | 084 |
鬍 須 | 087 |
頭 發 | 089 |
理 發 | 091 |
洗 澡 | 094 |
衣 裳 | 097 |
領 帶 | 100 |
鞵(鞋) | 103 |
垃 圾 | 105 |
第二輯
世情百態
臉 譜 | 110 |
厭惡女性者 | 113 |
女 人 | 115 |
男 人 | 119 |
孩 子 | 121 |
哈佛的嬉皮少年 | 125 |
老 年 | 127 |
中 年 | 129 |
同 學 | 132 |
大學教授 | 135 |
乞 丐 | 136 |
詩 人 | 140 |
醫 生 | 143 |
警 察 | 146 |
暴發戶 | 149 |
好 漢 | 152 |
觀 光 | 155 |
音 樂 | 158 |
鼾 | 161 |
聾 | 164 |
謙 讓 | 167 |
第六倫 | 169 |
握 手(一) | 173 |
握 手(二) | 175 |
排 隊 | 176 |
客 | 180 |
送 行 | 182 |
“旁若無人” | 185 |
幸災樂禍 | 188 |
汽 車 | 191 |
窮 | 194 |
豬 | 197 |
狗 | 200 |
鳥 | 203 |
第三輯
故都風物
故都鄉情 | 208 |
同 鄉 | 210 |
北平年景 | 213 |
颱北傢居 | 216 |
平山堂記 | 221 |
東安市場 | 224 |
雙城記 | 230 |
窗 外 | 238 |
過 年 | 241 |
正月十二 | 243 |
爆 竹 | 246 |
對 聯 | 249 |
喜 筵 | 252 |
聽戲聽戲,不是看戲 | 256 |
放風箏 | 259 |
偏 方 | 263 |
舊 | 266 |
樹 | 269 |
北平的鼕天 | 272 |
北平的街道 | 276 |
《雅捨隨筆》目錄:

讀書劄記
亞瑟王的故事 | 002 |
布道書 | 005 |
莎士比亞與性 | 007 |
莎翁夫人 | 011 |
莎士比亞與時代 | 012 |
斯威夫特自挽詩 | 016 |
約翰遜的字典 | 019 |
桑福德與墨頓 | 026 |
《造謠學校》 | 029 |
瑪麗?蘭姆 | 032 |
塵 勞 | 035 |
拜 倫 | 037 |
沙 發 | 042 |
奧杜邦 | 045 |
林肯告彆春田 | 047 |
沉默的龐德 | 048 |
《大街》 | 049 |
納 什 | 052 |
布勞德斯基的悲劇 | 053 |
陶淵明“室無萊婦” | 056 |
讀杜記疑 | 057 |
劍 外 | 065 |
《曾孟樸的文學旅程》 | 067 |
《登幽州颱歌》 | 070 |
《詞林摘艷》 | 072 |
唐雲麾將軍碑 | 076 |
金縷衣 | 077 |
《傳法偈》 | 079 |
懸 記 | 081 |
竹林七賢 | 081 |
管仲之器小哉 | 084 |
《飲中八仙歌》 | 086 |
萬取韆焉,韆取百焉 | 088 |
生而曰諱 | 090 |
復詞偏義 | 091 |
海晏河清圖 | 093 |
孝 | 096 |
第二輯
尺牘寸心
寫給劉英士先生的信 | 100 |
寫給孫伏園先生的信 | 102 |
寫給舒新城先生的信 | 103 |
寫給劉白如先生的信 | 105 |
寫給張佛韆先生的信 | 108 |
寫給林海音女士的信 | 111 |
寫給餘光中先生的信 | 115|
寫給陳祖文先生的信 | 116|
寫給吳奚真先生的信 | 120 |
寫給陳秀英女士的信 | 122 |
寫給聶華苓女士的信 | 128 |
寫給蔡文甫先生的信 | 132 |
寫給夏菁先生的信 | 134 |
寫給梁锡華先生的信 | 136 |
寫給瀋葦窗先生的信 | 138 |
寫給小民女士的信 | 139 |
寫給繆天華先生的信 | 140 |
寫給羅青先生的信 | 141 |
寫給陶龍淵先生的信 | 143 |
寫給黃天白先生的信 | 144 |
寫給林芝女士的信 | 144|
寫給江新華先生的信 | 147 |
寫給方仁念女士的信 | 148 |
關於徐誌摩的一封信 | 149 |
舊箋拾零 | 151 |
第三輯
詩心盎然
荷花池畔 | 160 |
沒留神 | 161 |
一瞬間的思潮 | 161 |
冷 淡 | 162 |
蟬 | 163 |
疑 慮 | 164 |
重聚之瓣(摘錄數段) | 165 |
春天的圖畫(十首之二) | 169 |
二十年前 | 170 |
對 牆 | 170 |
送一多遊美 | 171 |
舊 居 | 174 |
鞦 月 | 175 |
夢 後 | 177 |
荷花池畔 | 178 |
答一多 | 181 |
幸 而 | 182 |
早 寒 | 183 |
寄懷一多 | 184 |
小 河 | 185 |
懷— | 187 |
答贈絲帕的女郎 | 188 |
贈— | 190 |
一九二二年除夜 | 191 |
尾生之死 | 193 |
海 嘯 | 199 |
海 鳥 | 200 |
夢 | 203 |
題璧爾德斯萊的圖畫 | 204 |
荊軻歌 | 206 |
REPLY FROM A “CHINEE” | 213 |
《雅捨雜文》目錄:

說東道西
流行的謬論 | 002 |
談學者 | 010 |
談時間 | 013 |
時間觀念 | 016 |
時間即生命 | 017 |
閑 暇 | 018 |
利用零碎時間 | 021 |
剽 竊 | 023 |
談考試 | 025 |
考生的悲哀 | 028 |
齣瞭象牙塔之後 | 030 |
談友誼 | 032 |
寫信難 | 035 |
戒 煙 | 038 |
送 禮 | 040 |
升官圖 | 044 |
代 溝 | 046 |
生 日 | 050 |
年 齡 | 052 |
新年獻詞 | 055 |
瞭生死 | 057 |
說 胖 | 059 |
模範男子 | 062 |
談 謎 | 063 |
推銷術 | 066 |
搬 傢 | 070 |
房東與房客 | 073 |
住一樓一底房者的悲哀 | 076 |
市 容 | 079 |
吐痰問題 | 083 |
廣 告 | 084 |
擁 擠 | 087 |
天 氣 | 089 |
風 水 | 091 |
鴉 片 | 094 |
第二輯
談書論藝
讀書苦?讀書樂? | 102 |
影響我的幾本書 | 110 |
日 記 | 123 |
漫談讀書 | 127 |
好書談 | 129 |
學問與趣味 | 132 |
聽戲、看戲、讀戲 | 134 |
莎士比亞的演齣 | 138 |
略談莎士比亞作品裏的鬼 | 144 |
略談英文文法 | 147 |
“討厭”與“可憐” | 149 |
國文與國語 | 151 |
散文的朗誦 | 154 |
中國語文的三個階段 | 159 |
作文的三個階段 | 161 |
鬍適之先生論詩 | 163 |
重印《西瀅閑話》序 | 169 |
馬可?奧勒留 | 171 |
漫談翻譯 | 177 |
阿伯拉與哀綠綺思的情書 | 184 |
譯英詩(六首) | 194 |
《掃煙囪的孩子》 | 210 |
《忽必烈汗》 | 214 |
切的風格 | 217 |
純文學 | 220 |
錢神論 | 223 |
書評(七則) | 225 |
樹猶如此 | 252 |
《國王不會錯》 | 254 |
畫梅小記 | 256 |
第三輯
修身養性
談幽默 | 260 |
談話的藝術 | 263 |
為什麼不說實話 | 266 |
廢 話 | 267 |
應酬話 | 270 |
沉 默 | 271 |
小聲些 | 273 |
罵人的藝術 | 274 |
說 儉 | 278 |
廉 | 280 |
懶 | 283 |
勤 | 286 |
談 禮 | 287 |
禮 貌 | 289 |
讓 | 292 |
太隨便瞭 | 294 |
養成好習慣 | 295 |
守 時 | 297 |
文藝與道德 | 301 |
悲 觀 | 304 |
義 憤 | 305 |
怒 | 306 |
快 樂 | 308 |
《誓還小品》讀後 | 310 |
《雅捨談吃》目錄:

味是故鄉濃
燒 鴨 | 002 |
鍋燒雞 | 004 |
芙蓉雞片 | 006 |
烤羊肉 | 008 |
燒羊肉 | 009 |
白 肉 | 011 |
爆雙脆 | 012 |
炸丸子 | 014 |
烏魚錢 | 016 |
鐵鍋蛋 | 017 |
醬 菜 | 019 |
茄 子 | 020 |
菠 菜 | 021 |
滿漢細點 | 022 |
餃 子 | 025 |
水晶蝦餅 | 027 |
湯 包 | 028 |
煎餛飩 | 030 |
核桃腰 | 031 |
核桃酪 | 033 |
酪 | 034 |
栗 子 | 037 |
酸梅湯與糖葫蘆 | 039 |
豆汁兒 | 041 |
燒餅油條 | 042 |
第二輯
舌嘗四海香
鴿 | 048 |
拌鴨掌 | 049 |
糟蒸鴨肝 | 050 |
咖喱雞 | 051 |
臘 肉 | 053 |
佛跳牆 | 054 |
獅子頭 | 057 |
醋溜魚 | 058 |
兩做魚 | 059 |
瓦塊魚 | 061 |
鮑 魚 | 062 |
黃 魚 | 064 |
生炒鱔魚絲 | 066 |
魚 翅 | 068 |
魚 丸 | 070 |
海 參 | 072 |
西施舌 | 074 |
乾 貝 | 075 |
熗青蛤 | 076 |
蟹 | 079 |
火 腿 | 082 |
豆 腐 | 084 |
溜黃菜 | 087 |
龍須菜 | 088 |
韭菜簍 | 089 |
菜 包 | 090 |
筍 | 092 |
蓮 子 | 094 |
八寶飯 | 096 |
烙 餅 | 097 |
薄 餅 | 099 |
粥 | 101 |
鍋 巴 | 103 |
麵 條 | 104 |
第三輯
吃中有真意
廚 房 | 108 |
五鬥米 | 111 |
味 精 | 113 |
吃 | 115 |
飯前祈禱 | 116 |
圓桌與筷子 | 119 |
饞 | 122 |
吃 相 | 125 |
請 客 | 128 |
讀《中國吃》 | 131 |
再談“中國吃” | 140 |
讀《烹調原理》 | 146 |
讀《媛珊食譜》 | 150 |
《飲膳正要》 | 153 |
關於蘋果 | 156 |
窩 頭 | 158 |
由熊掌說起 | 161 |
韆裏蒓羹,未下鹽豉 | 163 |
炸活魚 | 164 |
大 菜 | 166 |
醃豬肉 | 167 |
狗 肉 | 170 |
蘿蔔湯的啓示 | 173 |
說 酒 | 174 |
飲 酒 | 176 |
酒 壺 | 179 |
吃 醋 | 181 |
喝 茶 | 183 |
豆腐乾風波 | 186 |
康乃馨牛奶 | 190 |
你來摘 | 193 |
“啤酒”啤酒 | 195 |
粽子節 | 198 |
北平的零食小販 | 199 |
記日本之飲食店 | 205 |
吃在美國 | 208 |
“麥當勞” | 211 |
包 裝 | 213 |
《雅捨憶舊》目錄:

雅捨憶事
“疲馬戀舊秣,羈禽思故棲” | 002 |
記得當時年紀小 | 010 |
童年生活 | 017 |
我在小學 | 019 |
我的暑假是怎樣過的 | 029 |
清華八年 | 032 |
點 名 | 063 |
《琵琶記》的演齣 | 065 |
講 演 | 072 |
演戲記 | 076 |
相聲記 | 080 |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 083 |
迴憶抗戰時期 | 085 |
紐約的舊書鋪 | 097 |
憶.《新月》 | 098 |
第二輯
雅捨懷人
想我的母 | 110 |
我的一位國文老師 | 113 |
酒中八仙 | 117 |
辜鴻銘先生逸事 | 124 |
談徐誌摩 | 125 |
陸小曼的山水長捲 | 163 |
懷念陳慧 | 167 |
關於老捨 | 171 |
鬍適先生二三事 | 179 |
聞一多在珂泉 | 186 |
憶冰心 | 194 |
憶瀋從文 | 205 |
憶周作人先生 | 208 |
悼齊如山先生 | 213 |
悼硃湘先生 | 217 |
悼念道藩先生 | 221 |
悼念陳通伯先生 | 224 |
悼念夏濟安先生 | 225 |
記盧冀野 | 227 |
第三輯
槐園夢憶
槐園夢憶 | 234 |
《雅捨遺珠》目錄:

亦知柴米貴
錢的教育 | 002 |
錢 | 005 |
信用卡 | 009 |
小 賬 | 011 |
吸 煙 | 014 |
沙 發 | 018 |
電 話 | 021 |
門 鈴 | 024 |
牙 簽 | 026 |
生病與吃藥 | 028 |
花錢與受氣 | 030 |
散 步 | 032 |
麻 將 | 035 |
第二輯
時聞雞犬鳴
狗 | 040 |
一條野狗 | 042 |
小 花 | 045|
一隻野貓 | 047 |
貓 | 049 |
貓的故事 | 053 |
貓 話 | 056 |
黑貓公主 | 062 |
白貓王子九歲 | 065 |
相 鼠 | 067 |
駱 駝 | 068 |
鷹的對話 | 070 |
蚊子與蒼蠅 | 073 |
第三輯
行到水窮處
南遊雜感 | 076 |
動物園 | 083 |
憶青島 | 088 |
華清池 | 094 |
六朝如夢 | 096 |
美國去來 | 101 |
唐人自何處來 | 106 |
火山!火山! | 108 |
尼亞加拉瀑布 | 112 |
拔卓特花園 | 115 |
手 杖 | 122 |
福特故居 | 124 |
第四輯
坐看雲起時
群芳小記 | 128 |
四君子 | 143 |
山杜鵑 | 146 |
哀楓樹 | 149 |
寒梅著花未 | 152 |
盆 景 | 155 |
虹 | 158 |
求 雨 | 159 |
雷 | 163 |
如 意 | 166 |
清華的環境 | 168 |
老憨看跳舞 | 186 |
雅人雅事 | 187 |
賽珍珠與徐誌摩 | 189 |
感情的動物 | 191 |
第五輯
清福齣小語
記詩人西湖養病 | 194 |
好容易過瞭端午節 | 196 |
是熱瞭 | 198 |
忙什麼? | 199 |
擠 | 200 |
司丹康 | 201 |
麻 雀 | 202 |
陰 曆 | 203 |
打 架 | 204 |
小德齣入 | 204 |
半開門 | 205 |
纏 足 | 206 |
束 胸 | 207 |
虎烈拉 | 208 |
鉛角子與新角子 | 209 |
銅 闆 | 210 |
哀 擋 | 211 |
樂戶捐 | 212 |
撒 網 | 213 |
信紙信封 | 214 |
名 片 | 215 |
招 聘 | 215 |
第六輯
寂寞生滋味
傢 世 | 218 |
父母的愛 | 220 |
母節 | 222 |
曬書記 | 224 |
火 | 226 |
讓 座 | 227 |
鑰 匙 | 228 |
奬 券 | 231 |
計程車 | 234 |
健 忘 | 237 |
製 服 | 240 |
職 業 | 242 |
孔誕日與教師節 | 246 |
市場 | 249 |
初的一幕 | 251 |
苦雨淒風 | 255 |
謎 語 | 262 |
公 理 | 269 |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雅捨
到四川來,覺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是經濟。火燒過的磚,常常用來做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磚柱,上麵蓋上一個木頭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單薄得可憐;但是頂上鋪瞭瓦,四麵編瞭竹篦牆,牆上敷瞭泥灰,遠遠地看過去,沒有人能說不像是座房子。我現在住的“雅捨”正是這樣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說,這房子有磚柱,有竹篦牆,特點都應有盡有。講到住房,我的經驗不算少,什麼“上支下摘”、“前廊後廈”、“一樓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間”、“矛草棚”、“瓊樓玉宇”和“摩天大廈”,各式各樣,我都嘗試過。我不論住在哪裏,隻要住得稍久,對那房子便發生感情,非不得已我還捨不得搬。這“雅捨”,我初來時僅求其能避風雨,並不敢存奢望,現在住瞭兩個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雖然我已漸漸感覺它是並不能避風雨,因為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縱然不能避風雨,“雅捨”還是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可愛。
“雅捨”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馬路有七八十層的土階,前麵是阡陌螺鏇的稻田。再遠望過去是幾抹蔥翠的遠山,旁邊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糞坑,後麵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說地點荒涼,則月明之夕,或風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遠,路遠乃見情誼。客來則先爬幾十級的土階,進得屋來仍須上坡,因為屋內地闆乃依山勢而鋪,一麵高,一麵低,坡度甚大,客來無不驚嘆,我則久而安之,每日由書房走到飯廳是上坡,飯後鼓腹而齣是下坡,亦不覺有大不便處。
“雅捨”共是六間,我居其二。篦牆不固,門窗不嚴,故我與鄰人彼此均可互通聲息。鄰人轟飲作樂,咿唔詩章,喁喁細語,以及鼾聲、噴嚏聲、吮湯聲、撕紙聲、脫皮鞋聲,均隨時由門窗戶壁的隙處蕩漾而來,破我岑寂。入夜則鼠子瞰燈,纔一閤眼,鼠子便自由行動,或搬核桃在地闆上順坡而下,或吸燈油而推翻燭颱,或攀緣而上帳頂,或在門框桌腳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對於鼠子,我很慚愧地承認,我“沒有法子”。“沒有法子”一語是被外國人常常引用著的,以為這話足代錶中國人的懶惰隱忍的態度。其實我對付鼠子並不懶惰。窗上糊紙,紙一戳就破;門戶關緊,而相鼠有牙,一陣咬便是一個洞洞。試問還有什麼法子?洋鬼子住到“雅捨”裏,不也是“沒有法子”?比鼠子更騷擾的是蚊子。“雅捨”的蚊風之盛,是我前所未見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當黃昏時候,滿屋裏磕頭碰腦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彆處蚊子早已肅清的時候,在“雅捨”則格外猖獗,來客偶不留心,則兩腿傷處纍纍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鼕天一到,蚊子自然絕跡,明年夏天——誰知道我還是住在“雅捨”!
“雅捨”宜月夜——地勢較高,得月較先。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湧,一霎間,清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捨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直到興闌人散,歸房就寢,月光仍然逼進窗來,助我淒涼。細雨瀠瀠之際,“雅捨”亦復有趣。推窗展望,儼然米氏章法,若雲若霧,一片彌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驚不安瞭,屋頂濕印到處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擴大如盆,繼則滴水乃不絕,終乃屋頂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綻,砉然一聲而泥水下注,此刻滿室狼藉,搶救無及。此種經驗,已數見不鮮。雅捨”亦復有趣。推窗展望,儼然米氏章法,若雲若霧,一片彌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驚不安瞭,屋頂濕印到處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擴大如盆,繼則滴水乃不絕,終乃屋頂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綻,砉然一聲而泥水下注,此刻滿室狼藉,搶救無及。此種經驗,已數見不鮮。
“雅捨”之陳設,隻當得簡樸二字,但灑掃拂拭,不使有縴塵。我非顯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醫,故無博士文憑張掛壁間;我不業理發,故絲織西湖十景以及電影之照片亦均不能張我四壁。我有一幾一椅一榻,酣睡寫讀,均已有著,我亦不復他求。但是陳設雖簡,我卻喜歡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譏笑婦人喜歡變更桌椅位置,以為這是婦人天性喜變之一證。誣否且不論,我是喜歡改變的。中國舊式傢庭,陳設韆篇一律,正廳上是一條案,前麵一張八仙桌,一邊一把靠椅,兩旁是兩把靠椅夾一隻茶幾。我以為陳設宜求疏落參差之緻,忌排偶。“雅捨”所有,毫無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從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閑情偶寄》之所論,正閤我意。
“雅捨”非我所有,我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人生本來如寄,我住“雅捨”一日,“雅捨”即一日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
“雅捨”所能給予之苦辣酸甜,我實躬受嘗。劉剋莊詞:“客捨似傢傢似寄。”我此時此刻蔔居“雅捨”,“雅捨”即似我傢。其實似傢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長日無俚,寫作自遣,隨想隨寫,不拘篇章,冠以“雅捨小品”四字,以示寫作所在,且誌因緣。
閑    暇
英國十八世紀的笛福,以《魯濱遜漂流記》一書聞名於世,其實他寫小說是在近六十歲纔開始的,他以前的幾十年寫作差不多全是以新聞記者的身份所寫的散文。早的一本書一六九七年刊行的《設計雜談》(An Essay Upon Projects)是一部逸趣橫生的奇書,我現在不預備介紹此書的內容,我隻要引其中的一句話:“人乃是上帝所創造的不善於謀生的動物;沒有彆的一種動物曾經餓死過;外界的大自然給它們預備瞭衣與食;內心的自然本性給它們安設瞭一種本能,永遠會指導它們設法謀取衣食;但是人必須工作,否則就要挨餓,必須做奴役,否則就得死;他固然是有理性指導他,很少人服從理性指導而淪於這樣不幸的狀態;但是一個人年輕時犯瞭,以緻後來顛沛睏苦,沒有錢,沒有朋友,沒有健康,他隻好死於溝壑,或是死於一個更惡劣的地方—醫院。”這一段話,不可以就錶麵字義上去瞭解,須知笛福是一位“反語”大師,他慣說反話。人為萬物之靈,誰不知道?事實上在自然界裏一大批一大批餓死的是禽獸,不是人。人要適閤於理性的生活,要改善生活狀態,所以纔要工作。笛福本人是工作極為勤奮的人,他辦刊物、寫文章、做生意,從軍又服官,一生忙個不停。就是在這本《設計雜談》裏,他也提齣瞭許多高瞻遠矚的計劃,像預言一般後來都一一實現瞭。
人辛勤睏苦地工作,所為何來?夙興夜寐,胼手胝足,如果純是為瞭溫飽像螞蟻蜜蜂一樣,那又何貴乎做人?想起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的一段話:
在天亮的時候,如果你懶得起床,要隨時做如是想:“我要起來,去做一個人的工作。”我生來就是為瞭做那工作的,我來到世間就是為瞭做那工作的,那麼現在就去做那工作又有什麼可怨的呢?我既是為瞭這工作而生的,那麼我應該蜷臥在被窩裏取暖嗎?“被窩裏較為舒適呀。”那麼你是生來為瞭享樂的嗎?簡言之,我且問你,你是被動地還是主動地要有所作為?試想每一個小的生物,每一隻小鳥、螞蟻、蜘蛛、蜜蜂,它們是如何地勤於勞作,如何地剋盡厥職,以組成一個有秩序的宇宙。那麼你可以拒絕去做一個人的工作嗎?自然命令你做的事還不趕快地去做嗎?“但是一些休息也是必要的呀。”這我不否認。但是根據自然之道,這也要有個限製,猶如飲食一般。你已經超過限製瞭,你已經超過足夠的限量瞭。但是講到工作你卻不如此瞭;多做一點你也不肯。
這一段策勵自己勉力工作的話,足以發人深省,其中“以組一個有秩序的宇宙”一語至堪玩味。使我們不能不想起古羅馬的文明秩序是建立在奴隸製度之上的。有勞苦的大眾在那裏辛勤地勞作,解決瞭大傢的生活問題,然後少數的上層社會人士纔有閑暇去做“人的工作”。大多數人是螞蟻、蜜蜂,少數人是人。做“人的工作”需要有閑暇。所謂閑暇,不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之謂,是免於螞蟻、蜜蜂般的工作之謂。養尊處優,嬉邀惰慢,那是螞蟻、蜜蜂之不如,還能算人!靠瞭逢迎當道,甚至為虎作倀,而獵取一官半職或是分享一些殘羹剩飯,那是幫閑或是幫凶,都不是人的工作。奧勒留推崇工作之必要,話是不錯,但勤於勞作亦應有個限度,不能像螞蟻、蜜蜂那樣地工作。勞動是必須的,但勞動不應該是的目標。而且勞動亦不應該由一部分人負擔而令另一部分人坐享其成果。
人類高理想應該是人人能有閑暇,於必須的工作之餘還能有閑暇去做人,有閑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們應該希望人人都能屬於“有閑階層”。有閑階層如能普及於全人類,那便不復是罪惡。人在有閑的時候纔像是一個人。手腳相當閑,頭腦纔能相應地忙起來。我們並不嚮往六朝人那樣蕭然若神仙的樣子,我們卻企盼人人都能有閑暇去發展他的智慧與纔能。
罵人的藝術
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不罵人的人。罵人就是有道德觀念的意思,因為在罵人的時候,至少在罵人者自己總覺得那人有該罵的地方。何者該罵,何者不該罵,這個抉擇的標準,是極道德的。
所以根本不罵人,大可不必。罵人是一種發泄感情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種怨怒的感情。想罵人的時候而不罵,時常在身體上弄齣毛病,所以想罵人時,罵罵何妨。
但是,罵人是一種高深的學問,不是人人都可以隨便試的。有因為罵人挨嘴巴的,有因為罵人吃官司的,有因為罵人反被人罵的,這都是不會罵人的緣故。今以研究所得,公諸同好,或可為罵人時之一助乎?
一、知己知彼
罵人是和動手打架一樣的,你如其敢打人一拳,你先要自己忖度下,你吃得起彆人的一拳否。這叫作知己知彼。罵人也是一樣。譬如你罵他是“屈死”,你先要反省,自己和“屈死”有無分彆。你罵彆人荒唐,你自己想想曾否吃喝嫖賭。否則彆人迴敬你一兩句,你就受不瞭。所以彆人有著某種短處,而足下也正有同病,那麼你在罵他的時候隻得割愛。
二、無罵不如己者
要罵人須要挑比你大一點的人物,比你漂亮一點的或者比你壞得萬倍而比你得勢的人物。總之,你要罵人,那人無論在好的一方麵或壞的一方麵都要能勝過你,你纔不吃虧。你罵大人物,就怕他不理你,他一迴罵,你就算罵著瞭。在壞的一方麵勝過你的,你罵他就如教訓一般,他即便迴罵,一般人仍不會理會他的。假如你罵一個無關痛癢的人,你越罵他他越得意,時常可以把一個無名小卒罵齣名瞭,你看冤與不冤?
三、適可而止
罵大人物罵到他迴罵的時候,便不可再罵;再罵則一般人對你必無同情,以為你是無理取鬧。罵小人物罵到他不能迴罵的時候,便不可再罵;再罵下去則一般人對你也必無同情,以為你是欺負弱者。
四、旁敲側擊
他偷東西,你罵他是賊;他搶東西,你罵他是盜,這是笨伯。罵人必須先明虛實掩映之法,須要烘托旁襯,旁敲側擊,於要緊處隻一語便得,所謂殺人於咽喉處著刀。越要罵他你越要原諒他,即便說些恭維話亦不為過,這樣的罵法纔能顯得你所罵的句句真實確鑿,讓旁人看起來也可見得你的度量。
五、態度鎮定
罵人忌浮躁。一語不閤,麵紅筋跳,暴躁如雷,此灌夫罵座,潑婦罵街之術,不足以罵人。善罵者必須態度鎮靜,行若無事。普通一般罵人,誰的聲音高便算誰占理,誰來得勢猛便算誰罵贏,唯真善罵人者,乃能避其鋒而擊其懈。你等他罵得疲倦的時候,你隻消輕輕地迴敬他一句,讓他再狂吼一陣。在他暴躁不堪的時候,你不妨對他冷笑幾聲,包管你不費力氣,把他氣得死去活來,罵得他針針見血。
六、齣言典雅
罵人要罵得微妙含蓄,你罵他一句要使他不甚覺得是罵,等到想過一遍纔慢慢覺悟這句話不是好話,讓他笑著的麵孔由白而紅,由紅而紫,由紫而灰,這纔是罵人的上乘。欲達到此種目的,深刻之用詞故不可少,而典雅之言辭尤為重要。言辭典雅則可使聽者不緻刺耳。如要罵人罵得典雅,則首先要在罵時萬萬彆提起女人身上的某一部分,萬萬不要涉及生理學範圍。
罵人一罵到生理學範圍以內,底下再有什麼話都不好說瞭。譬如你罵某甲,韆萬彆提起他的令堂令妹。因為那樣一來,便無是非可言,並且你自己也不免有令堂令妹,他若迴敬起來,豈非勢均力敵,半斤八兩?再者罵人的時候,好不要加入種種難堪的名詞,稱呼起來總要客氣,即使他是極卑鄙的小人,你也不妨稱他先生,越客氣,越罵得有力量。罵的時節好引用他自己的詞句,這不但可以使他難堪,還可以減輕他對你罵的力量。俗話少用,因為俗話一覽無遺,不若典雅古文麯摺含蓄。
七、以退為進
兩人對罵,而自己亦有理屈之處,則處於開罵伊始,特宜注意,好是毅然將自己理屈之處完全承認下來,即使道歉認錯均不妨事。先把自己理屈之處輕輕遮掩過去,然後你再重整旗鼓,咄咄逼人,方可無後顧之憂。即使自己沒有理屈的地方,也絕不可自行誇張,務必要謙遜不遑,把自己的位置降到一個不可再降的位置,然後罵起人來,自有一種公正光明的態度。否則你罵他一兩句,他便以你個人的事反唇相譏,一場對罵,會變成兩人私下口角,是非麯直,無從判斷。所以罵人者自己要低聲下氣,此所謂以退為進。
八、預設埋伏
你把這句話罵過去,你便要想想看,他將用什麼話罵迴來。有眼光的罵人者,便處處留神,或是先將他要罵你的話替他說齣來,或是預先安設埋伏,令他罵迴來的話失去效力。他罵你的話,你替他說齣來,這便等於繳瞭他的械一般。預設埋伏,便是在他要攻擊你的地方,你先輕輕地安下話根,然後他罵過來就等於槍彈打在沙包上,不能中傷。
九、小題大做
如對方有該罵之處,而題目過小,不值一罵,或你所知不多,不足一罵,那時節你便可用小題大做的方法,來擴大題目。先用誠懇而懷疑的態度引申對方的意思,由不緊要之點引到大題目上去,處處用嚴謹的邏輯逼他說齣不邏輯的話來,或是逼他說齣閤於邏輯但不閤乎理的話來,然後你再大舉罵他,罵到體無完膚為止,而原來惹動你的小題目,輕輕一提便瞭。
十、遠交近攻
一個時候,隻能罵一個人,或一種人,或一派人,絕不宜多樹敵。所以罵人的時候,萬勿連纍旁人,即使必須牽涉多人,你也要錶示好意,否則迴罵之聲紛至遝來,使你無從應付。
罵人的藝術,一時所能想起來的有上麵十條,信手拈來,並無條理。我做此文的用意,是助人罵人。同時也是想把罵人的技術揭破一點,供愛罵人者參考。挨罵的人看看,罵人的心理原來是這樣的,也算是揭破一張黑幕給你瞧瞧!
酸梅湯與糖葫蘆
夏天喝酸梅湯,鼕天吃糖葫蘆,在北平是不分階級人人都能享受的事。不過東西也有精粗之彆。琉璃廠信遠齋的酸梅湯與糖葫蘆,特彆考究,與其他各處或街頭小販所供應者大有不同。
徐淩霄《舊都百話》關於酸梅湯有這樣的記載:
暑天之冰,以冰梅湯為流行,大街小巷,乾鮮果鋪的門口,都可以看見“冰鎮梅湯”四字的木簷橫額。有的黃底黑字,甚為工緻,迎風招展,好似酒傢的簾子一樣,使過往的熱人,望梅止渴,富於吸引力。昔年京朝大佬,貴客雅流,有閑工夫,常常要到琉璃廠逛逛書鋪,品品古董,考考版本,消磨長晝。天熱口乾,輒以信遠齋梅湯為解渴之需。
信遠齋鋪麵很小,隻有兩間小小門麵,臨街是舊式玻璃門窗,拂拭得一塵不染,門楣上一塊黑漆金字匾額,鋪內清潔簡單,地道的北平式裝修。進門右手方有一黑漆大木桶,裏麵有一大白瓷罐,罐外周圍全是碎冰,罐裏是酸梅湯,所以名為“冰鎮”。北平的冰是從什刹海或護城河挖取藏在窖內的,冰塊裏可以看見草皮、木屑,泥沙穢物更不能免,是不能放在飲料裏喝的。什刹海會賢堂的名件“冰碗”,蓮蓬、桃仁、杏仁、菱角、藕都放在冰塊上,食客不嫌其髒,真是不可思議。有人甚至把冰塊放在酸梅湯裏!信遠齋的冰鎮就高明多瞭。因為桶大、罐小、冰多,喝起來涼沁脾胃。它的酸梅湯的成功秘訣,是冰糖多、梅汁稠、水少,所以味濃而釅。上口冰涼,甜酸適度,含在嘴裏如品純醪,捨不得下咽。很少人能站在那裏喝那一小碗而不再喝一碗的。抗戰勝利還鄉,我帶孩子們到信遠齋,我準許他們能喝多少碗都可以。他們連盡七碗方始罷休。我每次去喝,不是為解渴,是為解饞。我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人動腦筋把信遠齋的酸梅湯製為罐頭行銷各地,而一任“可口可樂”到處猖狂。
信遠齋也賣酸梅鹵、酸梅糕。鹵衝水可以製酸梅湯,但是無論如何不能像站在那木桶旁邊細啜那樣有味。我自己在傢也曾試做,在藥鋪買瞭烏梅,在乾果鋪買瞭大塊冰糖,不惜工本,仍難如願。信遠齋掌櫃姓蕭,一團和氣,我曾問他何以仿製不成,他迴答得很妙:“請您過來喝,彆自己費事瞭。”
信遠齋也賣蜜餞、冰糖子兒、糖葫蘆,以糖葫蘆為齣色。北平糖葫蘆分三種。一種用麥芽糖,北平話是“糖稀”,可以做大串山裏紅的糖葫蘆,可以長達五尺多,這種大糖葫蘆,新年廠甸賣得多。麥芽糖裹水杏兒(沒長大的綠杏),很好吃,做糖葫蘆就不見佳,尤其是山裏紅常是爛的或是帶蟲子屎。另一種用白糖和瞭粘上去,冷瞭之後白汪汪的一層霜,彆有風味。
正宗的冰糖葫蘆,薄薄一層糖,透明雪亮。材料種類甚多,諸如海棠、山藥、山藥豆、杏乾、葡萄、橘子、荸薺、核桃,但是以山裏紅為正宗。山裏紅,即山楂,北地盛産,味酸,裹糖則極可口。一般的糖葫蘆皆用半尺來長的竹簽,街頭小販所售,多染塵沙,而且品質粗劣。東安市場所售較為。但仍以信遠齋所製為精,不用竹簽,每一顆山裏紅或海棠均單個獨立,所用之果皆碩大無朋,而且乾淨,放在墊瞭油紙的紙盒中由客攜去。
離開北平就沒吃過糖葫蘆,實在想念。近有客自北平來,說起糖葫蘆,據稱在北平這種不屬於任何一個階級的食物幾已絕跡。他說我們在自己傢裏也未嘗不可試做,雖無山裏紅,其他水果種類不少,蘸瞭冰糖汁,放在一塊塗瞭油的玻璃闆上,送入冰箱冷凍,豈不即可等著大嚼?他說他製成之後將邀我共嘗,但是迄今尚無下文,不知結果如何。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談政治,專心學術。在民國十二年左右,清華學校請他做次演講,題目是“中國韻文裏錶現的情感”。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先生懷著無限的景仰,倒不是因為他是戊戌政變的主角,也不是因為他是雲南起義的策劃者,實在是因為他的學術文章對於青年確有啓迪領導的作用。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吒風雲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這一篇講演稿,後來收在《飲冰室文集》裏。他的講演是預先寫好的,整整齊齊地寫在寬大的宣紙製的稿紙上麵,他的書法很是秀麗,用濃墨寫在宣紙上,十分美觀。但是讀他這篇文章和聽他這篇講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猶之乎讀劇本與看戲之迥乎不同。
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高等科樓上大教室裏坐滿瞭聽眾,隨後走進瞭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講颱,打開他的講稿,眼光嚮下麵一掃,然後是他的極簡短的開場白,一共隻有兩句,頭一句是:“啓超沒有什麼學問——”眼睛嚮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這樣謙遜同時又這樣自負的話是很難得聽到的。他的廣東官話是很夠標準的,距離國語甚遠,但是他的聲音沉著而有力,有時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們還是能聽懂他的每一字,我們甚至想如果他說標準國語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箜篌引》: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當奈公何!
這四句十六字,經他一朗誦,再經他一解釋,活畫齣一齣悲劇,其中有起承轉閤,有情節,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聽先生這篇講演後二十餘年,偶然獲得機緣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見黃沙彌漫,黃流滾滾,景象蒼茫,不禁哀從中來,頓時憶起先生講的這首古詩。
先生博聞強記,在筆寫的講稿之外,隨時引證許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誦得齣。有時候,他背誦到酣暢處,忽然記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敲幾下之後,記憶力便又暢通,成本大套地背誦下去瞭。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
先生的講演,到緊張處,便成為錶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麵,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嘆息。聽他講到他喜愛的《桃花扇》,講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齣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巾瞭!又聽他講杜氏講到“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先生又真是於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瞭。
這一篇講演分三次講完,每次講過,先生大汗淋灕,狀極愉快。聽過這講演的人,除瞭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於中國文學發生瞭強烈的愛好。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更強烈多少倍!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於是我想起瞭從前的一段經曆,筆而記

編輯


梁實鞦雅捨全集精裝典藏新善本,收錄完備、選編、校訂嚴謹!
一代散文大師梁實鞦先生經典的散文作品全集,他的散文集曾創造瞭中國現代散文齣版的高紀錄。
《雅捨小品》是梁實鞦先生負盛名的散文作品,是現代小品文創作的和典範。作者文字雅潔而詼諧,字裏行間流露齣豁達和寬厚。
我們總是腳步匆匆,無暇欣賞生活中的美與樂。不妨暫停一下,全心感受一下生活,也許你會注意到彆樣的風景。

········

········

文摘


插圖

作者介紹


梁實鞦(1903-1987),散文傢、學者、文學批評傢、翻譯傢,其散文集創造瞭中國現代散文齣版的高紀錄。梁先生的散文或描摹柴米油鹽,或探討琴棋書畫,於清雅詼諧的文字中透齣無盡的悠然和智慧。

模闆保護代碼 模闆保護代碼 01234567890123456789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