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174-2017 數據中心設計規範

GB 50174-2017 數據中心設計規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數據中心
  • 設計規範
  • GB50174-2017
  • 建築工程
  • 信息技術
  • 基礎設施
  • 可靠性
  • 節能
  • 安全
  • 規範標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建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155801
商品编码:27952976411

具体描述

書    名GB 50174-2017 數據中心設計規範
書    號155182.0147
定    價23.00
齣版單位中國計劃齣版社
標準類彆工程建設國傢標準、其它
語    言中文
等    級****
標準編號GB 50174-2017 
標準名稱數據中心設計規範
英文名稱Code for design of data centers
替代標準 
主編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發布日期2017-5-4
實施日期2018-1-1
發行日期2017-10-20
公    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告
第1541號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發布國傢標準
《數據中心設計規範》的公告
現批準《數據中心設計規範》為國傢標準,編號為GB50174—
2017,自2018 年1 月1 日起實施。其中,第8.4.4、13.2.1、
13.2.4、13.3.1、13.4.1條為強製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原《電
子信息係統機房設計規範》GB50174—2008同時廢止。
本規範由我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計劃齣版社齣版
發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17年5月4日
標準簡介本規範適用於新建、改建和擴建的數據中心的設計。
目   錄1 總 則
2 術語和符號
3 分級與性能要求
4 選址及設備布置
5 環境要求
6 建築與結構
7 空氣調節
8 電 氣
9 電磁屏蔽
10 網絡與布綫係統
11 智能化係統
12 給水排水
13 消防與安全
附錄A 各級數據中心技術要求
本規範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附:條文說明
字    數94韆字
頁    數107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數據中心設計規範之外的圖書簡介,內容聚焦於現代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廣闊領域,力求詳盡、專業,且不涉及GB 50174-2017的任何具體內容。 --- 圖書名稱:《現代雲計算基礎設施的架構、運維與安全前沿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於當前信息技術領域的核心命脈——現代雲計算基礎設施的構建、優化、彈性擴展與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數據中心設計規範(如GB 50174-2017所涵蓋的物理環境要求之外),我們深入探討瞭支撐海量數據處理、實時服務交付和前沿技術應用所需的一整套邏輯架構、軟件定義能力和運營哲學。 本書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土木工程或基礎電氣規範手冊,而是麵嚮係統架構師、高級運維工程師、雲原生開發者以及IT基礎設施決策者的一本深度技術指南。它旨在剖析在軟件定義一切(SDx)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從概念設計到實際部署,構建一個高效、可自我修復、高彈性的數字化支撐平颱。 第一部分:雲原生架構與基礎設施抽象化 本部分著重於基礎設施的邏輯演進,即如何超越傳統硬件邊界,實現資源的池化與服務的敏捷交付。 1. 基礎設施的軟件定義範式(SDx): 詳細闡述軟件定義網絡(SDN)、軟件定義存儲(SDS)和軟件定義計算(SDC)的核心原理、關鍵技術選型與集成策略。探討如何通過抽象層屏蔽底層硬件異構性,實現資源的統一調度和高效利用。內容包括OpenFlow協議棧、Ceph/GlusterFS的分布式塊與對象存儲設計、以及基於硬件虛擬化的內存和CPU資源管理技術。 2. 容器化與微服務基礎設施支撐: 深入剖析Kubernetes(K8s)作為現代應用事實操作係統的角色。本書將詳細解析K8s集群的搭建、高可用性配置(如多Master、etcd集群的 Raft 協議優化),以及其網絡模型(CNI插件的選擇與對比,如Calico、Flannel)。同時,探討如何利用Operator模式管理有狀態服務(如數據庫、消息隊列)的生命周期,確保應用層與基礎設施層之間的無縫協同。 3. 服務網格(Service Mesh)與應用間通信優化: 在微服務架構中,服務間通信的可靠性、可觀察性和安全性至關重要。本章詳細介紹Istio、Linkerd等服務網格的架構原理,重點闡述流量管理(如藍綠部署、金絲雀發布)、安全策略(mTLS的自動化部署)以及分布式追蹤(Tracing)的集成實踐。 第二部分:高性能網絡與跨域互聯的挑戰 現代應用對延遲和帶寬的要求日益嚴苛,本部分關注基礎設施層麵的網絡性能調優和復雜互聯場景的解決方案。 4. 高性能計算網絡(HPCN)與RDMA技術: 針對大數據分析、AI訓練等場景,探討InfiniBand與RoCEv2(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技術的應用。內容包括如何設計低延遲的Fabric拓撲結構、內核旁路技術(如DPDK)對網絡吞吐量的影響,以及確保RDMA可靠性的配置要點。 5. 混閤雲與多雲環境下的網絡互聯策略: 剖析連接本地數據中心與公有雲環境(AWS, Azure, GCP等)的最佳實踐。重點分析專綫連接(如AWS Direct Connect, Azure ExpressRoute)的冗餘設計、BGP路由策略在混閤雲間的優化,以及如何通過VPC Peering或Transit Gateway實現安全、隔離的網絡訪問。 6. 零信任網絡架構(ZTNA)的落地實踐: 從網絡訪問控製的角度,闡述如何從傳統的基於邊界的安全模型轉嚮以身份為中心的零信任模型。本書介紹如何集成身份提供商(IdP)與基礎設施策略引擎,實現對每一個訪問請求進行持續的動態授權。 第三部分:基礎設施的彈性、可觀測性與智能運維(AIOps) 基礎設施的價值不僅在於其構建,更在於其持續的健康運行和對變化的快速響應能力。 7. 基礎設施的彈性設計與災難恢復(DR): 超越簡單的冗餘備份,本書深入探討區域級(Regional)和可用區級(Availability Zone)的故障域隔離策略。內容包括跨地域數據同步技術的選型(如同步復製與異步復製的權衡),以及自動化故障切換和故障恢復(Failover/Failback)的演練流程與指標定義。 8. 全棧可觀測性(Observability)的構建: 詳細介紹如何整閤Metrics(指標)、Logs(日誌)和Traces(追蹤)三大數據源,構建統一的監控和分析平颱。重點講解Prometheus/Thanos在大規模集群中的部署優化,ELK/Loki堆棧的日誌聚閤策略,以及基於OpenTelemetry標準的端到端追蹤實施方法。 9. AIOps與預測性運維實踐: 探討如何利用機器學習模型分析海量基礎設施告警和性能數據,實現異常檢測和故障預測。本書提供具體的案例分析,說明如何通過時間序列分析、聚類算法,減少“告警風暴”,並將運維從被動響應轉變為主動乾預。 第四部分:能效優化、閤規性與供應鏈韌性 在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基礎設施的資源效率和供應鏈安全成為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10. 數據中心能源效率的軟件層麵優化: 本書關注於操作係統和虛擬化層麵對功耗的直接影響。探討如何利用CPU頻率調控、任務調度算法(如Gang Scheduling)和虛擬資源超配策略,在不犧牲服務質量的前提下,提高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的軟件貢獻度。 11. IT資産的生命周期管理與技術債清理: 係統性地介紹如何規劃基礎設施技術的迭代周期,避免係統架構過度僵化。內容涵蓋如何製定閤理的淘汰標準、如何安全地遷移遺留應用到新的雲原生平颱,以及如何量化和管理“技術債”對運營成本的影響。 12. 基礎設施供應鏈的安全與韌性評估: 在硬件采購和軟件組件選型階段,如何進行安全評估。重點分析固件安全(如Trusted Platform Module, TPM的應用)、開源軟件組件的漏洞掃描與依賴管理(SBOM的構建),以及如何建立多供應商的供應備份機製,以應對突發的地緣政治或自然災害對關鍵部件獲取的影響。 --- 目標讀者: 負責設計和部署大規模雲平颱的技術負責人。 緻力於優化微服務和容器化應用交付的DevOps/SRE團隊。 需要理解前沿技術如何轉化為可落地的基礎設施方案的IT戰略規劃師。 本書提供瞭超越傳統基礎設施搭建手冊的深度視角,是理解和駕馭未來數字化業務核心支撐能力的必備參考書。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閤理,內容也十分詳實。它就像一個逐步深入的導引,從宏觀的整體規劃,到微觀的設備細節,都做瞭深入淺齣的講解。我特彆喜歡它在每個章節都引用瞭相關的國傢標準和行業規範,這使得這本書的權威性和參考性大大增強。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書中對於數據中心的安全防護,包括物理安全、網絡安全等方麵的要求,都考慮得非常周全。例如,對訪問控製、視頻監控、入侵報警等係統的設計原則和配置要求,都有明確的說明,這對於保障數據中心的資産安全和信息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書中對災備方麵的考慮,也讓我印象深刻,它詳細闡述瞭數據備份、業務連續性計劃等方麵的要求,這對於確保數據中心的業務不中斷,以及在發生重大災難時能夠快速恢復,提供瞭重要的指導。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份關於如何構建安全、可靠、高效的數據中心的“行動指南”。

评分

我是一名數據中心運維人員,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突發情況,需要快速有效地處理。過去,在麵對一些復雜的故障時,我們往往隻能依靠經驗和摸索,效率不高,而且容易齣現二次故障。自從接觸到《GB 50174-2017 數據中心設計規範》後,我在處理一些設備故障和機房維護時,思路清晰瞭很多。比如,書中在消防章節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的數據中心應采用的消防係統,以及相關的設計要求,這讓我對消防係統的原理和維護有瞭更深的認識。當我遇到消防告警時,能夠更準確地判斷問題所在,並采取正確的處理措施。同樣,在供配電係統中,書中對雙路供電、UPS備用時間等細節的闡述,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供電係統的可靠性設計,從而在日常巡檢和故障排查中,更加關注關鍵環節。這本書不僅僅是為設計師提供指導,對於我們運維人員來說,它也是一本理解係統設計、排查故障的寶典。

评分

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給整個行業注入瞭一劑強心針。作為一個長期關注數據中心技術發展的人,我深知標準的重要性。在過去的幾年裏,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模糊不清的設計需求,或者不同項目之間缺乏統一的標準,導緻溝通成本高,項目執行效率低。有瞭《GB 50174-2017 數據中心設計規範》這個明確的指導文件,情況就大不一樣瞭。它就像一個通用的“語言”,讓設計師、工程師、客戶之間都能站在同一個理解的高度上。我特彆注意到書中對於防雷接地和電磁兼容性的要求,這在以往的設計中常常是被忽略或者處理得比較隨意的地方,但這本書卻給齣瞭明確的設計原則和技術要求,這對於保障數據中心的長期穩定運行至關重要。此外,書中對綠色數據中心理念的融入,也讓我看到瞭行業的發展方嚮,比如在節能方麵的建議,以及對可持續發展的考量,都體現瞭前瞻性。這本書的齣現,不僅提升瞭設計的專業性,也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评分

初拿到這本書,我原本以為它會是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沒想到讀起來卻頗有啓發。它不僅僅是羅列一堆條條框框,更重要的是,它將數據中心設計的核心理念——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可擴展性——貫穿於全書的始終。在閱讀過程中,我開始反思過去的一些設計習慣,比如對於機房溫濕度的控製,這本書給齣瞭非常細緻的建議,並解釋瞭這些參數對設備運行性能的影響,讓我意識到之前的一些做法可能存在盲點。特彆是關於氣流組織的部分,書中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詳細講解瞭冷熱通道、地闆下送風等幾種常見的氣流組織方式的優缺點,以及如何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優化,這對我來說是全新的視角。另外,對機房環境監控係統的要求,也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溫度、濕度監測,更包含瞭漏水、煙霧、門禁等多種傳感器的聯動,以及告警聯動機製,這對於提升數據中心的整體運維效率和安全性起到瞭關鍵作用。這本書讓我對“設計”二字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空間的規劃,更是對未來運行的預判和保障。

评分

這本書,當真是我的“救星”。作為一個常年混跡於數據中心建設一綫的老兵,深知規範的重要性,但過去那種零散、更新不及時的情況,常常讓我頭疼不已。這次接觸到《GB 50174-2017 數據中心設計規範》,簡直是如獲至寶。它清晰、係統地梳理瞭數據中心設計的方方麵麵,從選址、建築結構,到機房布局、供配電係統,再到製冷、消防、監控等等,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得十分周全。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上的闡述,比如在供配電章節,不僅給齣瞭基礎的冗餘要求,還詳細說明瞭不同等級的數據中心對供電可靠性的具體指標,以及UPS、發電機等設備的選型原則。這對於我們實際項目中的方案設計,提供瞭非常紮實的理論依據和操作指導。而且,書中對一些新興技術,如模塊化數據中心、微模塊的設計理念,也有涉及,這對於我們緊跟行業發展趨勢,提升設計水平非常有幫助。總而言之,這本書的實用性和指導性都極強,值得我們所有從事數據中心設計、建設、運維的同行者認真研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