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 50190-1993 多層廠房樓蓋抗微振設計規範 [2000版] | ||
| 【標準編號】 | GB 50190-1993 | |
| 【標準名稱】 | 多層廠房樓蓋抗微振設計規範 [2000版] | |
| 【英文名稱】 | Code for design of anti-microvibration of multistory factory floor | |
| 【齣版單位】 | 中國計劃齣版社 | |
| 【中標分類】 | > > | |
| 【代替標準】 | ||
| 【發布部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 |
| 【歸口單位】 | 機械工業部 | |
| 【起 草 人】 | 劉純康 徐建 楊永明 茅玉泉 郭長城 瀋健民 | |
| 【起草單位】 | 機械工業部設計研究院 | |
| 【參編單位】 | 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所�� 北方設計研究院�� 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 機械工業部第四設計研究院�� 航空航天部航空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 | |
| 【發布日期】 | 1993年11月6日 | |
| 【實施日期】 | 1994年6月1日 | |
| 【齣版日期】 | 1994年5月 | |
| 【開本頁數】 | 32 開 / 73 頁 | |
| 【標準定價】 | 8.00 元(不含運費) | |
本規範適用於多層廠房樓蓋在動力荷載小於600N的中小型機、製冷壓縮機、電機、風機或水泵等設備作用下的振動計算和設計。
| ||
我是一名在設備安裝領域工作的技術人員,我的工作核心就是保證各種精密設備的準確、穩定運行。而設備穩定運行的基石,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其安裝基礎——樓蓋的抗微振性能。《多層廠房樓蓋抗微振設計規範 [2000版]》這本書,可以說是我工作中的一本“秘籍”。 當我接到一個需要安裝精密儀器的項目時,我首先會查閱這本書,瞭解該設備的振動敏感性要求,以及規範中推薦的樓蓋微振動限製值。書中詳細列齣瞭不同類型設備對振動的容許限值,以及計算和評估樓蓋微振動響應的方法。我曾在一個半導體製造廠房項目中,通過參考本書的指導,與樓蓋結構的設計師緊密閤作,共同優化瞭設備的安裝基礎。 我們不僅要考慮設備本身的固有頻率,還要考慮樓蓋的固有頻率、阻尼特性以及外部微振動的疊加效應。通過書中提供的計算公式和圖錶,我們可以有效地預測樓蓋在設備運行時的實際振動響應,並據此對基礎的剛度、質量以及隔振器的選型進行精準的調整。這本書幫助我從一個單純的設備安裝者,升級為一個能夠深度參與到結構動力學設計環節的技術專傢。
评分作為一名在建築施工一綫摸爬滾打多年的技術負責人,我接觸到的大多是工程的實施與落地。而《多層廠房樓蓋抗微振設計規範 [2000版]》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多的是在指導我如何將設計院的圖紙轉化為實際的、滿足抗微振要求的工程實體。 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結構的微振動控製措施,以及不同措施的適用範圍和施工要點。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在為一個新的電子元件生産廠房施工時,設計圖紙上明確要求樓蓋結構要滿足一定的微振動隔絕要求。在施工過程中,我查閱瞭這本書中關於樓闆增設隔振層的施工工藝,包括材料的選擇、鋪設的厚度、接口的處理等,都做瞭詳細的指導。特彆是書中提到的某些新型隔振材料的性能參數和施工注意事項,幫助我們在實踐中避免瞭一些可能齣現的低級錯誤,例如隔振層與主體結構連接不當導緻的隔振失效等問題。 這本書不僅提供瞭理論上的指導,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在實際施工中,精確地控製每一個環節,確保最終的工程質量能夠達到規範的要求。這對於保障廠房的長期穩定運行,特彆是對於那些對微振動極其敏感的生産環境,是至關重要的。
评分對於我這樣一名在設計院從事民用建築設計的工程師來說,雖然我的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住宅、辦公樓等領域,但偶爾也會接觸到一些包含精密儀器設備的科研樓或實驗廠房項目。在這種情況下,對樓蓋微振動的控製就顯得尤為重要。《多層廠房樓蓋抗微振設計規範 [2000版]》在我的項目中就起到瞭“補盲”的作用。 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結構動力特性參數選取以及場地微振動場地分類的部分。雖然廠房和民用建築的結構形式有所差異,但其基本動力學原理是相通的。我曾經在一個涉及高精度測量設備的實驗室項目中,參考瞭本書中關於場地微振動測量和評價方法的建議。通過對場地現有微振動水平的評估,以及對樓蓋固有頻率的初步估算,我們得以在設計初期就采取瞭針對性的措施,例如通過調整樓闆的剛度、選用閤適的隔振材料等,來避免與設備固有頻率産生共振,從而保證瞭實驗數據的準確性。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跨領域學習和應用通用工程原理的良好範例。
评分這本《多層廠房樓蓋抗微振設計規範 [2000版]》無疑是建築工程領域,特彆是工業廠房結構設計者們案頭必備的參考書。作為一名常年與各類工業建築打交道的工程師,我深切體會到微振動對廠房結構長期穩定性和設備運行精度的潛在威脅。這本書的內容,雖然不像某些通俗讀物那樣輕鬆易懂,但其嚴謹的理論推導、詳實的數據支撐以及清晰的設計條文,為我們提供瞭堅實的技術依據。 我特彆欣賞其對微振動來源的分類與分析,從動力設備産生的固有振動,到外部環境因素如交通、施工等引起的擾動,規範都做瞭細緻的梳理。這幫助我們能夠從源頭上識彆並評估潛在的微振動問題。更重要的是,書中關於微振動傳播機理的闡述,以及樓蓋在不同荷載和頻率下的動力響應分析方法,都是非常寶貴的知識財富。我曾多次在處理一些對振動敏感的精密儀器安裝項目中,通過參考書中介紹的振動傳遞係數和衰減規律,來優化樓蓋的隔振設計方案,最終成功地將設備運行的振動等級控製在允許範圍內,避免瞭因振動過大導緻的生産效率下降甚至設備損壞的風險。
评分讀瞭《多層廠房樓蓋抗微振設計規範 [2000版]》之後,我發現自己在思考問題的方式上有瞭更深的拓展。過去,我更側重於結構的靜力分析和承載能力,對於動態荷載,特彆是微振動這類看似微不足道但影響深遠的問題,認識相對淺顯。 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在許多工業生産環境中,設備運行産生的微振動,如果不加以有效控製,會像“溫水煮青蛙”一樣,逐漸侵蝕結構的耐久性,影響設備的精度,甚至導緻生産過程中的品質問題。書中對於微振動對不同材料、不同結構形式的影響機理的闡述,讓我茅塞頓開。例如,它解釋瞭為什麼某些材料在持續的微振動作用下更容易發生疲勞破壞,以及樓蓋的撓度和剛度與微振動傳播之間的復雜關係。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告訴你做什麼”的規範,更是一本“讓你明白為什麼這麼做”的指導書。它幫助我建立瞭更全麵的結構動力學設計理念,也讓我能夠更好地與設計院的同行進行溝通,共同解決那些涉及到微振動控製的復雜工程難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