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科學之旅一中國文庫.科學技術類
:20.00元
作者:路甬祥
齣版社:遼寜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53827266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科學之旅》迴顧和總結瞭科學技術發展的曆史脈絡,闡述瞭科學技術在人類文明中的位置,以及近代科學技術在我國的演變過程;對現代科學技術的基本特徵,以及各種分支的未來進程,《科學之旅》也給以深入的分析和展望。《科學之旅》同時指齣瞭當代科學技術麵臨的種種挑戰。
目錄
小引
部分 科學技術發展的曆史迴顧
節 科學在人類文明中的地位
一、科學與宗教
二、科學與人文主義
三、科學與技術
第二節 科學發展的曆史脈絡
一、希臘科學的興起
二、希臘科學的衰微與傳播
三、近代科學的誕生
四、現代科學發展概述
第三節 近現代科學技術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
一、中國接受近現代科技的文化基礎
二、近代科學技術傳入.中國的三部麯
三、中國科學的體製化進程
四、中國科學的現代化轉變
五、國傢科技創新體係與知識創新工程
六、中國科學傢的貢獻
七、中國科技的若乾新進展
第二部分 現代科學技術的進展與前瞻
第三部分 當代科學技術麵臨的挑戰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路甬祥,全國副委員長,中央委員、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流體傳動及檢製學傢。1942年4月生於浙江寜波。1990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士。是第六屆全國代錶,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四、十五、十六屆中央委員。兼任國內多所大學教授。在機械工程特彆是流體傳動國內多所大學教授。在機械工程特彆是流體傳動與控製、高等工程教育等領域做齣過重要貢獻。曾在歐美和中國獲得20項,在國內外發錶過250多篇重要的科學研究和工程教育論文及兩本科學著作。在前人的基礎上,他創造性地提齣瞭“係統流量檢測力反饋”、“係統壓力直接檢測和反饋”等新原理,並將其應用於先導流量和壓力控製器件,改變瞭已沿用100多年的弗利明一琴肯流量控製原理和40多年來傳統的維剋斯先導型壓力控製原理,取得瞭“二通插裝式電液比例流量控製裝置”及“電液比例壓力控製裝置”等5項發明,使大流量和高壓領域內的穩態和動態控製精度獲得顯著提高,並運用這些原理和機電液一體插裝技術相結閤推廣應用於閥控、泵控和液壓馬達等,成功地研究開發瞭一係列新型電液控製器件及工程係統,該技術被認為是80年代以來電液控製技術重要進展之一。被德、日、瑞等多國列入洪堡奬章,2000年獲聯邦德國魯道夫·狄塞爾金質奬章,1984年被授予*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傢稱號,1982、1985年兩次被評為浙江省勞動模範,1989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由於他在教育方麵的傑齣成就,曾獲1989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由於他在教育方麵的傑齣成就,曾獲1989年國傢高等教育奬。
文摘
序言
翻開這本厚重的《地球的奧秘:地質學入門指南》,我仿佛被施瞭魔法,瞬間穿越到瞭地殼深處。作者以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描繪瞭闆塊構造的宏偉畫捲,那些關於地震和火山爆發的講述,既充滿瞭科學的嚴謹性,又不失對自然力量的敬畏。書中對礦物晶體的形態描述,細緻入微,即便是沒有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通過那些生動的比喻,想象齣二氧化矽在漫長歲月中如何排列組閤成那些閃耀的寶石。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時間尺度的講解,當我們習慣於以“年”來衡量生命時,書中那些百萬年、億年為單位的演化曆程,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人類在宇宙中的渺小與短暫。讀完這部分,我忍不住跑去後院,試圖用手邊的石頭,去解讀它們沉默瞭億萬年的故事,那份與大地進行無聲對話的衝動,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寶貴的禮物。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看待世界的全新視角,讓人對腳下的每一步都充滿瞭好奇與尊重。
评分《宇宙的編織:時空與引力的詩意解讀》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近乎冥想般的閱讀體驗。作者的文筆極為優美,他描述黑洞的視界時,用的詞匯不是冰冷的物理術語,而是“宇宙的邊界”、“光綫最終的安息之地”。書中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闡釋,不是通過復雜的張量分析,而是通過對“彎麯時空”的直觀想象,讓人仿佛能感受到引力是如何將時間和空間本身扭麯成一張巨大的網。我特彆喜歡他探討“時間箭頭”的部分,那個從熵增角度解釋為什麼時間總是單嚮流動的觀點,既科學又哲學,讓人不禁沉思自己的過去和未來。閤上書本,抬頭望嚮夜空,那些遙遠的星光,似乎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光點,而是這個宏大宇宙編織網上的一個個美麗的結點,每一個都承載著時空的重量和故事。這本書將硬核的宇宙學,轉化為一場對存在本身的深刻追問。
评分我一直對生物多樣性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市麵上很多相關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淺顯。《生命的史詩:進化論的二十個關鍵證據》這本書,則成功地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作者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博物學傢,帶著我們走過寒武紀的大爆發,目睹脊椎動物如何登上陸地,感受病毒如何驅動基因的變遷。書中對化石記錄的解讀細緻入微,每一個斷裂的骨骼碎片,都被賦予瞭清晰的演化意義。更讓我感到驚艷的是,它將分子生物學的數據,如同偵探的物證一般,與宏觀的形態變化完美地串聯起來,構建瞭一個無可辯駁的生命演化鏈條。讀到關於抗生素耐藥性的章節時,我甚至産生瞭一種緊迫感,意識到我們與細菌之間的軍備競賽,其實是自然選擇在當下最激烈的展現。這本書讓人深刻理解到,生命不是靜止的奇跡,而是一場永不停歇、充滿創造力的動態過程。
评分坦白說,我對金融和經濟學的理論一直感到疏離,《貨幣的起源與人性的博弈》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的敘事風格如同一個高明的曆史學傢,他沒有直接討論股票或利率,而是從早期貝殼的交易、金本位製的興衰,一直講到數字貨幣的崛起。他巧妙地將經濟行為與人類最基本的欲望——信任、貪婪與恐懼——聯係起來,讓人明白,那些復雜的經濟模型背後,驅動的依然是樸素的人性。書中對“信用”這一概念的解構尤為精彩,它揭示瞭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依賴的價值體係,其脆弱性和構建的復雜性。閱讀這本書就像在玩一個巨大的、跨越韆年的社會實驗,每一次貨幣形式的變革,都映射著社會結構的深層調整。它不僅是一本經濟讀物,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集體行為心理學的深度報告,讓我對錢包裏的紙幣有瞭全新的敬畏感。
评分接觸到《量子糾纏的奇思妙想》這本書時,我的內心是忐忑的,畢竟量子力學聽起來就如同科幻小說的情節。然而,作者的敘述方式極其巧妙,他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復雜的數學公式,而是通過一係列精彩的類比和思想實驗,將那些反直覺的概念逐漸剝開。比如,那個著名的“薛定諤的貓”,在這裏被賦予瞭更貼近生活的解釋,讓我這個對物理學知之甚少的門外漢,竟然也能捕捉到一絲“非此即彼”的幽微之美。書中對“測量”行為的探討尤其引人深思,它挑戰瞭我們對“實在性”的傳統認知,仿佛世界在我們觀察之前,隻是一個概率的海洋。閱讀過程中,我常常停下來,凝視窗外,試圖在日常可見的光影變化中,尋找一絲量子尺度的迴響。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沒有試圖簡化科學的深度,而是用最優雅的語言,搭建瞭一座通往未知的橋梁,讓人在迷茫中感受到智慧的碰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