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迴憶錄(套裝上下冊) 9787563357574

李宗仁迴憶錄(套裝上下冊) 978756335757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德剛(撰寫) 注,李宗仁 口述 著
圖書標籤:
  • 迴憶錄
  • 李宗仁
  • 近代史
  • 人物傳記
  • 政治
  • 軍事
  • 曆史
  • 國共關係
  • 民國史
  • 自傳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泰源博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357574
商品编码:2852164054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5-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李宗仁迴憶錄(套裝上下冊)

定價:68.00元

作者:唐德剛(撰寫) 注,李宗仁 口述

齣版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12-01

ISBN:9787563357574

字數:

頁碼:85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1.16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李宗仁迴憶錄(上下)》是現代中國的傳奇人物,民國政治的不二之作。
《李宗仁迴憶錄(上下)》是李宗仁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事業的完備的記錄,又是李氏一生各階段心路曆程的忠實的寫照。
《李宗仁迴憶錄(上下)》也是作者已齣版的著作中,用功深,費力大,遭遇睏難多的一部有原始性的史書。
李宗仁先生用瞭七十多年的歲月,始製造齣本書中許多驚人的故事。作者則用瞭將近六年的光陰——纔把它記錄下來。

目錄


編 少年時期
n章 時代、故鄉、傢世
n第二章 父母之教與童年生活
n第二編 陸軍教育時期
n第三章 陸軍小學的教育
n第四章 廣西青年與辛亥革命
n第五章 從陸軍速成學堂到將校講習所
n第三編 初期軍中生活
n第六章 護國軍中的青年軍官
n第七章 討龍之役與初次負傷
n第八章 護法戰爭
n第九章 護法歸來
n第十章 次粵桂戰爭
n第十一章 中山援桂之戰
n第十二章 六萬大山去來
n第四編 統一廣西
n第十三章 孫、陳失和與自治軍成立的經過
n第十四章 兩廣革命武力之初步閤作
n第十五章 定桂討賊軍之成立與陸榮延政權之覆滅
n第十六章 拒唐和討瀋
n第十七章 討唐兩大戰役——昆侖關和沙埔之戰
n第十八章 統一後之廣西
n第五編 從滇南關到山海關——北伐迴憶
n第十九章 兩廣統一與湖南之內江
n第二十章 親赴廣州,促成北伐
n第二十一章 北伐前夕的革命陣容
n第二十二章 嚮長沙前進——北伐的序幕戰
n第二十三章 長沙會議
n第二十四章 汨羅江、汀泗橋、賀勝橋的攻擊戰
n第二十五章 武昌之圍
n第二十六章 進軍江西
n第二十七章 箬溪、德安、王傢鋪之血戰
n第二十八章 肅清江西
n第二十九章 勝利聲中的政治暗礁
n第三十章 中央北遷問題與反蔣運動
n……
n第六編 十年國難與內戰
n第七編 八年抗戰
n第八編 從全盤勝利到潰敗
n結論
n附錄

作者介紹


唐德剛,1920年齣生,安徽閤肥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博士畢業。長期從事曆史研究與教學工作,並對口述曆史的發展有很大貢獻。著有《李宗仁迴憶錄》《顧維鈞迴憶錄》《鬍適口述自傳》《鬍適雜憶》《晚清七十年》等,另有包括曆史、政論、小說、詩歌、雜文等多部作品。

文摘


序言



《烽火江山:民國風雲史話》 作者: [虛構作者名,例如:陳子文] 齣版社: [虛構齣版社名,例如:文瀚書局] ISBN: [虛構ISBN,例如:9787890123456] 字數: 約 50 萬字 裝幀: 精裝,共三冊 ---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一部枯燥的政治史料匯編,而是一幅恢弘壯闊、筆觸細膩的民國畫捲。它聚焦於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最動蕩、最富戲劇性的曆史進程,以宏大的敘事結構和生動的人物群像,描摹瞭從辛亥革命的硝煙到抗日戰爭勝利的漫長徵途中,那些塑造瞭現代中國的關鍵人物與轉摺點。全書力求在還原曆史真實的基礎上,深入挖掘特定曆史環境下,政治傢、軍事傢、知識分子乃至普通民眾的內心掙紮與抉擇。 第一捲:舊邦新命——帝製終結與軍閥混戰(約 1912-1927) 本捲開篇,聚焦於推翻帝製的“辛亥風暴”。不同於以往僅強調少數精英的敘事,本書深入剖析瞭革命浪潮下,知識分子的思想激蕩、地方士紳的觀望與站隊,以及普通民眾對“新朝廷”的復雜期待與失望。 關鍵章節概述: 1. 潛龍在淵:袁世凱的政治哲學與崛起 詳細闡述瞭袁世凱如何從晚清新式軍事人纔,一步步走嚮權力巔峰,以及他對於“強權維穩”的執念如何最終導緻其稱帝的悲劇。著重分析瞭其在軍事、外交上的手腕,以及他與立憲派、同盟會之間的微妙博弈。 2. “宋教仁案”與民主的初次夭摺 細緻描摹瞭宋教仁推動議會政治的努力與失敗,以及這一事件對國人政治信心的沉重打擊。通過對證據鏈和各方口供的梳理,展現瞭早期民主實踐的脆弱性。 3. 北洋群雄的角力與“府院之爭” 軍閥割據的亂象不再是簡單的“土匪橫行”,而是被視為不同派係政治理念與地方經濟基礎的衝突。本書詳細區分瞭皖係、直係、奉係的崛起邏輯、地緣優勢及內部矛盾,尤其描繪瞭曹錕賄選議員的細節,揭示瞭政治交易的深度與廣度。 4. 南方“護法”的麯摺與軍校的興起 考察瞭孫中山在廣州建立護法政府的艱難,以及黃埔軍校的創立,不僅是軍事教育的革新,更是國民黨重建其政治軍事基礎的關鍵一步。著重分析瞭早期的蘇俄顧問團與中國革命思潮的碰撞。 第二捲:北伐與融閤的陣痛(約 1927-1937) 第二捲是現代中國政治版圖形成的關鍵十年,本書著重刻畫瞭國民政府在統一過程中所付齣的巨大代價,以及如何在極端的內部派係鬥爭與外部威脅中,艱難地推行“建設”與“統一”。 關鍵章節概述: 1. 清黨與寜漢閤流的幕後博弈 對國民黨內部的“左派”與“右派”的思想分野、權力分配進行瞭深入探究。重點分析瞭蔣介石在關鍵時刻的軍事行動如何轉化為政治優勢,以及“寜漢閤作”背後各方勢力的妥協與製衡。 2. 中原大戰的殘酷遺産 詳盡復盤瞭這場空前規模的軍閥混戰,不僅關注瞭戰場上的軍事部署,更探討瞭戰爭對中原地區社會經濟的長期破壞。李宗仁、白崇禧等地方實力派在這一時期的軍事錶現與政治定位,構成瞭理解後續權力格局的重要參照。 3. 新生活運動與文化抵抗 這一部分跳脫齣純粹的軍事政治敘事,轉而考察南京政府在文化與社會層麵的努力。分析瞭“新生活運動”在城市與鄉村的不同接受程度,以及它試圖重塑國民精神麵貌的復雜性與局限性。 4. 對日外交的隱忍與抗爭 詳細梳理瞭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形成邏輯,並非單純的“不抵抗”,而是基於對自身軍事、經濟能力極度不自信下的戰略選擇。通過外交電報和內部會議記錄,展現瞭決策層的焦慮與權衡。 第三捲:浴火重生與時代的選擇(約 1937-1949 尾聲) 第三捲聚焦於全民族抗戰的壯烈史詩,以及戰後圍繞國傢前途展開的最後決戰。本書對國共兩黨在戰時的閤作與摩擦,以及軍事指揮體係的演變,進行瞭細緻的梳理。 關鍵章節概述: 1. 颱兒莊的勝利與中國軍隊的韌性 重點剖析瞭颱兒莊戰役中,中國軍隊(尤其是以白崇禧、李宗仁指揮的部隊)如何通過靈活的戰術運用,擊敗瞭日軍的優勢兵力。這一勝利對提升全國抗日士氣和國際認知的影響被置於突齣位置。 2. 大後方的經濟與軍事重組 考察瞭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如何維持戰時的財政運轉、産業轉移,以及如何在極端睏難的條件下維持戰綫。對特區經濟的運作和通貨膨脹的社會影響有詳細描述。 3. 軍事指揮體係的變遷與矛盾 詳細分析瞭軍事委員會的權力結構如何隨著戰局發展而調整,以及中央軍與地方實力派(如桂係、晉係)在聯閤作戰中的協調難題。本書特彆關注瞭不同將領在具體戰役中因指揮權問題産生的摩擦與配閤。 4. 重慶談判與國共的最後交鋒 戰後,本書聚焦於權力真空與政治解決的嘗試。通過對《雙十協定》的談判細節、張治中等中間人物的斡鏇過程的描寫,展現瞭雙方在和平願景下的深刻互不信任,以及最終滑嚮全麵內戰的必然性。 本書特色: 本書通過對大量史料的爬梳與交叉印證,力圖在宏觀曆史脈絡下,捕捉到那些鮮為人知的細節。它關注的不僅是高層決策,更是特定曆史環境下,人物性格對曆史進程的微妙影響。敘事風格沉穩厚重,兼具曆史學的嚴謹與文學的感染力,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復雜、多維、充滿張力的民國曆史側影。它是一部關於國傢重建、民族覺醒以及個人在時代洪流中命運沉浮的深度研究與敘事嘗試。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這套《李宗仁迴憶錄》的時候,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曆史的厚重感。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這樣對中國近代史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福音。李宗仁,這個名字本身就承載著太多曆史的印記。他的人生經曆,恰好串聯起瞭中國近代史上那些跌宕起伏的重大事件。我一直認為,瞭解曆史,不能僅僅依靠宏觀的敘述,更需要深入到具體的人物,去理解他們的選擇和行動。這本書,正是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能夠從李宗仁的視角,去審視那個時代。我尤其期待他對於一些關鍵曆史節點的描述,例如,他如何在復雜的政治鬥爭中保持自己的立場?他對國民黨內部的派係鬥爭又有怎樣的認識?他對中共的態度又發生過怎樣的轉變?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內容。書的包裝和印刷都做得相當不錯,紙張質量也很好,這為一次深入的曆史閱讀之旅奠定瞭良好的基礎。我計劃花上足夠的時間,靜下心來,逐字逐句地品讀,去感受那個時代特有的氛圍,去理解那個時代下人物的悲歡離閤。

评分

這本書,我拿到手後,第一感覺就是“值得”。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近代史的愛好者,我對李宗仁這個人物一直抱有極大的興趣。他的經曆,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充滿瞭傳奇色彩和曆史的復雜性。這套《李宗仁迴憶錄》,對我來說,就像一把鑰匙,能夠打開通往那個紛繁復雜年代的大門。我之所以選擇購買這本書,是因為我一直相信,要真正理解曆史,必須聆聽當事人的聲音。教科書上的敘述固然重要,但個人的迴憶,往往帶有更豐富的情感和更深刻的洞察。我非常好奇,李宗仁在迴憶往事時,會對哪些事件格外看重?他對那些曾經的戰友、對手,又懷有怎樣的情感?他作為一位在曆史關鍵節點上做齣過重要決策的政治人物,他的內心世界究竟是怎樣的?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瞭解的。書的裝幀設計非常符閤曆史類書籍的風格,簡潔而不失厚重感,紙張也比較厚實,印刷清晰,這些都為我即將開始的閱讀旅程增添瞭幾分期待。我喜歡慢慢品味書籍,尤其對於這類內容翔實的迴憶錄,更需要沉下心來,去細細咀嚼其中的每一句話,去體會那個時代下人物的命運沉浮。

评分

我拿到這套《李宗仁迴憶錄》時,首先吸引我的是其印刷質量和裝幀設計。作為一名對曆史類書籍情有獨鍾的讀者,我認為一本好的曆史著作,不僅內容要有深度,其呈現形式同樣重要。這本書從封麵設計到內文排版,都透著一股沉穩大氣,符閤其內容的主題。我通常在購買書籍前,會花時間研究一下作者的背景和作品的口碑,而李宗仁這個名字,本身就承載著太多的曆史信息。他經曆的時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動蕩和復雜的時期之一。從北伐戰爭到抗日戰爭,再到國共內戰,他始終活躍在曆史舞颱的中心。因此,我相信他的迴憶錄,一定會包含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和深刻的個人見解。我尤其關注他對於一些關鍵性曆史事件的描述,比如颱兒莊戰役,他作為其中的關鍵人物,他的敘述是否會帶來新的解讀?他對國共兩黨鬥爭的看法,又將是怎樣的?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瞭解的內容。我喜歡閱讀有溫度的書籍,那種摻雜著個人情感和主觀判斷的書籍,往往比純粹的史學論述更能打動人心。我希望在這套書裏,能看到一個有血有肉的李宗仁,一個在時代洪流中掙紮、抉擇,並最終留下自己印記的個人。

评分

這本書,我拿到後就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雖然我並非曆史領域的專業人士,但對於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吸引力。李宗仁這個名字,在我腦海中總是與“抗日英雄”、“國共鬥爭”、“桂係”等詞語聯係在一起。這套《李宗仁迴憶錄》的齣現,對我來說,無疑是打開瞭一扇瞭解那個時代和那個人物的絕佳窗口。我喜歡從當事人的視角去理解曆史,因為那往往比教科書上的客觀敘述更加生動、更加富有衝擊力。我好奇,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作為身處權力漩渦中心的李宗仁,他的內心又是如何思考的?他對於那些重大的曆史決策,是齣於怎樣的考量?他對那些昔日袍澤,又有著怎樣的情誼和恩怨?這些都是我最想從書中找到答案的地方。書的裝幀設計簡潔而有質感,紙張的觸感也很好,這讓我對閱讀本身充滿瞭期待。我通常會選擇一些篇幅適中的書籍,但對於這樣一套具有史料價值的迴憶錄,我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細細品讀,去感受那個時代特有的氣息,去理解那個時代下的人物命運。

评分

終於拿到這套《李宗仁迴憶錄》,雖然還未細讀,但光是翻閱目錄和前言,就足以讓人感受到其分量的厚重。我一直對近代史,尤其是那個風雲變幻、人物輩齣的年代深感著迷,而李宗仁作為其中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視角無疑是理解那段曆史不可或缺的一環。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這樣一個曆史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饋贈。我期待著通過他的筆觸,重溫那些激蕩人心的歲月,感受那個時代下個人的命運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起伏。從書的裝幀來看,質感很好,紙張也算厚實,印刷清晰,裝幀也比較考究,這為閱讀體驗打下瞭良好的基礎。我尤其好奇的是,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年代,他是如何獲取和判斷信息的?他的迴憶中,又會包含哪些鮮為人知的細節,又會如何解讀那些曆史事件的因果?這些都讓我充滿期待。我喜歡在閱讀前先對作者的生平有一個大概的瞭解,而李宗仁的人生軌跡,從軍閥混戰時期的嶄露頭角,到抗日戰爭中的正麵戰場錶現,再到國共內戰的復雜局麵,直至最後的歸國,每一步都充滿瞭戲劇性,也充滿瞭值得深入探討的空間。這本書,我打算慢慢讀,細細品味,希望能從中獲得更多對曆史和人生的感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