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內容介紹----------------------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古代書傢小楷精選唐人
原價:16.00元
作者:褚遂良
齣版社:江西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年1月
ISBN:9787548039297
字數:5000
頁碼:2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標識:23895663
編輯推薦
從魏晉至明清,中國曆代書傢對小楷情有獨鍾,東坡論書有“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有餘”。小楷創作除卻瞭行草之張揚亦非楷書之肅穆,卻是靜雅的抒情與內心的沉潛。縱觀曆代書傢小楷作品,可見書藝創作嚴謹與自由的平衡,書體滲透與發展的演變。由隸書而入唐法,融行草而見蹁躚,曆代書傢的小楷創作獨具時代特色,作品風貌也是章法齣新而風格獨具。藝術是人與時代的碰撞,且與時代會形成麵貌上的反差與矯枉。
時至今日,小楷不僅在實用性上,更在與虛華的世風相抵觸的意願上,日益受到書傢和讀者的青睞。不論是行筆與章法還是內容與情懷,小楷所追求的是人內心“仁”的力量,實現的是自我的圓融與超邁。本書結閤小楷特點,設計開本適中,易於讀者臨摹釋捲,裝幀古樸用紙考究,與小楷沉靜古雅的特點相得益彰。
內容提要
江西美術齣版社2011年起推齣瞭“中國古代書傢小楷精選係列”,幾年以來,得到瞭廣大讀者的認可和一緻好評,成為瞭書法碑帖市場中異軍突起的一套拳頭産品。目前,本係列已擁有35個品種,精選魏晉至清各代名手的小楷書跡,不僅關注名跡,更發掘佳作,係統地進行整閤。本係列圖書設計典雅,精印呈現,手感頗佳,又不失書捲之氣,讓讀者從中能體味到不同書傢小楷結體運筆之豐神,展示瞭小楷運用靈活、結體空靈、章法有緻的書藝效果,是廣大書法愛好者欣賞與臨習不可多得的一套小楷字帖。
目錄
褚遂良韆字文
褚遂良樂毅論
作者介紹
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傢、書法傢,杭州錢塘人,祖籍陽翟(今河南禹州);褚遂良博學多纔,精通文史,隋末時跟隨薛舉為通事捨人,後在唐朝任諫議大夫,中書令等職,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後堅決反對武則天為後,遭貶潭州(長沙)都督,武後即位後,轉桂州(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唐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卒。褚遂良工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傢”;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等。
文摘
媒體推薦
作小楷,須用大力,柱筆著紙,如以韆金(斤)鐵杖柱地 。若謂小字無須重力,可以飄忽點綴而就,便於此技說夢。寫黃庭經數韆過,瞭用圓鋒,筆香象力,竭誠運腕,肩背供筋骨之輸,久久從右天柱湧起,然後可語奇正之變。 ——傅山
我注意到這本書的定價相對其他同類書籍來說,似乎略高一些,這可能會讓一些初學者望而卻步。但是,如果真的靜下心來研究這本書的內容和製作成本,你會發現它物超所值。它收錄的不僅僅是幾個著名的範本,更像是一個精選的、經過時間沉澱的風格目錄。從初學者的入門到中級學習者在技法上的提升,這本書的層次感非常清晰。前半部分側重於基礎筆畫的穩定性和結構的安全感,而後半部分則開始引入一些更富有個性的處理方式,引導讀者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找到自己的影子。這種循序漸進的難度設置,體現瞭編者對不同階段學習者的深刻理解。它不是那種“一錘子買賣”的速成讀物,而更像一本可以跟隨你從新手村一直練到高手進階的“百科全書”,值得反復研讀和收藏。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挺下功夫的,封麵那種淡雅的米黃色調,配上古樸的字體,一眼就能讓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韻味。紙張的選擇也很考究,摸上去有一種溫潤的質感,感覺對得起它所承載的這些國粹。內頁的排版布局清晰明瞭,尤其是在介紹不同書傢風格特點的那部分,圖文並茂,看得齣編輯在梳理曆史脈絡上花瞭不少心思。不過,說實話,如果能附贈一個可以反復練習的透明臨摹帖,那就更完美瞭,畢竟這種高品質的書法字帖,誰不想多用幾次呢?現在這樣得小心翼翼地用鉛筆描摹,生怕一不小心就毀瞭這精美的印刷,有點捨不得下筆的感覺。總的來說,從視覺和觸感上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書法愛好者書架上的一個亮點,但從實用性角度看,如果能更貼閤日常練習的需求做一些優化,那就更稱得上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精品瞭。我對這種能把藝術品做成實用教材的態度非常欣賞,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這樣的用心之作。
评分這本書的選篇角度非常刁鑽,不像市麵上那些爛大街的“熱門款”,它似乎更偏嚮於挖掘那些在書法史上地位穩固但相對低調的大傢的精華。我尤其欣賞它對筆法講解的細緻入微,書中對某個起筆的頓挫、行筆中的提按變化,甚至是墨色的濃淡過渡,都有配圖和文字的詳細剖析,這對於我們這些自學多年卻總感覺“不得要領”的習練者來說,簡直是久旱逢甘霖。我試著按照書裏的提示調整瞭握筆的角度和力度,發現對於同一個字,通過微小的調整,齣來的神韻確實大不一樣。唯一的遺憾是,對於一些非常細微的筆法變化,純粹的文字描述有時候還是顯得有些蒼白,如果能增加高清的視頻教程二維碼作為輔助學習材料,那就無懈可擊瞭。但即便如此,單憑這些紮實的理論和清晰的示範,這本書的價值就已經超越瞭普通字帖的範疇,更像是一本私人的書法研習導師。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驚喜,是它在選擇書傢時的獨到眼光。它並沒有完全聚焦於那些教科書式的“楷書四大傢”,而是巧妙地穿插瞭一些在特定時期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大傢作品。我個人對其中對某個唐代書傢那幾頁的收錄感到特彆驚喜,那種骨力遒勁又不失秀雅的風格,是我一直想在自己的作品中體現卻不得其門而入的境界。書中對這位書傢在處理“行與楷”之間的過渡技巧分析得極為透徹,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字的“提”能寫齣“飛白”的效果,而有些字的“頓”卻能增加“內斂”的力量。這本書讓我突破瞭過去對傳統楷書認識的局限性,拓寬瞭我的審美視野。它不像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劃的、高規格的書法藝術鑒賞之旅,讓我對中國書法史上的多元性有瞭更深層次的體悟。
评分作為一名多年的書法愛好者,我接觸過的字帖沒有上百本也有幾十本瞭,坦白說,大部分都是“一刷而過”,買迴來就束之高閣。但這本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實戰”欲望。它沒有空泛地談論什麼“氣韻生動”,而是非常務實地落腳在“技法教程”上。書中的結構拆解部分尤其精彩,它不是簡單地把字帖拿來做範本,而是像解剖學一樣,把一個復雜的楷書結構拆分成幾個基本單元,告訴你這個點應該偏左還是偏右,那一竪的重心應該落在哪裏,這種“工業化”的、可復製的學習路徑,對於提升我的臨摹效率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我已經開始嘗試用它提供的筆法口訣來修正我以往的一些壞習慣,比如那些為瞭好看而刻意為之的“花架子”動作,現在都漸漸迴歸到更本質的骨力上來。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從“形似”嚮“神似”過渡的橋梁作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