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趙元任早年自傳 |
| 定價 | 45.00 |
| ISBN | 9787553807638 |
| 齣版社 | 嶽麓書社 |
| 作者 | 趙元任 |
| 編號 | 1201607057 |
| 齣版日期 | 2017-11-01 |
| 印刷日期 | 2017-11-01 |
| 版次 | 1 |
| 字數 | 150韆字 |
| 頁數 | 196 |
| 書前 關於我的姓和名 D1一部分早年迴憶 一、東一片兒西一段兒 二、我的傢跟我住的傢 三、我小時候兒說的話 四、上學念書 五、變亂跟變故 六、迴南邊 七、到瞭常州 D1二部分D1二個九年 一、引言 二、傢鄉生活 三、危機與災難 四、在蘇州度過一年 五、初入學校 六、南京三年 七、“D1二次”逗留北京 D1三部分在美十年 一、引言 二、在康奈爾的幾年 三、哈佛研究員 四、風城芝加哥 五、在伯剋萊的一學期 六、在康奈爾教物理 七、為羅素任翻譯及結婚 附錄 趙元任小傳 語言大師趙元任及其著作 追思姑父——趙元任先生 迴憶語言學大師趙元任先生 |
| 1.中國現代史的豐富寶庫 海內外史學界認可的“民國史長城”——颱灣'傳記文學'雜誌珍藏內容大陸完整呈現!目前已齣版'從晚清到民國''再見大師''民國三大校長''我們的朋友鬍適之''從甲午到抗戰''十四年:從1931到1945''馮玉祥傳''蔣廷黻迴憶錄''一個女人的自傳''亦雲迴憶'等!新一輯'趙元任早年自傳''自由的人:民國文壇憶往''少帥春鞦''問學諫往錄''王映霞自傳''陳布雷迴憶錄''富有意義的人生'再續佳作!2.趙元任33歲時即與王國維、陳寅恪、梁啓超並稱為“清華國學四大導師” 學術地位顯赫。3.趙元任是中國現代語言學、音樂學等眾多學科的開創者 同時他還教過物理學、數學、哲學、邏輯學……稱得上是“學貫中西 文理兼修”的靠前人。4.'趙元任自傳'的很早版本即發錶在'傳記文學' 因此本書為很版本 仍保留有趙元任的早年語言風格。 |
| 趙元任-1892-1982 語言學傢、作麯傢 被譽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生於天津 祖籍常州 趙宋皇室後裔。1910年以優異成績考取庚子賠款D1二批留美官費生 先後獲得康奈爾大學理學學士、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0年迴國後任清華大學心理學及物理學講師 1925年清華國學院成立 聘他與王國維、陳寅恪、梁啓超為“四大導師”。1929-1938年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所研究員兼語言組主任。此後 先後在夏威夷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任教。1982年病逝於美國。創作有'中國話的文法''語言問題'等現代語言學著作。 |
| 普通大眾 |
| '趙元任早年自傳'是我國知名語言學傢趙元任先生根據自己前三十年的人生經曆撰寫的自傳。對於這段橫跨其童年和青年時期的經曆 趙先生沒有發錶過多的感悟 隻是對生活點滴如實記錄 樸實無華的白話文中時不時還夾雜著那個年代的俏皮話 令人讀起來不禁莞爾。趙先生從小對語言的好奇 對聲音的興趣 對音律的探究精神 無不預示著將來一位大學問傢的誕生。此外 本書也從側麵反映齣清末民初時期河北南部、南京、常州等地的一些社會現狀和風土人情。 |
| 一、東一片兒西一段兒 人人大概都有這種經驗:迴想到很早的時候兒的事情 常常兒會想齣一個全景齣來 好像一幅畫兒或是一張照相似的 可是不是個活動電影。比方我記得清清楚楚的我四歲住在磁州的時候兒 有個用人抱著我在祖父的衙門的大門口兒 滿街擺的都是賣瓷器的攤子 瓷貓、瓷狗、瓷枕頭、瓷鼓――現在一閉眼睛――哪怕就不閉眼睛――磁州的那些瓷器好像就在眼前一樣。可是這一景的以前是什麼事情 後來又怎麼樣 就一點兒影子都沒有瞭。 又有一幕 大概是我五歲住在祁州的時候兒 我們下半天常常兒有點心吃 他們給我留瞭一碗湯麵在一張條幾上。沒人看著。趕我一走到那兒 一個貓在那兒不滴兒不滴兒地吃起來瞭。我就說:“貓雌我的滅!”後來好像他們給我又盛瞭一碗麵 可是我不大記得瞭。 還有一景 我每次碰到月亮好的時候兒就會迴想到的。是在冀州 也是在我祖父的衙門裏。我記得我跟我大姊、二姊、哥哥 我們四個人在左邊兒一個跨院兒裏賞月。我說“左邊兒” 因為從住的地方兒望外走 那個院子是在左邊兒。那麼平常衙門的房子照規矩既然都是朝南的 左邊兒那個跨院兒當然就是東跨院兒瞭。我還記得院子當間兒有兩個大花颱 每個花颱當間兒有一棵樹 是桂花兒是什麼記不清瞭。我記得很真的就是那天晚上很冷 月亮格外得亮 好像人跟東西都不大有影子似的。照這樣算起來那一定是鼕天的事情瞭。可是除瞭我們四個人站得花颱的南邊兒賞月 什麼事情也不記得瞭。 又有一迴 是看呂爺種葫蘆――呂爺是我們傢裏的一個男用人。那時候兒我們大概是住在保定。說起種葫蘆來 當然總是好幾個月 再不橫是一夏天的事瞭。可是這一籬笆的葫蘆 從栽子兒到長大 開花兒 結果 我就隻記得兩幕。一幕是地下一排小綠芽兒 呂爺在那兒給它灑水。再一幕就是滿籬笆掛的都是葫蘆瞭。當間兒開的是什麼樣子的花兒――照理應該是白花兒吧?可是一點兒也不記得瞭。所以這迴事情 雖然占瞭有好些日子 可是我就光記得裏頭兩景 所以還就是兩張畫兒似的。 後來我大瞭一點兒的事情現在迴想起來 就不全是一張一張的西洋景 就成瞭活動電影瞭。比方我五歲住保定的時候兒 有一個叫周媽的老媽子 她是看我的老媽子。有她在院子裏的一個大木盆裏洗衣裳。衣裳蘸瞭水 洗的時候兒一揉 不是常常兒會弄成鼓齣來的氣泡兒嗎?我老喜歡看周媽弄。她要是不弄泡兒瞭 我就叫她弄 我說:“我要敵動達道!”意思是說:“我要一弄大泡兒!”其實我那時候兒已經會說話瞭 就是要成心裝小 所以要裝假兒著說不清楚話似的。那迴我還記著周媽蹲得衣裳盆子的東邊兒或是東南邊兒 我站得盆子的北邊兒看――因為北邊都是平地 街道跟房子都是方方正正的 所以我們總記著東南西北是哪兒。這一幕固然已經是活動電影兒瞭 裏頭的事情都有點兒變動瞭 可是前後是跟什麼彆的事情接起來 就一點兒也想不起來瞭。 還有一幕我記得很真的 是有一迴動身搬傢的前一晚上 好像是預備從祁州搬到保定。大傢整天忙著齊行李 捆箱子 到瞭夜裏睡覺的時候兒 除瞭鋪蓋沒打以外 什麼都歸置好瞭 所以到處屋子裏都是空空的 都不像個傢裏似的瞭。我雖然一小兒跟著傢裏差不多每一兩年就搬一次傢 可是看著傢裏這麼變瞭樣子 總覺著有點兒擔心。我還記得我跟我媽睡在一間大屋子的東北角兒的大床上 我睡得外邊兒 媽睡得裏邊兒 一盞油燈點著。平常睡覺誰先睡著誰後睡著壓根兒就不覺得。可是那天晚上啊 我一看見媽睡著瞭 我就大哭起來瞭。媽被我這麼一鬧醒瞭連忙問我說:“什麼事?怎麼啦?”我說:“媽先睡著瞭哩!”這個解釋現在想想――甭說現在 就是不久以後 也覺著很可笑 可是當時我覺著媽先睡著瞭就好像全傢都走瞭 把我一人兒給邋瞭下來瞭似的 就覺著孤淒得不得瞭瞭似的。-P3-5 |
從專業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學術價值簡直是令人驚嘆的寶庫。它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自述,更像是一份詳實而又珍貴的“智力成長檔案”。其中對於特定學術流派的形成、跨學科思維的培養路徑的描述,其詳盡程度遠超一般傳記的泛泛而談。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語言學理論構建過程的片段,那種從最初的睏惑、收集素材、到最終形成係統性觀點的“化學反應”,被清晰地還原瞭齣來。作者對於西方學術思想的引進、消化與本土化改造的艱難曆程,展現齣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治學態度。其中涉及到的許多早期通信和手稿的引用,更是為研究者提供瞭第一手的材料支撐,這無疑極大地提升瞭本書作為史料的可靠性和深度。那些看似信手拈來的觀察和論斷背後,其實是數十年如一日的沉潛與思考的結晶,對於任何立誌於學術研究的後來者而言,這都是一本活生生的、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思想者的最佳範本。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其巧妙,初讀時,我本以為會是一部條理清晰、按部就班的時間綫記錄,但實際讀下去,發現作者的筆觸如同高明的音樂指揮傢,時而舒緩悠揚,時而激昂頓挫。它並非簡單地羅列生平事件,而是將重要的學術思想、傢庭變故與時代背景穿插編織在一起,形成瞭一張復雜而又富有張力的網。尤其是在描述那些關鍵的轉摺點時,敘述者那種不動聲色的剋製感,反而比直白的煽情更具震撼力。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人物內心的掙紮與抉擇,那種身處曆史洪流中的無力感與堅持自我探索的勇氣並存的復雜心境,被刻畫得入木三分。有些段落,明明隻用瞭寥寥數語,卻蘊含著深厚的意蘊,需要你反復咀嚼纔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對命運、對知識的深刻體悟。這種敘事上的張弛有度,使得即便是對相關曆史背景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被故事本身的引力牢牢抓住,仿佛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旅人,深入探索一個宏大而又私密的內心世界,閱讀體驗稱得上是酣暢淋灕,絕非那種教科書式的平鋪直敘可比擬。
评分讀完之後,我有一種強烈的衝動去反思自己當下的生活和工作狀態。這本書帶來的影響,已經超越瞭閱讀本身,它更像是一劑強效的“精神興奮劑”。在充斥著快速迭代和即時滿足的今天,重溫這種跨越時代的、以十年為單位去構建事業和精神世界的視角,顯得尤為珍貴。它讓人重新審視“慢”的價值——慢下來觀察世界,慢下來思考理論,慢下來積纍經驗。書中體現齣的那種對母語、對文化傳承的深沉情感,也引發瞭我對自身文化身份的再思考。這不僅僅是一部個人的傳記,它其實是連接瞭曆史、學術、文化與個人命運的橋梁,它提醒我們,真正的創新往往建立在對傳統的深刻理解之上。閤上書本,心中的那種充實感,並非知識的瞬間獲取,而是一種對生命深度和廣度的重新丈量,讓人有勇氣和清晰的目標去麵對未來生活中的每一個“未解之謎”。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裏時,那厚實的紙張和微微泛著油墨香氣的觸感,就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封麵那種沉穩又不失內斂的設計風格,恰到好處地傳達齣一種學術的莊重感,但同時又不至於顯得枯燥乏味。內頁的排版也看得齣齣版方是下瞭心思的,字號大小適中,行距拉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明顯的疲勞。我特彆欣賞他們對插圖和曆史照片的處理方式,那些泛黃的老照片,經過精心的掃描和修復,仿佛帶著時光的塵埃,直接將讀者拉迴瞭那個特定的年代。光是翻閱這些視覺材料,就已經算得上是一種享受瞭,它不僅僅是文字的輔助,更像是一扇扇通往曆史深處的窗口。不得不說,能把一本傳記做得如此有質感,讓讀者從物理層麵就感受到製作的用心,這在國內齣版界並不多見。這種對細節的執著,足以讓人相信內容本身也必然是經過瞭嚴謹的考證和打磨,讓人對閱讀過程充滿瞭信心,就像是走進瞭一間布置精良的私人圖書館,光是氛圍就讓人心曠神怡,準備好沉浸於一段不凡的人生旅程之中。
评分這本書最觸動我內心深處的部分,在於它所流露齣的那種知識分子麵對動蕩年代時的堅韌與幽默感。在那些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的歲月裏,人物所展現齣的並非全然是悲壯或苦難,更多的是一種基於深厚學養和豁達胸襟而産生的樂觀主義。總有一些瞬間,那些嚴肅的學術探討會被一兩句充滿生活氣息的俏皮話打破,那種黑色幽默,像是冰冷鐵水中的一朵火花,瞬間溫暖瞭整個敘事空間。它讓我們看到,偉大的成就並非來自與世隔絕的苦行僧式生活,而是源自對生活本身的深刻熱愛和對人性復雜性的深刻理解。這種平衡感至關重要,它使得書中人物的形象立刻變得立體、可親,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像”,而是有血有肉、會犯錯、也會大笑的真實個體。這種娓娓道來的真誠,讓人在欽佩其學術成就的同時,更對其人格魅力油然而生敬意,仿佛我們正在與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進行一次推心置腹的深夜長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