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翻譯版 原書第12版 安德魯斯臨床皮膚病學各級醫院皮膚科執業醫師皮膚科初學者的教材和住院醫師培訓

中文翻譯版 原書第12版 安德魯斯臨床皮膚病學各級醫院皮膚科執業醫師皮膚科初學者的教材和住院醫師培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世正 譯
圖書標籤:
  • 皮膚病學
  • 臨床醫學
  • 醫學教材
  • 皮膚科
  • 診斷學
  • 治療學
  • 安德魯斯臨床皮膚病學
  • 皮膚科醫師
  • 住院醫師培訓
  • 醫學研究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图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19682
商品编码:28918826655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具体描述

安德魯斯臨床皮膚病學(原書第12版)
定價 598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版次 1
齣版時間 2018
開本 大16
作者 W.D.James等主編;徐世正譯
裝幀 精裝
頁數 960
字數 2220
ISBN編碼 9787030419682

目錄
《安德魯斯臨床皮膚病學》第12版序

譯者序
前言與緻謝
第1章 皮膚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第2章 皮膚體徵與診斷
第3章 物理因素引起的皮膚病
第4章 瘙癢癥與神經皮膚性疾病
第5章 特應性皮炎、濕疹和非感染性免疫缺陷病
第6章 接觸性皮炎和藥疹
第7章 紅斑和蕁麻疹
第8章 結締組織病
第9章 黏蛋白病
第10章 脂溢性皮炎、銀屑病、頑固性掌蹠皮疹、膿皰性皮炎和紅皮病
第11章 玫瑰糠疹、毛發紅糠疹和其他丘疹鱗屑及過度角化性疾病
第12章 扁平苔蘚及相關性疾病
第13章 痤瘡
第14章 細菌性感染
第15章 真菌和酵母引起的疾病
第16章 分枝杆菌病
第17章 麻風(Hansen 病)
第18章 梅毒、雅司病、非性病性梅毒和品他病
第19章 病毒性疾病
第20章 寄生蟲感染、刺傷和咬傷
第21章 慢性發皰性皮膚病
第22章 營養性疾病
第23章 皮下脂肪疾病
第24章 內分泌病
第25章 皮膚縴維與彈力組織異常
第26章 代謝障礙
第27章 遺傳性皮膚病和先天異常
第28章 真皮和皮下組織腫瘤
第29章 錶皮痣、腫瘤和囊腫
第30章 黑素細胞痣和腫瘤
第31章 巨噬細胞/ 單核細胞病
第32章 皮膚淋巴樣增生、皮膚T 細胞淋巴瘤、其他惡性淋巴瘤及相關疾病
第33章 皮膚附屬器疾病
第34章 黏膜疾病
第35章 皮膚血管病
第36章 色素障礙
第37章 皮膚外科學
第38章 皮膚激光外科
第39章 美容皮膚病學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s-serif;">《安德魯斯臨床皮膚病學(原書第11版)》為皮膚病學世界**專著,已有82 年的齣版曆史,以一捲本書包攬皮膚科疾病的臨床體徵、癥狀、診斷試驗及治療精華。第11 版較第10版增加收錄疾病70餘種,並刪去瞭一些過時或已經見不到的疾病。針對每種疾病,明確瞭一綫療法、二綫療法及替代療法,以循證醫學為基礎補充瞭大量新的參考文獻,保證瞭《安德魯斯臨床皮膚病學(原書第11版)》的**性和實用性。
適讀人群 :主要麵對皮膚科執業醫師,旨在成為它們臨床診療的案頭參考書,對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方麵的臨床問題提供簡明可靠的診療建議;由於本書的簡潔、全麵,也是皮膚科初學者的理想教材和住院醫師培訓的主要教材。
s-serif;"> 《安德魯斯臨床皮膚病學(原書第11版)》是美國皮膚科醫師幾乎人人擁有的基本用書。從2004 年原著第9 版的中文首版問世,到2008 年原著第10 版的中文版再次與讀者見麵,已經得到中國廣大皮膚科同道們的熱愛和贊譽,*近8 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讀者從中受益。,一本*新版本的問世無疑又給我國讀者帶來!

商品參數
書 名:病毒學原理(Ⅱ)--緻病機理與控製
作 者: 主編
I S B N :9787122195357
齣 版 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5年1月第1版
印刷時間:2015年1月第1次
字 數:字
頁 數:410頁
開 本:16開
包 裝:平裝
重 量: 剋
原 價:158元

目錄

1    易感宿主的感染    001
1.1 引言 /001
1.2 簡述病毒緻病研究的曆史 /001
1.2.1 微生物傳染源 /001
1.2.2 早發現的人類病毒 /002
1.2.3 病毒緻病機製研究的黃金年代 /003
1.2.4 新韆年與病毒緻病機製研究 /004
1.3 感染的基礎 /004
1.3.1 一係列不幸事件 /004
1.3.2 感染的起始 /007
1.3.3 病毒的侵入 /008
1.3.4 成功的感染必須調節或逃避宿主的防禦 /012
1.3.5 病毒的傳播 /013
1.3.6 病毒對器官的侵害 /019
1.3.7 病毒的嗜性 /022
1.4 展望 /025
2    人群的感染    027
2.1 引言 /027
2.2 病毒緻病機製 /027
2.2.1 統計學 /030
2.2.2 流行病學 /031
2.2.3 /033
2.2.4 病毒感染的傳播 /035
2.2.5 地理與季節 /036
2.2.6 病毒的毒力 /039
2.2.7 宿主對病毒性疾病的易感性 /047
2.3 展望 /050
3    病毒攻擊與宿主防禦的抗衡:早期作用    052
3.1 引言 /052
3.1.1 初級的物理和化學防禦 /053
3.1.2 感染的個重要時刻 /053
3.2 固有細胞防禦 /054
3.2.1 單個細胞如何探測來自外界的入侵 /055
3.2.2 受體介導病原相關分子的識彆 /056
3.2.3 細胞因子是固有細胞防禦的初級産物 /061
3.2.4 乾擾素:早期預警和起作用的細胞因子 /064
3.2.5 細胞凋亡(細胞程序性死亡) /074
3.3 敵對的細胞質:其他的固有防禦 /079
3.3.1 自噬 /079
3.3.2 錶觀遺傳沉默 /079
3.3.3 RNA沉默 /080
3.3.4 胞嘧啶的脫氨基作用[Apobec(載脂蛋白B剪接復閤物)] /080
3.3.5 Trim 蛋白(三重相互作用基序)蛋白 /081
3.4 展望 /082
4    免疫防禦    087
4.1 引言 /087
4.1.1 天然和適應性免疫反應 /088
4.2 天然免疫反應 /089
4.2.1 一般特徵 /089
4.2.2 哨兵細胞 /089
4.2.3 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 /092
4.2.4 補體 /094
4.2.5 反應 /097
4.3 適應性免疫應答 /099
4.3.1 一般特徵 /099
4.3.2 適應性免疫的細胞 /102
4.3.3 適應性免疫:來自於攜帶不同的抗原受體的淋巴細胞的行為 /104
4.3.4 抗原遞呈與免疫細胞的活化 /108
4.3.5 細胞介導的適應性免疫應答 /113
4.3.6 抗體應答 /117
4.3.7 免疫與腦 /121
4.4 免疫病理學:免疫反應過度引起的機體損傷 /122
4.4.1 免疫病理損傷 /123
4.4.2 病毒感染導緻的免疫 /126
4.4.3 全身性反應綜閤徵 /126
4.4.4 自身免疫病 /126
4.4.5 異源T細胞免疫 /128
4.4.6 使免疫“短路”的超抗原 /128
4.4.7 自由基介導的機製 /129
4.5 展望 /129
5    感染模式    135
5.1 引言 /135
5.2 生活周期和宿主防禦 /136
5.3 生長的數學與感染模式的相關性 /136
5.4 急性感染 /139
5.4.1 定義和必要條件 /139
5.4.2 急性感染傾嚮於被控製和清除 /140
5.4.3 抗原變異為急性感染提供瞭選擇優勢 /141
5.4.4 急性感染是普遍的公共衛生問題 /143
5.5 持續性感染 /143
5.5.1 定義和必要條件 /143
5.5.2 無效的固有或天然免疫應答可促進持續性感染的發生 /144
5.5.3 通過調控適應性免疫應答使持續性感染持久存在 /144
5.5.4 削弱免疫監視可能導緻持續性感染在組織的建立 /148
5.5.5 當免疫細胞被感染時可能發生持續性感染 /148
5.6 兩種引起持續感染的病毒 /149
5.6.1 麻疹病毒 /149
5.6.2 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病毒 /151
5.7 潛伏性感染 /151
5.7.1 一般特徵 /151
5.7.2 單純皰疹病毒 /152
5.7.3 EB病毒 /158
5.8 慢發性感染: Sigurdsson的遺産 /161
5.9 頓挫性感染 /162
5.10 轉化感染 /162
5.11 展望 /163
6    人體免疫缺陷病毒緻病機製    166
6.1 引言 /166
6.1.1 世界範圍內的問題 /166
6.2 HIV是一種慢病毒 /167
6.2.1 HIV的發現和鑒定 /167
6.2.2 HIV復製周期典型特徵和輔助蛋白的作用 /171
6.3 胞內靶蛋白 /177
6.4 傳播途徑 /178
6.4.1 病毒傳染源 /178
6.4.2 傳播模式 /179
6.4.3 傳播機製 /180
6.5 感染過程 /181
6.5.1 病毒錶型和感染的免疫細胞指標 /181
6.5.2 感染應答的多樣性 /183
6.6 細胞免疫功能障礙的原因 /183
6.6.1 CD4+ T淋巴細胞 /184
6.6.2 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 /184
6.6.3 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 /185
6.6.4 B細胞 /185
6.6.5 自然殺傷細胞 /185
6.6.6 自身免疫 /185
6.7 HIV的免疫應答 /186
6.7.1 體液免疫應答 /186
6.7.2 細胞免疫反應 /188
6.7.3 小結:關鍵性的平衡 /188
6.8 艾滋病病人中HIV-1復製的動力學 /188
6.9 HIV對不同組織和器官的影響 /190
6.9.1 淋巴器官 /190
6.9.2 神經 /190
6.9.3 胃腸 /192
6.9.4 其他器官 /193
6.10 HIV與癌癥 /193
6.10.1 Kaposi肉瘤 /194
6.10.2 B細胞淋巴瘤 /195
6.10.3 肛門與生殖器癌癥 /195
6.11 治療和的前景 /196
6.11.1 抗病毒藥物和治療方法 /196
6.11.2 高活性的抗逆轉錄病毒的治療 /196
6.11.3 開發性疫苗以感染 /197
6.11 展望 /198
7    轉化和腫瘤發生    201
7.1 引言 /201
7.1.1 轉化細胞的特性 /202
7.1.2 細胞增殖的調控 /205
7.2 緻癌病毒 /208
7.2.1 緻癌病毒的發現 /209
7.2.2 轉化細胞中的病毒遺傳信息 /214
7.2.3 病毒轉化基因的起源和本質 /219
7.2.4 病毒轉化蛋白的功能 /221
7.3 病毒癌基因産物激活細胞信號轉導通路 /221
7.3.1 病毒模擬細胞信號分子 /222
7.3.2 細胞信號轉導蛋白錶達或活性的改變 /225
7.4 病毒癌基因産物乾擾細胞周期調控通路 /231
7.4.1 由Rb蛋白引起的限製點控製的廢除 /231
7.4.2 病毒特異性cyclin的生成 /234
7.4.3 cyclin依賴性激酶劑的失活 /235
7.5 轉化細胞必定能生長和生存 /235
7.5.1 促分裂信號和促生長信號的整閤 /235
7.5.2 轉化細胞生存的機製 /236
7.6 癌變所需的轉化細胞特性的其他改變 /241
7.6.1 免疫防禦的 /241
7.7 人緻癌病毒誘導轉化和癌變的其他機製 /242
7.7.1 非轉導性、復閤性緻癌性逆轉錄病毒:具很長潛伏期的腫瘤發生 /242
7.7.2 由肝炎病毒所緻的癌變 /244
7.8 展望 /247
8    疫苗    250
8.1 引言 /250
8.2 疫苗的曆史起源 /250
8.2.1 天花病的曆史迴顧 /250
8.2.2 大規模的接種計劃非常有效 /251
8.3 疫苗基礎知識 /256
8.3.1 主動免疫與被動免疫 /256
8.3.2 疫苗刺激免疫記憶 /257
8.3.3 基本挑戰 /260
8.4 製作疫苗的科學與藝術 /261
8.4.1 基本方法 /262
8.5 疫苗技術 /273
8.5.1 大多數滅活疫苗和亞單位疫苗依賴於佐劑的刺激免疫反應 /273
8.5.2 免疫方式 /275
8.5.3 免疫治療 /275
8.6 艾滋病疫苗的需求 /276
8.6.1 挑戰 /276
8.6.2 主要事件 /277
8.7 展望 /277
9    病毒病的防治    280
9.1 引言 /280
9.1.1 矛盾?如此多的病毒知識,如此少的抗病毒藥物 /280
9.1.2 曆史背景 /282
9.2 抗病毒化閤物的發現 /282
9.2.1 抗病毒藥物發現的新詞匯 /283
9.2.2 抗病毒化閤物的篩選 /283
9.2.3 抗病毒藥物設計(designer antivirals)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藥物發現 /287
9.2.4 “R”和“D”之間的區彆 /288
9.2.5 已獲批準的抗病毒藥物舉例 /290
9.2.6 尋找新的抗病毒藥物靶點 /296
9.2.7 抗病毒基因治療和反式顯性劑 /299
9.2.8 抗病毒藥物的耐藥性 /300
9.3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艾滋病 /301
9.3.1 抗HIV藥物舉例 /302
9.3.2 治療持續感染與抗藥菌株齣現的綜閤問題 /306
9.3.3 聯閤治療 /308
9.3.4 策略性地中斷治療 /309
9.3.5 麵臨的挑戰和得到的教訓 /309
9.4 展望 /310
10    病毒的進化和新發病毒    312
10.1 病毒的進化 /312
10.1.1 病原微生物與宿主相互作用的經典理論 /312
10.1.2 病毒群體是如何進化的? /313
10.1.3 病毒的起源 /324
10.1.4 自身基本特性既約束病毒進化,同時也驅動其進化 /333
10.2 新發病毒 /336
10.2.1 宿主與病毒相互作用的類型 /337
10.2.2 傳入新的宿主:生態中的基本問題 /343
10.2.3 病毒生態位的擴展:自然選擇的新發病毒簡介 /346
10.2.4 變異、重組以及重排擴大感染宿主範圍 /350
10.2.5 有些新發病毒是真正的新病毒 /354
10.2.6 診斷病毒學相應診斷規範的改變 /354
10.3 認識和可能性 /355
10.3.1 傳染性病原和公眾認知 /355
10.3.2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356
10.4 展望 /358
附錄A 本書討論的選擇的幾種動物病毒引起的疾病、流行病學及其緻病機製    362
附錄B 特殊感染因子    388
引言 /388
類病毒 /388
衛星病毒 /388
朊病毒和傳染性海綿狀腦病 /390
人傳染性海綿狀腦病(TSE) /391
術語     395
索引     403

編輯
原著經典、享有聲譽——Principles of Virology為上微生物、病毒學領域銷售得**的經典巨著,是一部進行理論創新和技術革新的原典,備受學界推崇,被指定為知名高校的教材。
強強聯手、譯者陣容——譯著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國協和醫院等國內病毒與病毒性疾病研究領域*機構和知名專傢聯閤翻譯,確保瞭譯著的內容精準和學術水平,方便為生物學和醫學領域科學技術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學科地圖、內容精彩紛呈——譯著用上近韆幅圖、錶、框建立瞭網絡型的內容體係,一改枯燥原理性知識的弊端:雙色和彩色圖片形象生動、深入淺齣地展現齣瞭病毒與人體作用的機理;立體多維的病毒知識對於不同方嚮和深度的研究項目來講,均可以輕鬆找到適閤閱讀和理解的**切入點。
內容
    《病毒學原理》(含捲Ⅰ和捲Ⅱ)深入淺齣地將病毒復雜繁多的復製方式及與宿主細胞的關係呈現齣來,有利於讀者探索治療和控製病毒感染的方法。捲Ⅱ深入淺齣地將病毒與宿主細胞的關係呈現齣來,主要介紹瞭病毒的緻病機理、病毒感染的控製以及病毒的進化,重點論述病毒和機體相互作用的方式、機體對病毒感染的各種反應,有利於讀者探索治療和控製病毒感染的方法。書中設置瞭豐富的參考文獻和附錄信息:總結瞭代錶性病毒的緻病機製,以及病毒病的疾病特徵、流行病學等,可方便讀者就具體章節和某一專題深入查閱與學習。
本書概念、內容、圖文並茂、實用性居上,適閤作為高等院校生命科學、醫學及相關師生的病毒學教材。對於生命科學、醫學及相關領域的科研與技術人員來講,也是一部難得的工具書。
<導讀信息>
如果您正準備著手於病毒學某一領域的研究,這是一部經典的原理性指導書,通過它您可瞭解該領域的全局,激發您探索新的病毒特性的興趣。
如果您再病毒研究過程中遇到問題的時候,這本書能為您提供方法論,為您的研究提供一張地圖,指引您前進的方嚮。
如果您在病毒領域已經獲得瞭部分令人欣喜的成績,本書的各個專題邏輯嚴密,可以幫您分析收獲的數據是否能夠充分支持您的學術觀點。
即便您不是病毒學領域的研究人員,本年也適閤您,因為病毒是生命科學重要的研究工具,許多生命現象都是利用病毒的特性揭示的。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