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部分邏輯與語言
A篇推理
第1章邏輯學的基本概念
11什麼是邏輯學
12命題與論證
13論證的辨識
14論證和說明
15演繹和歸納論證
16有效性和真實性
第1章概要
第2章論證的分析
21論證的解析
22論證的圖示
23復雜的論證性語段
24推理中的問題
第2章概要
B篇非形式邏輯
第3章語言和定義
31語言功能
32情感語言、中性語言和論爭
33論爭和含混性
34定義及其用途
35定義的結構:外延和內涵
36屬加種差定義
第3章概要
第4章謬誤
41什麼是謬誤
42謬誤的分類
43相乾謬誤
44不當歸納謬誤
45預設謬誤
46含混謬誤
第4章概要
第二部分演繹
A篇古典邏輯
第5章直言命題
51演繹理論
52類與直言命題
53四種直言命題
54質、量與周延性
55傳統對當方陣
56其他直接推論
57存在含義與直言命題的解釋
58直言命題的符號與圖解
第5章概要
第6章直言三段論
61標準式直言三段論
62三段論論證的形式性質
63檢驗三段論:文恩圖解法
64三段論規則和三段論謬誤
65直言三段論的15個有效形式
附錄直言三段論15個有效形式的演繹推導
第6章概要
第7章日常語言中的論證
71三段論論證
72詞項數量規約為三
73直言命題的標準化
顯示全部信息
第13章科學和假說 1科學說明 我們科學地研究這個世界以獲得關於它的真理。但是,孤立的真理並不能領我們走嚮深遠;采集瞭石頭不等於建成房屋,僅僅事實的收集更不能成為科學。科學的目標就是發現普遍真理(主要是以像在前一章所討論的因果聯係的形式),據此我們所遭遇的事實可以得到說明(explained)。 什麼是一個說明?每一個說明都給齣一個解釋,就是某個陳述集閤,從中能夠邏輯地推導齣需要說明的事情好的說明將能夠對需要解釋的有疑問的方麵進大程度的消解或者還原。這樣的解釋將包含普遍真理的一個融貫集閤,或者一個理論。例如,為瞭說明某個嚴重的疾病,我們需要什麼引起那個疾病以及如何診治那個疾病的一個融貫解釋。某個特定物質的齣現或者消失是這種紊亂的關鍵嗎?例如,說明糖尿病的理論就是關於人體對糖分的使用以及在那個使用當中由體內某些特殊細胞産生的一種叫胰島素的蛋白的中心角色的一個融貫解釋。根據這個理論,胰島素的缺乏(或者是身體無法使用它所産生的胰島素)說明瞭在從血液中吸收糖分時由此所産生的紊亂。這樣的一種解釋(當然這裏已經極度簡化瞭)給齣瞭關於這一嚴重疾病的一個科學說明。病人因為缺乏胰島素而患上糖尿病。 當我們說“由P得Q”,那錶達的可能是一個說明,也可能是一個論證。當我們是由前提P推導齣結論Q時,這就錶達瞭一個論證。當麵對事實Q,我們的推理由那個事實進行迴溯,以發現導緻它的境況,這就錶達瞭一個說明。糖尿病,也就是血液中糖分過多,是許多病人的生活中的一個殘酷事實。我們通過引起對導緻那樣的後果的胰島素缺失的注意來說明他們的糖尿病。因而,560對相互關聯的一係列境況的解釋,也就是胰島素缺失P解釋瞭糖分過多Q,正是對那個疾病的一個說明。 一個好的說明必須提供與待說明的事實相關的(relevant)真理。如果我試圖以訴諸巴西上升的人口齣生率這樣的理由來說明我的上班遲到,由此引入的事實可能是真的,但它是不相關的,因而它不能成為我的缺席這一正在談論的事件的一個令人滿意的說明。在這個瑣碎的例子中,一個說明所尋找的是一個單獨的事件。在科學中,我們所尋找的說明不僅是真且相關的,而且也是普遍的。我們所力求的說明將提供關於某種特定種類的所有事件,比如說,對所有齣現的糖尿病的一個理解。 一個科學理論所能解釋的事實越多,它的力度就越強。某些理論在它們的範圍和力度上是極好的。例如,這裏是艾薩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的一個簡短陳述: 第13章科學和假說
1科學說明
我們科學地研究這個世界以獲得關於它的真理。但是,孤立的真理並不能領我們走嚮深遠;采集瞭石頭不等於建成房屋,僅僅事實的收集更不能成為科學。科學的目標就是發現普遍真理(主要是以像在前一章所討論的因果聯係的形式),據此我們所遭遇的事實可以得到說明(explained)。
什麼是一個說明?每一個說明都給齣一個解釋,就是某個陳述集閤,從中能夠邏輯地推導齣需要說明的事情。好的說明將能夠對需要解釋的有疑問的方麵進行大程度的消解或者還原。這樣的解釋將包含普遍真理的一個融貫集閤,或者一個理論。例如,為瞭說明某個嚴重的疾病,我們需要什麼引起那個疾病以及如何診治那個疾病的一個融貫解釋。某個特定物質的齣現或者消失是這種紊亂的關鍵嗎?例如,說明糖尿病的理論就是關於人體對糖分的使用以及在那個使用當中由體內某些特殊細胞産生的一種叫胰島素的蛋白的中心角色的一個融貫解釋。根據這個理論,胰島素的缺乏(或者是身體無法使用它所産生的胰島素)說明瞭在從血液中吸收糖分時由此所産生的紊亂。這樣的一種解釋(當然這裏已經極度簡化瞭)給齣瞭關於這一嚴重疾病的一個科學說明。病人因為缺乏胰島素而患上糖尿病。
當我們說“由P得Q”,那錶達的可能是一個說明,也可能是一個論證。當我們是由前提P推導齣結論Q時,這就錶達瞭一個論證。當麵對事實Q,我們的推理由那個事實進行迴溯,以發現導緻它的境況,這就錶達瞭一個說明。糖尿病,也就是血液中糖分過多,是許多病人的生活中的一個殘酷事實。我們通過引起對導緻那樣的後果的胰島素缺失的注意來說明他們的糖尿病。因而,560對相互關聯的一係列境況的解釋,也就是胰島素缺失P解釋瞭糖分過多Q,正是對那個疾病的一個說明。
一個好的說明必須提供與待說明的事實相關的(relevant)真理。如果我試圖以訴諸巴西上升的人口齣生率這樣的理由來說明我的上班遲到,由此引入的事實可能是真的,但它是不相關的,因而它不能成為我的缺席這一正在談論的事件的一個令人滿意的說明。在這個瑣碎的例子中,一個說明所尋找的是一個單獨的事件。在科學中,我們所尋找的說明不僅是真且相關的,而且也是普遍的。我們所力求的說明將提供關於某種特定種類的所有事件,比如說,對所有齣現的糖尿病的一個理解。
一個科學理論所能解釋的事實越多,它的力度就越強。某些理論在它們的範圍和力度上是極好的。例如,這裏是艾薩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的一個簡短陳述:
宇宙中每個質點以一個力吸引另外一個質點。該力正比於質點質量的乘積,反比於它們間距離的平方。
非科學的說明也可以是相關的和普遍的。長久以來,人們一直用在行星上生活的“智慧生物”來解釋行星的規則運動。在某些文化中,疾病被“說明”成邪惡的精靈侵入人體所引起的。這些當然是非科學的解釋,盡管它們提供的說明是普遍的,也與我們所關注的事實相關。那麼,什麼區分瞭真正科學的說明與非科學的說明呢?
有兩個主要的區彆。第1個區彆是態度上的區彆。一個非科學的說明是被教條地提齣的;它給齣的解釋被認為是真的而不能改進。亞裏士多德關於物質的觀點在幾個世紀裏事實上被接受成終。盡管亞裏士多德本人似乎是思想開放的,但是一些中世紀的學者以死闆的、非科學的精神將他的觀點采納下來。一個學者拒絕用伽利略提供給他的望遠鏡來觀看新發現的環繞木星的衛星,他肯定地認為,這些衛星不可能是真的,因為亞裏士多德天文學著作裏沒有提到它們!與之相反,一個嚴肅的科學傢的態度是非教條的;每個提齣的說明都是暫時的或臨時的;假說可能被認為很有可能是真的,561但是它們被視為在證據麵前會受到替換。
科學中的詞匯在這點上有時是誤導人的。一個“假說”提齣後得到很好的證實,它可能被提升為“理論”;當它被普遍地接受後,它可能被進一步提升為“定律”。但是它們的使用不是一成不變的。牛頓的發現仍然被稱為“引力定律”,愛因斯坦的貢獻改進並瞭牛頓的發現,但被稱為“相對論”。無論使用什麼樣的術語,真正的科學傢的態度不是教條的。科學中所有普遍命題在本質上都是假說,永遠不具有的確定性。
第二個區彆涉及接受正在談論的解釋所基於的基礎。在科學中,一個假說僅僅在存在好的證據的條件下纔值得接受。一個非科學信念之被堅持,可能不依賴於有利於它的證據的事情之上;一個非科學的說明被簡單地認為是真的,可能是因為“每個人知道”它如此,或者可能是因為它被認為是由上天所揭示的。對於這樣的斷言沒有可靠的檢驗,但是在真正的科學中,對於真理的斷言可以得到檢驗,並且這樣的檢驗在於經驗之中。因而我們說真正的科學是經驗的。
說一個假說是可檢驗的至少意味著某些基於該假說的預言可以證實或者證僞這個假說。科學需要證據。但是,可以證實這個討論中的假說的纍積的證據當然永遠不會是完全的,正如我們先前所強調的;我們永遠不可能得到所有的證據。因此,即使當支持性的證據非常強的時候,仍會保留一些疑問,確定性是無法達到的。然而,在否定性的方麵,如果證據無可爭議地錶明基於該假說的預言是假的,我們就完全有信心認為該假說必須得到拒斥。盡管我們不能完全地證實一個假說,但我們可以完全地證僞一個假說。由於此類原因,一些哲學傢認為,說一個科學假說是可檢驗的,也就是說它至少在原則上是可錯的。
真理的檢驗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為瞭弄清外麵是否下雨,我隻要看一下外麵。但是用做說明的假說是普遍性命題,它們不是直接可檢驗的。如果我對我上班遲到的解釋是交通事故,我的老闆如果對之懷疑,他能夠藉助於警察的事故報告而間接地檢驗我的解釋。一個間接的檢驗從待檢驗的命題(如我遭遇到一次交通事故),演繹齣其他某個能夠被直接檢驗的命題(如我提交瞭一個事故報告)。如果那個演繹齣來的命題是假的,包含這個命題的說明必定是假的。如果演繹齣來的命題是真的,它提供瞭某個證據證明這個說明為真、已經被間接證實。但是這個證據不是結論性的。
間接檢驗永遠不會是確定的。它總是依賴於某些額外的前提,562比如這樣的前提:我對我的老闆描述的該起事故與警察記載的一樣。但是警察部門應當對我所涉案的事故的記錄進行備案,但可能還沒有備案;缺乏該記錄不能證明我的說明是假的。並且,某個附加前提即使是真的,它並不給說明賦予確定性——盡管演繹齣的結論(本例中事故報告的真實性)得到成功檢驗確實加固瞭它的前提。
即使一個非科學的說明也有某個它喜愛的證據,即用它來解釋的那個事實。行星上居住著“智慧生物”,它們使行星沿著我們觀察到的軌道運動,這個非科學理論能夠稱這個事實——行星確實在它們的軌道上運動——為證據。但是,在該假說和關於行星運動的可靠的天文學說明之間存在巨大的差彆:對於非科學假說,不能夠從中演繹齣其他的可直接檢驗的命題。另外一方麵,一個給定現象的任何一個科學說明能夠演繹齣可直接檢驗的命題,而不是陳述待說明事實的命題。這就是當我們說一個說明是經驗可證實的時候所要錶達的意思。這樣的可證實性是科學說明本質的特徵。“科學說明”這個普遍概念正確地應用到瞭通常所認為的科學(物理學、心理學)之外的地方。因而,對一個事件的說明(如我上班遲到是因為交通事故),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對之進行間接檢驗,這個說明是這個寬泛的意義上的“科學的”。
2科學探究:假說和確證我們尋求正確的科學說明,並且其正確性是可以經驗地證實的。我們如何能夠得到這樣的說明呢?我們不能給齣研究科學的公式,但是在大多數科學研究中,都有一些步驟或者不同的階段。通過確定以及描述七個這樣的步驟,我們可以更加完全地理解好的科學是如何進展的。
A.確定問題
科學研究開始於某個問題。一個問題可以錶示成一個或一組當時沒有可接受的說明的事實。一個社會學傢麵臨在工作或者遊戲當中的令人迷惑的趨勢,何以解釋之?一個醫學研究者麵臨一種令人迷惑的疾病,它的起因是什麼?一個經濟學傢觀察到消費與儲蓄的不同模式,何以說明這樣的不同?有些問題之確定是相當明顯的,就像當一個偵探麵臨一個特定案子時他的問題是:犯人是誰?有些問題可能源於當下理解的不足。公元前3世紀亞曆山大裏亞圖書館館長埃拉托色尼正確地認為地球是球體,但是並不知道它的尺寸。563他的問題就是確定我們稱之為地球的這個球體的周長。正如約翰杜威和許多其他現代哲學傢所不斷強調的,反思性的思考——無論是在社會學中、醫學中、法律的實施中、物理學中或是其他任何領域中——是解決問題的(problemsolving)活動。某種問題的識彆是接踵而來的科學的觸發器。
B.構建初步假說
初步的推測,也就是某些關於這個確定瞭的問題的比較試探性的說明,是第二個步驟。遠在一個完整的解答被找到之前,需要建立某種理論以便能夠知道需要收集何種證據以及好到哪裏尋找這樣的證據。偵探考察犯罪現場,詢問嫌疑人,並尋找綫索。內科醫生檢查病人,記錄資料,注意不規則性。赤裸裸的事實被收集起來;隻有當它們能夠被安排進某個融貫的模式,哪怕是推測性的和不完全的模式之中時,它們纔能成為可用的綫索或者揭示某些癥狀。例如,托馬斯馬爾薩斯在1798年發錶的《人口學原理》中提齣,人口增長食物供應的趨勢將使大多數人處於飢餓的邊緣。多年後,查爾斯達爾文在推測物種起源的時候讀到這裏,突然想到一個極具成果的觀點。他寫道:
此時立刻令我想到在這些環境中,有利的差異會得到保留,不利的會被破壞。這樣,我終於有瞭可以用以研究的理論。(Autobiography,1881)
世界上存在太多的可能相關的事實、太多的數據,以至於科學傢不能將它們全部收集起來。細心和全麵的研究者也必須選擇某些待深入研究的事實並且放棄不相關的其他事實。如果地球是球體,太陽的光綫在任意特定的時間將會以不同的角度照射在球體不同的地方。幾何學可以幫助我們計算齣地球的尺寸嗎?一個理論的輪廓是重要的,因為除此研究者不能確定從整個事實全體中挑選和追求何種事實。某種初步假說不管是如何的不完全、試探性,任何嚴格的探究開始的時候它都是必需的。
C.收集額外事實
顯示全部信息
柯匹和科恩的《邏輯學導論》,是導論性邏輯教科書中*完滿的一部:既有演繹邏輯亦有歸納邏輯,既有古典邏輯亦有現代邏輯。本書是當今邏輯教科書的標準範本,是清晰性與準確性的典範,它能夠使學生理解、把握並應用古典三段論邏輯和更為強有力的現代符號邏輯技術。 書中所選用的有關政治、哲學、科學及多領域當代論爭的鮮活的論證實例,展示瞭許多嚴肅的學者和思想傢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對邏輯原理的應用,使邏輯學習既內容充盈又富有生活氣息。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