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與成長 存在心理學探索 第3版 關於人性深度與高度的心理學經典作品 亞伯拉罕 馬斯洛 心理學之書

需要與成長 存在心理學探索 第3版 關於人性深度與高度的心理學經典作品 亞伯拉罕 馬斯洛 心理學之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成長
  • 馬斯洛
  • 存在主義
  • 人性
  • 自我實現
  • 經典
  • 深度閱讀
  • 心理健康
  • 積極心理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苑春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18464
商品编码:29222713615
丛书名: 需要与成长存在心理学探索第3版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   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第3版)
作者:    (美)亞伯拉罕?馬斯洛 著作 張曉玲//劉勇軍 譯者
市場價:    58元
ISBN號:     9787229118464
齣版社:    重慶齣版社
商品類型:   圖書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精裝   開本:    語種:中文
  齣版時間:2018-04-01   版次:1   頁數: 
  印刷時間:2018-04-01   印次:1   字數: 韆字

  編輯推薦

★ 現當代心理學傢馬斯洛劃時代著作《動機與人格》續篇

★ 比《動機與人格》更大膽、更深遠

★ 關於人性深度與高度的心理學經典作品

★ 英文版銷量超過100,000冊,中文簡體版正式齣版



在人類曆史上,人性一直都被低估。馬斯洛改變瞭這一點。

當馬斯洛開始他的職業生涯時,心理學領域中存在兩大勢力:行為主義和心理分析。行為主義把人類的行為用“刺激—反應”公式來解讀,將人性限製在機械論;弗洛伊德開創的心理分析則有很深的悲觀主義色彩,將人類行為局限於病態的模式。

“人性中*的可能性實際上總是被低估。”馬斯洛對人性的積極潛力充滿信心,他一生都在探索人性全麵、豐富的復雜性。

光明與黑暗,崇高與邪惡,*與深淵。麵對同樣的人性的二元性,馬斯洛卻得齣瞭與弗洛伊德不同的結論。

他認為,盡管人類可能是自私、貪婪、好鬥的,但這些並非*根本的天性。透過錶層,從心理學和生理學角度來看人類的天性,我們會發現*基本的善良和尊嚴。當人們錶現得不那麼善良和正派時,那隻是因為他們正在對壓力和痛苦做齣反應,或者因為安全、愛和自尊等基本的人類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基於這一認知,馬斯洛提齣瞭的需要層次理論,並將這一理論係統地展現在他的劃時代巨著《動機與人格》中。《動機與人格》齣版八年後,馬斯洛推齣續篇《需要與成長》,對人類成長和發展的*可能性進行瞭更深入、開創性的研究。

與《動機與人格》不同,《需要與成長》把關注重點從“匱乏性需要”轉嚮“成長性需要”。 處於積極的健康狀態的人所具有的機能,不同於處於匱乏狀態中的人的機能。馬斯洛把這種新的研究方嚮稱作“存在心理學”。這也是《需要與成長》的副標題名為“存在心理學探索”的緣故。

如果說《動機與人格》在探討如何滿足人的匱乏性需要,以便能避免疾病;那麼《需要與成長》則關注如何滿足人的成長性需要,以便能積極促進健康。從這個意義上說,《需要與成長》比《動機與人格》更大膽、更深遠。

在本書中,馬斯洛探討瞭《動機與人格》未能深究的內容,也是其思想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成長性需要、自我實現、高峰體驗、存在性認知、存在性價值、選擇等。這幾個概念緊密聯係:由成長性需要驅動的人有可能自我實現,他們有機會經曆個人與客觀世界同一的高峰體驗,正是這種高峰體驗使得個體與世界的關係更直接,由此個體對於現實的認知更真實,做齣的選擇更有益於身心健康。

馬斯洛在《需要與成長》中關注成長是如何發生的,關注成長如何持續,關注自我實現者(即人類中的選擇者)的選擇對於普通人(不太會選擇)的指導意義,從而引領我們整體人類嚮更積極、更健康的方嚮發展。

這是一次非凡的探索。

馬斯洛的著述沒有弗洛伊德的陰暗莊嚴,沒有埃裏剋森的溫文爾雅,通篇洋溢著無限的激情。他用暖陽般的筆調和優美的文辭,描述自己對人性的設想與探索,將高深的心理學問題用一種彆樣的方式錶達齣來。正因為他對於人性的探索是如此的滿懷熱情、無所畏懼、毫不顧忌、充滿想象力,纔讓我們在閱讀時不時生齣敬意,震撼之餘深受啓發。

傾聽自我,相信自我;明智地選擇,健康地生活。這是馬斯洛給我們啓示。


  內容簡介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和自我實現理論是現代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奠基石,這些思想在其成名作《動機與人格》續篇——《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一書中得到瞭*好的體現。

馬斯洛畢生都在探索人類本質,他以新穎又頗具說服力的人類動機理論為支撐,對人類本質進行瞭更全麵、更精彩的設想,證明人類具有愛的能力、高尚的品質和無限的創造力,能夠追求*的價值觀和願望。

在《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中,馬斯洛結閤多年搜集的臨床資料,以滿懷激情、精闢入裏的文字,通過對匱乏性動機和成長性動機、防禦和成長、認知需要與認知恐懼、高峰體驗中的存在性認知、自我實現者的創造力等對人類本質和心理健康極為重要的概念的探討,展現促進、保持並恢復精神健康和情感健康的方法。

《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影響深遠,在作者離世四十餘年後仍盛傳不衰,不僅在心理學領域舉足輕重,還被廣泛應用於人文學科、社會理論和企業管理理論之中。

......

  目錄

第三版編者序/1

第二版序言/5

版序言/9

前 言/21

編 更廣闊的心理學領域

章 導言:健康心理學探索/3

第二章 心理學能從存在主義者那裏學到什麼?/10

第二編 成長與動機

第三章 匱乏性動機和成長性動機/25

第四章 防禦和成長/50

第五章 認知需要和認知恐懼/66

第三編 成長和認知

第六章 高峰體驗中的存在性認知/79

第七章 強烈的同一性體驗:高峰體驗/115

第八章 存在性認知的一些危險/128

第九章 抵抗被標簽化/139

第十章 自我實現者的創造力/145

第十一章 心理學數據和人的價值/158

第十二章 價值、成長和健康/178

第十三章 環境限製的心理健康/192

第四編 未來的任務

第十四章 成長和自我實現心理學的一些基本命題/203

附錄一 
我們的齣版物和專題會議適閤這些個人心理學嗎?/232

附錄二 規範社會心理學具有可能性嗎?/237

參考文獻一/240

參考文獻二/255


  作者簡介

【美】亞伯拉罕·馬斯洛(19081970

現當代世界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傢、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發起者和理論傢、管理學大師、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

齣生於美國紐約市布魯剋林區,在紐約城市大學城市學院威斯康星大學接受教育。在擔任布蘭迪斯大學心理學係主任之前,他在布魯剋林學院擔任教職十四年。1967—1968年擔任美國心理學學會主席。主要著作有《動機與人格》《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科學心理學》等。

馬斯洛人本主義心理學是美國20世紀下半葉崛起的新的心理學派,衝擊著當代西方的心理學體係,相對以弗洛伊德為代錶的精神分析學的思潮和以華生為代錶的行為主義的第二思潮”,形成瞭心理學的第三思潮


..........

01234567890123456789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