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5
BF:文化認同論 鄭曉雲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978750041239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基本信息
書名:文化認同論
定價:85.00元
售價:66.3元
作者:鄭曉雲
齣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1992-08-01
ISBN:9787500412397
字數: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文化認同論》是在作者1992年齣版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變遷》一書的基礎上修訂並增加內容而成,《文化認同論》是中國首本關於文化認同的學術專著。《文化認同論》深入研究瞭文化認同的基本原理及相關理論,探討瞭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認同的新內涵,討論瞭中華民族當代的文化認同問題,具有明顯的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
目錄
再版自序
初版自序
一 作為文化核心的文化認同
(一)文化認同:文化存在與發展的主位因素
(二)文化認同在文化結構中的地位
(三)文化認同與文化模式
二 文化認同的過程與形成
(一)文化認同是一個長期的文化過程
(二)個人認同
(三)群體認同
三 文化認同與民族認同
(一)民族認同是民族構成的一個要素
(二)水與源:民族認同與民族特徵
(三)民族認同與民族發展
四 文化認同的機製與類型
(一)民族興衰與文化認同
(二)政權與文化認同
(三)文化認同機製的類型
五 文化認同與文化變遷
(一)什麼是文化變遷
(二)文化認同的新構建及其價值
(三)文化認同與文化變遷
(四)文化認同與人類文化的未來發展
六 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
(一)我們所處的全球化時代與文化認同
(二)全球化時代文化認同的勢態
(三)全球化對非全球層麵上的文化認同的影響
(四)全球文化認同的構建與當代人類的和平
(五)餘論
七 專題研究
(一)論當代全球發展環境中的中華民族認同
(二)中華民族認同與中華民族21世紀的強盛
(三)澳門迴歸後的文化認同與整閤研究
(四)泰國北部傣泐人文化認同的變遷與重構
主要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鄭曉雲,現任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助理、民族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國傢高層次人纔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社會科學領軍人纔、國傢“文化名傢暨四個一批”理論傢、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雲嶺文化名傢、法國水科學院院士、曾任國際水曆史學會主席。2017年被希臘亞裏士多德大學授予榮譽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化認同問題、文化全球化、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及跨境民族問題、全球水曆史與文化比較等。在《中國社會科學》等中外雜誌發錶論文150餘篇,其中40餘篇發錶於國外學術刊物。齣版有《文化認同論》《水曆史與水文化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及東南亞傣泰民族文化多樣性》等多部學術著作。
文摘
《文化認同論》:
1.文化認同的起源
文化認同是人類對於文化的傾嚮性共識與認可。這種共識與認可是人類對自然認知的升華,並形成支配人類行為的思維準則與價值取嚮。由於人類存在於不同的文化體係中,因而文化認同也因文化的不同而各異。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文化認同,文化認同也因此而錶現為對其文化的歸屬意識,同時也可能成為區分不同文化的邊界,即在文化意義上的“我”和“他”的邊界。文化認同的涵蓋隨著人類的文化群體的形成、整閤及人類文化的交融而擴大。文化認同是一個與人類文化發展相伴隨的動態概念,是人類文化存在與發展的主位因素。
人是文化的主體,人創造並發展瞭文化,但又受到文化熏陶與左右,人在受文化約束的同時,又不斷地從已有的文化中邁齣新的步子,創造齣新的文化——盡管這個過程中的機製十分復雜。離開瞭人,文化也就不復存在,而人離開瞭文化,人類也就無異於其他動物。因此不少人類學傢早就提齣人類是文化網中的動物這一的論斷。盡管這種看法把人在文化中的地位放在一種較為被動的處境中,但它揭示瞭人與文化的不可分割的聯係。科學地講,人類通過實踐創造瞭文化,但文化又穩定而長期地存在於人類自身之中,反過來又影響,甚至是支配人類的行為與實踐。人類通過實踐又不斷改變固有的文化,創造齣新文化。這就是人類文化産生與發展及人與文化的互動關係,人在文化被創造的過程中處於一個中間的環節上。讓我們以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人在與自然的依存中認識到應該建蓋一所長久安身的住房,這就是文化的開始,也就是文化發生的動因。但是建造什麼樣的房子,怎樣建,用什麼樣的材料,建成什麼樣的式樣,這就是文化被創造的過程,當一所不論是乾欄式還是哥特式的房子被建立起來後,人就創造瞭一種新的文化。這個過程就反映瞭文化産生過程中人的主導地位。當然,文化所包括的不僅僅是房子,它還包括瞭衣、食、行、用、生産方式、風俗習慣、倫理道德、製度等一切人類創造的文明。但不論是什麼樣的文化因素,它被創造的過程與建房的過程是相同的。文化被創造齣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文化過程,因為不同的人類群體創造文化的過程與方式往往是不同的。這也是人類文化存在差異的根源所在。
人類是有高級思維的動物。人類處於文化創造中間環節上,文化的創造不僅僅要通過人的思維,被創造齣的文化也必然地要反映在人的思維上,並且經過長期的積澱,在人的大腦中形成穩定的思維定式。反映在認識上,就是一種穩定的認識,並且按照這種認識去行事。這是一個實踐一認識一反作用於實踐的簡單過程。作為個人來講,這種過程十分簡單。但作為人的文化群體而言,人們在實踐中通過認知的積澱,形成對事物的一緻的認識,並以此支配人們的行為及文化的創造,這就是一個極其復雜,更有意義的過程。這就是文化認同産生的基點。因此文化認同的起源首先是人類對於自己所處的環境的認識,這種認識通過思維加工後積沉於人腦中,形成定式進而依據這種定式來創造齣文化,支配自己的行為,這是文化認同的早期階段。人的認識、思維的定式存於一個人的群體中,形成瞭對某一種文化現象一緻認可,並反映到人的行為中,就成為文化認同。
人類之所以會形成文化的認同,是因為人類是以群體為單位而生存的,因此必然地會形成對事物的共識。人類對於事物的認識或者文化的創造可能從個人開始,終卻往往以群體為載體而存在。這其中經過瞭整閤的過程,個人的文化創造及對事物的認識通過活動傳達給更多的人,但這個過程中有可能因為它有違反已形成的思維定式而被否認,也可能為他人所接受,形成共識,並影響到整個群體的行為與創造。這種從個人到群體的文化整閤是文化認同形成的重要途徑之一。當然,人類對事物的共識也可能是從群體開始的。如人類需要避風安身的場所,進而形成人類生存離不開住房的共識,並創造不同的住房,這就是從群體開始的認識,不同類型的住房僅僅是文化錶現形式上的差異。人類因生存的物質需求所進行的文化創造及其認同是人類文化認同産生的個要素。
……
序言
BF:文化認同論 鄭曉雲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978750041239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