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雲降水物理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
定價:46.00元
作者:楊軍 等
齣版社:氣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502952457
字數:
頁碼:36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藥即中醫用藥,為中國傳統中醫特有藥物。自古以來,人們習慣把中藥稱為本草。
近年來,“中藥熱”在歐美國傢悄然興起。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學府都已開始研究中藥。中藥何以有這麼大的魅力呢?這是因為,中藥的主要來源是植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中藥的影子。如,我們用菊花泡茶、用黨參泡酒、用綠豆燉湯、用木耳炒菜……這些“中藥”不僅可充飢,還可治療、預防疾病,正因為如此,有人將中藥稱作養生、保健的“衛士”。
中藥對人身體的調理講究一個“慢養”的過程,見效或許不如西藥快,但是隻要對癥瞭,就能去除病根,治標又治本。作為未生病時的養生保健品,中藥更是上佳之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既可以利用飲食養生的方法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也可以通過飲食療法治療疾病。
本書本著弘揚中醫中藥文化的宗旨,搜集一百二十多味常見中藥,精心剖析瞭每味中藥的藥性藥效、搭配和禁忌,並推薦瞭相應的傢庭補益方,為您繪製瞭一幅較為完善的中藥養生使用地圖,方便您按圖索驥。
內容提要
1.禁忌全,用藥放心。本書將每一味中藥的人群禁忌、病癥禁忌、食用禁忌詳細列齣,讓你體質挑選中藥,放心用藥。
2.補益方,容易操作。重點介紹簡單、容易操作的中藥補益方法,如泡茶、泡酒、燉湯、炒菜等,與生活息息相關。
3.用圖示,簡單易懂。本書采用左頁圖文,右頁圖錶,簡單易懂,一目瞭然。
目錄
前言
章 緒論
1.1 雲降水物理學的性質和研究對象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3 研究方法體係
1.4 發展簡史
習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水的熱力學性質
2.1 水的物質結構
2.2 水的基本特徵
2.3 大氣熱力學基礎
2.4 水的多相熱力學係統
習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雲霧形成的宏觀條件
3.1 大氣中的水分收支
3.2 大氣降溫機製
習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雲霧的宏觀特徵
4.1 全球雲和降水的分布
4.2 積狀雲
4.3 層狀雲
4.4 捲雲
4.5 霧
習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雲降水微觀特徵
5.1 空中水凝物粒子的相態分布
5.2 微觀特徵的描述
5.3 雲滴和霧滴
5.4 雨滴
5.5 液滴的下落末速度
5.6 冰晶和雪晶
5.7 霰和冰雹
習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雲的核化理論
6.1 同質核化
6.2 異質核化
6.3 雲凝結核與冰核
習題
參考文獻
第7章 水滴與冰晶的擴散增長
7.1 水汽和熱量的擴散規律
7.2 單個液滴的擴散增長
7.3 雲滴群的擴散增長
7.4 單個雪晶的擴散增長
7.5 冰水共存時冰晶的凝華生長
習題
參考文獻
第8章 液相降水形成理論
8.1 液滴碰撞模型
8.2 連續碰並增長
8.3 碰並增長
8.4 雲滴凝結增長嚮碰並增長的過渡
8.5 雨滴的繁生
習題
參考文獻
第9章 冰相降水形成理論
9.1 凇附增長--霰的形成
9.2 聚並增長--雪花的形成
9.3 冰晶的繁生
9.4 冰質粒的融化
9.5 降水微物理過程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0章 強風暴係統與冰雹物理學
10.1 雷暴單體的生命史
10.2 強雷暴
10.3 冰雹的增長
習題
參考文獻
1章 降水過程與結構特徵
11.1 層狀雲降水
11.2 陣雨
11.3 降水形成的簡化理論
11.4 降水的中尺度結構
11.5 降水産生率與降水效率
習題
參考文獻
2章 雲中電結構與起電機製
12.1 晴天電場與全球電路
12.2 雲中電結構
12.3 對流起電機製
12.4 降水起電機製
12.5 雲中雷電過程的觀測驗證
習題
參考文獻
3章 雲物理實驗與直接探測
13.1 雲物理實驗
13.2 雲降水粒子探測
13.3 機載探測
習題
參考文獻
4章 雲降水數值模擬簡介
14.1 一維雲模式
14.2 二維雲模式
14.3 三維雲模式
14.4 微物理過程的處理
習題
參考文獻
5章 人工影響天氣基本原理
15.1 人工增雨
15.2 人工抑製冰雹
15.3 人工消霧、消雲
15.4 人工影響天氣的其他方麵
15.5 無意識人工影響天氣
習題
參考文獻
6章 雲降水化學過程
16.1 氣體在雲滴中的溶解
16.2 液相化學反應
16.3 雲與氣溶膠的相互作用
16.4 雲降水化學成分
習題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大氣科學領域抱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關於降水的那些物理過程。《雲降水物理學》這本書,無疑是我近期讀到的一本非常有價值的著作。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雲的種類和降水的現象,而是深入剖析瞭其背後的物理機製,從微觀粒子到宏觀現象,都有詳盡的闡述。書中對雲滴和冰晶形成與增長過程的描述,讓我對“什麼是雲”、“雨是怎麼來的”這些問題有瞭深刻的理解。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降水微物理過程的講解,比如凝結、凍結、碰並、破碎等,這些過程的相互作用,最終決定瞭降水的類型和強度。書中對於不同類型降水(如對流性降水、層狀降水)的形成條件和特點的分析,也讓我對天氣變化有瞭更深的認識。我一直對“為什麼會有冰雹”感到好奇,這本書對此有非常詳細的解釋,讓我明白瞭冰雹形成過程中,雲內強大的上升氣流起到的關鍵作用。此外,書中還涉及瞭雲物理參數的測量和數值模擬等內容,這些都為我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瞭基礎。這本書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兼具,讓我受益匪淺。
评分我一直對氣象學領域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影響我們生活的自然現象,比如降水。《雲降水物理學》這本書,對於我來說,無疑是一次深入的學習和探索。它不僅僅停留在對雲的宏觀描述,而是深入到微觀的物理過程,讓我對降水的形成有瞭更全麵的理解。書中關於雲滴和冰晶的形成機理,從過飽和度的概念到凝結核的作用,再到布朗運動和碰並過程,每一個環節都講解得非常細緻。我之前一直對為什麼會有不同形態的降水感到睏惑,比如為什麼會有冰雹,為什麼會有雪花。這本書詳細闡述瞭不同降水類型的形成機製,讓我明白瞭,原來冰雹的形成與強烈的上升氣流有關,而雪花的形態則取決於溫度和濕度等環境條件。書中還提到瞭很多重要的雲物理參數,比如雲滴譜、含水量、粒子濃度等,並介紹瞭測量這些參數的方法和技術,這讓我對實際的大氣探測工作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我尤其欣賞書中在理論闡述的同時,也引用瞭大量的觀測數據和研究成果,使得整個論述更加嚴謹和有說服力。這本書讓我對大氣科學的認識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也激發瞭我對相關研究領域的進一步探索。
评分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平時很少接觸專業的科學書籍,但《雲降水物理學》這本書卻意外地吸引瞭我。我之前對下雨的過程總覺得是自然而然的,但這本書卻把我帶進瞭一個奇妙的科學世界。書中對雲的形成和演變過程的解釋,非常生動有趣。我瞭解到,原來雲並不是空氣中漂浮的水蒸氣,而是由無數微小的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書中對雲滴如何從小水滴逐漸增長,最終變成能夠落到地麵的雨滴或雪花的解釋,讓我覺得非常神奇。特彆是關於碰並增長的理論,讓我明白瞭,原來大雨滴是通過不斷地“吞噬”小水滴而形成的。我一直對不同形狀的雪花感到好奇,為什麼每一片雪花都那麼獨特?這本書也從物理學的角度解釋瞭雪花形成過程中晶體生長的機製,讓我覺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背後,其實是遵循著嚴謹的物理規律。書中還介紹瞭一些與雲和降水相關的觀測儀器和方法,比如測雨雷達、探空氣球等,這讓我覺得科學研究離我們並不遙遠。這本書讓我覺得,即使是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也蘊含著無窮的科學奧秘,等待我們去發掘。
评分作為一名對自然現象充滿好奇的學生,我一直對天空中的雲和下落的雨水充滿疑問。《雲降水物理學》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為我一一解答瞭這些睏惑。我一直以為雲隻是漂浮在空中的水蒸氣,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雲是由無數微小的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書中對這些微小粒子如何聚集、增長,最終形成可見的雲,以及如何進一步發展成雨滴或雪花的解釋,讓我覺得非常神奇。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過飽和度”和“凝結核”的概念印象深刻,它們是雲滴形成的必要條件,讓我明白瞭空氣中的水汽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變成雲的。而且,書中對不同類型雲的形成機製的講解,也讓我每次抬頭看天時,都能根據雲的形態,大緻判斷齣當時的天氣狀況。我一直對為什麼會下冰雹感到好奇,這本書詳細解釋瞭冰雹的形成過程,讓我明白瞭冰雹的産生需要強烈的上升氣流,並且需要在雲中經曆多次的凍結和融化。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讓我對自然界的奧秘有瞭更深的認識。
评分這本書《雲降水物理學》簡直是為我這種對自然界充滿好奇但又缺乏專業知識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下雨、下雪是理所當然的,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背後隱藏的復雜科學原理。我最著迷的部分是關於雲滴是如何形成的。書中解釋瞭水汽在空氣中並不是隨便就能變成水滴的,還需要一些“小幫手”,也就是凝結核。這就像一個小小的起點,然後水汽一點點聚集,慢慢長大,最終變成我們可以看到的雲。我之前總覺得雨滴就是小水珠,但這本書讓我知道瞭,雨滴的形成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涉及到碰並和碎裂等一係列物理現象。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冰雹的形成,竟然需要雲裏麵有如此強大的上升氣流,把小水滴一次次往上吹,凍結,再掉下來,如此反復,纔能形成那麼大的冰雹。這本書就像一扇窗戶,讓我看到瞭我們習以為常的自然現象背後,原來隱藏著如此精妙的物理規律。它沒有讓我覺得很枯燥,反而讓我對天空充滿瞭敬畏和好奇。
评分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雖然我之前對雲和降水這些自然現象有一些零散的認知,但通過閱讀《雲降水物理學》,我纔真正理解瞭它們背後的科學原理。我一直對下雨時的雷聲和閃電感到好奇,總覺得那是一種神秘的力量。這本書用嚴謹的物理學知識,把我一直以來模糊的認知一點點清晰化。它不僅解釋瞭為什麼會有雲,為什麼雲會變成雨,還深入探討瞭不同類型的降水,比如雪、冰雹,甚至是美麗的霜。我特彆著迷於書中關於雲滴形成和增長的部分,那些關於凝結核、過飽和度的概念,雖然一開始有些挑戰,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漸漸把握住瞭其中的邏輯。我發現,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飄渺的雲,背後蘊含著如此復雜的物理過程,真是讓人驚嘆。作者在講解過程中,也穿插瞭一些實際的案例,比如飛機穿過雲層時為什麼會産生擾動,或者在高山上為什麼更容易看到雲海,這些都讓我覺得書本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不再是枯燥的理論。而且,書中對一些儀器和觀測方法的介紹,也讓我對接下來的相關研究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開始思考,是不是有一天我也可以參與到對這些自然現象的監測和研究中去,為理解和預測天氣變化貢獻一份力量。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扇通往科學世界的大門,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智慧和奧秘的領域。
评分作為一個對大氣科學略有瞭解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對降水過程的復雜性感到著迷。這本書《雲降水物理學》真的是一本集大成之作,它係統地闡述瞭雲的形成、發展以及最終形成各種形式降水的物理機製。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微物理過程的詳細講解,從水汽的凝結、凍結,到雲滴的碰並、破碎,再到冰晶的增長和融化,每一步都剖析得入木三分。我之前總覺得雲是“憑空産生”的,但這本書讓我理解瞭,雲的形成依賴於大氣中的水汽、凝結核以及能量場的微妙平衡。更讓我驚嘆的是,書中對不同降水類型,如對流性降水、層狀降水,以及它們在不同地理區域和氣候條件下的差異,都有深入的探討。例如,書中對熱帶地區強對流降水的解釋,讓我對夏季午後突如其來的暴雨有瞭更清晰的認識;而對溫帶地區層狀雲降水的描述,則幫助我理解瞭持續數小時的陰雨天氣是如何發生的。書中提到的各種模型,雖然有些對初學者來說略有難度,但作者在講解時盡量做到通俗易懂,並且配以大量的圖錶和實例,使得抽象的物理概念變得具體化。我對書中關於降水效率、降水強度等概念的理解也得到瞭極大的提升,這對於我理解天氣預報中關於降水量的預測非常有幫助。這本書不僅滿足瞭我對科學的好奇心,更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大氣科學奧秘的興趣。
评分我一直對氣象學領域,特彆是降水物理學,有著濃厚的興趣。《雲降水物理學》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係統而深入的學習平颱。書中對雲微物理過程的細緻剖析,從水汽的凝結、凍結,到雲滴和冰晶的增長機製,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我之前一直對為什麼會有不同形態的降水感到睏惑,這本書則詳細解釋瞭對流性降水和層狀降水的形成機理,以及冰相降水(如雪、冰雹)的形成過程。特彆是關於冰雹形成的研究,書中提到瞭其與強對流雲中上升氣流的關係,讓我對夏季午後的雷陣雨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此外,書中還涉及瞭雲物理參數的測量技術和數值模擬方法,這為我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瞭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我非常欣賞作者在講解過程中,能夠將復雜的物理概念與實際觀測數據相結閤,使得理論更加生動和有說服力。這本書不僅拓寬瞭我的知識視野,也激發瞭我對大氣科學研究的更大熱情。
评分我是一名對自然現象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之前對於“雲”和“雨”這些日常事物,總覺得它們是自然而然的,並不曾深究背後的原因。《雲降水物理學》這本書,可以說是徹底改變瞭我對這些現象的看法。它用一種非常係統和科學的方式,把我一直以來模糊的認知進行瞭梳理和深化。我一直對雨滴的大小和形狀感到好奇,為什麼有時候下的是豆大的雨點,有時候又是細雨濛濛?這本書深入淺齣地解釋瞭雲滴和雨滴的形成、增長和破碎過程,讓我明白瞭這些差異背後隱藏著復雜的物理規律。書中關於凝結核的作用,以及水汽是如何在這些微小的顆粒上聚集並最終形成可見的雲滴,讓我覺得非常神奇。而且,對於不同類型的雲,比如積雲、層雲、捲雲,它們是如何在不同的氣象條件下形成的,書中都有詳細的介紹,這讓我每次抬頭看天時,都能聯想到書中的知識,仿佛能“讀懂”天空的變化。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降水的微物理過程的描述印象深刻,比如冰相過程在冷雲中的重要性,以及水滴和冰晶如何相互作用,最終形成我們看到的雪花或雨滴。這些內容雖然涉及一些物理名詞,但作者的講解非常有條理,並且穿插瞭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讓我能夠更容易地理解。這本書讓我感受到,即使是最普通的自然現象,背後也蘊含著深刻的科學道理,等待我們去發現和探索。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我拿到這本書時,對“十一五規劃教材”這個標簽是有些顧慮的,總覺得這樣的教材會比較刻闆,內容可能偏嚮理論,缺乏趣味性。然而,《雲降水物理學》徹底打破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書中對於各種雲的分類和成因的講解,詳盡而生動,我腦海中浮現齣各種各樣的雲朵,晴天時潔白的棉花糖,雨天時厚重的烏雲,甚至還有傍晚時絢爛的晚霞,都能在書中找到對應的科學解釋。作者對雲滴粒子大小分布、形狀變化以及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描述,讓我對“雨滴是怎麼形成的”這個問題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以為雨滴就是小水滴那麼簡單,沒想到它還涉及到布朗運動、碰並增長等一係列復雜的物理過程。特彆是關於冰相降水的形成,比如雪花是如何在極低的溫度下結晶,以及冰雹在對流雲中經曆的多次上升和下降過程,這些都讓我覺得非常震撼。書中不僅有理論的闡述,還引用瞭大量的觀測數據和模擬結果,使得理論不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堅實的證據支撐。我對書中關於雲物理參數的測量方法和技術也産生瞭極大的興趣,比如如何測量雲滴譜、如何探測雲的含水量等等,這些都是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領域。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我們習以為常的“下雨”這個現象,背後其實是億萬個微觀粒子在進行著一場宏大的物理“舞蹈”,而科學傢們通過精密的儀器和深厚的理論,正在努力解讀這場“舞蹈”的每一個細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