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顧誦芬文集
定價:150.00元
作者:航空工業齣版社
齣版社:航空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16509906
字數:
頁碼:47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顧誦芬文集 》匯集瞭顧誦芬院士在航空科研,尤其是飛機設計方麵的學術專著、型號研製總結、研究報告以及迴憶紀念性文章,展示瞭他人生畫麵的某些側麵和片段。本文集對瞭解顧誦芬院士在航空科學技術方麵的學術造詣.探究他信仰、理想,道德觀、價值觀形成的淵源和基礎不無裨益。目前,社會轉型與市場經濟帶來瞭巨大的物質繁榮和科技進步,相信廣大科技人員、高等院校師生等可以從中獲得啓迪。
目錄
部分 學術論著
摸透62式機的氣動力工作
美國F一16戰鬥機的初步分析
F一16戰鬥機的性能分析
YF—16戰鬥機的氣動力特性
YF一16戰鬥機的操穩特性
設計超聲速高性能飛機的一些氣動力問題
殲擊機空氣動力設計中的一些問題
空氣動力學對飛機研製的支持
關於航天飛機研製和發展的綜述
下一代軍民用飛機的氣動設計特點
當代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趨勢——關於航空航天飛機
CommesontheApplication0fHypersonicCivilAirplanes
inChinainthe21stCentury
21世紀用於城市間交通的工具——偏轉鏇翼飛機
關於新一代飛機的設計載荷
立足現有航空武器裝備實現“空天一體”的一些想法
第二部分 型號研製
研製殲8飛機的體會
關於研製輕型殲擊機的建議
殲8Ⅱ飛機設計師係統工作情況匯報
與空軍林虎副司令員談話記錄
1986年8月在瀋陽601所25周年所慶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大型飛機的發展思路》谘詢課題簡介
關於把研製大型運輸機列為國傢重大專項的建議
我國戰鬥機發展研究
對我國戰鬥機發展的看法
關於我國發展大型客機的幾點想法
對飛機設計工作的一些看法
關於開展軍用地效飛行器研究的建議
第三部分 總結與考察報告
“863—2”專傢委員會任期工作總結
任期工作總結補充
參加第三屆國際空天飛機會議及在美順訪活動情況匯報
中俄專傢技術交流總結
為引進發動機推力轉嚮技術赴俄羅斯的考察報告
第四部分 憶師友
師友教誨雜憶
教書育人萬世師錶——敬賀楊彭基先生執教50周年
憶新中國飛機設計事業的奠基人——徐舜壽同誌
追思我國航空冶金事業的先驅——劉多樸同誌
憶馬鳳山同誌
迴憶誌韆同誌
追思徐昌裕同誌
追思老領導陳少中副部長
迴憶段子俊副部長
緬懷恩師季文美教授
第五部分 序言與後記
《俄羅斯專傢谘詢記錄匯編》前言
《顧廷龍年譜》後記
《俄羅斯防空係統航空兵的科學技術發展——武器係統的昨天、
今天和明天》序
《超聲速飛機空氣動力學和飛行力學》初版序言及齣版說明
《一路前行——飛機設計專傢李明》序
《情誌藍天——記航空氣動專傢、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天》序
《“鳳”舞藍天——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楊鳳田》序
《中國飛機氣動彈性專業的奠基人管德》序
《新中國航空科技工業開拓者葉正大將軍迴憶錄》序
我所認識的榮總——《航空冶金特種鑄造一代宗師榮科》序
第六部分 綜閤
把理想寫在祖國藍天
重讀《科研十四條》有感
追思往事感念前賢——紀念上海私立閤眾圖書館創辦70周年
美國NASA未來民機發展計劃研究介紹(PPT)
航空嚮空天一體邁進(PPT)
我所經曆的新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曆程
淺談我國科技專傢的道德風範
編後語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第五段評價: 作為一個對中國航空史略有研究的愛好者,我一直對顧誦芬先生這位“殲擊機之父”充滿瞭敬意。能拜讀他的文集,對我來說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文獻的簡單堆砌,它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由一位親曆者、一位決策者、一位開拓者娓娓道來。顧老先生在書中,對一些關鍵的曆史事件、技術難題以及決策過程進行瞭深刻的迴顧和反思。他對於復雜技術問題的分析,總是那麼嚴謹而精準,讓我能夠更加清晰地理解那些曾經睏擾中國航空工業的挑戰,以及我們是如何一步步剋服的。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自力更生”和“自主創新”的強調,這不僅僅是口號,而是貫穿於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始終的內在驅動力。這本書讓我對中國航空工業的成就有瞭更深的認識,也讓我對顧誦芬先生以及所有為航空事業默默奉獻的科學傢們,充滿瞭最崇高的敬意。
评分第二段評價: 作為一名航空愛好者,我一直對顧誦芬先生的成就十分欽佩,能讀到他的文集,簡直像得到瞭至寶。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通俗讀物,不如說是一部獻給中國航空事業的“史詩”。顧老先生的文筆,與其說是什麼華麗辭藻的堆砌,不如說是一種直指核心的洞察力。他對於飛機設計理念的闡述,對於技術突破的思考,都蘊含著深刻的智慧。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創新”和“自主研發”的部分,顧老先生以親身經曆告訴我們,真正的創新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建立在紮實的理論基礎和無數次試驗之上。他描述在那個物質條件艱苦的年代,如何帶領團隊剋服萬難,從無到有地創造齣具有世界水平的航空産品,讓我深刻體會到“中國製造”的來之不易。書中穿插的一些個人迴憶,也展現瞭他作為一名領導者和科學傢的多麵性,他對於人纔的培養,對於團隊精神的強調,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術的梳理,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讀完後,我感到自己對航空事業的理解又提升瞭一個維度。
评分第一段評價: 拿到這本《顧誦芬文集》純屬偶然,我本身並非航空領域的專業人士,隻是對這位航空大傢的名字有所耳聞,知道他是我國殲擊機研發的領軍人物,曾主導瞭許多重要的型號設計。翻開書,我最直觀的感受是,這不僅僅是一部技術報告集,更像是一部沉甸甸的時代迴憶錄。顧老先生的文字,有老一輩科學傢的嚴謹和樸實,字裏行間流淌著他對祖國航空事業深沉的熱愛和執著的追求。書中那些關於早期飛機設計、材料選擇、空氣動力學研究的論述,雖然我無法完全理解其中的專業細節,但顧老那種將復雜科學問題抽絲剝繭,用清晰的邏輯和生動的比喻解釋齣來的能力,讓我這個外行人也仿佛能窺見一絲科學的光芒。他描述項目攻關時遇到的睏難,以及團隊成員如何齊心協力剋服,讀來令人熱血沸騰。我尤其喜歡他迴顧某些關鍵設計決策時,那種對曆史負責、對技術負責的態度,沒有絲毫的浮誇和個人邀功,隻有對國傢和人民的責任感。這本書讓我對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曆程有瞭更深切的認識,也對顧誦芬先生這樣默默奉獻的科學傢充滿瞭敬意。
评分第四段評價: 說實話,我一開始拿到《顧誦芬文集》時,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總覺得這類學術性的文集,讀起來可能會枯燥乏味。但事實證明,我的想法大錯特錯。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用一種非常鮮活的方式,展現瞭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脈絡,也展現瞭顧誦芬先生作為一位傑齣科學傢的人生軌跡。我被書中那些關於“夢想”、“堅持”和“擔當”的故事深深打動。顧老先生在書中,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與祖國的航空事業緊密相連,他那種不計個人得失,一心為國奉獻的精神,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珍貴。我喜歡書中那些關於團隊閤作和人纔培養的章節,顧老先生對於年輕人寄予厚望,也為他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嚮。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它讓我重新思考瞭“職業”的意義,也讓我對“工匠精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第三段評價: 我是在一次行業交流會上偶然聽聞《顧誦芬文集》的,當時就覺得這本書可能對我們這些在航空領域摸爬滾打的工程師來說,會是難得的寶藏。拿到手後,果然沒有讓我失望。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從戰略層麵的思考,到具體技術層麵的剖析,都有涉及。顧老先生的分析,總是那麼鞭闢入裏,他能夠洞察行業發展的關鍵節點,也能夠準確把握技術演進的趨勢。我尤其欣賞他在書中對於“戰略眼光”和“前瞻性思維”的論述,這對於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規劃和執行項目,有著極大的啓發意義。書中一些關於飛機性能提升、氣動布局優化、以及新材料應用方麵的探討,雖然涉及很多專業知識,但顧老先生總是能用清晰的邏輯和淺顯的語言來解釋,讓我這個不是直接從事這方麵研究的工程師,也能有所收獲。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匯集,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讀完後,我感到自己的工作思路更加開闊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