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超寬頻帶被動雷達尋的技術
定價:198.00元
作者:司锡纔,司偉建,張春傑,陳濤
齣版社:國防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18106466
字數:
頁碼:701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叢書
n《 href='#' target='_blank'>超寬頻帶被動雷達尋的技術》
n《 href='#' target='_blank'>超寬頻帶被動雷達尋的器測嚮技術》
n內容提要
《超寬頻帶被動雷達尋的技術》係統深入地介紹瞭超寬頻帶被動雷達尋的器的基本原理、係統的組成和技術措施等,總結瞭作者一生研究、研製反輻射導彈導引頭的技術經曆。全書共分為9章。章是緒論,介紹瞭反輻射導彈的産生、發展與現狀,寬頻帶被動雷達尋的器的主要技術和用途等內容;第2、3、4章,分彆介紹瞭超寬頻帶被動雷達尋的器的係統、主要技術指標和超寬頻帶技術;第5、6章對寬頻帶尋的器對輻射源測嚮的傳統方法和陳列測嚮技術進行瞭詳細的討論;第7章對超寬頻帶被動雷達尋的器對輻射源的頻率測量進行瞭介紹;第8章介紹瞭雷達信號細微特徵(“指紋”)分析、識彆與提取;第9章介紹復雜電磁環境下的信號分選與跟蹤。n
《超寬頻帶被動雷達尋的技術》是反輻射導引技術比較全麵且比較新穎的一本專著,可供從事雷達、通信與電子對抗等領域的廣大技術人員學習與參考,也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信與信息係統、信號處理等專業的研究生的教材或參考書。
目錄
章 緒論n
1.1 反輻射導彈的産生、發展與現狀n
1.1.1 反輻射導彈的産生n
1.1.2 ARM的發展過程n
1.1.3 外現狀n
1.2 軍事需求n
1.2.1 反輻射武器的軍事需求n
1.2.2 “網絡中心戰”、導航戰、太空戰急需先進的反輻射武器n
1.3 寬頻帶被動雷達尋的器的主要用途n
1.3.1 用於反輻射武器n
1.3.2 用於遠程導彈多模復閤末製導的中、遠程製導模式n
1.4 雷達與通信技術進步對反輻射武器的嚴峻挑戰n
1.4.1 低截獲概率雷達n
1.4.2 脈衝壓縮雷達n
1.4.3 脈間波形變換雷達n
1.4.4 捷變頻雷達n
1.5 通信信號低檢測/截獲/探測概率n
1.5.1 擴展頻譜n
1.5.2 跳頻擴頻n
1.6 雷達誘餌係統的誘偏n
1.6.1 非相乾兩點源誘偏n
1.6.2 非相乾兩點源防禦ARM的技術措施n
1.6.3 相乾兩點源誘偏n
1.6.4 相乾兩點源中近場乾擾效果分析n
1.6.5 相乾兩點源對ARM乾擾的分析n
1.7 多點源誘偏n
1.7.1 多點源誘偏原理n
1.7.2 仿真及結果分析n
1.8 雷達組網誘n
1.8.1 搜索雷達組網n
1.8.2 C3I防空體係雷達組網防禦ARMn
1.9 雙(多)基達與分置式雷達防禦ARMn
1.9.1 雙基達防禦ARMn
1.9.2 分置式雷達防禦ARMn
……n
n
第2章 超寬頻帶被動雷達尋的器(導引頭)測嚮係統n
第3章 超寬頻帶被動雷達尋的器主要技術指標n
第4章 超寬頻帶被動雷達尋的器的超寬頻帶技術n
第5章 寬頻帶尋的器對輻射源測嚮的傳統方法n
第6章 陳列測嚮技術n
第7章 超寬頻帶被動雷達尋的器對輻射源的頻率測量n
第8章 雷達信號細微特徵(“指紋”)分析、識彆與提取n
第9章 復雜電磁環境下的信號分選與跟蹤n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拿到這本書時,我第一印象是它的專業深度。這本書似乎沒有打算嚮初學者解釋什麼是雷達,而是直接切入瞭最尖端、最復雜的領域——利用超寬頻帶的特性進行無源探測。我特彆關注瞭“尋的技術”這部分,這通常意味著復雜的定位和跟蹤算法。我推測作者會詳細闡述如何利用時間差到達(TDOA)或到達角(AOA)的測量,結閤 UWB 信號的精確定時能力,來實現對目標的精確無源定位。在被動雷達的背景下,由於缺乏對環境和源的完全控製,係統的魯棒性和自適應性變得至關重要。因此,我希望能看到關於如何處理信道估計、雜波抑製以及多基綫數據融閤的章節。如果書中能提供一套成熟的算法框架,能夠幫助讀者從零開始構建一個功能性的超寬頻帶被動雷達原型係統,那麼它無疑是一本教科書級彆的著作,能夠極大地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工程實踐的進步。
评分坦白說,我對“超寬頻帶”這個詞匯的理解還停留在基礎層麵,但這本專著的齣現,讓我看到瞭深入學習的契機。它似乎是將物理層麵的信號特性、係統層麵的架構設計,以及應用層麵的目標識彆和跟蹤,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鏈條。我特彆好奇它會如何處理被動雷達係統固有的劣勢,例如,如何剋服由於缺乏發射信號的知識而導緻的定位模糊性。這本書很可能引入瞭非常新穎的反捲積技術或人工智能方法來輔助信號重建。我期待看到關於數據驅動模型在該領域應用的討論,比如如何利用深度學習來識彆和分類不同類型的環境乾擾源,從而淨化用於目標探測的“乾淨”信號。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跨學科的視角,比如結閤電磁兼容性(EMC)的要求來設計係統,那就更完美瞭。它似乎是一次對現有雷達技術瓶頸的係統性衝擊,充滿瞭開拓性的思維。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簡潔有力,指嚮性極強,讓我立刻聯想到前沿軍事偵察和安全監控技術的最新進展。我傾嚮於認為,這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它如何巧妙地結閤瞭 UWB 的高帶寬優勢和被動接收的隱蔽優勢。在當前的電磁頻譜日益擁擠的環境下,如何實現不被察覺的持續監控,是各國研究機構麵臨的巨大挑戰。我希望書中能詳細闡述 UWB 信號在穿透建築物或復雜植被時的衰減特性和散射模型,這對室內或叢林環境下的被動探測至關重要。此外,一個成熟的被動係統必須具備強大的環境自適應能力。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論證在麵對未知或突變環境時,該技術如何通過智能化的信號處理流程,快速調整參數,維持對目標的穩定跟蹤。這本書如果能夠提供一套嚴謹的性能評估指標和測試方法論,那它將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是一份指導未來研發方嚮的路綫圖,具有極強的戰略意義。
评分我花瞭大量時間研究瞭不同類型的雷達係統,而這本書的標題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超寬頻帶被動雷達”。這個組閤本身就暗示著對傳統雷達範式的顛覆。我推測書中必然會對 UWB 信號的物理特性進行深入剖析,比如其極強的穿透能力和優異的多徑分辨能力。更令人興奮的是“被動”這一環節,這意味著本書可能聚焦於如何有效地從海量的環境噪聲中“挖掘”齣有用的目標迴波信息。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構建數學模型來描述環境中的電磁波傳播和目標散射過程,特彆是那些由非閤作目標(比如無人機或低慢小目標)産生的微弱信號。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設計前端接收電路以應對巨大的動態範圍,以及如何利用先進的數字信號處理技術(比如稀疏采樣或壓縮感知)來高效處理海量數據,那這本書的價值將不可估量。它應該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能為實際的係統設計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和可操作的路徑圖。
评分這本《【XH】超寬頻帶被動雷達尋的技術》聽起來像是深入探討前沿電子戰和信號處理的專業著作。我最近對雷達技術的發展趨勢非常感興趣,特彆是涉及到被動探測領域。我猜這本書裏應該會詳盡地介紹超寬頻帶(UWB)技術在被動雷達係統中的應用原理和實現細節。我期望它能涵蓋UWB信號的特性,比如其極窄的脈衝寬度和寬闊的頻譜範圍,以及這些特性如何轉化為對目標進行高分辨率探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想必會深入解析“被動”這一概念,即不依賴自身發射信號,而是利用環境中的現存電磁波(比如廣播、電視信號)作為探測源的復雜性。我尤其好奇它會如何處理信號的接收、處理和目標定位算法,特彆是麵對復雜的城市環境或電磁乾擾時,如何利用UWB的優勢來提高探測的精度和抗乾擾能力。這本書的定位似乎是麵嚮有一定專業基礎的工程師或研究人員,旨在提供一套係統性的理論框架和實用的工程指導,對於我們理解下一代雷達技術的發展方嚮,無疑會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寶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