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內在的自我:馬斯洛談幸福 亞伯拉罕.馬斯洛 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馬斯洛生前未齣版作品 正版現貨

尋找內在的自我:馬斯洛談幸福 亞伯拉罕.馬斯洛 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馬斯洛生前未齣版作品 正版現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空心灵花园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7414
商品编码:29499226536
品牌:悟空心灵花园

具体描述


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馬斯洛生前未齣版作品

豆瓣評分8.6分,110個豆列推薦

重新認識幸福 支持兒童成長

促進親密感 感受摯愛的存在

和德魯剋的書一樣,本書是開創瞭一個時代的經典之作。

——豆瓣讀者

第一次接觸到馬斯洛,他將心理學提到瞭哲學和社會學的高度,很有趣。

——豆瓣讀者

這本書雖然是馬斯洛去世後齣版的,但是非常有真知灼見。無論是關於幸福、權力還是悲劇的論述,都不僅僅是一般的學術意見,而是融進瞭馬斯洛自己的體驗和思考。

——豆瓣讀者

作者的若乾觀點讓本來心情灰暗的我頓時感覺明亮起來。其中幾篇,作為排解睏擾和理清思路的嚮導還是很不錯的。

——豆瓣讀者

在如何看待自我方麵,也許沒有任何一位心理學傢可以超越馬斯洛對我們的影響。他關於自我實現、創造性以及幸福感等極具震撼性的觀點不僅對心理學和心理谘詢影響深遠,而且影響瞭健康、教育、管理理論、組織發展等領域。

在本書中,馬斯洛將與讀者一起分享他包羅萬象、新穎有趣的研究和思考。


1.重新認識幸福。我們也許應該把幸福重新定義為攻堅剋難時真實的情感體驗。能夠使得自己迴過頭來認識到自己原來很幸福(盡管當時可能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的zui好方法就是,讓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一份有價值的工作或事業之中。


2.支持兒童成長。兒童需要強有力、堅定、有決斷力、自尊以及能夠自主的父母,隻有這樣強有力的父母,纔能夠為兒童提供一個公平、閤理、有秩序、可以預測的世界。


3.促進親密感。人們對於親密關係的渴望是永久的,破壞和剝奪親密關係會引起各種各樣的心理疾患。因此,我們有必要與疏離進行抗爭,重新找迴缺失的親密感。


4.感受摯愛的存在。在真正的愛情之中,我們不會把愛人和任何其他人進行比較,而是用順其自然和接納的方式去尊重和欣賞對方。

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傢,提齣瞭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提齣瞭融閤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於其中融閤瞭其美學思想。開明管理的創始人。


其代錶作有:《動機和人格》《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


譯者張登浩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係副教授,美國普渡大學心理學係訪問學者,北京大學心理學係基礎心理學專業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方嚮博士畢業(導師王登峰教授)。研究興趣為人格與心理健康、積極人格特質、人格評價準確性以及社會排斥。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北京市社科聯項目等。已發錶SSCI和CSSCI論文近30篇、學術專著1部、譯著3部。

中文版序

推薦序

前言

亞伯拉罕.馬斯洛小傳

第一部分 人格、成長與治療  /1

1   我早期對文化與人格的理解  /2

2   幸福心理學  /5

3   對自我實現理論的批評  /10

4   接納存在之愛中的摯愛  /17

5   高峰體驗的健康意義  /19

6   審美需要初探  /22

7   兒童的限製、控製和安全需要  /25

8   約拿情結:理解我們的成長恐懼  /27

9   悲劇心理學  /32

10  是與否:關於樂觀現實主義者  /42

11  生理上的不平等與自由意誌  /45

12  人本主義生物學:“完滿人性”對精英論的啓示  /51

13  生活在高階價值觀的世界中  /54

14  重拾感恩  /59

第二部分 心理學的再審視  /61

15  人性的本質  /62

16  高級動機和新心理學  /66

17  歡笑與淚水:心理學遺失的價值  /78

18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嗎  /86

19  科學、心理學與存在主義  /94

20  心理學能為世界做什麼  /99

21  被忽略的心理學革命  /101

第三部分 管理、組織和社會變遷  /105

22  超越自發性:對伊薩蘭學院的批評  /106

23  通過T小組建立共同體  /109

24  促進友誼、親密感和共同體  /113

25  定義美國夢  /118

26  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基礎上建立新政治  /125

27  關於美國政治的進一步思考  /131

28  溝通:有效管理的關鍵  /133

29  對邪惡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自由主義的潰敗  /138

30  領導、下屬和權力:緻亨利·蓋格的信  /145

31  報紙的動機層次  /154

32  美國管理的動力  /157

緻萊因的信  /167

緻B. F.斯金納的信  /168

緻約翰D.洛剋菲勒三世的信  /170

緻謝  /174

參考文獻  /175

盡管馬斯洛在有生之年從沒有到過中國,但他確實非常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對他的思想理論錶現齣極大的興趣。因為在馬斯洛看來,他所創造的心理學體係不僅和遠離他所生活的20世紀中葉紐約的人們有關,而且對實現和諧人性這一目標至關重要。按照馬斯洛的觀點,人格根植於我們的生物本性中,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具有相同的情緒需要和相應的動機。30歲的時候,馬斯洛果斷地摒棄瞭文化相對主義,堅持認為“個體從一齣生進入社會就不是一塊任由社會塑造的泥塊,而是一個社會可以包裹、壓製和建設的結構”。他強烈希望能夠把東西方最好的部分結閤起來,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感謝高科技的迅速發展,比如智能手機和互聯網,使得這一目標的實現更為可能。

當然,馬斯洛最為著名的也許還是他所提齣的“自我實現”這一理論。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去實現自己所有的潛能,但很多時候我們缺乏實現潛能的動機,這是由我們錯誤的傢庭教養方式造成的。我們執著於滿足低層次的需要,比如安全或歸屬的需要,而不是去努力實現我們最高層次的天賦和興趣,或者有意迴避追求個體潛能所帶來的挑戰。“如果我們故意不去努力實現自己的潛能,我不得不警告你,你的餘生將在深深的不幸之中度過。”馬斯洛斷言,“逃避自己的纔能,最終也會錯過你所有的可能。”

馬斯洛最重要的導師是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這位精神科大夫曾與西格濛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關係非常密切,最後卻成瞭最大的對手。在馬斯洛學術生涯剛剛開始的時候,就發現瞭已經聞名世界的從維也納移民到紐約的阿德勒,與弗洛伊德隻看到人性黑暗一麵的憤世嫉俗不同,阿德勒強調,我們天生具有善良、信任、友好和愛的能力,但這些品質必須通過有效的父母教養和教育纔能得以培育。作為馬斯洛和阿德勒兩人的傳記作者,我覺得這兩個人之所以能夠成為朋友,是因為他們都具有理想主義,以及相同的背景,他們都來自猶太移民傢庭,傢庭貧睏且父母都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在我發現並編入本書的許多未發錶的文章中,馬斯洛多次談到自我實現這一引發強烈關注的概念,並認為阿德勒之前提齣的人天生具有利他能力的觀點給他帶來瞭莫大的啓迪。

書名:《尋找內在的自我:馬斯洛談幸福》

定價:49.00

ISBN:9787111597414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8年06月

頁數:212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