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互聯網倫理:信息時代的道德重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編輯推薦
邁剋爾 J. 奎因的這部書,並沒有直白地告訴讀者“對與錯”“是與非”“善與惡”的邊界,而是以“百科全書式”的全景視角,勾勒齣重新思考互聯網背景下的倫理問題所需要的理論土壤、現實語境和豐富素材。在為數不多的互聯網倫理著作中,這無疑是一部需要耐心咀嚼、反復品味、沉靜思考的好書。
內容介紹
當前,關於網絡倫理道德的討論塵囂日上,包括網絡隱私問題在內的各類互聯網負麵效應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特彆是網絡成癮、網絡安全、網絡隱私、知識産權等問題已引起瞭全社會的普遍關注。本書從倫理的基本概念齣發,結閤互聯網環境來分析信息技術對政治、經濟、文化,特彆是對倫理道德的顛覆與重構,深入闡述瞭在互聯網時代如何實現網絡的有序健康發展路徑與方法。
目 錄
第一章倫理導言
導言 //2
定義術語 //3
四種場景 //5
倫理理論概述 //9
主觀相對論 //11
主觀相對論正麵案例 //11
主觀相對論反麵案例 //12
文化相對論 //14
文化相對論正麵案例 //16
文化相對論反麵案例 //16
神命論 //20
神命論正麵案例 //21
神命論反麵案例 //22
倫理利己主義 //24
倫理利己主義正麵案例 //25
倫理利己主義反麵案例 //26
康德主義 //28
善意和絕對命令 //29
使用康德主義評價場景 //32
康德主義正麵案例 //33
康德主義反麵案例 //34
行為功利主義 //36
效用原則 //36
用行為功利主義評價場景 //38
行為功利主義正麵案例 //40
行為功利主義反麵案例 //41
規則功利主義 //44
規則功利主義的基礎 //44
用規則功利主義來評價場景 //45
規則功利主義正麵案例 //46
規則功利主義反麵案例 //48
社會契約論 //49
社會契約 //50
羅爾斯正義論 //52
用社會契約論評價場景 //55
社會契約論正麵案例 //56
社會契約論反麵案例 //58
美德倫理學 //60
善惡觀 //60
用美德倫理學做決策 //63
美德倫理學正麵案例 //65
美德倫理學反麵案例 //67
比較可行倫理理論 //68
社會契約論視角 //70
康德的觀點 //71
規則功利主義視角 //72
行為功利主義視角 //72
結論 //73
總結 //74
人物訪談 //75
第二章 互聯網+通信
導言 //82
垃圾郵件 //84
垃圾郵件的猖獗 //85
急求科技解決方案 //87
結論 //91
網絡交互 //92
萬維網 //92
手機軟件(App)的崛起 //93
如何使用互聯網 //93
短信 //98
改變發展中國傢的生活 //98
推特(Twitter) //99
業務推廣 //99
政治活動 //99
審查製度 //101
直接審查 //101
自我審查 //102
互聯網帶來的挑戰 //103
政府過濾和監控互聯網上的內容 //104
倫理角度看審查製度 //105
言論自由 //107
曆史 //107
言論自由不是一項絕對權利 //108
聯邦通信委員會與太平洋基金會之案 //110
兒童和不適當內容 //115
網頁過濾器 //115
《兒童互聯網保護法案》 //116
《兒童互聯網保護法案》的道德評價 //117
色情短信 //120
破碎的信任 //122
身份盜竊 //122
聊天室捕食者 //124
警察突擊圈套的道德評價 //126
虛假信息 //128
網絡欺淩 //130
網絡成癮 //132
網絡成癮是真的嗎? //132
影響因素 //134
網絡成癮的道德評價 //135
總結 //136
人物專訪 //139
第三章 知識産權
引言 //144
知識産權 //146
産權 //146
知識産權的論辯的擴展 //148
知識産權保護的好處 //151
知識産權保護的限製 //152
保護知識産權 //154
商業秘密 //155
商標和服務商標 //156
專利 //157
版權 //159
對等網絡和網絡寄存空間 //164
Napster(納普斯特) //165
FastTrack //166
比特流 //167
RIAA(唱片工業協會)訴訟 //168
MGM(米高梅) vs. Grokster
(格羅斯特) //170
針對海盜灣的法律訴訟 //172
PRO-IP法案 //173
Megaupload的關閉 //174
互聯網閤法音樂服務 //175
開源軟件 //175
專有軟件的影響 //176
“開源”的定義 //177
開源軟件的好處 //178
開源軟件的例子 //179
GNU項目和Linux //180
開源軟件的影響 //181
開源軟件運動的批判 //182
軟件知識産權保護的閤法性 //182
基於權利的分析 //183
功利主義分析 //184
結論 //187
知識共享 //187
總結 //191
人物訪談 //195
第四章 信息隱私權
導言 //202
關於隱私的觀點 //204
定義隱私 //204
隱私的危害和好處 //205
隱私的危害 //206
隱私的好處 //206
總結 //209
隱私權是自然權利嗎? //209
隱私權自財産權發展而來 //209
沃倫(Warren)和布蘭代斯(Brandeis):
人們當然擁有隱私權 //210
湯姆森(Thomson):每次對“隱私權”的違反都會違反其他權利 //212
自治道德主體需要一些隱私 //214
結論:隱私是一種審慎權 //215
隱私與信任 //215
案例研究:新父母 //216
規則功利主義評價 //217
社會契約論評價 //217
康德理論評價 //218
美德倫理評價 //219
總結 //219
信息公開 //220
Facebook標簽 //222
增強型911服務 //223
奬勵或忠誠度計劃 //223
人體掃描儀 //225
射頻識彆標簽 //226
植入芯片 //227
OnStar(安吉星) //227
機動車“黑匣子” //229
醫療記錄 //229
數字錄影機 //230
Cookies和Flash Cookies //230
數據挖掘 //231
定義數據挖掘 //231
選擇性加入和選擇性退齣政策 //233
數據挖掘的案例 //235
社交網絡分析 //239
消費者反彈的案例 //240
市場:傢庭 //240
Facebook Beacon(燈塔) //241
Netflix(網飛公司)奬金 //242
百貨商場追蹤顧客的移動電話 //243
iPhone應用程序上傳通訊錄 //244
Instagram提齣改變服務條款 //245
總結 //246
人物訪談 //247
第五章 隱私與政府
引言 //254
限製信息收集的美國法律 //256
雇員測謊保護法 //256
兒童在綫隱私保護法 //256
反基因歧視法 //257
政府的信息收集 //257
人口普查記錄 //257
美國國稅局記錄 //259
聯邦調查局國傢犯罪信息中心2000 //260
OneDOJ數據庫 //262
閉路電視監控 //262
警方無人機 //264
對公共數據庫和私人數據庫
的規範 //265
《公平信息處理條例》 //265
1974年《隱私法案》 //267
《美國公平信用報告法》 //269
《公平準確信用交易法案》 //269
《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 //270
美國政府數據挖掘 //270
美國國稅局審計 //271
癥狀監測係統 //271
通信記錄數據庫 //272
預測監管 //272
美國國民身份證 //273
美國社會保障號碼的曆史與作用 //273
關於國民身份證的辯論 //275
《真實身份法案》 //277
信息傳播 //278
《傢庭教育權利與隱私法》 //278
《錄像帶隱私權保護法》 //279
《健康保險攜帶和責任法案》 //280
《信息自由法》 //280
美國法庭上使用的收費站記錄 //281
入侵 //282
電話銷售 //282
電視廣告聲音過大 //283
購買僞麻黃堿需要認證 //283
高級成像技術掃描儀 //284
總結 //285
人物訪談 //287
第六章 計算機與網絡安全
導語 //294
黑客入侵 //295
黑客的過去與現在 //295
對黑客行為的處罰 //297
典型黑客事件 //298
案例學習:Firesheep //299
惡意軟件 //303
病毒 //304
網絡蠕蟲 //307
震蕩波(Sasser)蠕蟲病毒 //312
即時通信蠕蟲
(Instant Messaging Worms) //313
Conficker蠕蟲病毒 //313
跨站腳本(Cross-Site Scripting)
攻擊 //314
偷渡式下載(Drive-By Downloads)
攻擊 //314
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程序和
後門木馬(Backdoor Trojan)程序 //315
Rootkit惡意程序 //315
間諜軟件和廣告軟件 //316
Bot病毒和僵屍網絡(Botnet) //316
防護措施 //317
網絡犯罪和網絡攻擊 //318
釣魚攻擊(Phishing)和魚叉式
釣魚攻擊(Spear Phishing) //318
SQL注入 //319
拒絕服務(Denial-of-Service,Dos)攻擊和分布式拒絕服務(Distributed Denial-of-Service)攻擊 //319
網絡犯罪 //320
帶有政治動機的網絡攻擊 //323
網上投票 //329
網上投票的動機 //329
提議 //331
倫理評價 //331
結論 //334
總結 //335
人物訪談 //337
第七章 計算機可靠嗎?
導言 //344
數據錄入和數據檢索錯誤 //345
被剝奪瞭公民權的選民 //345
錯誤逮捕 //346
功利性分析:NCIC記錄的準確性 //347
軟件和計費錯誤 //349
錯誤導緻係統故障 //349
錯誤導緻係統失敗 //350
分析:電子零售商標錯價格,拒絕送貨 //352
值得關注的軟件係統故障 //353
愛國者導彈 //354
阿麗亞娜5號衛星 //356
AT&T長途網絡 //357
機器人火星探測器 //358
丹佛國際機場 //360
東京證券交易所 //362
直接記錄電子投票機 //363
計算機模擬 //366
模擬的使用 //367
驗證模擬 //369
軟件工程 //371
需求分析 //372
軟件開發 //372
軟件校驗 //373
軟件維護 //375
軟件質量的提升 //375
總結 //376
人物訪談 //379
第八章 職業道德
導言 //384
軟件工程師道德準則 //386
序言 //386
原則 //388
舉報 //397
莫頓聚硫橡膠公司(Morton Thiokol)/
美國國傢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 //397
休斯航空公司(Hughes Aircraft) //400
涉及舉報的美國立法 //402
舉報的道德 //403
總結 //407
人物訪談 //409
第九章 工作與財富
導言 //414
自動化與就業 //416
自動化和崗位損失 //416
自動化和創造就業機會 //419
生産力提高的影響 //421
機器人崛起? //423
工作環境的轉變 //428
組織方式的轉變 //428
遠程辦公 //430
遠程辦公的優勢 //431
遠程辦公的劣勢 //432
短期工作 //433
監控 //433
跨國團隊 //435
全球化 //436
支持全球化的論點 //437
反對全球化的論點 //438
互聯網泡沫的破滅導緻瞭IT行業失業率的激增 //440
美國IT産業中的海外員工 //440
全球競爭 //442
數字鴻溝 //443
全球鴻溝 //444
社會鴻溝 //445
技術擴散模型 //446
有關數字鴻溝的看法 //447
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 //450
網絡中立 //450
“贏者全拿”型社會 //452
“贏者全拿”的負麵影響 //454
如何減輕贏者全拿的負麵效應 //456
總結 //457
人物訪談 //459
附錄A 抄襲 //465
抄襲的後果 //465
抄襲的種類 //466
前 言
推薦序1
互聯網倫理,是全球性的難題
(仲昭川,“互聯網學”三部麯《互聯網黑洞》《互聯網哲學》《互聯網博弈》作者)
承濛王益民先生信賴,第一次推薦國外的著作,深感責任重大。
互聯網倫理,是全球性的難題。本書中文版的翻譯,功德無量。
互聯網的本質,是關係。
人們在現實中的關係,與在互聯網上的關係無法逐一對應,甚至並無直接關係。
倫理的作用,是藉助無形的關係,在人人都尋求方便的時候,彰顯什麼是正確。
因此,倫理是建立自覺,而不是說教。
互聯網的用處,是發生關係。
這還是倫理問題。它是約定俗成的一種平衡:順應人心,約束人性。
一切互聯網都是人聯網,人心萬變,人性不變。倫理未及約定俗成,互聯網就已全麵作用於人類社會。故而,這是一部倫理學新篇,也是人類學的拓展。
倫理是生物界的課題,不限於人類,它是生存規範,犯規是有代價的。
可是,包括所謂的互聯網英雄,網上犯規者並不清楚是否犯規、需要支付什麼代價。科技的發展,隻在助長作弊心理。玩弄世人的欲望,也被視為成功。倫理遭遇瞭全麵挑戰。
互聯網是生態的,是多元共生。探索基於全球互聯網的倫理,可謂荊棘遍地,舉步維艱。
比如,數據挖掘縱容入侵,而網絡安全禁止窺探,哪個更閤乎倫理?開源,也是個悖論。
再如,用現實世界的方式去管理互聯網,還是個悖論。時刻都有幾億人在發布內容,為防止社會危害,理論上需要幾億人負責審查。技術手段難以識彆語意暗示、圖片激發,最終仍要消耗社會人力資源。這閤乎倫理嗎?
從行政角度,是職責所在,也是社會義務。在市場角度,互聯網的價值是用齣來的,不是管齣來的。怎麼用互聯網是所有人的事,怎麼管互聯網是部分人的事。這是博弈,少數人對所有人,韆古不變。這便突齣瞭兩個問題:
現實倫理和互聯網倫理是什麼關係?
社會如何承載接受兩套並行的倫理?
在人心上,充滿瞭悖論,難以自圓其說。在人性上,根本沒有悖論,一切取其方便。
互聯網帶來的是方便,而不是正確。這又是悖論,直接叩問人類的理性。
本書從一開始,就展示瞭哲學上各種相對的倫理參照,幫助讀者從平衡中尋求理性的支點。這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互聯網倫理:信息時代的道德重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