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全書語言風趣幽默,將傳統文化與現代領導藝術完美結閤在一起,作者時而引經據典,時而將現代管理學名詞信手拈來。在他看來,劉備有過人之處,也有不少缺點,他寒微的齣身決定瞭他不僅比同齡人更早成熟,而且需要不斷重塑人際關係地圖來實現自己的人生誌嚮。堅韌的劉備對現代社會那些渴望成功的人來說,無疑是如人生楷模一般的勵誌典範。書中一段段有關成長的故事和啓迪心靈的智慧雋語,則悄無聲息地化入閱讀過程中,引發讀者深思。
內容簡介
他,齣身寒微,卻三分天下,稱雄一方;他,知人善任,善於藉勢,有過人的領導纔能。“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纔,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在血雨腥風的年代,在艱難的境況下,劉備屹立不倒,走嚮成功,並非憑藉運氣。是不屈不撓的精神,成就瞭他的偉業。
本書所呈現的,是劉備的創業故事,也是草根英雄的成長史。當曾經的波瀾壯闊歸於平淡,當英雄在時間的長河中遠去,我們仍能藉助史書和文學的隻言片語,去感受他們,理解他們。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從前人留下的精神財富中,知道我們從哪裏來,到何處去。
作者簡介
趙玉平,河北豐寜人,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主講人,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博士、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北京九思書院創辦人,主要從事領導理論、人力資源和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中國教育電視颱《師說》和山東教育電視颱《名傢論壇》主講人,入選2009年媒體評齣的十大國學講師。同時為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世界500強企業提供谘詢和培訓,受邀先後在全國各地進行瞭近韆場傳統文化、團隊管理等方麵的講座,反響熱烈。
著有《比強者更強》、《梁山政治》、《青梅煮酒論領導》等,開闢瞭運用管理學和心理學解讀傳統經典的新領域。曾先後在央視《百傢講壇》欄目主講《嚮諸葛亮藉智慧》、《跟司馬懿學管理》、《曹操的啓示》。2014年5月再次登上《百傢講壇》,主講《劉備的謀略》。
目錄
第一講 草根男孩成長路
劉備身世
少年異秉
年輕人的職業生涯規劃
事件一 拜師學習換平颱
事件二 結交強者獲支持
事件三 桃園結義搭班底
第二講 臨危不亂有良策
詐死逃生
鞭打督郵露豪氣
感化刺客講義氣
解圍孔融漲名氣
第三講 尋求支持有辦法
陶謙托孤
策略一 差異緻勝,在比較中提升滿意
策略二 謙讓示弱,在觀望中尋找支持
策略三 以退為進,造勢充分之後再取利
第四講 能屈能伸有姿態
引狼入室收呂布
如何跟彆人發展親密關係
事件一 有局無勢丟徐州
事件二 委麯求全降呂布
事件三 放下包袱尋齣路
第五講 擺脫控製謀發展
白門樓呂布被殺
性格就是命運
青梅煮酒論英雄,沒有威脅就沒有危險
順手牽羊除袁術,有空白就有空間
放虎歸山占徐州,有部下纔有天下
第六講 以退為進有齣路
戰白馬斬顔良
忠誠從哪裏來
一敗再敗有思路
迎接挑戰有退路
混亂局麵拼齣路
第七講 成功來自調心態
馬跳檀溪
忍讓是一種境界
放低姿態,獲得更大空間
緩解焦慮,等待時機
承認不足,減少控製權
第八講 製造迴閤藏玄機
二請諸葛亮
重要的交易一定要有迴閤
藉助權威渠道獲取信息
運用形象展示政策
放下架子,善於傾聽
第九講 信念引導獲支持
劉錶托孤
貼標簽現象
用關鍵事件占領人心
與關鍵人物恰當交往
在關鍵時刻甘當配角
第十講 變換角度掌大局
劉備招親
站在對手角度看待風險
站在任務角度評估能力
站在旁人角度考慮齣路
第十一講 籠絡人心善造勢
張鬆見曹操
失衡的自尊心
運用互惠獲取支持
基於比較建立滿意
心懷大局堅持底綫
第十二講 順風順水抓大局
張鬆之死
示範的力量——給希望給未來
保持形象,得意時不失態
善拐大彎,順利時不急於求成
多樣化用人,勝利後寬容對手
第十三講 轉變思維能成事
劉備濫賞
炫富心理分析
思路一 事業壯大後,從感情建設轉嚮製度建設
思路二 在優勢的情況下,懂得掌握主動
思路三 把握親近尺度,善於調整人際關係的距離
第十四講 逃離情緒遠陷阱
黃忠刀斬夏侯淵
成功者要懂得超越過去
策略一 剋服情緒失控,避免急躁冒進
策略二 宣傳以往勝利,展示必勝的未來
第十五講 樹立權威講策略
劉備稱王
儀式與權力符號
打破常規樹立新標準
閤理引導調和矛盾
嚴格要求有特殊資源的人
第十六講 防範風險托後事
火燒連營
激動的時候缺乏判斷
適度分權,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用承諾一緻鎖定核心骨乾
提前搭班子應對未來
文摘
第一講
草根男孩成長路
東漢末年,在涿州樓桑村東的一座小院裏,誕生瞭一位名滿天下的英雄——劉備。劉備自幼父亡,傢道中落,與母親販履織席度日。生活雖然貧寒,他的傢學淵源卻沒斷。劉備的少年時期是怎樣度過的?有何異於常人之處?對他影響特彆大的都有哪些人?他的經曆對年輕人的職業規劃和現代的教育事業又有哪些啓示?
東漢末年,涿州往南走十五裏,有一個小村莊,名叫樓桑村。村子不大不小,有百十戶人傢,村東頭有一傢獨門獨戶的小院,收拾得乾淨整齊,紮著結實的籬笆。東南角的籬笆旁長著一株大桑樹。這棵樹長得齣奇,高五丈有餘,枝繁葉茂,濃蔭蔽日,遠遠看去,就像一個小亭子一樣,用《三國誌》上的原話說,“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周圍十裏八鄉一提到樓桑村,沒有不知道這棵大桑樹的,樓桑村的名字就因此而來。就在這個普普通通的小院子裏,誕生瞭一位名滿天下、傢喻戶曉的大英雄——劉備劉玄德。
劉備自幼父親早亡,傢道衰落,和母親相依為命,艱難度日。《三國誌》上說他“與母販履織席為業”,用現在話說,就是在過街天橋上擺小攤,賣涼席和拖鞋,掙一點微薄的收入。
劉備身世
樓桑村住著不少姓劉的人傢,大傢世代居住在此,已經有近300年瞭。這段曆史要從西漢景帝大封諸侯王的時候說起。漢景帝有14個兒子,除瞭劉徹當上皇帝以外,其餘13個都封瞭諸侯王,其中老八叫劉勝,公元前154年(漢景帝三年),12歲的劉勝被封為中山王。
中山國大緻在今河北省中西部的易水以南、滹沱河以北地區。轄區含北平縣(今滿城縣北)、唐縣(今唐縣東北)、深澤(今深澤縣)、苦陘(今無極縣東北)、安國(今安國市東南)、麯逆(今順平縣東南)、望都(今唐縣東北)、新市(今正定縣東北)、安險(今正定縣東南)、盧奴(今定州市)等14縣,以盧奴為都城。境內地貌有平原、丘陵,源自太行山的漕河、唐河、大沙河、磁河流經沃野,是農耕富庶之地。在當時漢初封國中,所領縣數居第三位,人口數居第二位。
劉勝這個中山王當得很滋潤,《漢書》捲五十三《景十三王傳》記載:“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百二十餘人”,簡直能組成一個加強連。這120多個兒子中,有20個得寵的被封瞭侯,其中有一個叫劉貞。劉貞後來就定居在涿州附近,樓桑村這些劉姓人傢包括劉備,都是劉貞的後人。按現在話說,都屬於皇帝的遠親。不過,確實有點遠,時間上隔瞭將近300年,譜係上隔著13代。
少年異秉
《三國誌?先主傳》記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劉備屬於皇族遠親,雖不是大富大貴,但也是書香門第,劉備的祖父劉雄舉過孝廉,官做到東郡範縣的縣太爺。
這裏要給大傢介紹一下“舉孝廉”這三個字。“舉孝廉”是漢朝的一種自下而上推選人纔為官的製度,漢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即舉孝、舉廉各一人。到瞭東漢時,孝廉便“閤為一科”,成為察舉中最受重視的常科。由於各郡區域大小不等,人口多寡不一,東漢實行按地域、人口比例分配貢舉名額的辦法,人口滿二十萬每年舉孝廉一人,滿四十萬每年舉孝廉兩人。劉備的祖父能夠被舉為孝廉,那也是二十萬人裏考瞭第一名,相當於當地的高考狀元,不簡單。
不過,劉備的父親劉弘英年早逝,沒做過什麼官,也沒留下什麼産業。劉備少年時傢境貧寒,隻能和母親織席販履維持生計。貧寒歸貧寒,但是劉備的傢學淵源沒有斷。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劉備的名字上得到印證。
名字體現的是父母長輩對孩子的期待。劉備名備,什麼是“備”呢?一是謹慎有準備,《小戴禮記》雲,“事戒不虞曰知備”;一是全麵完備,《易經?係辭》雲,“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
特彆是劉備的字,很有分量。劉備字玄德,“玄德”二字,老子《道德經》有專門解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簡單解釋一下,玄德是三種狀態:(1)生而不有,蘋果是我種的,但是我不占有它,我們大傢共享,道理是我發現的,我不占有它,我們大傢共用;(2)為而不恃,這事情是我做的,這個貢獻是我做的,但是我不賣弄、不自得,謙虛低調;(3)長而不宰,“宰”是“主宰”的“宰”,“長”是“長輩”的“長”,身處權威尊貴的位置,但是不強加於人,懂得放權和授權。
《尚書?舜典》中說:“玄德升聞,乃命以位。”用現在話解釋,就是道德修養被廣泛認可,就可以主宰天下、坐大領導的位置瞭。從名字上可以看齣,劉備的長輩對他寄予瞭厚望,希望他具備玄德,圖以大事。
劉備沒有辜負這個期望,小小年紀就錶現齣瞭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前邊提到,劉備傢院子東南角長瞭一棵高大的桑樹,劉備和同村的小夥伴在樹下玩耍,看著這棵樹,劉備說瞭一句很驚人的話。根據《三國誌?先主傳》記載:“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因為桑樹的樹冠呈現一個“傘”字形,很像車上的傘蓋,所以劉備這句話的字麵意思是“將來我一定會坐一輛豪華的馬車,車蓋就像這棵樹一樣威風。”
但大傢注意“羽葆蓋車”這四個字,這種規格檔次的車,是天子坐的車,所以,這話不是說自己要坐豪華馬車,劉備的意思是將來他一定要當天子。在涿州農村,一個賣涼席的七八歲的孩子能說齣這樣的話,確實很驚人。
一個涿州城南農村裏邊、七八歲賣涼席和拖鞋的小孩,一張嘴就說他將來會做天子,這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它確實證明瞭,劉備的成長環境、傢庭的熏陶、人際關係的示範,給瞭他一種特殊的動機和價值觀。那麼這種動機和價值觀主要來自於誰呢?應該來自於劉備的母親。這位偉大的母親,雖然沒有在曆史上留下姓名,但是她的行為讓我們欽佩。
劉備的母親含辛茹苦,艱難度日,一個人撐起整個傢庭的重擔。一方麵起早貪黑,帶著劉備織席販履,風裏來雨裏去,做點小買賣貼補傢用;另一方麵,教劉備讀書識字,給他講做人做事的道理,特彆是嚮劉備講述傢族的光榮、父輩的希望,她起到瞭文化傳承的作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啊,在這種傢庭的熏陶之下,劉備的個性、心智都變得成熟,他的性格裏邊那些最優秀的部分,得到瞭最充分的展示。劉備的母親沒有拔苗助長,沒有急於求成,而是按部就班、安安穩穩地讓劉備度過瞭童年和少年這一最重要的成長階段,然後在劉備15歲的時候,纔送他去拜師學習。
迴過頭來看我們現在的傢庭教育,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就是總想超前,總想急於求成,一不小心就跨越瞭孩子的成長階段。貌似是我們可以把事做得早一點,超前發展,占領先機,但其實可能起到瞭拔苗助長的反作用。
在我們的教育當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幼兒園學小學的課程,小學學中學的課程,中學學大學的課程,一到瞭大學,可能迴過頭要補幼兒園的課程。你看我們在大學裏邊教書,會看到有很多能力很強、成績很棒、錶現很好的學生,在一些最基本的常識方麵,卻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這些大學老師,經常要給他們傳播基本的價值觀——要懂得分享,要注意排隊,要輪流,要情緒穩定,要經得住挫摺。這些理念實際上在幼兒園時就應該幫助孩子建立起來。所以當速成成為大傢的夢想,浮躁就會成為每個人的問題。我們的很多模式,基本上都是先超前後補課,超前超得扭麯,補課補得慘淡,這不光是傢庭的問題,這是我們的學校和我們的教育模式裏麵需要反思的一個問題。
心理學有個概念叫“關鍵期”,即個體發展過程中環境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在一個孩子的關鍵期,我們應該有一個關鍵期的主題和課程設置的考慮。劉備就這樣度過瞭自己的關鍵期,在他的人格成長過程中,埋下瞭很多對未來至關重要的種子。
管理智慧箴言
心理學有個概念叫“關鍵期”,即個體發展過程中環境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在一個孩子的關鍵期,我們應該有一個關鍵期的主題和課程設置的考慮。
年輕人的職業生涯規劃
劉備放話瞭——等我當瞭皇帝,你們都跟著我一起過好日子!這話把長輩嚇瞭一跳,同宗的叔父劉子敬告誡劉備道:“汝勿妄語,滅吾門也!”(《三國誌?先主傳》)
人和人心性不同,誌趣各異,一個乾事業的人常遇到周圍的人說三道四,還會有一些人善意地勸解。就在劉備小小少年很少煩惱,意氣風發、胸懷大誌的時候,也有人勸告他,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五險一金,有車補房補,娶個媳婦,生個孩子,“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雞毛蒜皮、小橋流水,平平淡淡纔是真。
但劉備心裏想的卻是“王侯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憑什麼我就要平平淡淡終瞭一生,我就是要做一番大事業,方不虛此生,不做英雄漢,不是好男兒。
這讓我想起瞭小馬過河的故事。小馬要過一條河,老牛告訴他,河很淺,你隨便過;小鬆鼠告訴他,河太深瞭,有同伴淹死,你韆萬彆過。請問小馬過還是不過?所以我想告訴大傢,人生就是一條河,過還是不過,不取決於河什麼樣,而取決於你是誰。你要是小馬,你就勇敢地過,你適閤;如果你是小鬆鼠,你就彆過,你不適閤。小馬不能因為小鬆鼠的建議,就不考慮過河,小鬆鼠也不能因為小馬過去瞭,自己也要過去,這叫“因人而異”。
人生就是一條河,各有各的過法,各有各的方嚮。小馬過河之前要是聽信瞭鬆鼠的建議,那一輩子也就過不瞭河。年輕人就是要有朝氣,勇於探索,勇於嘗試,不要動不動就給自己先套一個框框在那裏。豬往前拱,雞往後刨,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方嚮,要傾聽他人意見,但是更要實現自我。
用管理學的觀點來看,規劃未來的時候,有人屬於常規型,喜歡平和安穩;有人屬於突破性,就喜歡做冒尖和挑戰的事,齣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成就動機不同。
為瞭生存而從事的叫職業,為瞭發展和自我實現而做的叫事業。要有職業,纔能安身立命活下去;但是要有事業,纔能活得精彩,無愧此生。乾職業要盡責,乾事業要盡興。如果你是小馬,就不要在乎小鬆鼠的勸解,應該勇敢地過河去!當然如果你是小鬆鼠,就應該留在大森林裏快樂地生活,不要太介意過不過河的事。正所謂各從其欲、皆得所願!
管理智慧箴言
為瞭生存而從事的叫職業,為瞭發展和自我實現而做的叫事業。要有職業,纔能安身立命活下去;但是要有事業,纔能活得精彩,無愧此生。
劉備就是少有大誌,心懷天下,成就動機比較強烈,渴望做一番大事業,而不是平平常常過小日子。少年時代是人生道路的開始,劉備的少年時代有三件事情足以影響他的一生。
事件一 拜師學習換平颱
劉備15歲時開始係統地學習,這個時候他請的老師可是一個瞭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盧植。
盧植(公元139—192年),字子乾,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身長八尺二寸,音聲如鍾。少與鄭玄俱事馬融,能通古今學,好研精而不守章句。”(《三國誌?桓二陳徐衛盧傳》)盧植是東漢末年經學傢、著名將領,官至北中郎將、尚書。盧植性格剛毅,師從大儒馬融,為大儒鄭玄的同門師弟,曾兩次平定九江叛亂。黃巾起義時為北中郎將,後因得罪董卓被免官。隱居在上榖軍都山,被袁紹請為軍師,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去世。
關於盧植,我想給大傢介紹兩個故事。
聚精會神定力超群
盧植輾轉韆裏奔嚮陝西扶風,投在大儒馬融門下。盧植的言談舉止給馬融留下瞭良好印象,不久便將侍講的位子給瞭他。馬融本人相貌堂堂,非俗儒世士,“為人美辭貌,有俊纔”,“善鼓琴,好吹笛,達生任性,不拘儒者之節”(《後漢書?馬融列傳》),且是外戚豪傢,有顯赫的傢庭背景。“居宇器服,多存侈飾”,他的住房和服飾非常考究。他講課的方法也很特彆,“常坐高堂,施絳紗帳”,絳紗帳前麵是眾多聽課的學生,後麵則“多列女倡歌舞”,老師在前邊講,後邊站一排國色天香的美女唱歌跳舞。也不知道到底是美女影響學生聽老師講課,還是老師影響學生看美女。這樣的場麵對學生的定力確實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馬融發現作為學生的盧植侍講積年,對老師有意布陳安排的花花世界“未嘗轉眄(miǎn)”,能做到無動於衷,這份定力實在難得。
做事情離不開“專注”二字。有人問大師什麼是修行,大師說,吃飯睡覺。彆人說,我們每天都吃飯睡覺啊。大師說,普通人吃飯時不專心吃飯,韆般計較,哪有一分心思在吃飯上;睡覺時不好好睡覺,萬種牽掛,哪有一份心思在睡覺上。
大傢想想,確實是這樣。我們平時的思維是散亂的,吃飯時想著睡覺,睡覺時想著吃飯。人在電視機前坐著,心早不知道飛到哪裏去瞭。
知止定靜安慮得。《大學》裏邊講七證的功夫,知止是起點,定是基礎,有定,纔能談到後邊的靜安慮得。所謂定,就是擁有專注的力量,咬定青山不放鬆,擁有強大的意誌力,做事情抗乾擾能力特彆強,心神都能專注到要做的事情上。盧植就擁有這種力量。
抗辯董卓不畏強暴
何進為瞭掌控朝局,決定引西涼董卓入朝。盧植很有先見之明,數次勸告何進說董卓是個危險人物,何進不聽。董卓來到之後,果然獨攬大權,於朝堂上準備廢掉皇帝,當時的情況是“群僚無敢言,植獨抗議不同。卓怒罷會,將誅植。”(《三國誌?董卓傳》)。後來在蔡邕等人的勸說下,董卓沒有下殺手,但免掉瞭盧植的官位。盧植告老還鄉,隱於上榖,得以善終。
史書上評論盧植道:“風霜以彆草木之性,危亂而見貞良之節,則盧公之心可知矣。君子之於忠義,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也。”
盧植是一位文武兼備、有膽有識的大學問傢。《後漢書》上記載,盧植“性剛毅有大節,常懷濟世誌,不好辭賦,能飲酒一石”,“能通古今學,好研精而不守章句”。盧植的做人態度、學習方式深深地影響瞭劉備。人在青春年少的時候,能遇到一位好老師,是非常幸運的。老師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給學生示範一種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師範師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老師除瞭傳授知識以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責任,就是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好老師能起到一個“範”的作用,引導學生走上光明大道。
管理智慧箴言
人在青春年少的時候,能遇到一位好老師,是非常幸運的。老師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給學生示範一種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
今天,我們的社會要發展,文明要延續,文化要繁榮,也特彆需要一批像盧植這樣“有範兒”的老師。劉備追隨盧植一年多的時間,可以說是受益匪淺、影響終身。
事件二 結交強者獲支持
劉備傢境貧寒,資源有限,但是劉備從來不缺少支持。在他的一生中,每當遇到睏難的時候,總是有人站齣來嚮他提供幫助。
支持少年劉備的贊助商主要有三個。
一是本傢叔叔劉元起。“(劉備)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德然父元起常資給先主,與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傢,何能常爾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三國誌?先主傳》)是說劉元起一直齣錢資助劉備求學,並且認為劉備將來必成大事。
二是地方豪強公孫瓚。“瓚深與先主相友。瓚年長,先主以兄事之。”(《後漢書?公孫瓚傳》)與公孫瓚結為兄弟為劉備日後的發展奠定瞭良好的基礎。關於公孫瓚,《後漢書?公孫瓚傳》有詳細的記載:
公孫瓚字伯珪,遼西令支人也。傢世二韆石。瓚以母賤,遂為郡小吏。為人美姿貌,大音聲,言事辯慧。太守奇其纔,以女妻之。後從涿郡盧植學於緱氏山中,略見書傳。舉上計吏。太守劉君坐事檻車徵,官法不聽吏下親近,瓚乃改容服,詐稱侍卒,身執徒養,禦車到洛陽。太守當徙日南,瓚具豚酒於北芒上,祭辭先人,酹觴祝曰:“昔為人子,今為人臣,當詣日南。日南多瘴氣,恐或不還,便當長辭墳塋。”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觀者莫不嘆息。既行,於道得赦。瓚還郡,舉孝廉,除遼東屬國長史。嘗從數十騎齣行塞下,卒逢鮮卑數百騎。瓚乃退人空亭,約其從者曰:“今不奔之,則死盡矣。”乃自持兩刃矛,馳齣衝賊,殺傷數十人,瓚左右亦亡其半,遂得免。
公孫瓚不僅長得帥氣,為人還有義氣、膽氣,很快就成為割據河北的一方諸侯。劉備的第一份政府官員的任命,就是公孫瓚舉薦的。最開始事業發展的機會,也是公孫瓚提供的。
三是富商張世平、蘇雙。“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纍韆金,販馬周鏇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由是得用閤徒眾。”(《三國誌?先主傳》)也就是說,劉備拉隊伍起傢的資金,都是由張蘇二人贊助的。張蘇二人是販賣馬匹的,中原地區不産良馬,邊境貿易的主要商品就是優良的馬匹。茶馬古道這條商貿走廊就方便瞭這樣的貿易往來,用中原茶葉換邊地良馬。馬當然不是用來種地的,什麼人會買馬?政府、地方割據勢力和豪門大族。這些人可都不是一般人。張蘇二人周鏇在這些人當中,見多識廣,對天下形勢有一番瞭解,對天下英雄也有一番見識。他們能如此不惜重金支持劉備,說明他們確實很看重劉備的發展潛力,在劉備身上進行瞭大規模的戰略投資和政治押寶。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個問題: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願意幫助劉備?
關於劉備的特點,《三國誌?先主傳》記載:“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
大傢注意,劉備師從大儒盧植讀書,但是,並不樂於讀書、做學問,而是喜歡犬馬、音樂、華美的衣服,這些都是他結交朋友的渠道。
更主要的是,劉備身上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稟賦。《三國誌》記載,他為人處世的特點是“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我們給他總結八個字:深沉內斂,低調溫和。
劉備作為一個成就大業的人,在年輕的時候,他的特彆之處就顯現齣來瞭。
(1)善下人,這三個字非常有劉備的特色。什麼是“善下人”?大傢記得,《論語》中有一句很經典的話:“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個“下”是指嚮學問修養不如自己的人求教。
“善下人”的這個“下”,與“不恥下問”的“下”,有異麯同工之妙。意思就是,劉備善於和身份、影響力都不如自己的人打成一片,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群眾工作做得好,善於走群眾路綫,因此口碑好,影響力大。
(2)喜怒不形於色。這個屬於情緒管理做得非常好,從來不會在人前情緒失控,什麼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拍桌子瞪眼睛、頓足捶胸、眉飛色舞、得意忘形,這些都沒有,從來都是溫和中正、和顔悅色。人能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什麼是貴族?大傢看“貴”字怎麼寫,上邊一個“中和”的“中”,下邊一個“寶貝”的“貝”,以“中和”為寶貝,這就是“貴”。為人處世一旦失去瞭“中和”二字,言語走瞭極端,情緒大起大落,那就夠不上一個領軍人物的標準瞭。
劉備從小就有這份深沉大氣的風範。這也是他能獲得眾人支持和追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他身上確實有一種王者氣象。
你看,水禽裏邊有天鵝,有鴨子,都在水裏遊,但是風範氣象就完全不一樣,天鵝在前邊遊,彆的水鳥就在後邊追隨著,可鴨子在前邊遊,後邊就沒有追隨的。大傢看看天鵝的身材,就是一個大大的數字“2”,但是人傢就算“二”,也“二”得優雅,“二”得高貴,所以就有追隨者。劉備就是這樣,做什麼事情都深沉大氣,有一種風範在那裏擺著,於是各路“贊助商”爭相齣現。
這裏我們分析一下,人和人之間的感情有三個維度:喜歡不喜歡、信任不信任、需要不需要。有的人很喜歡,但是不信任,比如穆念慈喜歡楊康,非常喜歡,但是不信任;有的人很信任,但是不喜歡,比如李世民對魏徵,一邊罵著“必殺此田捨翁”,一邊給奬勵;有的人很需要,但是不喜歡,比如呂布搶瞭劉備的根據地,劉備很需要曹操幫自己打敗呂布,但是劉備從來沒有喜歡過曹操。
當年在涿州,劉備則是這三條都占全瞭:性格好、情商高,招人喜歡;講信用、重承諾,讓人信服;有隊伍、有影響力、有號召力,令人需要。由於有瞭這三條,所以很多人都支持劉備,包括很多鄉裏少年都來投奔劉備。這就引齣瞭一段著名的故事——桃園三結義!
事件三 桃園結義搭班底
說到“桃園三結義”,我想先跟大傢聊聊什麼是朋友。各位注意,“朋”和“友”是兩個概念。“朋友”這個詞,在我們的漢語中早就有瞭。《易經》上就有“君子以朋友講習”的說法;《論語》裏也有“與朋友交而不信乎”這樣的名言。但是,古人說的“朋友”和我們現在說的“朋友”不大一樣。我們現在說的“朋友”這兩個字說的是一個概念,是指互相有交情、互相友好的人。而在《易經》和《論語》那個時代,一般的名詞是很少用兩個字來錶達的。“朋友”這兩個字,是兩個概念。
“朋”是會意字,兩個“月”字代錶兩串貝殼錢幣,“同利者為朋”,利益一緻、一起做事的人是“朋”。“友”也是會意字,錶示兩隻手相互配閤一起做事,“同誌者為友”,誌趣相投、心意相閤的人是“友”。
管理智慧箴言
同利者為朋,利益一緻、一起做事的人是“朋”;同誌者為友,誌趣相投、心意相閤的人是“友”。
張世平、蘇雙這些人,隻能算是劉備的“朋”。他們給劉備支持和幫助,和劉備一起做眼前的事情,但是他們不是劉備的“友”,與劉備沒有共同的誌趣。
人要有“朋”,更要有“友”。
孔子有四友,四個學生顔淵﹑子貢﹑子張﹑子路。孔子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迴(顔淵)也,門人加親,自吾得賜(子貢)也,遠方之士日至,自吾得師(子張)也,前有光,後有輝,自吾得仲由(子路)也,惡言不至於門。”(《孔叢子》)
現代人也是一樣的。一個人不光要有辦公室的同事、大學的同學,更重要的是,還要有可以交心、可以聊得來、誌趣相投,即使很長時間不見麵,心也離得很近的人。有瞭這樣的人,生活纔不寂寞。
有學生跟我說,老師我心情不好,我暑假一個人在學校,有點孤單和寂寞。我提醒他,孤單和寂寞是兩迴事,孤單是孤單,寂寞是寂寞。
身邊沒有人,那叫孤單;心裏沒有人,那叫寂寞。前者是缺“朋”,後者是缺“友”。所以,孤單時需要一個人,寂寞時需要一顆心。有的時候,周圍的人越多,你的心越感覺到寂寞的涼意,那就是因為缺少一個心意相通、誌趣相投的人。人海茫茫,知音難覓,說的就是這樣的感受。
劉備有瞭贊助商,他不孤單,他有“朋”瞭,但是他更需要誌趣相投、心意相通的“友”,否則他依舊是寂寞英雄。這個時候曆史給瞭他機會,劉備遇到瞭對他的一生至關重要的兩個人——關羽和張飛。
關於劉關張三個人相遇的故事,每一位對三國感興趣的讀者都耳熟能詳。《三國演義》第一迴就叫“宴桃源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書中寫道:“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睏扶危;上報國傢,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在史書上是沒有記載的,它是小說傢羅貫中神來之筆的創造。但這個故事傳遞的信息卻是可靠的,劉備在事業的起步階段,結交瞭兩個最可靠的幫手——關羽和張飛。三個人之間建立的信任與忠誠,幫助劉備度過瞭最艱難的時刻。時間的發展和曆史的進程一次又一次地證明,朋友對於一個人是多麼至關重要。
關於劉關張三個人的相遇相知,《三國誌?關羽傳》當中有一段文字是這樣記載的:“先主於鄉裏閤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
“禦侮”是什麼?孔子說過一句話,是評價子路的:“自吾得仲由也,惡言不至於門,是非禦侮乎。”意思是自從有瞭子路,惡言惡語的人就不敢上門來搗亂瞭。禦侮,抵禦外來的欺侮,相當於現在的貼身保鏢做的事。關張二人負責保護劉備的安全。
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彆部司馬,分統部麯。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鏇,不避艱險。(《三國誌?關張馬黃趙傳》)
從這一小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三個字:一個是“親”字,“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一個是“敬”字,“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一個是“忠”字,“隨先主周鏇,不避艱險”。
一個人能獲得身邊人的敬重是很難的。隻有重情義、講信義、言行一緻、錶裏相符的人纔能得到。劉備就做到瞭,關張二人成瞭劉備相伴一生的摯友。跟著獵戶敢上山,跟著漁夫敢下河,跟著龍王能到大海,跟著三藏能見真佛,一個人的成就到什麼程度,往往要看身邊人都是誰。財富不是最好的朋友,但是朋友是最好的財富!
管理智慧箴言
跟著獵戶敢上山,跟著漁夫敢下河,跟著龍王能到大海,跟著三藏能見真佛,一個人的成就到什麼程度,往往要看身邊人都是誰。財富不是最好的朋友,但是朋友是最好的財富!
藉著“桃園三結義”的故事,還需要分析一個基本規律——友誼長久的規律。維持友誼的行為因素有三個:(1)相似,誌同道閤,誌趣一緻;(2)互補,資源互補,性格互補;(3)互惠,懂得與彆人分享,理解關懷,理解他人的感受。這裏能想到的一些基本經驗包括:大事聰明、小事糊塗,放下自我、成全彆人,高調做事、低調做人,贊人所長、幫人所短,大處立誌、小處做事,等等。
大傢注意,劉關張三人的誓詞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這樣的誓詞,讓我想起瞭一個關鍵詞,叫做“對待方式”。當你拿彆人當生死之交來對待的時候,對方就會錶現齣生死之交的行為。
劉備在一開始,有瞭盧植班裏那一幫同學,有瞭劉元起、劉德然、公孫瓚、張世平、蘇雙這些贊助商,他的“朋”是很充分的,但他沒有“友”,所以總覺得一個人孤零零的。到後來再有瞭關羽和張飛這樣的“友”,這下就齊全瞭。所以中國古人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劉備一個年輕輕的小夥子,他占瞭個“人和”。
心理學有個規律,叫做“照鏡子原理”。一個人在照鏡子的時候,你對鏡子裏麵那個人做什麼動作,那個人一定對你做什麼動作。“照鏡子原理”運用在人際關係上,就是指你要想讓彆人對你怎麼樣,請你先對彆人就那樣做。你要想讓彆人對你真誠,請你先對彆人真誠;你要想讓彆人對你熱情,請你先對彆人熱情;你要想讓彆人對你慷慨大方,請你先對彆人慷慨大方。將心比心,以心換心,這叫“挖樹挖根,交人交心”,你得先錶現齣自己的姿態。中國老百姓說:“捨得捨得,先捨後得”。你用真誠美好的方式去對待彆人,就能獲得彆人同樣的方式來作為迴報。
管理智慧箴言
“照鏡子原理”:一個人在照鏡子的時候,你對鏡子裏麵那個人做什麼動作,那個人一定對你做什麼動作。
什麼樣的對待方式會産生什麼樣的結果。一個老師如果先入為主,用後進生的對待方式對待一個學生,他就會錶現得很差;一個管理者如果先入為主,用落後分子的對待方式對待一個員工,他就會錶現得很差。同理,我們如果用不好的對待方式對待我們自己,我們也會錶現得越來越差。很多人日子過不好,都是因為太不珍惜,沒有好好對待自己造成的。一句話,請好好對待他人,對待自己。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給我們展示瞭朋友之間真正的對待方式。劉關張三個人上演瞭一齣真正的曆史大片——“中國閤夥人”。我們常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穩定而可靠的人際關係成為劉備事業成功最重要的基礎。智慧的前輩反復給我們強調,幸福的生活不是你怎麼過,而是你和誰一起過;成功的道路不是你怎麼走,而是你和誰一起走。解決好和誰在一起的問題,是一個成功者的重大問題。年輕的劉備很好地解決瞭這個問題,為自己的未來打下瞭堅實的基礎。在不久的將來,一段更加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故事正在等著他。那麼這段精彩故事是什麼呢,請看下一講。
管理智慧箴言
幸福的生活不是你怎麼過,而是你和誰一起過;成功的道路不是你怎麼走,而是你和誰一起走。解決好和誰在一起的問題,是一個成功者的重大問題。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