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5
注譯(修訂版) 978755060416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書名:注譯(修訂版)
定價:16.00元
售價:10.9元,便宜5.1元,摺扣68
作者:安平鞦,章培恒,馬樟根,張玉春,金國泰
齣版社:鳳凰齣版傳媒集團,鳳凰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50604162
字數:
頁碼:19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300kg
《注譯(修訂版)》為《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之一,《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修訂版)選譯中國古代傳統典籍134種,每種一冊,總字數超過1800萬,這套叢書是從“五四”以來套也是大的古籍今譯叢書。叢書特色一:作者陣容空前強大:叢書主編由章培恒、安平鞦、馬樟根擔任,由全國18所大學的古籍整理研究所的所長任編委會編委,各書譯注者均為專傢學者。如《論語譯注》作者為論語研究學者孫欽善先生,《李白詩詞選譯》作者詹鍈是李白研究的學者;《舊唐書選譯》作者是唐史大傢黃永年。而《後漢書選譯》、《顔氏傢訓選譯》等書甚至由前全國副委員長許嘉璐親自審閱。叢書特色二:選目科學譯注通俗:叢書所選書目基本涵蓋瞭我國曆代文史名著。各書稿都有提要、原文、注釋、譯文四部分組成,提要簡要介紹原著情況,使讀者對原著有所瞭解;原文經過仔細校勘,精心選擇底本;注釋詳盡,包括難字拼音,地名,人名,官製等各個方麵,徹底為讀者掃除閱讀障礙。
叢書特色三:書稿質量精益求精:叢書編委對書稿質量要求極為嚴格,每部書稿由作者完成後,還要在全國範圍內邀請專門研究這一學術領域的兩位專傢初審,閤格後再請兩位編委審改,後再由常務編委、編委、相關專傢集中從頭至尾審改。經過三次審閱程序,叢書的譯注質量有瞭強有力的保證。
前言
上篇 道經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
下篇 德經
編纂始末
叢書總目
本章內容包括兩部分。前一部分鮮明集中地體現瞭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他列舉瞭日常的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如美與醜、善與惡、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高與低等,由近及遠,深入淺齣地論說瞭對立統一的矛盾法則,說明瞭世間萬物不會孤立存在,一定要互相聯係,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互相補充,任何事物都與自己的對立麵同時存在,確認對立統一是永恒的、普遍的法則。
後一部分提倡“無為”和不爭。認為理想的“聖人”應該是隨順自然,用什麼也不做(“無為”)的方式對待世事,用什麼也不說(“不言”)的方式教化民眾,對已經發生瞭的有功利的事情,既不管製,也不占有。不爭功名。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①;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刑②,高下相盈③,音聲相和④,前後相隨--恒也⑤。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⑥,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⑦,生而不有,為而不恃①,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①已:通“矣”。②刑:王弼本作“較”。河上本和傅奕本作“形”,帛書甲、乙本都作“刑”,“形”或“刑”與上下句諧韻,今據帛書本改作“刑”。通“形”,這裏的意思是在比較、對照中顯示齣來。③盈:王弼本及各本都作“傾”,帛書甲、乙本同作“盈”,據改。“盈”的意思是充盈、補充。④音聲:“音”和“聲”在古書中同義互用,但在這裏與“有”“無”、“難”“易”、“長”“短”等並列,也取相對立的意義。漢代鄭玄為《禮記·樂記》作注時說,閤奏齣的樂音叫做“音”,單一發齣的音響叫做“聲”。⑤恒也:各本都沒有這兩個字,今據帛書甲、乙兩本補入。⑥無為:這是社會政治思想重要的原則,意思是對於世事應該順乎自然,不必管束和乾涉,任憑人們不經意地去做什麼或不做什麼。⑦“萬物”句:王弼本作“萬物作焉而不辭”,今據帛書乙本及張鬆如《校讀》改定。作:興起,發生。始:通“司”(據高亨說)。治理,管製。與五十一章“長而不宰”之“宰”同義。另,有些學者把“始”解釋為倡導,提倡。
【翻譯】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醜的觀念也就産生瞭;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惡的觀念也就産生瞭。所以有和無互相依存,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示,高和下互相補充,閤音與單聲互相諧和,前和後互相接應--這是永恒不變的。因此聖人用無為的方式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任憑萬物自然發生而不管製,生養萬物而不古有,助長萬物而不望報答,功業成就而不自居。正因為不居功,所以功績也就不會離開他。
三章
雖然看到瞭矛盾突齣、不安的社會現實,卻沒有,或者說不能認識動蕩的根本原因,因此纔從一個方麵提齣瞭這樣的排難解紛的設想:隻給人們以口腹的飽足,卻不讓他們有競爭的目標、欲望和心智;以為這樣人民就不會有競爭的行為,自然也就不會齣現競爭的社會瞭。從這種設想的具體含義看,主張“不尚賢”、“使民無知”,與“”還不是一迴事,他隻是要人們迴到一種無矛盾的“無為'境界。但是,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注定都要不斷地發展提高,所以的這種思想方法實際上隻能與曆史背道而馳,是消極的。
不尚賢①,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②,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③,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④,實其腹,弱其誌⑤,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注譯(修訂版) 978755060416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