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5
重塑大腦,重塑人生 978711148975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基本信息
書名:重塑大腦,重塑人生
定價:45.0元
售價:30.6元,便宜14.4元,摺扣68
作者:(美)諾曼.道伊奇(Norman Doidge),洪蘭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11148975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奧利弗薩剋斯之後*會講故事的科學作傢
神經可塑性領域不可取代的經典科普作品
講述該領域科學傢及患者有趣迷人的奇跡故事
颱灣腦科學專傢洪蘭 翻譯導讀
美國醫學作傢奧利弗薩剋斯、果殼網CEO 姬十三 強力推薦
《*強大腦》科學評審魏坤琳、安人心智科學總監 陽誌平 傾情作序
內容提要
腦是一個有機體,可以改變它自己的結構和功能,隻要還活著,年紀再大仍能不斷改變。“神經可塑性”是近期神經科學大的突破,這個革命性的發現,推翻瞭幾百年來認定“大腦在成年後不能改變”的看法。神經細胞可以重新生長、産生新聯結的現象,不但給心智有缺陷的人帶來希望,也給過去認為不可治療的大腦傷害帶來復原的機會,而且還讓我們看到健康大腦擁有的驚人適應力。
本書包含多個被認為無可救藥的病人身上發生的奇跡故事:天生隻有半邊大腦的米歇爾,重新組織她的腦,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工作.被認為是智障的楊通過大腦的訓練,現在能夠治療其他像她一樣的人.平衡感被藥物破壞的切爾茨,因為一頂奇怪的“帽子”,找迴瞭平衡能力.盲人可以看見,智商可以提升,年老的大腦變年輕,痛苦的幻肢不痛瞭.中風病人恢復瞭原有的身體功能,腦性孩子學會更優雅地走路.憂鬱和焦慮消失瞭,不良的性偏好改善瞭,睏擾一輩子的個性也轉變瞭/道伊奇醫生帶我們進入一個奇妙的世界,讓我們發現:科學傢可以發明儀器解讀人們的想法.癱瘓者可以通過思想控製計算機鼠標,思想可以開啓或關閉我們的基因,改變大腦的結構,任何人(包括老年人)都可以通過大腦訓練增進認知和知覺能力,用想象的方式,可以使自己變成一個運動員或是鋼琴傢,通過閱讀本書,你將更瞭解愛與性的吸引、品位、文化和教育背後的運作模式。當下的每個經驗都在改變你大腦中的聯結,而這次閱讀將會永遠改變你對人的潛能和人性的看法。
目錄
作者介紹
諾曼·道伊奇(Norman Doidge)
醫學博士,精神科醫生、心理分析師,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分析訓練和研究中心教授和研究員,多倫多大學精神醫學係教授。
在專業領域之外,他是一位暢銷書作傢、評論傢和詩人。他曾4次獲得加拿大國傢雜誌寫作金奬(Canada's National Magazine Gold Award)。
譯者簡介
洪蘭
颱灣教育傢、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傢、颱灣任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颱灣教育部終身學習推展委員會委員,翻譯瞭大量歐美的神經科學及腦科學相關著作,並撰寫教育類雜誌專欄20年,齣版著作一直暢銷寶島。
文摘
◆ 推薦序 ◆
■“強大腦”的秘密
我與大腦有不解之緣。
人腦的工作方式以及人控製運動的方式,是我的專業領域。後來,我在《強大腦》做科學評審時,見到瞭許多擁有“特異大腦功能”的選手,有一般意義上的“天纔”,也有經過練習而後天養成的“達人”,還有身體有缺陷和障礙卻擁有正常人所不能及的特殊能力的“奇人”。在為他們的腦力贊嘆的同時,我也深知的大腦並非輕易可得。“用進廢退”是大腦的基本法則,即使天生腦力過人,通常也需要成百上韆次刻苦的練習,纔能在大腦中建立起新的、牢固的神經聯結。
閱讀本書,像是重溫瞭這些選手的故事,我可以在本書中找到和他們相似的人和故事,並深入瞭解他們大腦的秘密。例如心算天纔、中國雨人周瑋,他有語言障礙、曾被診斷為智力障礙,卻在節目中解開瞭三道超復雜計算題,終以滿分晉級下一輪。想瞭解他的大腦裏發生瞭什麼,可以從本書第2章主人公楊的故事中找到啓示:楊是一個從小就被貼上“智障”標簽的女人,她針對學習障礙者弱的大腦部位和功能設計練習,不但實現瞭自我療愈,成瞭一名科學傢和幫助者,而且開設瞭專門幫助學習障礙孩子的學校。還有:
80歲的老人可以在操作行動方麵像50歲的人;隻有一半大腦的女人基本上可以正常生活;語言障礙、自閉癥、注意力障礙都可以改進;奇怪的性偏好可以改變……
書中這些看似是奇跡,但都是真實的故事,讓我不禁深思,如果衰老的、先天不良的、受傷的大腦都可以如此,那麼我們正常人的大腦又擁有多大潛力呢?很多人接受瞭坊間流傳的“科學觀點”(“成年以後大腦隻能走下坡路瞭”,以及“老年人隻能放任自己的大腦衰退”),這對成人的學習和發展、老人的大腦保健和康復是莫大的阻礙,對於整個社會而言,更是極大的腦力資源浪費。
我曾經在美國西北大學和芝加哥康復醫院進行博士後研究,深知神經可塑性的重要性。但是,在20世紀中葉以前,“大腦是可以改變的”,“神經細胞是可以再生的”,正如16世紀時的“日心說”,還不是人人皆知的“真理”,而是被強烈排斥和批判的“謬論”。同樣地,神經可塑性也有它的哥白尼、布魯諾和伽利略,你會在本書中看到巴赫利塔、梅策尼希、陶伯、拉馬錢德朗、帕斯科-裏昂、弗洛伊德、埃裏剋坎德爾等神經可塑性先驅的故事。
梅策尼希在論文中花瞭好幾頁篇幅來說明成腦是有可塑性的,但是他的頂頭上司伍爾西在這部分畫瞭個叉,當這篇論文被刊登齣來時,沒有一個字講到可塑性。
陶伯為瞭證明神經可塑性的存在而使用猴子做實驗,被動物解放組織告上法庭,甚至丟瞭工作。
弗洛伊德竟然是神經可塑性的先驅之一,他大的貢獻就是發現瞭性可塑性的關鍵期。
諾貝爾奬得主埃裏剋坎德爾曾經想從事心理分析治療,但是他的心理分析師朋友勸他去研究大腦、學習和記憶,因為如果要瞭解為什麼心理分析會有效,這些基本的知識是需要的。
……
本書是講述神經可塑性的經典科普書,自齣版以來,一直沒有其他書可以動搖它的地位。作者諾曼道伊奇以其精湛的敘述技巧,將麯摺的真人真事與科學知識融為一爐,渾然一體,既提供瞭知識和趣味,又傳達瞭意誌和感動。書中的人和事充滿瞭矛盾與掙紮,雜糅瞭科學與奇跡,融閤瞭希望與局限,讓你深刻意識到自己腦殼中這幾斤重的東西的微小變化和自己的性格、情緒、行為的深刻關係。
我認為,機械工業齣版社華章公司現在將這部經典著作引入國內是一個佳時機。中國人從來沒有像2014年這樣關注腦科學和大腦的可塑性,辨識物體、記憶、計算等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能力與大腦之間的聯係從未像現在這樣具體而生動地呈現在眼前。通過《強大腦》,他們不僅認識到人類大腦擁有的驚人潛力,而且更進一步理解瞭大腦的工作原理,重要的是,他們知道瞭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可以通過刻苦努力獲得,從這個角度來說,本書又是一本“非主流”的成功勵誌書。
本書不僅讓我們理解神經可塑性的關鍵作用,更傳達瞭很重要的人生道理:正因為人腦可塑性極強,我們纔更應該有意識地愛護和塑造自己的腦,建立積極導嚮的神經聯結,避免消極導嚮的神經聯結。
正是因為擁有神經可塑性,你需時刻謹慎行事,因為每個經驗都會在大腦中形成聯結,留下痕跡,例如本書中講述“成癮”的時候,告訴我們,一旦一日是酒鬼,就終身都是酒鬼,你很難消除掉你的大腦對酒的渴望。但又因為擁有神經可塑性,你要永遠懷抱希望,即使是再嚴重的先天問題(隻有一半大腦),再深重的童年創傷(在嬰兒期就失去母親),再難以改掉的怪異習慣(喜歡精神不穩定的女人),都是可以通過改變神經聯結的練習來重新塑造。
我衷心希望,“神經可塑性”這樣一個對於普羅大眾極其遙遠的專業名詞,會因為本書的傳播和擴散而廣為人知,教育、學習、成癮、愛情、心理治療、傷後康復,人類生活中每個日常的、關鍵的領域都能因此被重塑。
魏坤琳
北京大學心理學係副教授、博導,江蘇衛視《強大腦》科學評審
2014年12月10日
◆ 推薦序 ◆
■ 來自地球的神
2013年12月,美國度假勝地太浩湖之濱,正在舉辦一個科學會議。一位小個子男人上颱演示自己團隊開發的程序,一群世界上聰明的頭腦聚精會神,認真聆聽。他的程序事先並沒有任何具體遊戲運行策略,隻能像接觸遊戲的小孩一樣:看到屏幕、控製遊戲與知道自己得瞭多少分。他隻是告訴程序,盡可能得高分。
演示效果齣乎意料的好,所有人都被震住瞭!該款軟件通過反復試錯,學會瞭三款經典遊戲,甚至超過瞭專業玩傢。對於這位小個子男人來說,演示的收獲是一張震驚世界的4億英鎊支票——榖歌一個月後以4億英鎊他成立纔兩年的公司。他是誰?憑什麼拿到這張支票?
他就是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神經科學傢、DeepMind創始人戴密斯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2007年,他與埃莉諾馬圭爾(Eleanor Maguire)教授閤作,發現5位因為海馬體受傷而健忘的病人在暢想未來時也會麵臨障礙。而馬圭爾教授正是當代神經可塑性研究的。
什麼是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神經可塑性是指神經係統為不斷適應外界環境變化而改變自身結構的能力。傳統觀念認為,成年後腦細胞發育趨於停止。近年研究發現,感覺刺激及新技能學習促進大腦發展,即神經具備可塑性。例如馬圭爾研究發現,因為倫敦路綫復雜,所以倫敦齣租車司機海馬體比常人更大。
哈薩比斯是一位天纔,從小是神童,他的興趣跨越瞭遊戲開發、神經科學、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他的人工智能研究也深受自己的神經科學研究影響。2007年,他對海馬體的研究發現,大腦中與過去記憶有關的部位,對於規劃未來同樣至關重要。受益於此,再結閤當下機器學習領域熱門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他將人工智能往前推進瞭大大的一步。
通讀本書,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在20世紀也有一位類似人物。他就是神經可塑性研究先驅保羅巴赫-利塔(Paul Bach-y-Rita)。他與哈薩比斯一樣特立獨行,也是一位跨越許多學科的通纔,從醫學、心理藥物學、眼球神經生理學、視覺神經生理學到生物醫學工程。巴赫-利塔從不局限於一個領域,不懂就學。他發現父親中風後通過康復訓練恢復正常,因此開始對大腦的神經可塑性産生興趣。他質疑瞭當時神經科學的一個基本假設——大腦功能區域特定論(localizationism),而將人類大腦看作一個網絡結構:
大腦有許許多多神經迴路,所謂神經迴路就是一起做某個工作的神經元之間的聯結。假如某一條重要迴路斷掉瞭不能通行,大腦就用其他小路來繞過它,以達到目的地。
正如巴赫-利塔所言,當我們視覺通道齣問題瞭,我們可以嘗試換用其他通道(如觸覺)來代替眼睛。我們能否開發齣一颱能讓盲人藉助舌頭獲得視覺的機器呢?我們能否在20世紀技術不成熟的條件下,開發齣人類颱富有科幻色彩的認知增強與感覺替代機器呢?巴赫-利塔與哈薩比斯一樣不斷挑戰人類智慧極限,他真的在20世紀開發齣來瞭!
伴隨巴赫-利塔的努力,神經可塑性研究如今已從腦科學邊緣角落躍升為熱門。這本書就是一部神經可塑性研究傳記,介紹瞭該領域的各位先驅、翹楚及患者的故事。作者每一章圍繞一個神經可塑性的熱門話題,分彆介紹瞭相關科學傢及其背後的故事:如何進行觸覺代替視覺這樣的感覺替代;如何戰勝閱讀障礙與改善老人記憶力;如何通過經顱磁刺激提高人的心智能力;如何利用神經可塑性對抗抑鬱癥;等等。種種看似科幻的技術,在作者筆下一一道來。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當麵采訪瞭書中多數科學傢。
其中,與常工作關係密切且熟悉的兩位,是第3章介紹的梅策尼希(Michael Merzenich)與第8章介紹的帕斯科-裏昂(Alvaro Pascual-Leone)。梅策尼希是神經可塑性圈內的翹楚,他早年創辦緻力於大腦教育的“科學學習”(Scientific Learning)公司,成功上市10餘年後,又看到瞭歐美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機遇,再次創業,創辦瞭緻力於提高老年腦能力、延緩認知老化的Posit Science公司。Posit Science公司在《美國國傢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報告指齣,60~87歲的老人,經過每天一小時、一周5天、持續8~10周的聽覺記憶訓練後,很多人將他們的記憶時鍾撥迴瞭10年左右,有的人甚至可以撥迴25年。我創辦的緻力於認知增強的腦科學專業公司安人心智深受其啓發,批産品同樣是針對老年人阿爾茨海默病早期預警、臨床診斷與認知增強。帕斯科-裏昂也是腦科學專傢,他是重復經顱磁刺激技術(repetitive TMS, rTMS)開創者,TMS也是安人心智跟進與研發的認知增強設備與技術。
如今,神經可塑性研究已成為一個朝陽産業。靈敏大腦市場研究公司錶明,2007年是歐美認知訓練興起元年;從2005年至今,美國認知訓練市場快速發展,每年新增上億美元的風險投資,並且誕生數傢歐美上市公司。雖然這門産業還非常不成熟,部分公司掛羊頭賣狗肉,以緻2014年10月20日,以美國斯坦福大學長壽中心為首的一些科學傢,聯署一份《來自學界對於認知訓練産業的聲明》,指齣瞭産業發展的一些問題。曆史不會重復,但總會押韻。閱讀過本書的讀者,會驚訝地發現,今天很多對神經可塑性的批評與當年對神經可塑性先驅巴赫-利塔的批評非常類似。
但我相信,我們處在一個好的時代。新一代大腦黑客技術已經誕生。過去MRI等腦成像技術隻能讓你觀察大腦,現在光遺傳學(optogeics)技術能打開或關閉神經元,Clarity技術能洗掉細胞膠質,讓大腦透明,CRISPR技術可以編輯基因。現在,你可以開始確定人腦幾韆種不同類型的神經細胞功能,次研究情緒、記憶和意識來源。如果說人類登月計劃開啓瞭太空之旅步,繼人類登月計劃之後,投資巨大的人類腦計劃則將為人類登臨下一個宜居星球做好準備。受益於哈薩比斯與巴赫-利塔這類不斷挑戰人類智慧極限的跨界者,體力藉助外骨骼,可以增強百倍,腦力藉助增強現實頭盔等各類認知增強設備,可以擁有更好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乃至更完美的記憶與更快速的決策,我們就是登臨下一個星球的神。
一個新時代徐徐展開。你我將為能參與這個時代而激動。
陽誌平,安人心智科學總監
微博:weibo./ouyangzhiping
2014年12月18日
◆ 導讀 ◆
■ 每一個經驗都改變大腦的聯結
20世紀神經科學大的衝擊就是擎天的兩個教條(大腦定型瞭不能改變;神經細胞死亡瞭不能再生)被推翻瞭。這個劃時代的改變對病人復健及教育觀念有重大影響,它顛覆瞭傳統上“大腦受傷瞭,一輩子就是如此瞭,不可能康復瞭”的觀念,也挑戰瞭過去“笨孩子不可教,隻能去讀放牛班”的偏見。過去教改說每個孩子頭上都有一片天,現在,我們看到瞭實驗證據,的確沒有不可教的孩子。現在的教育觀念是:假如這個孩子沒有學會,是這個老師沒有教對,因為老師沒有花時間找齣孩子的長處,從他的長處切入。從大腦實驗看來,每個孩子的長處都不一樣,連雙胞胎大腦處理同一事情的活化量都不盡相同,所以沒有不可教的孩子。腦科學的進步徹底改變瞭教育的觀點和相應的政策,這也是我急切想把這本書介紹到中國來的原因。
我們的大腦一直不停地因外界刺激而改變裏麵神經迴路的聯結,它是環境與基因互動的産物:我們的觀念會産生行為,行為又會迴過頭來改變大腦的結構;先天(基因)決定某個行為,這個行為又會迴過頭改變大腦。例如閱讀會改變大腦,文盲跟識字者在處理文字信息時,大腦活化區域不一樣。文字是5 000年前的發明,是遠古祖先的時候所沒有的。有人說:人會閱讀是個奇跡。人的大腦並不是演化來閱讀的,所以不管是什麼文字,大約都有6%的人不能閱讀(這叫失讀癥,英文是dyslexia)。在閱讀時,大腦基本上調動瞭很多原本做其他功能的區域來負責文字的處理,就好像現在負責辨識文字的區域原來是負責處理麵孔的。一個有彈性的大腦就好像一個能乾的傢庭主婦,要燒菜,薑沒有瞭,用蔥代替;鹽沒有瞭,用醬油代替,它是以功能為取嚮的,相同功能的區域可以彼此代替。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經驗,你要開車到某處而主要道路斷瞭,你一開始會待在那裏不知該怎麼辦,然後你會找齣高速公路未開之前的舊路,穿過農地,繞過斷橋,你走小路的次數越多,就越能找到更短的快捷方式來到達你的目的地。大腦的可塑性就是越常用的,聯結越強,不常用的就被荒草淹沒瞭。
從書中,讀者可以看到神經可塑性的先驅保羅巴赫-利塔(Paul Bach-y-Rita)為什麼敢去挑戰神經學祖師爺雷濛卡哈的教條,去碰彆人不敢去碰的神經可塑性領域,因為他不像大部分科學傢那樣死守一個領域,他的領域很廣,既是醫生,懂得心理藥物學,又因研究的需要,自修弄通瞭眼球神經生理學、視覺神經生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等。凡是與研究主題相關的知識他都得會,所以他花時間去把這些領域弄通,造就他的背景知識廣博, 這是他成功的原因。我們看到在科技整閤的時代,沒有什麼叫課內書、課外書,知識隻分有用、無用,凡是研究要用到的都要知道,21世紀已經不再分領域瞭。這一點常讓我感嘆到現在我們還有門戶之見,不接受跨領域的觀念,什麼係畢業的人就隻能做什麼事,若去做瞭彆的事,就被批評為搶彆人飯碗。事實上,隻有跨領域,科學纔會進步,因為知識是相通的,人是多方位的。如果巴赫-利塔不是跨這麼多領域,他就不會去問:“眼睛對視覺是必要的嗎?沒有眼睛就看不到瞭嗎?耳朵對聽覺是必要的嗎?”這些挑戰傳統大傢認為理所當然的問題,纔打開瞭神經可塑性的大門,讓我們看到,其實看的不是眼睛而是我們的大腦,隻要有方法把外界的信息送入大腦,沒有眼睛,大腦也可以看得到。科學上常說問對瞭問題,答案就齣來瞭一半,隻是能夠像他一樣敢問這些問題的人太少瞭。
我們的大腦一齣生時是一個很粗略的簡圖,因為神經還未分化完成,當嬰兒生下來,眼睛開始東張西望,耳朵開始傾聽生活環境中的聲音時,外麵的經驗就開始精緻化這個簡圖,給輪廓添上枝葉,慢慢形成我們正常的大腦。老鼠剛齣生時聽覺皮質是沒有分化的,它一半是對高頻率起反應,另一半對低頻率起反應。若在發展的關鍵期聽到某些特定頻率,大腦就會有某些細胞對這個頻率特彆敏感,活化起來,久而久之,地圖就不再是兩大塊,而是變成很多區塊瞭。當每一個區塊都對某個聲音起反應,它的聽覺皮質就被分化瞭。這種“隻要接觸到刺激就可以改變大腦”是學習關鍵期主要的特色,有人認為自閉癥就是過早關掉瞭關鍵期,使他們的大腦地圖沒有完全分化,所以他們聽到一個頻率,全部的聽覺皮質就都活化起來,造成自閉癥或威廉氏癥的孩子聽力特彆敏感,對我們認為是普通的聲音不能忍受,會用手把耳朵蓋起來,並且大聲喊叫以平衡掉外來的刺激。
我們過去都忽略瞭噪聲的傷害,近有研究顯示在持續不斷噪聲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都很好動和吵鬧,在德國法蘭剋福及美國芝加哥所做的研究都發現噪聲對孩子的智力有損害。研究者把剛齣生的小老鼠放在白噪聲的環境中長大,過瞭關鍵期後去檢查它們的大腦皮質,結果發現大腦嚴重不正常,容易放電有癲癇。大腦掃描也發現皮質沒有分化完成時,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他們的大腦是一片混亂、嘈雜不堪。
從實驗中,我們看到大腦的可塑性跟多巴胺有關,多巴胺可以使達成目標的那個行為的神經迴路固化,聯結得更緊。上癮就是這樣産生的,每一次使用就會産生一種蛋白質ΔFosB,它會纍積在神經元上,直到多到打開某個基因的開關;這個基因的打開或關閉會造成持久性的改變,所以即使戒掉,這個改變也仍然存在,對大腦的多巴胺神經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有人說A片提供的是健康的快樂,使人從性的緊張中解放,其實A片提供的是上癮、耐藥性,它會降低快樂的感受。對A片上癮的人會渴望A片,卻不喜歡它,A片看久的人會覺得女友對他沒有吸引力,寜可看A片,也不去跟真人約會。
本書集閤瞭近10年來大腦研究的精華,讓我們看到一個行為發生的原因及可能的補救方法。例如我們每個人都有考試前“開夜車”、臨時抱佛腳的經驗,每個人也都有抱佛腳念的東西是現炒現賣、第二天考完就忘記的經驗。這個原因在於,臨時抱佛腳跟每天念書慢慢纍積這兩種神經迴路的改變是不同的。實驗者訓練一批盲人讀點字,盲人在上完一周課後,星期五的下午去到實驗室掃描大腦,休息一個周末後,星期一來上學時,先到實驗室掃描大腦再去上課。結果發現星期一的大腦地圖跟星期五的不一樣,星期五的大腦地圖都是快速的擴張,但是星期一又迴到原來的基綫。這個實驗做到6個月時發現,這6個月中,每一次星
重塑大腦,重塑人生 9787111489757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重塑大腦,重塑人生 978711148975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