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猴製作技法 9787514006032

毛猴製作技法 978751400603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愛玲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14006032
商品编码:2968183164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毛猴製作技法 作者 楊愛玲
定價 38.0元 齣版社 北京工藝美術齣版社
ISBN 9787514006032 齣版日期 2015-01-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楊愛玲,1953 年生於北京,“北京毛猴李”第三代傳人,
現為北京民間玩具工藝師,北京市民間文藝傢協會會員,北京
玩具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北京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從20 世紀90 年始和李迎春一起探討研究毛猴藝術與教學
方法。
曾獲奬項:
第四屆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銀奬;
第六屆北京旅遊商品設計大賽銀奬;
第九屆北京旅遊商品設計大賽銅奬;
2007 年第三屆北京工藝美術展北京“工美杯”奬;
人文奧運——第三屆中國禮品暨紀念品設計大賽銅奬;
人文奧運——第四屆中國禮品暨紀念品設計大賽銀奬;
中國傳統工藝精品大展(北京2008)銅奬;
2012 北京 東城民間藝術傢作品觀摩展奬。

   目錄

   編輯推薦

   文摘

   序言


序那是20 世紀的50 年代中期,我還在讀小學的時候,學校離東安市場很近,至多有一站多地,有時放學後做完功課,我就和幾個小夥伴去逛東安市場。記得一進東安市場北門,靠東側那傢商店的大玻璃櫥窗裏,展示著幾件毛猴工藝品,有毛猴拉洋車的,有毛猴圍著八仙桌吃涮鍋子的,有毛猴剃頭的……那神氣十足、惟妙惟肖的樣子,越琢磨越有味兒,把我迷住瞭,每次都是久久不願離去。
後來我上瞭中學,學校在東華門,還是離東安市場不遠,當空閑時我特意再去東安市場看那“小毛猴”時,小毛猴不見瞭。怎麼迴事兒?原來是實行手工業閤作化,據說是由於製作毛猴工藝品的藝人太單一瞭,夠不上“行業”,又創造不瞭多大的經濟指標;更主要的是毛猴這玩意兒不能迎閤當時的政治需要,不能錶現工農兵的高大形象,甚至有汙衊勞動人民、頌揚大吃大喝之嫌,因而被迫退齣瞭曆史舞颱。那位以做毛猴工藝品為生的手藝人隻好去刻寫存車處的牌子,改行當上瞭自行車存車處的管理員瞭。
從此,不見瞭毛猴的蹤影。
直到二十年後的1976 年鞦,民間藝人曹儀簡憑著記憶,恢復瞭毛猴工藝品的製作。不久,毛猴重抖精神在中國美術館與廣眾重逢。當時我已從事工藝美術産品設計和技術管理工作近二十年瞭,又見毛猴,心裏甭提有多興奮啦。我到曹儀簡府上去拜訪,曹儀簡年長我近20 歲,可一說起北京的工藝美術,我們就立刻親近起來瞭,侃毛猴兒的製作,議毛猴兒的序—半寸猢猻顯精靈◎李蒼彥3傳承與創新,講毛猴兒的發展前景,還談《紅樓夢》,山南海北,古今中外,越聊越投機。從此,我們成瞭忘年交,我多次去拜訪他,結下瞭“毛猴之緣”。
毛猴,老北京的兒話音叫“毛猴兒”,又俗稱之為“藥材猴兒”、“猴戲”、“知瞭猴”,是極具北京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蘊的民間手工藝品。製作毛猴工藝品的主要材料是幾味中草藥,料質天然,就地取材,再輔以往往被人們丟棄的諸如硬紙殼、包裝袋、冰棍棍兒、果核、空藥盒等,經巧妙加工施藝,變廢為寶,製作齣模仿人間百態精靈活現的小猢猻。這是一門簡便易學、老少皆宜,群眾喜聞樂見,很適宜普及又充滿情趣的手工技藝。
可以說,從毛猴一問世,就為人們帶來瞭認知的娛樂性。
我在編修《北京誌工藝美術誌》,撰著“北京工藝美術史”時,和在為1997 年9 月19 日北京民間文藝傢協會主辦的“曹儀簡毛猴藝術研討會”寫作《情趣齣天然,毛猴顯神奇》論文時,曾幾次下功夫探究毛猴的來曆,幾乎查遍瞭有關北京地區手工藝術及史地風俗的古籍,也未尋覓到隻言片語的記載,從曆史遺存的工藝品實物中,也沒見有毛猴的足跡。究其原因,很可能一是從曆史上看,毛猴工藝品被“文人雅士”視之為雕蟲小技,難登“大雅之堂”;二是從經濟效益上看,毛猴工藝品被看作是哄孩子的小玩意兒,本小利微,不能取得多大的利潤;三是從技術含量上看,雖然要做好毛猴工藝品也不那麼容易,但與其他諸如琢玉、雕刻象牙、髹漆工藝等相比,製作的工藝還不是那麼復雜;四是從材質上看,毛猴工藝4品用的原料便於尋找,也不貴重,蟬蛻、辛夷是有機物,不便於長久保存。
所以關於毛猴工藝品的文字記載如同鳳毛麟角。其實,恰恰是製作毛猴的原料易尋、簡便易學、便於傳承卻成瞭它的優勢,這是其他傳統手工藝所不可比擬的。小小毛猴體現它的材質美、技巧美、寓意美,廣眾的參與美,昔時雖不入典籍或難登“雅室”,但半寸猢猻顯精靈,每件毛猴作品都透著那麼細緻、靈緻、雅緻,是“俗到極處便是雅”的凝聚,是美的真諦在民間的標誌,雅俗共賞。
毛猴工藝品真的是查不到其來曆瞭嗎?在一些民間傳說中,毛猴源自於“兒戲”,起源於清道光(1821 ~ 1850年)或清同治(1862 ~ 1874 年)年間,種種說法不一。我查閱文獻資料,目前看到的記述如《琉璃廠小誌》中,記載大約20 世紀20 年代在北京廠甸玩物攤有“猴戲玩物”齣售。
猴戲玩物:以中藥辛夷作猴身、蟬蛻作猴頭及四肢,有單個猴形,有成群者,製成猴子開茶館、猴子拉大片、猴子打颱球,以及花果山等景物(孫殿起輯,1982 年9 月北京古籍齣版社齣版)。在記述有關作傢老捨的文字中,寫有20 世紀30 年代老捨夫婦居住在濟南南新街時,曾把從北京帶去的、在隆福寺買的十幾個毛猴擺放在新房作點綴。記得更為詳細的文字,是鄧雲鄉《魯迅與北京風土》(鄧雲鄉著,1982 年8 月文史資料齣版社齣版)中描述,“廠甸是耍貨的海洋,如不介紹這些特殊的耍貨,也就顯不齣海洋的博大精深瞭”,“一是猴戲。這是廠甸所特有的,在所到過的其他地方,還沒有見到過。這不是真的猢猻變把戲,而是作成的蠶豆大小的猴戲玩具。
普通的是簽在一塊小硬紙片上的一兩個猴子作把戲,翻筋鬥、盤杠子。
大型的有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火焰山等群猴玩具。其材料是用中藥中的細辛作猴身,用蟬蛻作猴頭和四肢,黃褐色、毛茸茸的身子,黃褐色5亮晶晶的頭,作為小猴子,很是神似。以此為主,簽在硬紙片上,再配上其他道具,便可做成各種猴戲瞭。精緻地罩在小玻璃罩子裏,像江米人一樣,很是考究。”這些文字記載是齣於當年在廠甸、隆福寺廟會上親眼見過毛猴工藝品的人所記,為我們提供瞭珍貴的文字資料。
從《琉璃廠小誌》等記述中,參考民間傳說及相關文字,毛猴工藝品齣現在清末民初。毛猴麵世至今已有百餘年應該是可信的。
自進入21 世紀以來,在北京製作毛猴工藝品的人逐漸多瞭起來,他們在傳承和發展中做齣瞭可喜的成績和貢獻。李迎春、楊愛玲夫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20 世紀60 年代中期,李迎春和楊愛玲在十多歲時趕上瞭“”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他們到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擔負起保衛祖國北國邊疆的任務,去“滾泥巴、煉紅心”,一個煉瞭10 年,一個煉瞭8 年,待“”結束返迴京城時,都已經二十四五歲瞭,一個分配到區醫療設備廠,一個分配到區修理公司,不久又趕上瞭“內退”、“下崗”,從少年到壯年,他們經曆瞭風風雨雨的磨礪後,四五十歲的人,上有長輩下有子女,不能總待在傢裏,他們思前想後,迴憶起小時候曾經玩弄過的毛猴兒。李迎春的祖父在虎坊橋開過中藥鋪,他父親帶著他從小做過毛猴兒。他小時候逛廠甸、天橋時,也看見過毛猴,還跟著做毛猴的藝人學過,對他來說,雖然幾十年沒做瞭,但那做法還是記憶頗深。而且,做毛猴可以就地取材,不用投入多少資金,不用占多大的場地,更不用繁雜的機器設備。就這樣,從2001 年開始,李迎春和楊愛玲夫婦全身心地投入到毛猴工藝品的製作中。
毛猴工藝品適閤錶現的大多是老北京的民俗風情。李迎春省吃儉用,幾年不添一件新衣裳也無所謂,可為瞭買一本參考書,花去半個月的退休金也毫不猶豫。
6為瞭做好毛猴,李迎春和楊愛玲從尋找基本的原材料開始就煞費苦心,從親身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比如,采集蟬蛻和辛夷有很強的時間性,采集蟬蛻講究的是一年之“季”在於夏,盛夏的雨後是尋找蟬蛻的好時機,他們踩著雨後潮濕泥濘的草叢,用竹竿捅掛在樹上的蟬蛻。這時節,蟬蛻的質地是好用的,有韌性又潔淨。可是用竹竿一捅,掛在枝條樹葉上的雨水刷啦啦地滴落下來,弄得人渾身上下水淋淋的,不過,為瞭采集優質的猴料,再怎麼樣也樂意堅持住,往往在雨林中一轉就是六七個小時。
他們還發現,不同地方的蟬蛻也有差異,比如說,城裏的蟬蛻頭大腿粗,適宜製作成年的猴;山裏的蟬蛻頭小腿細,適宜錶現幼小的毛猴。用於做毛猴的辛夷,必須是鞦天形成越過鼕季的,這樣的辛夷錶麵長瞭一層絨毛,好至第二年頭打春時采摘,如果采摘早瞭,辛夷會是癟的,若是摘晚瞭,待花一開,那就不能用瞭。好的辛夷是雲南産的。這些經驗,沒有多年親身實踐,是不會體會到的。
為瞭小小的毛猴,他倆真是煞費瞭苦心。每做一件作品都兢兢業業,追求盡善盡美,有時一道工序就需要延續8 個小時。一件《老北京街景》,兩人耗費瞭一個多月時間,做一件《娶親》,兩人足足用瞭55 天時間纔完成。
在題材內容上,他們不滿足於錶現老北京民俗風情那種司空見慣的內容,還努力研創現代題材,比如反映當年知青生活的:遠處是白樺林,厚厚的積雪,近處是戴棉帽子的知青在鋸木頭、抱柴火……勾勒齣那火紅的年代的生活場景。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努力,他倆創作的一係列毛猴工藝品自2007年以來連獲大奬,他們參加瞭北京民間文藝傢協會、北京玩具協會、北京市旅遊局、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組織的各種展覽、展銷、現場製作錶演等活動,榮7獲瞭北京市旅遊商品設計大賽、“北京禮物”商品賽、北京民間工藝美術展、北京工藝美術展、中國傳統工藝精品展的銀奬、銅奬、作品奬,等等。
這些獲奬證書,見證著他們在製作毛猴時付齣的辛勤勞動的心血和汗水。
他們傳承瞭前輩藝人留下的文化遺産,他們創新和拓展瞭毛猴工藝品的題材,走齣瞭一條自己的路子。
縱覽李迎春、楊愛玲的毛猴藝術,從中可以看到夫婦倆對祖國傳統文化的執著的愛,正由於他們曾經在北大荒經受艱苦歲月的多年錘煉,他們很珍惜現在,他們下決心要讓小小毛猴為改革開放的生活添光增彩,要讓北京的毛猴走嚮世界。
正值李迎春、楊愛玲全身心地投入創作,不斷取得成績時,不幸的是李迎春的逝世。楊愛玲整天沉浸於深深的悲痛中,本來是兩個人的共同創作,如今隻剩下瞭一個人。在經曆痛苦之後她決心從無限的懷念中迴到現實生活,繼續完成李迎春未竟的事業。
從2007 年開始,楊愛玲應邀到中小學校、大專院校傳授毛猴製作技藝,講毛猴的曆史傳說,講毛猴的特點,講製作技法,講怎樣欣賞毛猴藝術。
從教學實踐中,楊愛玲探索著在課堂上傳授手工技藝的方法,針對不同的聽課人,她堅持課前精心準備,課中積極引導,課後及時總結。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下功夫字斟句酌著書立說,楊愛玲終於寫成瞭《毛猴製作技法》一書。這是李迎春生前的願望,也是李迎春和楊愛玲夫婦為祖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增添的嶄新的篇章,更是他們為培植毛猴藝術結齣的碩果。
我真誠地嚮各位喜愛和關心北京工藝美術的人推薦這本書。
甲午年立夏日於京廣渠盤兔居本文作者為高級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工藝美術一級大師8我與丈夫李迎春是“北京毛猴李”的第三代傳人。李迎春的祖父李耀亭先生是“北京毛猴李”的創始人,他曾在老北京南城虎坊橋開設三元堂中藥鋪,當時店內有用於製作毛猴的“猴兒料”齣售。我的公公李文喜先生從小受其父親影響,經常製作毛猴。我的丈夫李迎春自幼對毛猴印象極為深刻,創作瞭很多作品,自覺地樹立瞭追求個性的理念,力爭做齣與眾不同的作品,並在多年努力摸索中總結齣瞭“三步法—分解、修形、粘閤”的毛猴製作技法。
毛猴具有動態美,有情感,意義深。自隻毛猴誕生以來,它就以擬人化強、有生命、有情感、有意義的肢體語言,以與人們溝通的方式存在於藝術傢創作的作品裏。簡單易操作的技法、創意無限的題材、極具教育意義的人物故事,構成毛猴藝術的特色。我們將老北京鬍同文化、對親人朋友的吉祥祝福、寓言故事、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等題材,都體現在自己的作品中,無聲勝有聲。將“記憶的、現代的、超前的”三種形式共同繁榮發展,是我們對毛猴藝術的追求目標。
2005 年,李迎春的作品《娶親》和《老北京鬍同》參加瞭北京民間藝術傢協會在中華世紀壇舉辦的“華夏風韻作品展”,並收入展覽畫冊。
2006 年初,北京五傢報紙同時為我們的作品做瞭宣傳,此時“北京毛猴李”自序◎楊愛玲9走入瞭大眾的視野,被更多的人們瞭解和喜愛。2007 年,李迎春的作品《招財進寶》在人文奧運—第三屆中國禮品暨紀念品設計大賽中獲得銅奬。
2008 年,李迎春去世後,我代他拿迴第四屆中國禮品暨紀念品設計大賽銀奬、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舉辦的第四屆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銀奬、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舉辦的第三屆北京工藝美術展北京“工美杯”奬。
在此之後,作為“北京毛猴李”的第三代傳承人,我堅守在我們夫婦兩人共同創建的“北京毛猴李”藝術工作室,更加全身心地投入毛猴創作。
2008 年參加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在民族文化宮舉辦的“北京2008—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大展”,作品榮獲銅奬,並為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2009 年,參加北京民間文藝傢協會主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北京民間藝術展”;2012 年9 月,作品《北京精神》參加東城區民協舉辦的民間藝術傢作品觀摩展,獲奬,12 月,毛猴係列作品在第九屆“北京禮物”旅遊商品大賽中獲得銅奬。
此外,“北京毛猴李”藝術工作室先後五次參加中國北京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並廣泛參加社會各種民間藝術宣傳活動,參加廟會、展覽、進學校、進社區、送藝下鄉、齣國交流等活動上百餘次。
我和李迎春在多年的研究、創作、傳承發展的過程中,得到瞭很多前輩、10老師、朋友的幫助和指導,北京民間文藝傢協會、北京玩具協會、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北京工藝美術學會等單位和領導給予瞭我們很大的支持與幫助,為我們創造瞭學習與展示的平颱,使我們的毛猴藝術水平不斷提高,作品也得以發展創新,在此嚮他們以及所有關心愛護我們的朋友們錶示誠摯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特誠謝北京玩具協會在我們成書過程中給予的關懷與幫助!感謝李蒼彥老師為本書作序,在本書策劃之初李老師對我們鼓勵的話語一直激勵著我們,促成瞭本書的完成。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