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今讀大書院—小窗幽記
定價:26.80元
售價:18.2元,便宜8.6元,摺扣67
作者:(明)陳眉公 原著,竇
齣版社:藍天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801588128
字數:280000
頁碼:23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小窗幽記》不但是世人生存的謀略書,也是一本悟書,悟透瞭世間真情,悟透瞭人生真諦,是人生處世不可不讀的處世經典。 人生得足未老得閑【原文】人生待足何時足,未老得閑始是閑。【譯文】人活在世上,等待著得到滿足,什麼時候纔能真正滿足呢9在未衰老時能得到清閑的心境,這纔是真正的清閑。【評析】生活是不會纍人的,纍的是我們自己的身心,確切地說是我們的欲望和貪戀太多,束縛瞭我們去享受生活的樂趣。世人總是在年輕時悶悶不樂,但到老時品行深厚瞭纔知那是因為被名所纍、為利所擾。不能自拔罷瞭。實際上富貴是沒有止境的,貪婪的胃口是無法得到滿足的。隻有學會適可而止,適時的放棄,纔能知足常樂。有的人生活富裕瞭,但卻依然感受不到殷實的生活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反而覺得壓力倍增,甚至還不如以前清貧的日子過得輕鬆,原因就是心底的欲望越來越多,貪婪的胃口越來越大造成的。而一個真正懂得知足常樂的人,放下瞭心中所有的塵情與牽掛,自然會生活平靜。如果要想得到清閑的心境,及時放棄為物欲所驅使的生活就行,何必一定要等到白發之時纔醒悟過來呢!背後無人詆久交不生厭【原文】使人有麵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譯文】讓人當麵錶揚自己,不如讓彆人不在背後誹謗詆毀自己;讓人在初交之時就産生好感,不如讓彆人與自己長久相處而不厭煩。【評析】正所謂哪個人前不說人,哪個人後不被說。每個人都喜歡聽奉承話,其實讓人當麵誇奬自己並不是難事。難的是讓人在背後不議論甚至誹謗自己。所以與其刻意去追求彆人的奉承,倒不如時時處處修養德行,嚴於律己,多行善事,這樣不僅不會給彆人背後議論我們的機會,相反還會得來諸多真心的贊譽之聲。與人初見麵時刻意的迎閤,日久必生厭倦,為人當光明。處世須磊落。要像君子之交淡如水,豈能如狐朋狗友般相互利用呢?個人功過是非自有天地明鑒,豈是自吹自擂就能遂心所願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是這樣.與人交往時刻意修飾自己一番,想使自己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給對方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結果在熟悉之後。便放鬆瞭對自己的約束.將平日的許多醜陋習慣暴露給瞭朋友,如此時間長瞭必定會招來對方的厭惡。所以說給對方一個外錶華麗,但卻內心空虛的自我,還不如保持鎮定從容的心態,既不過於奉承,也不刻意做作,做個原原本本的我,這纔是真正的君子之風。
內容提要
《小窗幽記》為陳繼儒集編的修身處世格言,條條都是人生的迴味和處世的領悟。體現瞭儒傢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積極人生態度,又兼容瞭佛傢超凡脫俗和道傢清靜無為的智慧,曆來被稱為修身養性、自我提升的佳作。它被譽為中國傳統、有影響力的為人處世的經典圖書之一。
目錄
作者介紹
陳繼儒,字仲醇,號眉公。明末鬆江(今上海鬆江縣)華亭人。自幼聰穎,好為文章,誌嚮高雅,博學多通。一生著述頗多。《小窗幽記》為陳繼儒編著的修身處世格言,條條都是人生的迴味和處世的領悟。體現瞭儒傢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積極人生態度,有兼容瞭佛傢超凡脫俗和
文摘
序言
讀《小窗幽記》,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瞭一種“慢下來”的智慧。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似乎已經習慣瞭碎片化的閱讀和淺層的思考。然而,這本書卻像一股清流,引導我迴歸到一種更為深入、更為體察的生活狀態。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的焦慮和不安,正是源於這種“快”的慣性。我們總想在短時間內獲得結果,卻忽略瞭事物發展的規律,忽略瞭沉澱和積纍的過程。 書中所描繪的場景,無論是對景物的描繪,還是對人情的感悟,都帶著一種“細嚼慢咽”的韻味。它不追求一時的震驚,而是注重細節的打磨和情感的滲透。我開始嘗試著在生活中放慢腳步,比如在走路時,不再隻是盯著手機,而是抬起頭看看路邊的風景;在吃飯時,不再隻是匆匆瞭事,而是細細品味食物的味道。這種“慢”的體驗,讓我重新找迴瞭對生活的主動權,也讓我發現瞭很多以前從未留意過的美好。它讓我明白瞭,有時候,最深刻的感悟,恰恰發生在最不經意、最緩慢的時刻。
评分這本《小窗幽記》帶給我的,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與古人神遊的奇妙體驗。初次翻開,就被那股淡雅的文人氣息所吸引,仿佛置身於一個清幽的庭院,微風拂過,帶來陣陣書香。我不是那種鑽研學術的大傢,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讀者,平日裏被生活的瑣碎壓得有些喘不過氣,總覺得少瞭些什麼。而《小窗幽記》恰恰填補瞭我內心的這塊空白。它沒有長篇大論的理論說教,也沒有故作高深的哲學探討,而是以一種極其日常、極其生活化的語言,娓娓道來那些關於修身養性、待人接物、品味生活的小智慧。 我喜歡書中的那些片段,它們像是散落在時光長河中的珍珠,不經意間便能閃耀齣動人的光芒。比如,書中關於“靜”的論述,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節奏。我們總是追求快,追求效率,卻忽略瞭內心深處的寜靜。讀到書中描述的“一室之內,靜而心安;一室之外,喧而神閑”時,我仿佛看到自己坐在窗邊,看著屋外車水馬龍,內心卻依然波瀾不驚。這種境界,看似遙不可及,實則觸手可得,關鍵在於能否收束心神,不為外物所擾。書中的許多道理,都滲透在細微之處,需要用心去體會,去感悟。它不是那種讀完後能立刻頭頭是道地復述齣來的書,更像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滋養,慢慢地改變著你的視角和思考方式。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示,便是關於“知足”的力量。我們常常被外界的評價和社會的要求所裹挾,不斷地追求更高的目標,更優越的生活,卻很少停下來問問自己,我是否真的快樂?《小窗幽記》沒有宣揚消極避世,而是教導我們在認清生活本質的同時,學會安分守己,珍惜當下。它告訴我們,很多時候,幸福並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感恩多少。 書中有許多關於“少欲”的論述,讓我深刻反思瞭自己的一些欲望。很多時候,我們所追求的東西,並非是真正必需的,而是被虛榮心和攀比心所驅使。這種認知上的轉變,是極其重要的。它讓我開始重新評估自己的需求,區分“想要”和“需要”。我發現,當放下一些不必要的執念後,內心的負擔反而會減輕,獲得的寜靜和滿足感卻會增加。它不是一種被動的妥協,而是一種主動的選擇,一種對內在平和的追求。這種智慧,對於現代人來說,尤為珍貴,因為它提供瞭一種抵抗浮躁、找迴自我的路徑。
评分自從讀瞭《小窗幽記》,我感覺自己對“雅”這個字有瞭更深的理解。以前總覺得“雅”是那些大雅之堂裏的擺設,是古董,是字畫,是文人墨客的專屬。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雅”其實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氣質,一種對生活細微之處的敏感和品味。書裏講到的很多小事,比如如何侍弄花草,如何品茗賞月,如何布置書齋,都透著一股子精緻和情趣。我嘗試著去模仿書中的一些做法,比如在閑暇時養幾盆綠植,精心打理,看著它們一點點生長,心中會湧起一種莫名的喜悅。又比如,在雨天,泡上一杯清茶,看著窗外的雨滴,仿佛也能感受到書中所描寫的“雨打芭蕉,聽之怡情”的意境。 這種生活方式,並非要刻意追求某種“儀式感”,而是將日常的點滴升華為一種享受,一種對美的感知。它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瞭一片屬於自己的寜靜天地,也讓我的內心變得更加豐富和細膩。我發現,原來生活可以如此多姿多彩,原來幸福感可以來源於如此簡單的事物。《小窗幽記》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它沒有強加給我任何東西,而是溫柔地引導我,讓我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去感受那些被我們常常忽略的精緻。這種 subtle 的影響,比任何強硬的說教都來得更為深刻和持久。
评分這本書就像一本老友的來信,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世駭俗的觀點,卻字字句句都打在心坎上。我最欣賞它的地方在於,它用一種極其平和、極其通透的語氣,講述著關於人生的道理。它不迴避人生的復雜和不如意,但總是能提供一種超然物外的視角,讓你看到睏境中的希望,看到平凡中的閃光點。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得失”的論述,它讓我開始思考,我們究竟在追求什麼,又在害怕什麼。很多時候,我們對得失看得太重,患得患失,反而失去瞭應有的快樂。 《小窗幽記》教會我,真正的擁有,或許不在於你得到瞭多少,而在於你放下瞭多少。那些執念,那些不甘,纔是束縛我們的枷鎖。書裏有很多這樣的人生箴言,它們不是那種需要背誦的格言警句,而是融入在篇章字句中的生活哲理。我常常在遇到煩心事的時候,會翻開它,隨意讀上幾頁,那種平和的力量便會慢慢滲透進來,讓我重拾內心的平靜。它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的浮躁和不安,也讓我看到瞭自己可以達到的另一種澄澈的狀態。這種自我觀照的過程,對於一個人成長而言,至關重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