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曆朝書論匯編:二:一:曆朝書譜匯編 | 作者 | 倪濤 |
| 定價 | 310.00元 | 齣版社 | 浙江人民美術齣版社 |
| ISBN | 9787534058776 | 齣版日期 | 2017-10-01 |
| 字數 | 頁碼 | 496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六藝之一錄》是清代學者倪濤所編纂的一部大型古代書論文獻匯編,全書共420捲,內容涉及瞭金石、碑版以及存世書跡等著錄,曆代書論文獻的整理等,對於今天書法研究頗有幫助。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曆朝書論匯編:二:一:曆朝書譜匯編》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典雅厚重的氣質所吸引。紙張的選擇頗為考究,觸感溫潤細膩,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仿佛能感受到歲月的沉澱。印刷的墨色濃淡適宜,字跡清晰銳利,即便是閱讀那些年代久遠的文獻摘錄,也能感受到排版者的用心良苦。尤其是封麵那繁復卻不失古韻的紋飾,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書中內容的深度。裝幀不僅僅是保護內容,更是一種文化的儀式感,它讓閱讀行為本身變成瞭一種對經典的緻敬。翻開書頁,那種油墨散發齣的淡淡清香,更是為整個閱讀體驗增添瞭一抹懷舊的色彩。可以看得齣,齣版社在製作過程中投入瞭極大的心血,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藝術品,體現瞭對中國傳統文化載體形式的尊重。如此精美的外在,自然讓人對內頁的學術價值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匹配這上乘的製作工藝。
评分書中對一些關鍵的書法大傢的理論闡述,展現齣一種既尊重原貌又適度現代解讀的平衡姿態。閱讀那些關於“筆法”、“結構”乃至“氣韻”的論述時,我仿佛能聽到古人的聲音,他們對造字與書寫之間微妙關係的探討,至今仍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尤其是一些被後世視為圭臬的論斷,書中通過引述不同時期的注解或反駁,構建瞭一個多維度的對話空間。這種處理方式非常高明,它鼓勵讀者不盲目接受,而是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曆史的智慧,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既定結論。這種深入文本的挖掘和多角度的呈現,使得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古代術語,變得可以被當代讀者理解和吸收,是真正做到瞭“古為今用”的典範。
评分從閱讀體驗來看,此書的注釋和校勘工作做得相當細緻入微,這是保障學術嚴謹性的基石。我發現,對於一些存疑的版本差異或者難以辨識的古籍用語,編者都給予瞭詳盡的說明或腳注,這種嚴謹的態度,對於想要深入探究原始文本的讀者來說,簡直是莫大的福音。它不像某些匯編那樣,隻是簡單地抄錄,而是付齣瞭大量的考據心血。閱讀過程中,我的注意力可以完全集中於理論本身,而不必擔憂信息失真或版本混亂的問題。這份紮實的學術功底,確保瞭我們所汲取到的知識是可靠且經過檢驗的,這在浩如煙海的古籍整理工作中,是極其難能可貴且令人信賴的品質。
评分初次翻閱此書的目錄和篇章結構時,我立刻感受到瞭一種編纂者強烈的係統性和宏大的曆史視野。它並非簡單地將曆代論述堆砌,而是似乎經過瞭精心的梳理和層級的劃分,形成瞭一套邏輯嚴密的知識體係。這種結構上的嚴謹性,極大地減輕瞭讀者在麵對海量史料時的迷茫感。我特彆欣賞它在不同曆史時期論述之間的過渡處理,這種銜接自然流暢,使得閱讀時能夠清晰地把握書法理論演進的脈絡,避免瞭孤立地看待某一階段理論的片麵性。這種精心構建的框架,無疑是研究者和愛好者進入中國書法理論殿堂的絕佳嚮導。它提供瞭一個清晰的地圖,讓讀者能夠循著古人的足跡,係統地追蹤書論思想的演變軌跡,這種組織能力,著實令人稱道。
评分真正讓我沉浸其中的,是本書所營造齣的一種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感。當我讀到唐代對魏晉風骨的推崇,又看到宋人對法度與意趣的權衡時,我清晰地感知到中國文人在不同曆史背景下,對“美”與“道”的永恒追求。這套書譜的匯編,像一麵多棱鏡,摺射齣曆代書傢在麵對時代變遷時,如何堅守傳承與創新之間的微妙平衡。它不僅僅是理論的羅列,更是一部中國藝術精神史的側麵寫照。讀完一捲,我不僅對具體的書寫技法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更對中國文人那種“以書言誌”的胸襟和氣度有瞭更深層次的領悟,這種精神上的滋養遠超工具書的範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