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哈佛燕京學術係列:儒傢傳統與啓濛心態
定價:24.00元
作者:哈佛燕京學社
齣版社:鳳凰齣版傳媒集團,江蘇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534366345
字數:
頁碼:255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17世紀中後期在西方掀起的啓濛運動翻天覆地地改變瞭人的生活狀況和精神世界。從五四運動以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方嚮也被啓濛心態籠罩著。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精神來源的儒傢傳統自那時起遭到瞭多方麵的懷疑甚至否定。但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啓濛的缺失和這些缺失所造成的不良後果。儒傢傳統就在此背景下,作為被啓濛的過分誇張的光芒所遮蔽的西方以外的文化價值重新進入瞭人們的視野。在《哈佛燕京學術係列:儒傢傳統與啓濛心態》中,外多位學者對儒傢傳統的積極意義進行瞭多方麵的鑒彆闡釋,他們從不同角度,就儒傢傳統如何能更好地促進新世紀人類社會和諧發展,談瞭自己獨到的見解。
目錄
文化多樣性時代的全球倫理
杜維明教授與美國中學生談儒傢倫理
憲政、儒學公民德行與禮
作為人文教養的早期儒學——兼談先秦社會曆史演變中的貴族與平民
西儒會融,解構“法道互補”——典籍與行為中的文化史悖論及中國現代化之路
於女安乎——對普蘭亭格一銳德有關存在知識理論的儒傢迴應
從康德的“道德宗教”論儒傢的宗教性
論先秦中國社會的公平觀念
作者介紹
文摘
杜維明:我想到兩個層次。,在後現代心態中,所有大敘述都被解構而退居背後,但是有一些新的敘述和故事,從傳統觀念看是很宏觀的,卻不能夠被解構,不能被忽略。那是有關地球的故事,是一種新的視野。無論作為個體、團體或國傢,我們一切的處境都與之緊密相關。我們對自己演化的故事嚴肅看待。我們會問:“為什麼我們會在這裏?我們存在的目的是什麼?”有許多方式可以迴答這些問題,其中一種方式是,我們可以想象我們的存在並不僅僅是作為被造物或有機體的存在(分彆從創造論和演化論的觀點來說),而是參與著這個宇宙創造過程的共同創造者(cocreator)。當然其中隱含的意義也有:我們也有可能是毀滅者。
中國古話曾說:天作孽猶可違,人作孽不可活。今天我們已走到緊要關口上,我們不僅要對人類的永續生存負責,也要對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與變化負責。所謂共同創造者並不意味人類的能力創造者,不是人類的自我膨脹,而是人應該更謙卑地承擔自己的責任。
即使今天有如此多的天文探索,我們也計劃要去發現其他的星球,但是能夠發現到任何與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相當的星球的機會仍然極有限,因此我們應該更自覺地感謝和欣賞這宇宙創造的美好,也應該更多地瞭解它。我們應該將之視為自己的一部分。自然決不隻是眾多物體的總和而已,而是一個社群,其中充滿瞭不斷變易的創造能力。
……
序言
文化多樣性時代的全球倫理
杜維明教授與美國中學生談儒傢倫理
憲政、儒學公民德行與禮
作為人文教養的早期儒學——兼談先秦社會曆史演變中的貴族與平民
西儒會融,解構“法道互補”——典籍與行為中的文化史悖論及中國現代化之路
於女安乎——對普蘭亭格一銳德有關存在知識理論的儒傢迴應
從康德的“道德宗教”論儒傢的宗教性
論先秦中國社會的公平觀念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對“傳統”與“現代”之間關係的深刻剖析。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於將二者對立起來,認為傳統是落後的,現代是先進的。但這本書通過深入的文獻研究和細緻的分析,揭示瞭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中國傳統文化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持續演變、自我革新,並在不同時期吸收、融閤外來思想,形成獨特的適應性。特彆是關於啓濛心態的討論,讓我看到瞭在西方啓濛思潮傳入之前,中國思想傢中就已經存在的對理性、個體價值、以及社會進步的早期探索,這顛覆瞭我過去的一些刻闆印象。書中所引用的史料之豐富,考證之嚴謹,讓我對作者的研究功底佩服不已。它不僅僅是在講述曆史,更是在重新審視曆史,並從中提煉齣具有普遍意義的哲學思考,引導讀者以一種更開放、更包容的態度去理解文化的發展脈絡。
评分我一直對思想史比較感興趣,尤其是中國近代思想的演變。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停留在對某個思想傢或某個流派的簡單介紹,而是著力於梳理一種“心態”的形成和變遷,也就是“啓濛心態”。這種心態是如何在儒傢傳統的影響下孕育,又如何在與外來思想的碰撞中發展,最終影響瞭中國社會的近代化進程,這本書給齣瞭非常紮實的論證。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細節的把握,通過對大量原始文獻的解讀,展現瞭不同學者的不同觀點和爭論,也還原瞭當時思想界的活躍氛圍。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與曆史上的先賢們一同思考,一同探索。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瞭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問題。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既有學術著作應有的嚴謹和精準,又不像一些純粹的學術論文那樣枯燥乏味。作者在闡述復雜理論和概念時,常常會運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或者引用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中的例子,使得原本晦澀難懂的內容變得通俗易懂,充滿趣味。同時,作者的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即使是對於非專業讀者來說,也能循序漸進地理解書中的論點。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處理一些曆史細節時所錶現齣的幽默感,這讓閱讀過程更加輕鬆愉快。總的來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到位,既保證瞭學術的深度,又兼顧瞭可讀性,是一本難得的兼具學術價值和閱讀體驗的佳作。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我特彆喜歡,硬殼精裝,紙張也很有質感,翻閱起來手感絕佳。封麵設計簡約大氣,雖然是學術係列,但一點也不顯得枯燥乏味,反而有一種沉靜而深邃的美感,很符閤我對傳統文化書籍的期待。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很有分量,不像是那些輕飄飄的快餐讀物。印刷也相當清晰,字跡工整,排版也比較閤理,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特彆是那些插圖和錶格(如果書中有的話),清晰度和還原度都很高,為理解內容提供瞭很大的幫助。總而言之,從一本圖書的“外在”錶現來看,它已經成功地吸引瞭我,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內容充滿瞭好奇和期待。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嚴謹、專業,同時又不失美學追求,這種組閤在學術著作中是難能可貴的。我甚至覺得,如果作為禮物送給對曆史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它也能展現齣送禮人的品味。
评分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離不開對其核心價值體係的深入探究。這本書恰恰抓住瞭儒傢傳統這一中國文化的重要基石,並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時代背景下進行審視。它不僅僅是講述儒傢思想本身,而是探討瞭儒傢傳統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演變,又是如何影響瞭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社會結構。特彆是書中對於“啓濛心態”的分析,讓我意識到,我們不能簡單地用西方的啓濛標準來衡量中國古代的思想,而應該看到中國本土思想中同樣存在的對理性、對進步的追求。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和生命力,也為我思考當代中國文化的發展提供瞭重要的思想資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