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05
國學概論 978780761311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國學概論 | 作者 | 章炳麟 |
定價 | 24.00元 | 齣版社 | 嶽麓書社 |
ISBN | 9787807613114 | 齣版日期 | 2010-01-01 |
字數 | 頁碼 | 252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863Kg |
內容簡介 | |
《國學概論外一種:國學講演錄》是章炳麟1922年4—6月在上海講授國學的記錄稿,由現代學者曹聚仁整理成書。書中精闢論述瞭國學的內涵以及研究國學的方法,係統介紹瞭傳統經學、哲學、文學的流變,對各個時期學術發展的特點、代錶人物、著作,都有精湛評價。為使讀者對章炳麟先生的學問有更多瞭解,此次齣版還收錄《國學講演錄》。 |
作者簡介 | |
目錄 | |
國學概論 自序 小識 章 概論 第二章 國學的派彆(一)——經學的派彆 第三章 國學的派彆(二)——哲學的派彆 第四章 國學之派彆(三)——文學之派彆 第五章 結論——國學之進步 外一種:國學講演錄 序 章 小學略說 第二章 經學略說 第三章 史學略說 第四章 諸子略說 第五章 文學略說 跋 後記 |
編輯推薦 | |
我在東京曾講演過一次國學,在北京也講演過一次,今天是第三次瞭。國學很不容易講,有的也實在不能講,必須自己用心去讀去看。即如曆史,本是不能講的。古人已說“一部十七史從何處說起”,現在更有二十四史,不止十七史瞭。即《通鑒》等書似乎稍簡要一點,但還是不能講;如果隻像說大書那般鋪排些事實,或講些事實夾些論斷,也沒甚意義。所以這些書都靠自己用心去看,我講國學,隻能指示些門徑和矯正些近人易犯的毛病。 |
文摘 | |
在他們以前,周時有蘇綽,曾擬《大誥》,也可說是他們底濫觴。韓、柳底文,雖是彆開生麵,卻也從燕、許齣來,這是桐城派不肯說的。中唐蕭穎士、李華底文,已漸趨於奇;德宗以後,獨孤及底行文,和韓文公更相近瞭。後此韓文公、柳宗元、劉禹锡、呂溫,都以文名。四人中以韓、柳二人喜造詞,他們是主張詞必己齣的。劉、呂也愛造詞,不過不如韓、柳之甚。韓纔氣大,我們沒見他底雕琢氣,柳纔小,就不能掩飾。韓之學生皇甫浞、張籍,也很歡喜造詞。晚唐李翱彆具氣度,孫樵詰屈聱牙,和韓也有不同。駢體文,唐代推李義山,漸變為後代底《四六體》,我們把他和陸機一比,真有天壤之分。唐人常稱孟子、荀卿,也推尊賈誼、太史公,把晉人柔曼氣度掃除淨盡,返於漢代底“剛”瞭。 宋蘇軾稱韓文公“文起八代之衰”,人們很不佩服。他所說八代,也費端詳。有的自隋上推閤南朝四代及晉、漢為八代。這當然不閤的;有的自隋上推閤北朝三代及晉、漢、秦為八代,那是更不閤瞭。因為司馬遷、賈誼是唐人所極尊的,東坡何至如此鬍塗?有的自隋上推閤南朝四代、北朝三代為八代,這恰是情理上所有的。 宋初承五代之亂,已無文可稱;當時大都推重李義山,《四六體》漸盛,我們正可以說李義山是承前啓後的人,以前是《駢體》,以後變成《四六》瞭。北宋初年,柳開得韓昌黎集讀之,行文自以為學韓,考、之實際,和韓全無關係;但宋代文學,他實開其源。以後穆修、尹洙輩也和《四六》離異,習當時底平文——古文一名,當時所無——尹洙比較前人高一著。北宋文人以歐陽修、三蘇、曾、王為著。歐陽本習四六,後來纔走入此途;同時和他敵對,首推宋祁。祁習韓文,著有、《新唐書》,但纔氣不如韓。他和歐陽交情深,而論文極不閤。他底長兄宋郊,習燕、許之文,和他也不同。 明人稱唐宋八大傢,因此使一般人以為唐宋文體相同。實在唐文主剛,宋文主柔,極不相同;歐陽和韓,更格格不相入。韓喜造詞,所以對於李觀、樊宗師的文很同情;歐陽極反對造詞,所以“天地豁,萬物軋,聖人茁”等句,要受他底“紅拉帛”。並且“<黃主>纊塞耳,前旒蔽明”二語,見於《大戴禮》;歐陽未曾讀過,就不以為然,他無論矣。三蘇以東坡為博,洵、轍不過爾爾。王介甫纔高,讀書多,造就也較多。曾子固讀書亦多,但所作《樂記》,隻以大話籠罩,比原道還要空泛:有人把他比劉原甫,一浮一實,擬於無倫瞭。宋人更稱曾有經術氣,更堪一笑! 南宋文調甚俗,開科舉文之端,這項文東坡已有雛形,隻未十分顯露,後來相沿而下,為明初宋濂輩底《颱閣體》;中間在元代雖有姚燧、虞集輩尚有可觀,但較諸北宋已是一落韆丈。 宋代不以文名而文佳者,如劉敞、司馬光輩謹嚴厚重,比歐陽高一等,但時人終未加以青目,這也是可惜的。 明有前七子、後七子之分,前七子(李夢陽等)恨《颱閣體》;後七子(王世貞等)自謂學秦、漢,也很庸俗。他們學問都差於韓、蘇,摹擬不像,後人因此譏他們為僞體。歸有光齣,和後七子中王世貞相抗敵,王到底不能不拜他底下風。歸所學的是歐、曾二傢,確能人其門庭,因此居僞體之上;正如孟子所說:“五榖不熟,不如荑稗’’的瞭! 桐城派,是以歸有光為鼻祖,歸本為昆山人,後來因為方、姚興自桐城,乃自為一派,稱文章正宗。歸講格律氣度甚精工,傳到顧亭林有《救文》一篇,講公式禁忌甚確,規模已定。清初汪琬學歸氏甚精,可算是歸氏底嫡傳;但桐城派不引而人之,是純為地域上的關係瞭。 方苞齣,步趨歸有光,聲勢甚大,桐城之名以齣。方行文甚謹嚴,姚姬傳承他底後,纔氣甚高,也可與方並駕。但桐城派所稱劉大櫆,殊無足取;他們競以他是姚的先生,並且是桐城人,就憑意氣收容瞭,因此引起陽湖和他對抗。陽湖派以惲敬、張惠言為巨子;惠言本師事王灼,也是桐城派的弟子,他們嫉惡桐城派獨建旗幟,所以分裂的:可惜這派傳流不能如桐城派的遠而多。 |
序言 | |
國學概論 978780761311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