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遠行譯叢:中非湖區探險記I(精裝)
定價:59.00元
售價:40.7元,便宜18.3元,摺扣68
作者:理查德·F.伯頓
齣版社:人民文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02013503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英國探險傢理查德·F.伯頓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在中非湖區旅行近三年的記錄。
在英國皇傢地理學會的主導下,伯頓偕同約翰·斯皮剋從非洲東海岸桑給巴爾齣發,一路嚮西,前往非洲腹地尋找尼羅河的源頭。伯頓在書中巨細靡遺地描繪瞭中非的風土人情,包括當地的土著種族、宗教、形態、奴隸製度、農村生活、房捨建築、民俗、醫藥、動植物等,筆調真切而不矯飾,不僅提供瞭豐富的知識,也呈現瞭非洲真實的風貌。
目錄
自序
章 禮炮聲中告彆桑給巴爾島
第二章 細說桑給巴爾與姆裏馬
第三章 通過金加尼與姆格塔河榖
第四章 海岸區的地理與人種
第五章 在祖果梅洛歇腳,重整旅隊
第六章 越過東非洲山區邊界
第七章 論第二區的地理與人種
第八章 成功跨越烏戈果區
第九章 論烏戈果區(第三區)的地理與人種
第十章 旅隊進入馳名的“月亮之境”烏尼亞姆韋齊
作者介紹
理查德·F.伯頓(1821-1890),英國探險傢、地理學傢、翻譯傢、作傢、軍人、阿拉伯學傢、製圖師、民族學傢、間諜、語言學傢、詩人、擊劍運動員、外交官。他以在亞洲、非洲、美洲的旅行和探險而聞名於世。
據記載,伯頓通曉亞非歐29種語言。他曾冒著被處死的危險喬裝成穆斯林,前往麥加、麥地那朝覲,成為di一個進入聖地麥加的歐洲人,並留下瞭珍貴記錄。
在他傳奇的一生中,伯頓對寫作孜孜不倦,探險著作達43部之多。《中非湖區探險記》是他精彩的探險作品,他在這趟探索尼羅河源頭的旅行中發現瞭坦噶尼喀湖。此外,他還翻譯齣版瞭《一韆零一夜》《印度愛經》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那種略帶陳舊感的米色調配上硬朗的字體,一下子就把人帶迴瞭那個充滿未知和野性的時代。我記得翻開書頁時,那種紙張的觸感,仿佛能觸摸到曆史的紋理。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它的內容,但僅僅是閱讀那些關於探險傢精神的序言和導讀,就已經讓人心潮澎湃。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張通往遙遠國度的船票,讓人忍不住去想象那些在赤道陽光下揮灑汗水的身影,去感受那些在浩瀚草原上與未知搏鬥的勇氣。這種對探索未知世界的敬畏感,是現在很多快餐式閱讀無法給予的。我期待著書中那些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對當地文化的尊重,希望它能不僅僅記錄探險本身,更能深入挖掘齣探險背後的人性光輝與文明碰撞的火花。光是站在書架前看著它,那種沉甸甸的分量感,就預示著一次不平凡的閱讀旅程。
评分這類被冠以“譯叢”之名的作品,通常意味著經過瞭嚴格的篩選和權威的認可。對我來說,它代錶瞭一種對傳統敘事的緻敬,也代錶著對某種硬核知識的渴求。我希望閱讀的過程是挑戰性的,不是那種讀完就忘的輕鬆娛樂。我期待看到探險傢如何在語言不通、補給匱乏的情況下,通過智慧和毅力去解讀一個完全陌生的社會結構。這種智力上的交鋒,比單純的體力跋涉更能打動人。我甚至在想,如果作者在記錄中流露齣一絲絲對未來文明的預見或者對自然保護的萌芽思想,那會是多麼令人驚喜的發現。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把鑰匙,去開啓理解人類拓展疆界本能的密碼。
评分說實話,這類經典探險文學,最考驗作者的文字功底,也最考驗讀者的耐心。我希望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那種充滿畫麵感的,能夠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尼羅河源頭的濕熱空氣和廣袤天空下的孤獨感。我預想中的情節會是充滿瞭對自然偉力的描繪,那種人類在原始力量麵前的渺小與堅韌的對比。更重要的是,我期望它能展現齣那個時代歐洲人麵對“新世界”時那種矛盾的心態——既有徵服的欲望,又有一種對未被現代文明汙染的土地的純粹嚮往。這種復雜的情感張力,是閱讀這類作品時最引人入勝的部分。如果能捕捉到那種時代特有的局限性與超前視野的交織,那麼閱讀體驗絕對是無與倫比的。
评分從排版和裝幀來看,齣版社顯然是下瞭大功夫的,這本身就說明瞭它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容小覷。我總覺得,一本經典之作,它的物理形態也必須匹配其精神內涵。精裝本帶來的儀式感,促使讀者會更加鄭重地對待書中的每一個段落,不敢輕易跳讀。我期待它能在細節處體現齣那個時代的風貌,比如對地圖的引用,或者對當時科學考察方法的描述。探險故事的魅力往往在於那些“不經意間”透露齣的時代信息,它們構築瞭一個堅實的時代背景。如果這本書能讓我暫時忘記自己身處的數字時代,完全沉浸在那個充滿馬匹、指南針和未知熱病的年代,那麼它就完全值迴票價瞭。
评分我之前讀過幾本關於十九世紀探險傢的傳記,大多聚焦於他們如何在睏境中求生,但這本書的標題和作者的名聲,讓我嗅到瞭一種不一樣的味道。理查德·F.伯頓這個名字本身就代錶著一種近乎偏執的好奇心和對文化融閤的深度渴望。我猜測,這本書的敘事風格可能不會是那種直綫型的、單純記錄路綫和事件的流水賬,而更像是一種融入瞭大量個人反思與對當地部落風俗深入剖析的田野考察報告。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探險的刺激與人類學的嚴謹的。如果它能成功地描繪齣湖區那片土地上復雜的人際網絡和生態係統,而不隻是簡單地將當地人描繪成“異域風情”的背景闆,那它無疑就是一部傑作。精裝版的質感也讓人感到這不僅僅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閱的書,而是值得在書房裏細細品味、反復摩挲的藏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