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不結婚:事實婚,愛的新形式

在一起,不結婚:事實婚,愛的新形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渡邊淳一,劉瑋 著
圖書標籤:
  • 事實婚姻
  • 同居
  • 情感關係
  • 婚姻觀
  • 愛情
  • 社會文化
  • 傢庭
  • 兩性關係
  • 現代愛情
  • 非婚主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黄金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37072
商品编码:2978737081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在一起,不結婚:事實婚,愛的新形式

定價:25.00元

作者: 渡邊淳一,劉瑋

齣版社:浙江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33937072

字數:

頁碼:16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241kg

編輯推薦


  ★渡邊淳一新作品引進,探討世界婚姻形式自由化潮流。
  ★“情愛作傢”證明自己存在的有力之作!
  ★話題尖銳,多位當事人現身說法,引起婚姻製度改革討論熱潮,很有藉鑒意義。

內容提要


渡邊淳一的兩性隨筆和社會隨筆《鈍感力》《欲情課》《幸福達人》《優雅地老去》等在日本乃至亞洲影響甚大。《在一起,不結婚:事實婚,愛的新形式》是其兩性隨筆新力作。通過本書,渡邊剖析現行婚姻製度沉重落後的現狀,思考現代日本人的婚姻與幸福,探討真正能帶來平等、自由、幸福的男女情感新模式,為人們開齣愛的新處方——比同居更牢靠,比結婚更自由的事實婚。

目錄


前 言 高度自由的製度孕育實質的愛情
章 事實婚,愛的新形式
第二章 年輕男女不結婚的六大原因
第三章 傳統的婚姻形態已經崩潰
第四章 事實婚的好處和弊端
第五章 事實婚是心與心的實質結閤
——與社會民主黨主席福島瑞穗的對談
第六章 現身說法之一:平等獨立的事實婚
第七章 現身說法之二:自由的忘年事實婚
第八章 現身說法之三:解除事實婚
第九章 多一種選擇
——和五位女性的座談會
第十章 事實婚讓男女更平等
——和事實婚男性的對談
第十一章 和律師的對談
譯後記

作者介紹


  渡邊淳一,情愛小說大師,日本文壇一代大傢。
  1933年10月齣生於日本北海道。1958年自劄幌醫科大學博士畢業,在母校授課行醫之餘開始文學創作。初期作品以醫學、情愛題材為主,逐漸擴展到曆史、傳記小說。其以醫學實踐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深入男性和女性本質的情愛小說,尤為受讀者喜愛,僅《失樂園》在日本即暢銷達600萬冊,《》也因先後四次被改編成電視劇播齣促使突破500萬冊。平生獲得多種文學奬項,作品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於各國齣版,在全球擁有億萬讀者。八十高齡仍活躍於文壇一綫,被譽為日本文壇當之無愧的常青樹。

文摘


第二章 年輕男女不結婚的六大原因
  少子化的原因中,近受矚目的是適齡男女的不婚傾嚮。特彆是“草食係”男性,對結婚的消極態度超乎女性的想象。
  基於以上情況,我們邊看數據邊來剖析年輕男性逃避婚姻的心理和行動。
  生涯未婚率的增長
  如今,年輕男女中,不願結婚的男性越來越多,這成為一大問題。
  特彆是生涯未婚率,男性的比率壓倒性地高。
  這裏所說的生涯未婚率,是根據45歲到49歲、50歲到54歲的未婚率算齣的,50歲時的未婚者的比率。
  看看圖3就很清楚,1950年,男性的生涯未婚率是1.5%,女性的是1.4%。
  之後,1960年、1970年、1980年,三十年間女性的生涯未婚率越來越高,特彆是到1980年增長瞭近兩個百分點,男性則很低。然而,從1985年開始,男性的生涯未婚率急劇增長。從1985年的3.9%開始,5年後的1990年是5.5%,1995年是8.9%,2000年繼續增長到12.4%,2005年達到15.6%。
  伴隨著單身男性的反常增多,獨身女性也日益增多。但到2005年女性的生涯未婚率也隻有7.2%,增長速度和男性的相比是小巫見大巫。
  雖然這些數字並非代錶終身未婚人群的比率,不過如果到瞭50歲還沒結婚的話,不難想象,接下去結婚的可能性就更小瞭。
  這對女性來說是一大難題,下麵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
  P29 圖3 生涯未婚率的推移(根據總務省統計局《日本的長期統計係列》(1950-2005年)數據繪製)
  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以來男女的未婚率逆轉,差距日漸拉大。可以看齣,以泡沫經濟為契機,本來的傳統婚姻觀發生瞭改變。
  結婚的大弊端:失去自由支配的時間
  現在,適齡男女是怎麼看待結婚的呢?
  圖4詳細分彆列齣瞭男女不願意結婚的理由。
  P30 圖4結婚的弊端(根據厚生勞動省《對“少子化”現象的公共意識調查》(2004年)數據繪製)
  年輕單身男性
  年輕單身女性
  (從左到右)
  自由支配的時間變少
  行動受限製
  自由支配的金錢變少
  對方父母、親戚等社會關係變復雜
  被傢務束縛
  壓力大
  有瞭供養傢庭的責任
  工作無法繼續,隻好辭職
  交際圈變窄
  無法自由戀愛
  必須離開父母
  生活水平下降
  缺少知己
  結婚的弊端中,在親戚往來等人際關係和傢務這兩點上男女差彆很大。對女性來說,關於“傢庭”的瑣事如今也成瞭負擔。
  首先,年輕的單身男性(20歲至32歲的未婚男性)中,選擇“自由支配的時間變少”這一理由的超過50%,占位。緊接下來依次是“自由支配的金錢變少”,“行動受限製”,“有瞭供養傢庭的責任”,還有“對方父母、親戚等社會關係變復雜”,“壓力大”。
  看到這些,我們這些上年紀的人先想到的是,這些理由好幼稚。
  自由支配的時間和金錢變少、供養傢庭的責任,等等,這些理由還用特地列舉齣來嗎?隻要結婚,這些問題當然會産生,這是現實。討厭這些,就像是在供認自己根本就沒有結婚的資格。
  “所以我們纔不結婚啊!”年輕人會說。真是幼稚、不負責任的想法。沒辦法,現代社會這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我們這些老人不得不頭疼這些問題。
  另一方麵,年輕單身女性舉齣的結婚弊端中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變少”,“行動受限製”等,和男性差不多。
  但是,在“對方父母、親戚等社會關係變復雜”這一點上,女性相比男性比例更高,應該是陳舊的婚姻製度引起的問題。
  不結婚的首要原因:沒有閤適的結婚對象
  那麼,為什麼不結婚保持單身呢?
  P32
  圖5 結婚對象的條件(根據厚生勞動省《對“少子化”現象的公共意識調查》(2004年)數據繪製)
  年輕單身男性:20~32歲
  持續單身男性:33~49歲
  年輕單身女性:20~30歲
  持續單身女性:31~49歲
  (從左到右)性格·人品
  價值觀·脾氣
  對方的收入·經濟能力
  身材·容貌
  對自己工作的理解和配閤
  共同的興趣
  做傢務·育兒的能力和態度
  夫妻平等的意識
  年齡
  品位
  職業
  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居住
  和對方的父母分開居住
  學曆
  房子
  財産·存款
  一項一項看下去,男女在某些項目(身材容貌、收入、傢務能力)上存在差異,年齡的影響很小。
  嚮圖4、圖5中的調查對象——單身男女們詢問的結果,首要原因是“遇不到閤適的結婚對象”。20多歲的不用說,30歲到40歲的單身男女中,這個答案更是占絕大多數,達到六成。
  那麼,什麼樣的纔是閤適的對象呢?請看圖5。
  受重視的是“性格·人品”。這是很自然的。
  接下來受重視的是“價值觀·脾氣”,“做傢務·育兒的能力和態度”,“對自己工作的理解和配閤”等。女性特彆重視男方的“收入/經濟能力”,這一點也很引人注意。
  相對地,男性則重視女方的“身材·容貌”。
  生活越來越方便,不娶妻,男人照樣過得好
  現今,年輕男女的未婚比例正急速攀升。首要原因是年輕男性沒有積極的結婚意願。
  男性的結婚意願低,導緻的結果就是女性的未婚比例升高。
  那麼,為什麼年輕男性對結婚不熱心呢?
  前麵的圖說明瞭一些問題,另外,這也和年輕男性所處的社會環境緊密相關。
  如今,我們身邊有各種各樣的便利店,從便當到下酒菜,一應俱全,進去就能方便地買到。
  先不說是否美味,要填飽肚子,再簡單不過瞭。
  再說洗衣服,隻要去自動投幣的洗衣房,設置一番,按下按鈕,剩下的就是等著取衣服瞭。
  房間裏隻要有自動清掃器,也不用自己動手打掃。
  曾幾何時,我們結婚娶妻,是為瞭得到一個獻身於自己的女人,同時也獲得瞭準備好的飯菜、清理好的房間。
  可以說,男人是為瞭這些而結婚,然後把工資交給老婆。
  然而,現在,飯菜和乾淨的房間,沒有老婆也能獲得。
  而且,也不必為瞭請老婆做這些事而對她低頭,討好她。
  可以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起床就起床,沒有人會抱怨。自由自在,其樂無窮。
  這種方便的全自動生活,大大削減瞭男性的結婚意願。
  受母親過度保護的男人更不願結婚
  少子化的同時,男性的數量當然也在減少。
  孩子數量少瞭,母親就會對男孩進行過多的乾涉。
  像過去一樣,有四五個男孩,不可能每個都顧得上,隻能讓“大郎、次郎、三郎”排排坐,喂他們吃飯。
  但在如今少子化的情況下,隻有一個男孩,往往母親就會溺愛孩子。
  總之,在母親的過度保護下,男孩愛嚮母親撒嬌,一味依賴母親。
  這樣,比起尋求平等關係的妻子,一味溺愛自己的母親更像天使,更加難以割捨。
  我曾聽百貨商店一位賣領帶的說,有一位男客總是和母親一起來。那位男客40歲上下,問母親:“這條領帶適閤我嗎?”
  身邊有這種溺愛自己的母親,難怪男人不願意結婚。
  靠自慰滿足的男人,不願再去討女人歡心
  那麼,有性需求怎麼辦呢?這一條沒有老婆是不行的吧?
  不,這方麵也有新動嚮。
  首先,大傢要理解,男性的是靠來滿足的。陰莖,,欲望就得到瞭滿足,內心就獲得瞭平靜。
  而,通過自己的雙手就可以解決。
  實際上,從初中二三年級,對性迅速覺醒的男孩,就會自己觸摸陰莖,自慰。
  在這個年紀,看到女性的、照片,甚至看到“”“陰道”這樣的字眼就會興奮自慰。
  有時,大人以為初中高中的男孩在自己房間乖乖學習,實際上他們是在自慰,然後腦子昏昏沉沉,開始打瞌睡。
  老老實實待在房間是沒錯,不過不是在學習。
  這種傾嚮,長大後上大學、進入社會後也不會變。
  隻要,湧起的欲望就會得到滿足,身心舒暢。
  這是男性特有的欲望處理法,是和女性截然不同的性習性。
  當然,女性也會自慰,但不像男性那麼頻繁,性滿足度也低很多。
  女性的高潮,還是要靠和相愛的男性肌膚相親、溫柔愛撫纔能獲得,很少能一個人獲得滿足,就算獲得瞭滿足也會感到空虛。
  但是,男性就可以單靠自慰獲得充分的滿足。
  而且,現在讓男性獲得性興奮的畫麵、音像製品、錄像到處都是,還有形形的網站可供選擇。
  如今,有很多男性會一邊安靜地看這些音像製品,一邊沉溺於。
  說到這些,也許有些人會覺得不可思議:“那女性怎麼辦?男人不需要女人的身體瞭?”
  當然,能觸摸到女體是好的,享受女性肉體是無上的快樂。
  但那僅限於和喜歡的女性心意相通、相互滿足的時候。
  如果能順利到達這個階段是好的,但不萬事遂心,甚至還會閤不來,後不愉快地分手。
  越是和女性接觸少的男性就越容易失敗。一次又一次,就會對女性失去信心。
  這樣的男性,很多後隻能縮在自慰的世界裏。
  在自慰的世界裏,不用討女人歡心,也不用使盡渾身解數。
  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達到的高潮。
  而且,現在還有可愛的女孩模樣的充氣娃娃,可以用甜美的聲音說“你迴來啦”,還會告訴你“好舒服”。有這樣的娃娃相伴,當然不需要又棘手又花錢的真實女性瞭。
  如今不想結婚的男性中,恐怕有很多都沉溺於這樣的遊戲。
  看上去平淡無奇的數據裏,隱藏著現代社會各種各樣的問題。
  不結婚,輿論壓力也沒那麼大
  還有,大都市和小城鎮的年輕男女對結婚的看法不同,這一點也不能忽視。
  現在,在東京等大都市裏,三四十多歲的單身男人,並不會遭到眾人白眼。
  豈止如此,有很多人還會被當成優雅的單身漢,享受羨慕的眼光。
  事實上,當事人本人也在充分享受單身的樂趣。
  相反,在小城鎮,過瞭30歲還單身,就會有很多人帶著異樣的眼光問你“為什麼不結婚”。
  過瞭40歲還不結婚,多半就會被懷疑“有身體缺陷”。
  當然,這種異樣的眼光,對單身女性來說更難承受。
  正是這種嚴厲的社會輿論,將年輕男女逼上瞭結婚這條路。
  然而,在大都市,這種異樣的眼光幾乎看不到。有沒有結婚,大傢都漠不關心,更彆說因此責難彆人。
  這種社會環境的差異,可以說讓都市年輕人的未婚率進一步上升。
  這樣看來,如果沒有社會對單身的異樣眼光,也許人類會是不婚的種族。
  第三章 傳統的婚姻形態已經崩潰
  近來,大傢雖然仍對結婚持肯定態度,但實際上不婚化的傾嚮在加劇,這是我們必須麵對的現實。
  為什麼會産生這種現象?下麵,我們邊看數據邊聽大傢的心聲,來分析這個問題。
  近,經常能聽到“婚活”這個詞。
  “婚活”是“結婚活動”的簡稱,例如,相同人數的男女聚在一起,一邊吃飯,一邊尋找結婚對象。
  現在不像以前有那麼多相親機會,這種方式能方便地找到結婚對象,在單身男女中很流行。
  不過,這樣的“婚活”,似乎女性比男性更為積極。
  現今的男性被稱作“草食係”“植物係”,對女性不甚積極,反而有很多女性對結婚很積極。
  圖6 認為自己“遲早會結婚”的男女人數比較
  (根據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3次齣生動嚮基本調查》數據繪製)
  1982年,認為自己“遲早會結婚”的男性占95.9%,超過瞭女性的94.2%,之後男性的結婚意願呈現顯著的衰退傾嚮。
  “婚活”:女星比男性更積極
  為什麼呢?
  首先,單純從對結婚的憧憬來看,可以說女性比男性對結婚抱有更多的夢想。
  當然,男性也不是說對結婚毫無夢想,不過除瞭女性那樣的憧憬,同時還會對結婚後的生活和自己收入感到現實的不安和負擔。
  這種恐懼的加深,導緻逃婚的男性也不少見。
  而女性則可能期待著“白馬王子”,對結婚懷著無限的夢想。
  對女性來說,未來丈夫的收入和地位,可能會給自己今後的人生帶來很大變化。男性的生活水平則隻能靠自己的地位和收入。因此,可以說,男性對結婚的期望必須是現實的。
  現在,女性對“婚活”的態度比男性更積極,是因為女性對結婚懷有更多的夢想和期待。
  女性的夢想和天賦特權離不開男人
  另外,對女性來說,不能忽視的是性生活會帶來孩子。這正是女性的宿命,生理上的特性,女性專享的特權。
  不管男性多麼希望,多麼努力,也沒法生孩子。
  這項女性特有的能力是的,但這種能力有年齡限製。
  一般來說,女性從15歲到30多歲可以懷孕,但是35歲以後懷孕的概率會大幅下降。
  正因為如此,女性要生孩子,好是在35歲前結婚。
  當然,35歲後結婚,也可能懷孕,依靠人工受精,也不是不能懷孕。但考慮到懷孕和生産的安全性,包括育兒的辛苦,還是35歲前結婚好。
  因此,為瞭不浪費女性的能力,女性傾嚮於盡早結婚。
  現在,女性比男性對“婚活”更積極,毫無疑問,男女身體上的差異也是一大原因。
  理所當然地,幸福地結婚,早早生好孩子,在體力充足的時候把孩子養大,是很多女性的夢想。
  自立的女性,需要更好的生活
  雖然有很多女性期望著結婚,現實中,單身女性還是越來越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要原因是,這些女性大多都有工作。
  現在,處於結婚適齡期的20歲以上的女性,大多都在工作。
  當然,她們的工作種類和收入雖然韆差萬彆,但都從年輕時就在工作,努力養活自己。
  因此,現在,大部分都市女性都有自己的收入,有自己養活自己的能力。
  在這種狀態下,既然結婚,就希望生活上比現在更富有,精神上更滿足。
  於是,就算結婚,她們大多也選擇雙方都上班。
  當然,也有女性願意接受當專職主婦,靠丈夫的收入生活。
  但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丈夫有足夠的收入,能保證比現在更好的生活。
  另一方麵,對被關在傢裏抱有不滿和不安的女性,也許一開始就不會進入傢庭。
  無論如何,在現在的都市女性中,專職主婦不像以前那麼普及,現在“嫁人”的意義正在發生急劇變化。
  獨立的女性,討厭“嫁人”
  曾經,女性結婚,就意味著要嫁入男方傢,侍奉對方雙親,服從傢規。
  “嫁”這個字如其字形所示,意味著成為夫傢的女人。
  然而,如今,這種觀念對年輕女性並不起作用。特彆是大都市的女性,很難要求她們這樣。
  隻能要求她們非常形式化地叫丈夫的父母一聲“爸爸”“媽媽”。
  她們也會認為,丈夫的父母和自己的父母一樣重要。
  但是,這隻是“必須”這麼想,並非發自內心。
  而且,雖然也想尊重夫傢的習慣,但是否積極去適應,那就是另一迴事瞭。
  錶麵上看起來適應瞭,也不完全認同。
  還有,過去嫁到夫傢,妻子理所應當要葬在夫傢的墓地。
  已經成為這傢的女人,早晚要和丈夫及公婆長眠在一起。
  然而現在不少女性很難接受這樣的事情。
  和老公兩個人在一起尚且可以,老公的父母就免瞭。死後至少能離夫傢人遠遠的,好好休息。甚至有很多女性想和自己的父母安靜地長眠。
  如此這般,對結婚的看法,特彆是對“嫁人”的看法正在急速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由長嘆“結婚好沉重”。
  要跟對方的傢庭、兄弟姐妹甚至親戚打成一片,真是一項高難度的任務。
  還不如和自己喜歡的人開開心心地住在一起,有瞭孩子就生下來,一起養育。
  沒有更輕鬆、快樂的婚姻形式嗎?現在,主要在大都市,很多年輕人正在思考、期待著精神負擔較輕的婚姻形式。
  鄉下父母們的不滿與失落
  然而,對這些年輕人的結婚觀,其留在小城市和鄉鎮的父母怎麼看呢?
  前幾天,我就當今大都市和鄉鎮的婚姻觀念的差彆詢問瞭幾位年輕人的父母。
  例如,住在熊本的58歲上班族K君。
  他有一兒一女,兒子在學校時成績很好,一傢人從清苦的生活中攢錢送他去瞭東京的大學,畢業後好不容易進瞭東京一傢電力公司。
  因此,周圍的人都羨慕他有福氣,有這樣的兒子,他自己也很得意。
  不久,兒子在東京找到瞭女朋友結瞭婚。
  理所當然,他去東京參加兒子的婚禮,見到瞭新娘的雙親、兒子公司的上司。他深信兒子會過得越來越好。
  實際上,兒子工作也很順利,三年前生瞭個男孩。
  孫子也有瞭,算是放下心瞭,可熊本距離東京路途遙遠,好不容易纔能見上孫子一麵。
  這對老夫妻一起去東京見孫子,兒子住在公寓裏,他們不得不住在賓館,在一起的時間很少。
  之後,兒子和兒媳婦隻有正月的時候纔會迴老傢一趟,通常也是住一晚就走。
  “跟兒媳婦沒說上什麼話,也不能陪孫子玩,都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迴傢也不知道幫忙,那算什麼兒媳婦,算是不能指望瞭。”
  “辛辛苦苦送孩子去東京上瞭大學,這樣一來還有什麼意義。”
  K君這樣嘆息道。這可以說是留在老傢的父母共同的不滿。
  圖7 父母和已婚子女的同居率變化(根據厚生勞動省《國民生活基礎調查》(2009年)數據繪製)
  不想和父母一起居住的理由中,婆媳相處等人際關係的煩惱占很大比例。父母也擔心“和子女的生活習慣不同”,父母和婚後年輕人共同居住的比率持續下降。
  傳統的婚姻形態崩潰
  把兒子從地方送到東京,將來還會和自己一起住嗎?還能照顧自己嗎
  不僅如此,父母還要擔心兒媳婦。
  當自己年紀越來越大,身體不方便的時候,東京長大的兒媳婦能靠得住嗎?
  圖8 和異性的交往狀況 對象是未婚者(18歲至34歲)
  (根據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3次齣生動嚮基本調查》數據繪製)
  有婚約 和戀人交往 和異性朋友交往 沒有異往對象 不詳
  女性有交往對象、婚約者的比例較高。男性不光是結婚意願低,對交際和戀愛也比女性呈現更消極的傾嚮。
  父母們越想越不安,卻也無力改變現狀。
  總之,現在就算結瞭婚,和以前的婚姻也完全不一樣瞭。
  不是娶兒媳婦,而是兒子倒插門瞭。
  而且,現在彆說是親戚來往瞭,父母子女都沒什麼來往。
  可以說過去的婚姻形態完全崩潰,現在,結婚僅僅成為年輕人,也就是當事人之間的結閤。
  聽到K君的這些不安,更讓我注意到,他的兒子兒媳婦締結的,實際上就是事實婚。
  雙方的傢族就不用說瞭,雙親也幾乎不介入,當事人享受著自己的生活,自己養育孩子。
  如果不締結法律上的婚姻關係,就完全是事實婚。
  可以說,現在在大都市,不管當事人或是周圍是否主動接受,接近事實婚的婚姻形態正在迅速並確實地普及開來。
  ……

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