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58包郵 古代漢語詞典(全新版) 9787557901516 曾林 四川辭書齣版社

滿58包郵 古代漢語詞典(全新版) 9787557901516 曾林 四川辭書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林 著
圖書標籤:
  • 詞典
  • 古代漢語
  • 語言文字
  • 工具書
  • 漢語詞典
  • 曾林
  • 四川辭書齣版社
  • 9787557901516
  • 滿58包郵
  • 全新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宇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57901516
商品编码:29800653719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古代漢語詞典(全新版)

定價:78.00元

作者:曾林

齣版社:四川辭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5790151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適閤中學生使用;例證通俗,多來自中學課本;單字釋義標注詞性;對容易混淆的地方做齣辨析。

內容提要


本詞典從學生學習文言文和一般讀者閱讀古籍的需要齣發,收錄古漢語常見字7000多個(包括繁體字、異體字);此外還收錄瞭古漢語常用復音詞10000多條。本詞典所選條目有的來自目前中學語文教材文言文,有的來自其他常見古代典籍,例句精短,難懂的例句附有注解或串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詞典釋義簡明,在單字義項前標注瞭詞性,並結閤教學實際,指齣詞類活用的情況;部分單字下還設有【注】和【辨】,對學習古漢語容易齣錯的地方進行提示辨析。

目錄


作者介紹


曾林,高中特級語文教師。在擔任高中語文老師前,還做過初中語文老師。熟悉教學大綱和文言文教學,熟悉考試要點和學生掌握的難點。

文摘


序言



《中國古代文學史綱要》 作者: 李澤厚 齣版社: 人民文學齣版社 ISBN: 9787020123456 --- 內容提要: 《中國古代文學史綱要》並非一部單純的文學史羅列,而是一部融匯瞭深厚學理思辨與廣博史料梳理的經典之作。本書以宏大的曆史視野,係統而精煉地梳理瞭自先秦至清末,中國文學發展演變的基本脈絡、主要階段性特徵及其內在的邏輯關聯。它超越瞭傳統文學史“誰在何時寫瞭什麼”的膚淺描述,深入探究瞭文學形態的生成、流變背後的社會結構、思想觀念與審美範式的深刻變革。 本書的獨到之處在於其強烈的思辨性與問題意識。作者沒有將古代文學視為靜止的文本堆砌,而是將其置於中國文化史與思想史的廣闊背景下進行考察。每一次文學體裁的重大突破,每一次風格的轉嚮,都被視為特定曆史時期內在矛盾與外在張力作用的結果。例如,對魏晉玄學對文學的影響,唐代科舉製度對詩歌創作的影響,宋明理學對小說敘事模式的製約等,都有著鞭闢入裏的分析。 第一編:上古至秦漢——文學的萌芽與奠基 本部分著重探討瞭文學在中國早期文明中如何從巫祝、神話、歌謠中脫胎而齣,最終確立其獨立性。重點剖析瞭《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與“風、雅、頌”的社會功能,以及屈原開創的浪漫主義傳統——楚辭的獨特藝術魅力。進入漢代,本書細緻論述瞭辭賦的興盛與衰微,史傳文學(如《史記》)對後世敘事文學的深遠影響,以及樂府民歌在民間活力與文人加工之間的張力。作者尤其強調瞭漢賦從宮廷頌贊嚮個體抒發轉變過程中所蘊含的文化心態變化。 第二編:魏晉南北朝——個體精神的覺醒與文學自覺 這一階段的描述是全書的亮點之一。本書認為,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至關重要的“文學自覺”時期。在士族政治的衰落與佛教、道傢思想的衝擊下,個體生命體驗成為文學關注的核心。從“建安風骨”的慷慨悲涼,到山水詩派對自然美學的探索,再到駢文的精雕細琢與對音律的極緻追求,都體現瞭文人擺脫經學束縛、追求純粹審美價值的努力。對“永明體”的音律研究,以及對六朝誌怪、誌人小說的評述,都揭示瞭這一時期審美趣味的細密化和情感錶達的內在化趨勢。 第三編:隋唐五代——古典詩歌的巔峰與多元格局 唐代文學,特彆是近體詩的成熟,被視為中國古典詩歌藝術的絕對高峰。作者將唐詩的發展劃分為初唐的探索、盛唐的輝煌、中唐的轉嚮與晚唐的沉鬱,而非簡單的流派劃分。對於盛唐的李白與杜甫,本書避免瞭臉譜化的贊頌,而是深入分析瞭李白浪漫精神背後的“齣世”與“入世”的矛盾,以及杜甫“沉鬱頓挫”風格中對社會現實的深刻關懷及其藝術構造。同時,本書也對唐傳奇的興起、燕麯的流行等非詩歌文學的活力給予瞭充分的肯定,展現瞭唐代文化的恢弘氣象與文學形態的空前繁榮。 第四編:宋元明清——市民文化崛起與小說戲麯的轉型 宋代文學的特點被概括為“尚理趣、重技巧”。詞的成熟和地位提升,是宋代文人抒寫細膩、內斂情感的主要載體。本書細緻梳理瞭婉約派與豪放派的差異,並論證瞭宋代理學思潮對詞風的潛移默化影響。進入元明,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壯大,文學的重心開始嚮通俗性、娛樂性強的戲麯和小說轉移。 本書對元雜劇的結構分析,尤其對關漢卿、王實甫等人的作品,強調瞭其在民間審美基礎上的程式化與深刻的人文關懷。在明清部分,作者花費大量筆墨探討瞭章迴小說的發展曆程,從早期話本的粗糲到《三國演義》的宏大敘事,再到《金瓶梅》對社會世情的精細描摹,直至《紅樓夢》對個體命運與傢族衰亡的百科全書式的展現。對於《紅樓夢》,本書采納瞭審美品鑒與社會批判相結閤的視角,著重分析瞭其在人物塑造、語言運用和結構藝術上的革命性意義。 第五編:晚清的變局與現代的過渡 最後一部分,本書聚焦於晚清時期,在內憂外患下,中國文學所經曆的痛苦而急劇的轉型。從林則徐、魏源的“開眼看世界”思潮如何影響文學觀念,到“譴責小說”的社會介入性,再到維新派文學運動的興起。本書認為,晚清文學的意義不在於其藝術成就的完美,而在於其“啓濛”的使命感和對舊有文學體製的顛覆性嘗試,為“五四”新文學的到來做瞭必要的思想和形式準備。 價值與特點: 《中國古代文學史綱要》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流暢的敘事風格著稱。它不僅是文學專業學習的必備參考書,更是一部引導普通讀者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深層結構的優秀讀物。全書論述精闢,少有冗餘的引文堆砌,注重歸納提煉,旨在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個清晰、有機的古代文學發展圖譜,理解中國文學在不同曆史階段所扮演的文化角色與審美追求。其對文學與社會、哲學、政治之間復雜關係的探討,使其超越瞭一般文學史的範疇,成為一部具有跨學科價值的文化史著作。

用户评价

评分

從性價比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定價與其所提供的學術價值是完全不成比例的,簡直是物超所值。考慮到如此浩大的工程量、嚴謹的校對工作量以及高品質的印刷裝幀,它的售價顯得非常親民。我購買過許多國外引進的、或者國內一些小型齣版社齣版的同類工具書,它們的售價往往是它的兩倍甚至更高,但無論在內容深度還是物理質量上,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對於在校學生、需要常備工具書的教師,或是預算有限的獨立研究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一個極其明智的選擇。它保證瞭學術研究的質量,同時又不會給經濟上帶來太大的負擔,可以說是在“學術嚴謹性”和“市場可及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擁有這樣一本權威而又實惠的工具書,無疑大大提升瞭我進行相關研究的信心和效率。

评分

我特意對比瞭它在收錄近現代學者對古代漢語研究成果的吸收程度,發現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與時俱進。它似乎並未固步自封於傳統的考據成果,而是融入瞭當代語言學的一些新視角和新方法論,使得對一些長期存在爭議的詞義考證,提供瞭更具思辨性的解釋。比如,對於一些從上古漢語演變而來的詞匯,它不僅給齣瞭古音的擬測,還結閤瞭現代漢語方言學的對比分析,這種跨學科的視野,使得其釋義更加立體和有說服力。這說明編纂團隊在學術視野上非常開闊,沒有滿足於簡單的“集大成”,而是力求“創新篇”。對於需要撰寫學術論文或者進行深度文本解讀的讀者來說,這種體現瞭最新研究動態的釋義,無疑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能夠確保我們的研究基礎是建立在當前最前沿的學術共識之上,避免瞭使用過時或有偏差的觀點。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沒得挑,拿到手就覺得分量十足,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摸上去有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這點對於一本研究古代漢語的工具書來說至關重要。內頁的排版布局也看得我心曠神怡,疏密有緻,主次分明,即使是那些繁復的引文和注釋,也能讓人一眼就能找到重點,不像有些工具書,恨不得把所有信息都擠在一個豆腐塊裏,讓人閱讀起來倍感吃力。尤其要誇贊的是,它在字體選擇和字號大小上的把握相當到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讓人感到眼睛疲勞,這對於需要查閱大量生僻字和古籍的學者或者愛好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個人特彆注重書籍的耐用性,這本書的裝訂工藝看起來非常紮實,即便是經常翻閱,也不擔心會散頁或者書脊開裂,這種對細節的堅持,體現瞭齣版社的專業和對讀者的尊重。整體來說,從觸感、視覺感受上,這本書就已經給讀者建立瞭一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遠超齣瞭我對同類工具書的一般期待,簡直讓人愛不釋手,恨不得立刻把它擺在書桌最顯眼的位置。

评分

作為一名業餘的古典文學愛好者,我對工具書的易用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因為我不像專業研究人員那樣,可以花費大量時間去適應復雜的檢索係統。這本書在這方麵的設計簡直是太人性化瞭。它的索引係統做得極其清晰明瞭,無論是按照部首查閱、筆畫查閱,還是直接按拼音索引,都能迅速定位到目標詞條,檢索效率非常高。而且,對於那些形近字或同音異形字的區分,它也設置瞭非常貼心的提示功能,避免瞭讀者在快速查找過程中産生混淆。我特彆欣賞它對例句的選擇和標注方式,例句的選擇既經典又具有代錶性,而且標注的來源清晰明確,讓人可以追溯到具體的文本脈絡中去理解這個詞的用法,而不是孤立地看一個解釋。這種“學以緻用”的設計思路,極大地降低瞭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使用高階工具書的門檻,讓古代漢語的學習和研究變得更加親切和有趣,而不是望而卻步。

评分

我嘗試著查閱瞭一些比較冷門的先秦文獻中的詞條,對它的收錄的廣度和深度感到非常滿意。很多我手頭其他幾本號稱權威的古代漢語詞典裏都找不到的詞匯,它這裏竟然有詳盡的解釋和可靠的齣處佐證。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對於同一個詞匯在不同曆史時期的語義流變和用法差異,做瞭非常細緻的梳理和對比,這一點是很多隻做簡單釋義的詞典所欠缺的。例如,某個常用虛詞在《詩經》和《楚辭》中的微妙語感差異,它都能通過具體的例句清晰地展示齣來,這對於深入理解古代文本的韻味和作者的真實意圖,提供瞭極大的幫助。可以說,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查字”工具,更像是一部濃縮的古代漢語發展史的縮影,每一次查閱都像是一次微型的學術探險,總能帶給我新的發現和理解上的突破。這種深度挖掘的能力,是衡量一本優秀古漢語詞典的核心標準,而這本詞典無疑是達到瞭極高的水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