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海戰事典007:德意航母
定價:49.80元
售價:32.4元,便宜17.4元,摺扣65
作者:馬靜
齣版社:颱海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1681293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海戰事典007:德意航母》參考瞭大量資料,梳理瞭在航空母艦技術尚未成熟的年代,德意進行瞭哪些想象和探索。被寄予重望的“齊柏林”飛艇、作為“德國*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的“奧索尼亞”號、命運數度在“王子”與“棄兒”間流轉的“齊柏林伯爵”號,以及被譽為“羅馬驕傲”的“天鷹”級艦隊航母,它們的命運會否殊途同歸?
內容提要
《海戰事典007:德意航母》參考瞭大量資料,梳理瞭在航空母艦技術尚未成熟的年代,德意進行瞭哪些想象和探索。對“齊柏林”飛艇、“奧索尼亞”號、“齊柏林伯爵”號、德國的艦載機項目、“天鷹”級艦隊航母進行瞭係統介紹。
目錄
德國海軍對航空母艦的早期探索
早期德國海軍對航空技術的關注
從“齊柏林”飛艇到第二帝國皇傢海軍航空兵
第二帝國皇傢海軍航空兵的發展壯大
攻艦!真正的“海軍行動”
“奧索尼亞”號航空母艦計劃
故事並沒有結束:蟄伏中的鋪墊
水兵的墳墓沒有鮮花:德國的“齊柏林伯爵”號航母
初的計劃:僅僅是“應急”
對“航空母艦”的認真思考
東方的“取經”之行
A號艦與B號艦的建造
停建、續建、停建……
結構設計
一場麻煩的葬禮!
評價與思索
無根之翼:德國的艦載機項目
戰鬥機部分
轟炸機部分
勤務/多用途艦載機
噴氣式紙麵計劃
意大利早期航母計劃
國傢意識上的“潰瘍”
意大利航母的早期孕育
塔蘭托與馬達潘角海戰的覺悟
功虧一簣:“天鷹”級艦隊航母的命運
“羅馬”號與“奧古斯都”號豪華郵輪
麵目全非的重建
比想象中成熟的艦載機配置
有因有果
作者介紹
馬靜:任職於河北工業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從事專業科普工作多年。
董旻傑:網名本壘打,曾任“知兵堂”執行總編,著有《裝甲英豪:二戰德軍裝甲兵上將溫剋和他的部隊》、《閃擊西歐》、《沸騰的雪》等二戰戰史類作品。
指文號角工作室:由諸多*深作傢領銜,除近現代各國製服徽章文化領域外,號角工作室還緻力於海洋軍事文化領域的研究及創作,聚集瞭大量海洋軍事曆史作傢,策劃有《英國戰列艦全史》、《英國驅逐艦全史》、《美國驅逐艦全史》等係列叢書,已經上市的指文“世界艦艇”係列齣版物受到瞭讀者一緻認可。
文摘
序言
最近在關注一些關於戰後海軍裝備技術轉移和經驗總結的論文,這讓我對早期航母時代的演變産生瞭更深的興趣。這本書的標題直接點齣瞭“航母”這個核心要素,這可太戳我瞭。航母作為一種顛覆性的海上力量,其從誕生到成熟的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戲劇性。我非常好奇,馬靜如何評價德國和意大利在航母發展上的“未竟事業”。德國的“齊格飛號”或“畢士馬剋級”的後續計劃,以及意大利為應對英美航母打擊而進行的防禦性設計思路,這些邊緣化的曆史碎片,往往能揭示齣更深層的戰略睏境。是技術路綫的選擇失誤,還是資源分配的不可抗力?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幫助我理解,為什麼在航母成為製海權核心的時代背景下,這兩個歐洲強國卻在這一領域顯得步履蹣跚。這本書的價值,或許正在於填補這些曆史斷層的空白。
评分坦白說,我對很多國內齣版的“事典”類書籍的翻譯質量和配圖的準確性抱有一些保留意見。因此,對於《海戰事典007》的齣版,我非常關注其內容的嚴謹性和齣版規範。如果這本書的引證體係能夠紮實可靠,能夠引用到一些尚未完全公開的德意檔案資料,那無疑是給研究者帶來瞭福音。此外,對於像航母這樣的復雜裝備,清晰、準確的剖麵圖和布局圖是不可或缺的。我希望齣版方在製圖方麵能夠投入足夠的資源,確保讀者能夠直觀地理解那些復雜的艦船結構和火控係統布局。如果能附帶一些關於特定海域(比如地中海的復雜地形對雷達和聲呐的影響)的環境分析,那就更完美瞭。總而言之,我期待這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羅列”,而是一套經得起推敲、具有較高參考價值的專業性讀物。
评分翻閱一些軍事論壇時,大傢經常討論不同國傢海軍的“軍魂”和文化傳承問題。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女性學者,這讓我對她處理戰爭題材的角度産生瞭極大的興趣。曆史寫作,尤其是軍事史,往往帶有一種強烈的陽剛氣質和機械崇拜。我期待馬靜女士能帶來一種更具人文關懷和細膩觀察的筆觸。她是否會在描述那些決定命運的交火瞬間時,關注到決策背後的心理壓力,或是水兵們在狹小空間內的日常生活?對於德意兩國海軍,其官兵的訓練體係、等級觀念以及對上級命令的執行力,都是影響戰術效果的關鍵變量。如果作者能將這些“軟性”因素融入到對海戰的分析中,使得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戰綫圖,而是充滿掙紮與決斷的人類群像,那麼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會大大提升。這種跨越技術與人性的綜閤解讀,是我對任何曆史佳作的最高期待。
评分這本關於海戰史的著作,盡管我手頭暫時沒有拿到實體書,但光是書名和作者的名字,就讓我對其中的內容充滿瞭好奇與期待。我一直對二戰時期那波瀾壯闊的海上較量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對那些決定戰局的關鍵性海戰和技術革新著迷不已。我猜想,作者馬靜女士一定在其中對特定時期的海軍發展,特彆是那些鮮為人知的細節,進行瞭深入的挖掘和梳理。這本書想必不僅僅是簡單羅列戰役數據,更可能著眼於背後的戰略考量、技術迭代的脈絡,以及那些身處曆史洪流中的人物命運。我尤其期待作者能否在分析德意兩國海軍戰略的差異性時,提供一些不同於傳統史觀的獨到見解。例如,德國潛艇戰的“狼群戰術”與意大利海軍在大型水麵艦艇運用上的保守傾嚮之間,究竟存在哪些深層次的文化和工業基礎的差異。這本書的“007”係列編號,也暗示著它可能隸屬於一個更宏大、更係統化的海軍史研究體係,讓人忍不住想去探究這個係列的整體架構和作者的學術抱負。這無疑是一份對軍事迷來說極具吸引力的閱讀邀請。
评分我正在考慮入手一套關於二戰海軍史的深度研究,而這本被冠以“海戰事典”之名的作品,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潛在候選者。從我對這類專業書籍的閱讀經驗來看,一部優秀的海戰史著作,其價值絕不應止於對武器性能的參數堆砌,更核心的在於對戰略意圖的精準剖析。我設想,馬靜的這本書,或許會聚焦於那些被主流敘事忽略的戰術層麵的博弈。比如,在地中海爭奪戰中,英軍如何通過情報優勢和對意大利後勤補給綫的精準打擊,有效地削弱瞭軸心國的海上力量。再者,我想知道作者如何處理那些技術上的“黑科技”與實際戰場的脫節現象——比如德國先進的潛艇設計理念,在實際部署和資源限製下麵臨的睏境。一個好的曆史敘述者,應該能將冰冷的技術數據,轉化為富有張力和人性的故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在這方麵有所建樹,提供一種既有學術嚴謹性,又不失閱讀趣味性的平衡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