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
聲樂篇
歌劇
閤唱
獨唱 重唱
器樂篇
管弦樂
獨奏 重奏
指揮篇
舞蹈篇
內容推薦
本書評介瞭150多款不同種類的古典音樂DVD,其中既有歌劇、閤唱、獨唱/重唱,也有管弦樂、獨奏/重奏、指揮、舞蹈等。這些DVD真實記錄與再現瞭二十世紀音樂大師藝術與生活的不同側麵,內容豐富,演藝精彩,鏡頭珍貴,係曆史上極為瑰寶的視覺影像資料,具有很高的音樂觀賞性。作者專業性的品鑒,客觀中肯,實話實說,筆下有樂,有褒有貶。本書既可作為研究用的專書,也可以作為供觀賞DVD的參考書。
作為一名資深樂迷,我一直對那些流於錶麵的“入門指南”感到厭倦。我需要的不是告訴我莫紮特是誰,而是告訴我如何分辨福特萬格勒和伯恩斯坦對同一部作品的處理差異,以及這種差異背後的哲學思考。這本書恰恰滿足瞭這種進階需求。它對那些非主流但極具研究價值的影碟版本也有所涉獵,這一點非常難得。書中對“僞正版”和真正有學術價值的錄像的甄彆標準寫得非常清晰,這對於我們這種避免踩雷、隻追求高質量研究資料的人來說,是極其寶貴的指導。它教會我的不是“聽什麼”,而是“如何帶著批判性眼光去研究和欣賞影像資料”,其專業性和導嚮性極強。
评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因為市麵上的“正版教程”很多都是印刷粗糙、內容陳舊的翻版。但這本書的裝幀和選材都透露著一股嚴謹和尊重,這讓我對內容本身也多瞭一份期待。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對於特定曆史時期音樂傢影像資料的梳理。比如,書中專門闢齣章節討論卡拉揚後期錄音的一些技術特點,並配上瞭當時錄影的截圖分析,這對於研究二十世紀下半葉的指揮藝術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它不是簡單地羅列麯目,而是深入挖掘瞭影像記錄背後蘊含的曆史信息和藝術決策。對於需要進行專業研究的學生或者嚴肅的音樂愛好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欣賞指南,更是一份寶貴的“視覺檔案”,其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
评分初次接觸古典音樂時,我常被那些復雜的麯式結構和德語、意大利語的術語搞得一頭霧水,買瞭市麵上一些厚厚的“教程”,結果翻兩頁就想放棄。這本《影碟品鑒教程》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對“教程”的刻闆印象。它的切入點非常新穎,不再死摳樂理,而是聚焦於“觀看”和“聆聽”的結閤體驗。我發現,當作者詳細解析某部歌劇的舞颱調度、燈光運用以及演員的肢體語言時,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戲劇衝突一下子就鮮活起來瞭。書中的圖文並茂的對比分析,比如同一部歌劇,A版是寫實風格,B版是極簡主義舞颱,這種視覺衝擊力遠比單純聽音頻更能幫助理解作麯傢的本意。它讓我明白瞭,古典音樂的魅力在於跨媒體的綜閤呈現,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將“研究”融入“品鑒”,非常實用。
评分這本碟片品鑒指南簡直是為我這種半吊子古典樂迷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苦於無法真正“看”懂那些交響樂的精妙之處,買瞭許多CD,但聽來聽去總覺得少瞭點什麼。直到我入手瞭這本書,纔發現原來欣賞古典音樂不僅僅是耳朵的享受,視覺的輔助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書裏對不同樂團、指揮傢的演繹風格分析得極其到位,比如對某場貝多芬第五交響麯的某個樂章,作者會精確指齣不同版本在速度處理上的微妙差彆,以及這種差彆如何影響瞭整體的情感錶達。我特彆喜歡它推薦的那些“必看”的錄影版本,很多都是我之前完全沒聽過的,光是跟著書裏的提示去尋找那些影碟的過程,就充滿瞭探索的樂趣。它不像那些枯燥的理論書,而是像一個經驗老到的老樂迷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提升品味,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非常棒。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和語調非常舒服,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我是一個下班後想放鬆,但又不想浪費時間在無效娛樂上的人。這本書的特點在於它不賣弄術語,而是用非常生活化、近乎聊天的口吻,引導你去發現細節。比如,它會提到某個著名小提琴傢在演奏時,鏡頭捕捉到的那個細微的換弓動作,並解釋這個動作帶來的音色變化,這種“窺視”藝術傢的創作瞬間的感覺,讓人覺得非常親近。它成功地彌閤瞭專業分析和大眾接受度之間的鴻溝。我甚至發現,聽某些聽瞭無數遍的協奏麯時,因為記住瞭書中提到的某個舞颱調度的小細節,整首麯子的意境都變得不一樣瞭。這本書真是一個低調的“品味加速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