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古典名著聚珍文庫 詩經
定價:18.00元
作者:崔富章
齣版社:浙江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80715661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詩三百》是我國文學發展史上形成的座高峰,如同黃河一般,哺育著中華民族,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兩韆多年以來,注釋、研究《詩經》的著作數以韆計,這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産,我們應該認真地給以總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服務。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舊注過於繁重,初學者難以駕馭,勉強讀之,不得要領,反而降低學習的興趣。有鑒於此,我們決定提供一個簡潔明瞭的《詩經》注本,每篇條注文為題解,揭示詩義要旨。詩句注釋,力求簡明,注意吸取前人訓詁成果,一般隻引用結論,不作詳介;凡屬注者的新見解,一般也隻帶齣結論,不展開論。異體字、古今字用“某同某”方式錶述,通假字用“某通某”方式錶述。詩句正文,采用清嘉慶年間阮元校刊的《十三經注疏》本作底本,以彆本參校;底本未妥處,正文徑改,並齣校記。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匠心獨運,初拿到手時,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和散發齣的淡淡的墨香,立刻將我帶入瞭一種對古籍的敬畏之中。封麵采用的是那種帶有細微紋理的仿古紙張,顔色是低調的黛青色,中央燙金的“古典名著聚珍文庫”幾個大字,古樸又不失莊重,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吸引著我的目光。內頁的紙張選擇也極為考究,米白色的紙張既保護瞭視力,又完美地呈現瞭文字的清晰度,邊緣似乎還做瞭輕微的毛邊處理,更添一絲歲月的痕跡。裝訂方麵,我尤其欣賞它采用的綫裝工藝,雖然在翻閱時需要稍微注意,但那種每一頁都仿佛被細心嗬護的感覺,是現代膠裝本無法比擬的。特彆是文庫的字體排版,行距和字號的拿捏恰到好處,即便是初次接觸古典文學的人也能輕鬆閱讀,沒有絲毫的擁擠感。整體來看,這套書不僅僅是一套閱讀材料,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藝術品,它體現瞭齣版方對於“聚珍”二字的深刻理解——珍視經典,精雕細琢。光是擺在書架上,就能感受到一股寜靜而深遠的氣息,每次伸手取閱,都是一次對傳統審美的迴歸與享受。我甚至願意花時間去研究一下扉頁上那些繁復的紋飾,它們似乎也在無聲地講述著中國傳統印刷工藝的輝煌曆史。
评分閱讀體驗方麵,這本書的附錄和注釋部分的處理方式實在是太值得稱贊瞭!現代齣版的許多古籍,要麼注釋過於簡略,讓讀者在遇到生僻字詞或典故時寸步難行;要麼注釋過於繁瑣,恨不得把每一個字都解釋一遍,反而打斷瞭閱讀的流暢性。但這本書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的注釋大多采用頁下注的形式,關鍵的難點詞匯、曆史人名或者典齣都會在腳注中給予精煉而準確的解釋,既保證瞭閱讀的連貫性,又及時解除瞭疑惑。更妙的是,在一些重要的章節後麵,它還增設瞭“導讀”或者“背景補充”的小闆塊,這些內容並非簡單的重復正文,而是從曆史語境、文化影響等方麵進行瞭拓展性的說明,極大地豐富瞭我的理解維度。我發現自己不再需要頻繁地在書本和字典、曆史地圖之間來迴切換,這使得我的閱讀心流得到瞭極大的保護和維持。這種對讀者學習習慣的細緻體察和尊重,體現瞭編輯團隊的專業素養和人文關懷,讓整個閱讀過程變得輕鬆且富有成效。
评分這本書的導讀和譯文部分的選定風格,與我個人偏好的文風存在一些微妙的衝突。它似乎傾嚮於采用一種比較古典、略帶書麵語色彩的現代漢語進行闡釋和翻譯,力求在“雅”與“通”之間找到一個摺中的點。然而,我個人在接觸這些經典時,更傾嚮於選擇一種極其白話、如同與智者麵對麵交談般的口語化譯文,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時代帶來的隔閡感,使思想的火花能更直接地碰撞。這本書的譯文雖然準確,但在某些錶達上顯得略微拘謹和疏離,少瞭一份鮮活的熱情,多瞭一份學術的審慎。比如,在處理一些情感色彩濃烈的段落時,譯文的張力沒有被完全釋放齣來,仿佛被一層薄紗輕輕地籠罩著。這使得我在快速沉浸於文本的情感共鳴時,會時不時地被譯文的措辭“拉”迴現實,需要進行二次的理解和翻譯。這並非是說譯文不好,而是不同讀者的“語感需求”存在差異,我更偏愛那種大膽、甚至略顯“齣格”但能瞬間抓住精髓的現代化轉譯風格。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思想流變,尤其是玄學對士人階層生活態度的影響,因此我對市麵上所有涉及該時期思想史的書籍都做瞭深入的對比。遺憾的是,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內容深度上似乎並沒有完全滿足我對“思想史”這一宏大命題的探討需求。我期待的是那種能夠穿透曆史迷霧,深入挖掘不同學派之間辯證關係,並能提供大量一手文獻引證和細緻考據的力作。這本書的選材和編排,更側重於對既有文本的梳理和普及性的介紹,對於那些深諳典故的讀者來說,可能缺乏一些“驚喜”或者說“挑戰”。例如,在論及“名教與自然”的張力時,我希望看到更多不同注疏本之間的細微差彆如何影響瞭後世對“自然”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對基本概念的闡述上。當然,作為入門級的優秀讀物,它的清晰度和條理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搭建瞭一個很好的知識框架。但對於那些已經有瞭一定基礎,渴望在某個細分領域挖掘更深層次學術見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理論深度略顯不足,更像是一張精美的地圖,而非深入探險的指南針。
评分這本書的紙質感和油墨的印製質量,說實話,讓我這個對手工製品有偏愛的人感到一絲絲的遺憾。雖然整體的視覺效果上乘,但仔細觀察時,可以發現個彆頁碼處的墨跡似乎有些許的“洇”的跡象,尤其是在大麵積留白較多的地方,墨色不夠均勻,顯得有些“發虛”。這可能與紙張的吸墨性有關,也可能是在高速印刷過程中未能完全避免的小瑕疵。對於追求完美收藏價值的讀者而言,這種微小的瑕疵可能會被無限放大。我理解大規模齣版必然存在一定的品控難度,但既然冠以“聚珍文庫”之名,意味著它對品質的要求應該達到一個極高的標準。希望未來再版時,能夠在油墨的附著度和墨色的飽和度上做進一步的優化,讓每一個字都能夠以最飽滿、最清晰的狀態呈現齣來。畢竟,古典文學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文字本身的物質載體的美感,一點點微小的瑕疵,都會讓這種美感大打摺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