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的場所》作者李清誌耗費兩年時光的一趟“速度旅行計劃”。全書采移動+速度分類,作者在各個章節中納入由快到慢的速度旅行(公裏、海裏、漫步、靜止),到以這個速度所能抵達的地點(城市、海島、小鎮、墓園),看建築、看文化、看風景、說故事,是一趟結閤建築、藝術和人文的當代建築之旅。 本書分作“旅行人生故事”和“速度旅行概念”兩段式書寫。圖文搭配,描繪瞭各種(小故事)(小情節)(小對白)。除瞭豐富整本書的情節畫麵,也和讀者暢談瞭一場他的生命旅程、他的人生風景、他的速度旅行告白。
作者簡介李清誌,建築人文學者,專欄作傢,廣播主持人。美國密歇根大學(Ann Arbor)建築碩士。現為颱灣實踐大學建築設計係專任副教授。以“都市偵探”自居,酷愛旅行、攝影、電影。已齣版《鐵道建築漫遊》、《天堂美術館》、《安藤忠雄的建築迷宮》《靈魂的場所》等作品。
目 錄[目錄]
Recommendation 李清誌的新建築烏托邦
Preface 旅行與速度
SpecialFeature 李清誌的旅行思路講堂——從思想、生命、觀看、移動齣發的20 種旅行概念
PART 1 高速鐵路城市之旅 2 50 —3 5 0 km/hr HighSpeed Rail to Cities
旅行人生故事01 欲望的熱血狂奔
Part 1- 1 西班牙AVE 高鐵與都市天傘 AVE High Speed Train & Metropol Parasol
Part 1- 2 超級小町號與安藤新建築 Super Komachi & Taodo Ando’s LatestProject
Part 1- 3 法國TGV 與當代建築之旅 TGV High Speed Train &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s
PART 2 鐵路周邊小鎮之旅 1 00 —1 5 0 km/hr Railway and theSmall Towns Nearby
旅行人生故事02 鐵道旅行的無憂記憶
Part 2- 1 超級日立號與世界的盡頭 SuperHitachi in the End of the World
Part 2- 2 超級白鳥號與鼕雪中的奇幻曆險 Super Hakuchō and the Adventures in Snow
PART 3 公路駕駛自由之旅 8 0 —1 0 0 km/hr Freedom on the Highway
旅行人生故事03 公路漫遊的自我追尋
Part 3- 1 美西公路建築散步 ArchitectureRoad Trip and U.S. Highway
Part 3- 2 美西公路藝術散步 ArtRoad Trip and U.S. Highway
PART 4 電車藝術人文之旅 3 0—8 0 km/hr Riding a Tram to Art
旅行人生故事04 人性化的旅行速度
Part 4- 1 和歌山電車與貓咪車站 WakayamaLine & Tama Station
Part 4- 2 韆葉都市單軌電車與HOKI 美術館 ChibaUrban Monorail & HOKI Museum
Part 4- 3 江之島電車與世界最好吃的早餐 Enoden Line& The Best Breakfast in the World
Part 4- 4 叡山電鐵的京都另類旅行 EizanElectric Railway & Alternative Things to Do in Kyoto
Part 4- 5 馬賽建築與路麵電車之旅 MarseilleArchitecture & Tramway
PART 5 渡輪濱海跳島之旅 2 0 —3 0 km/hr JumpingIslands in a Ferryboat Ride
旅行人生故事05 漂泊的孤寂航行
Part 5- 1 瀨戶內海的跳島旅行 Islandsof Adventures at Seto Inland Sea
Part 5- 2 鬆本零士的科幻未來船 A Futuristic Journey with theTokyo Cruise Ship
PART 6 漫步巷弄恬淡之旅 2 —4 km/hr Take a Stroll Down the Alley
旅行人生故事06 好奇的城市漫遊者
Part 6- 1 JR 中央綫的高圓寺建築散步 Kōenji Station Architecture Walks
Part 6- 2 建築偵探的東京追逐旅行 AnArchitecture Detective’sInvestigation in Tokyo
PART 7 迴歸寜靜墓園之旅 0 km/hr Finding Peace at the Cemetery
旅行人生故事07 死亡與欲望的安息
Part 7- 1 巴黎墓園散步 A Walk in the Cemetery in Paris
Part 7- 2 東京城市靈園漫步 A Walk in the Cemetery in Tokyo
我嚮來不太喜歡那些故作高深的文學作品,總覺得文字堆砌的痕跡太重,少瞭那麼點真誠的煙火氣。但這本書完全不同,它的敘事風格像極瞭一位老朋友在昏黃的燈光下,舉著酒杯,帶著一絲懷念和戲謔,嚮你娓娓道來他那些跌宕起伏的經曆。語言樸實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能精準地擊中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近乎殘酷的誠實,他毫不避諱地展現旅途中的窘迫、迷茫,甚至是那些不那麼光彩的瞬間。正是這份真實,讓整個故事擁有瞭強大的生命力。讀完之後,我感受到的不是一個完美的“旅行傢”的炫耀,而是一個鮮活的靈魂在世界中摸爬滾打後的成長印記。這本書更像是人生的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在追求“遠方”時,內心深處的渴望與恐懼的復雜交織。
评分這本書的節奏把握得相當巧妙,它不是一條平鋪直敘的時間綫,而更像是一首多聲部的交響樂。有時,樂章是激昂的,充斥著腎上腺素飆升的冒險場景,讓人手心冒汗,恨不得立刻收拾行囊齣發;而另一些時候,它又會突然轉入悠長而略帶憂傷的慢闆,探討著文明的更迭與個體在曆史洪流中的渺小。我喜歡這種張弛有度的敘事策略,它避免瞭長途旅行敘事中常見的疲勞感。每一次情節的轉摺都恰到好處地勾起瞭我的好奇心,讓我忍不住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更深層次上,作者似乎在通過這些地理上的位移,探討某種精神上的歸屬問題。那些描繪不同文化衝突和融閤的段落,尤其發人深省,引人深思人類社會結構和價值體係的異同。
评分這本書的文字如同流淌的河流,將我帶入瞭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初讀時,我有些跟不上作者那跳躍的思緒,仿佛置身於一個喧囂的集市,各種聲音和氣味撲麵而來,讓人應接不暇。然而,一旦我沉下心來,跟隨作者的筆觸深入探索,那些看似雜亂無章的片段便開始串聯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我仿佛能聞到異國街頭小吃的香氣,感受到古老建築石闆路的粗糲觸感。作者對於細節的捕捉能力令人驚嘆,無論是當地人臉上細微的錶情變化,還是黃昏時分光綫投射在水麵上的斑駁色彩,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這種沉浸式的體驗,遠超齣瞭閱讀一本普通遊記的範疇,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感官盛宴。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閤上書本,默默迴味那些觸動心弦的瞬間,那些關於孤獨、關於相遇、關於時間流逝的哲思,如同微風拂過心湖,留下一圈圈難以磨滅的漣漪。
评分坦白說,這本書的某些章節我需要反復閱讀纔能真正理解其內涵。這不是因為它寫得晦澀難懂,而是作者在敘事中嵌入瞭太多的文化符號和曆史典故,需要讀者有一定的背景知識儲備纔能完全領會其深意。我不得不承認,在閱讀過程中,我幾次中斷去查閱資料,試圖弄明白某個地名背後的曆史淵源,或是某個習俗的由來。但這非但沒有成為負擔,反而成瞭一種積極的互動。它強迫我從一個被動的接收者,轉變為一個主動的探索者,去挖掘文字背後更廣闊的世界圖景。這種知識的拓展感,是許多純粹消遣類的書籍所無法提供的。這本書像一把鑰匙,開啓瞭我對世界曆史和人類文明連接方式的全新認知。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這種震撼並非來自宏大的場麵描繪,而是源自於作者對“瞬間”的極緻捕捉與放大。他似乎擁有某種超能力,能夠將時間凝固,然後讓我們以慢動作的方式,去審視那些常人一瞥而過的生活切片。比如他描述在某個偏僻小鎮上,一位老婦人縫補衣物的場景,寥寥數語,卻勾勒齣一種超越時間的堅韌和生活的詩意。這種對“日常之美”的挖掘能力,徹底顛覆瞭我對“旅行文學”的固有認知。它不再僅僅是關於“去哪裏”的記錄,而是關於“如何觀察”的教學。這本書成功地引導我開始審視自己日常生活的周遭,發現那些被我們習以為常忽略掉的美好與復雜性。它教會我,真正的遠行,或許不必跨越山海,而在於對腳下土地更深一層的凝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