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圖說百首經典器樂麯
定價:78元
作者:許汝紘
齣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69915853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從這100首樂麯中,我們可以看齣西方音樂目前協奏麯創作演變之跡,並可約略窺知其思想之流變。書中也適切地加入瞭許多
音樂傢在創作時各種不為人知的小故事,這些故事可幫助讀者瞭解樂麯的創作背景,或認識音樂傢的個性麵貌,當然也足資
茶餘飯後之談興。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安排閤理的章節布局講透歐器樂麯的無窮魅力,獻給每一個想認真瞭解器樂麯藝
術的人。本書還原韆百年來歐洲人與藝術的對話從器樂麯的角度品讀曾經的文明。.
作者簡介:
許汝紘,颱灣地區“中央大學”畢業,曾任震旦集團雜誌社總編輯、錦綉齣版集團文庫齣版公司總編輯兼營銷企劃部總監、
雲門咖啡營銷總監,現任高談文化齣版集團社長兼總編輯。曾齣版“你不可不知道”音樂係列暢銷書籍,如《你不可不知道
的100首經典名麯》、《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部歌劇》等,及藝術係列書籍,如《你不可不知道的300幅名畫》、《比亞茲萊的
插畫世界》、《歐洲的建築設計與藝術風格》、《愛上經典名麯101》等。
目錄:
鋼琴麯
鋼琴麯的《舊約聖經》
平均律鋼琴麯集 / 2
不單純的催眠麯
郭德堡變奏麯 / 5
跟著公主陪嫁而誕生的作品
奏鳴麯 / 8
不狂飆的善感
C 小調鋼琴奏鳴麯 / 10
平凡的幻想
C 大調幻想麯 / 13
隨鋼琴演進增強創作力度
鋼琴奏鳴麯 / 16
閃爍超過兩個世紀的童謠名麯
小星星變奏麯 / 19
巴洛剋式的幻想
d小調、c小調幻想麯 / 22
迴鏇著愛情與愁緒
D大調、a小調輪鏇麯 / 25
走齣憂鬱的大奏鳴......
精彩文摘:
優質、精緻,兼具入門、賞析,可以輕鬆閱讀的音樂書籍,是《你不可不知道》音樂書係的齣版理念與堅持。繼《你不可不
知道的100部歌劇》、《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名麯及其故事》、《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交響麯與交響詩》之後,我們再度
企劃、挑選齣瞭100首愛樂者耳熟能詳、屢創銷售佳績、扣人心弦的樂麯,鄭重推齣本書。
鋼琴麯與器樂麯是所有學音樂的人早接觸的樂麯,雖然單 的器樂麯沒有交響麯來得氣度恢宏,也沒有協奏麯來得華麗,但
其所錶現的樂器特色,與無可取代的技巧及純淨的質感,卻是許多大麯子所無法比擬的。
所謂的器樂麯,指的是為單 種樂器所譜寫的樂麯,其中有小品,當然也有氣勢磅礴的大麯子。為瞭避免遺珠之憾,有些組
麯我們將他視為 個整體,好容納更多作品以饗讀者。每 首麯子多從它的創作者、創作背景、有趣的創作故事,兼及相關
的音樂知識;年代跨越瞭巴洛剋樂派、古典樂派、浪漫樂派、國民樂派到現代樂派,概括瞭音樂史上重要音樂大師的精心
傑作。雖然在樂麯方麵多數選擇瞭大傢所熟悉的鋼琴麯,但也盡可能地選錄瞭包括:小提琴、大提琴、長笛、吉他、竪笛
等著名的樂麯,以期擴大讀者的欣賞範圍。
在巴赫時代,組麯就已經有瞭約定俗成的“配套”組閤,也就是“阿勒曼舞麯-庫朗舞麯-薩拉邦舞麯-小步舞麯-夏康
舞麯”的標準組閤模式。當時在柯登宮廷裏有傅貝爾曼、李尼希剋兩位古大提琴傢,巴赫便以他們為對象,譜寫瞭《無伴奏
大提琴組麯》這首永垂不朽的樂麯。當時的大提琴有六根弦,而巴赫則發展齣瞭 種五弦的大提琴(Viola pomposa),想試
試新樂器性能的他,因此引發齣創作大提琴麯的興趣,這首麯子也是馬友友喜歡演奏的麯子之 。
“這邊加入這樣的和弦,可以嗎?”羅德裏格 邊問,雙手 邊在鋼琴上靈活遊動。馬德裏皇傢音樂學院吉他係教授,也是羅
德裏格的好同事,沙音斯·迪·馬撒立即用吉他跟著演奏 遍,並且快速地記在譜上。讓盲眼作麯傢羅德裏格 舉成名的吉他
麯《阿蘭費斯協奏麯》,便是這樣誕生的。羅德裏格雙眼看不見,又不會彈奏吉他,要不是好友沙音斯願意當他的“活樂器”,
那麼世上 定會減少許多精彩優美的吉他麯。默契十足的二人,與龐賽等名傢共同造就瞭吉他史的“二次文藝復興”。
《美麗的露絲瑪莉》麯風純潔可愛,輕柔的鏇律像裊裊鞦風,溫柔地拂過少女的臉龐。而露絲瑪莉這個美麗的名字,既非剋
萊斯勒年少時暗戀的對象,也不是任何詩歌戲劇中迷人的女主角。這個迷 樣的名字,指的其實是香味芬芳的“迷迭香”。迷
迭香象徵著愛與貞節,那美麗的姿態就如同 位氣質文雅的少女。藉著這首浪漫的《美麗的露絲瑪莉》,剋萊斯勒歌詠迷迭香
純潔的花語,芬芳至今,久久不散。
這些都是本書描述經典麯子中的片段,我們因此恍然大悟,原來過去聽音樂之所以無法融入其中,是因為對它們創作的種種不
瞭解。現在,有瞭清楚的詮釋,完整的說明,以及許多音樂小常識的輔助,每 首麯子都鮮活瞭起來,鏇律變得親近瞭,音樂
的內涵也變得豐富瞭。
規劃音樂書係的齣版,是高談文化的重要的齣版方針。從 本音樂書《浦契尼的杜蘭朵》開始,我們就堅持朝高質量的齣版方
嚮努力邁進。高質量指的不 定是印刷的精美,但肯定是內容的獨特、深入、周全與發人深省。
音樂的魅力無遠弗屆,可穿越無數個世代,飄散在每 個需要感動的角落。生活其中不能缺少的許多美好事物,除瞭音樂,還
有藝術、文學、生活美學等等範疇,它們之間息息相關,交錯發展,纍積經驗與智慧,藉著不斷地閱讀、傾聽、經驗交換,會
形成你個人的、我個人的獨特風格。
作為一個長期進行數字媒體製作的人士,我對圖書的視覺語言和媒介適應性有更高的要求。《圖說百首經典器樂麯》在設計美學上,可以說是做到瞭古典與現代的完美交融。它沒有采用那種陳舊的、油墨味十足的傳統樂譜插畫風格,而是大量運用瞭現代的平麵設計語言——簡潔的色塊、精確的綫條,以及對樂器構造進行“拆解”式的透視圖。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節奏感和趣味性。例如,書中對管弦樂隊聲部配置的圖示,清晰地標明瞭木管、銅管、打擊樂區域的相對位置,這種空間感的建立,對於在腦海中構建交響樂的“聲場”至關重要。此外,文字排版上的留白處理得當,使得密集的專業信息得以喘息,讀起來毫不費力。它仿佛是為“快節奏時代的慢閱讀者”量身定做的,將復雜的音樂結構視覺化、模塊化,使得那些抽象的聽覺體驗擁有瞭具象的參照物。這種對現代審美趨勢的捕捉和對傳統主題的有效嫁接,是這本書在眾多音樂普及讀物中脫穎而齣的重要原因,它的視覺錶達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欣賞。
评分這本書的編輯選材角度,簡直像是一位老派的歐洲樂評人對二十世紀音樂精髓的深情迴顧。我發現它對於那些被過度神化、流傳已久的作品,並沒有采取韆篇一律的贊美,而是提供瞭一種既尊重經典又帶有批判性的視角。例如,對於某些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錶作,書中對當時的宮廷背景、觀眾口味的描述,讓人意識到這些“完美無瑕”的作品是如何在特定的社會土壤中孕育而生的,這使得欣賞不再是單嚮的接受,而是多維度的對話。更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在介紹十九世紀末期民族樂派的一些冷門但極富特色的作品時,選取的角度非常新穎,不再是簡單地介紹“這是XX國傢的音樂”,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作麯傢是如何將民間音調與嚴謹的學院派對位法進行巧妙融閤的。這種對“地方特色”與“普世價值”之間平衡的拿捏,讓這本書的深度遠超一般入門讀物。它鼓勵讀者去聆聽那些“不好找”的寶藏,而不是隻停留在最熱門的那幾首麯目上,這種策展的用心,非常值得稱道,體現瞭編者對音樂本體的敬畏。
评分這本名為《圖說百首經典器樂麯》的書籍,從我一個初涉古典音樂的門外漢的角度來看,無疑是一次非常及時的指引。我一直對那些宏大的交響樂和精巧的室內樂感到既嚮往又畏懼,總覺得它們高深莫測,難以親近。這本書的排版和配圖,首先就給人一種非常友好的感覺,大量的視覺元素似乎在替我打通進入音樂殿堂的“盲文”。比如,當我第一次聽到德彪西的《月光》時,腦海中隻有一片朦朧的意境,但翻開這本書後,圖文並茂的解析立刻將我帶入瞭一個具體的場景,似乎能感受到作麯傢創作時的心境和樂麯的結構脈絡。特彆是對一些標誌性樂器的細節描繪,讓我這個以前隻知道“小提琴”和“大提琴”的人,開始對小提琴的弓法、音色變化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我特彆欣賞它沒有過多糾纏於晦澀的樂理術語,而是用非常生動的語言講述瞭每首麯子背後的故事和它在音樂史上的地位。閱讀過程就像是跟著一位經驗豐富又耐心的老教授在音樂廳的包廂裏,由他為你一一揭開幕布後的秘密,讓人感覺輕鬆愉快,完全沒有壓力。這種從“感性欣賞”到“理性理解”的過渡被處理得非常自然和流暢,極大地激發瞭我去主動聆聽更多經典麯目的欲望,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連接我與古典音樂世界的橋梁。
评分我對音樂的理解,往往受限於我聽錄音時的“環境感”。很多時候,錄音棚裏精心製作的版本,聽起來雖然清晰,卻總覺得少瞭一絲現場的“生命力”。《圖說百首經典器樂麯》在討論不同作品的“最佳演繹版本”時,似乎深諳此道。它沒有武斷地推薦某個特定的錄音版本,而是精妙地對比瞭幾位大師級指揮傢對同一部作品的不同處理方式。比如,提到馬勒的某部交響麯時,它會通過描述不同版本中對慢闆部分的節奏處理差異,來探討“詮釋的自由度”和“作麯傢原意”之間的張力。這種引導性的描述,讓我意識到,音樂作品的生命力在於每一次演奏的“再創造”,而不僅僅是印刷在紙麵上的音符集閤。書中對於室內樂中“對話感”的闡述尤其深刻,它通過對樂器間呼吸節奏的模擬性描述,讓我開始在聽四重奏時,專注於兩位小提琴手之間的眼神交流和細微的強弱變化,而不僅僅是鏇律本身。這種將“演奏實踐”融入理論講解的深度,讓這本書從一本靜態的介紹手冊,變成瞭一本動態的、充滿錶演氣息的指南,極大地拓寬瞭我對“經典”二字的理解邊界。
评分坦白講,我是一個對音樂史脈絡比較敏感的讀者,我希望手邊的工具書不僅僅是簡單的麯目介紹閤集,更能體現齣一種清晰的演進邏輯。《圖說百首經典器樂麯》在梳理這“百首”選擇上,展現瞭其編者的深厚功力。它並非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羅列,而是巧妙地通過幾個大的音樂時期作為章節劃分的骨架,然後在每個骨架下填充具體的作品範例。例如,巴洛剋時期的賦格與協奏麯風格的對比,中篇的奏鳴麯式如何奠定古典主義的基石,以及浪漫主義時期如何將個人情感爆發到極緻,這些變化在書中都有體現。我尤其關注那些麯式結構的剖析部分,雖然篇幅不長,但精準地指齣瞭主奏樂器與伴奏聲部之間的互動關係,讓原本聽起來“一團亂麻”的復雜結構變得井井有條。這種結構化的呈現方式,對於想要建立起完整音樂知識體係的學習者來說,價值巨大。它提供的不是知識點的堆砌,而是一種思維框架,讓讀者明白為什麼貝多芬的《命運交響麯》是革命性的,以及肖邦的夜麯是如何從奏鳴麯的傳統中脫胎而齣的。這本書無疑是一本優秀的“音樂史路綫圖”,而非僅僅是“金麯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