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趣味物理學續編
定價:25元
作者:(俄)彆萊利曼,劉玉中
齣版社:中國青年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15306810
字數:160000
頁碼:332
版次:4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趣味物理學》(續編)是俄歲斯科普作傢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百餘部作品之一。作為《趣味物理學》的後續篇,《趣味物理學》(續編)繼續討論瞭《趣味物理學》中還未涉及到的“力學、熱、功、磁、電”等方麵的話題:大力士斯維亞托戈爾是怎麼死的?沒有支撐物可以運動嗎?為什麼火箭會飛?烏賊是怎麼運動的?蛋殼容易破碎嗎?
內容提要
《趣味物理學》(續編)是俄歲斯科普作傢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百餘部作品之一。作為《趣味物理學》的後續篇,《趣味物理學》(續編)繼續討論瞭《趣味物理學》中還未涉及到的“力學、熱、功、磁、電”等方麵的話題。這本書跟其他同一類書籍有很大不同,作者所努力希望做到的,不是要“教會”讀者多少新知識,而是要幫助讀者“認識他所知道的事物”,也就是說.本書能夠幫助讀者對他在物理學方麵已掌握的基本知識有更深入瞭解.並且能夠活學活用。書中迴避瞭枯燥的說教.而是與讀者分享一些神奇的故事、有趣的難題、各種奇談怪論,一起討論其中的物理學知識。作者在本書中所做的所有嘗試與努力都是為瞭達到一個目的——他相信讀者一旦對於一門學科發生興趣,就會加倍注意.也就能夠自覺地去深入探索與學習:在興趣的引導下所學到知識纔更加“牢固”。
目錄
作者介紹
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1882—1942)不是一個可以用“學者”這個詞的本意來形容的學者。他沒有過科學發現,沒有過什麼稱號,但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瞭科學;他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一個作傢,但是他的作品的印刷量足以讓任何一個成功的作傢艷羨不已。彆萊利曼誕生於俄國格羅德省彆洛斯托剋市。他17歲開始在報刊上發錶作品,1909年畢業於聖彼得堡林學院,之後便全力從事教學與科學寫作。1913~1916年完成《趣味物理學》,這為他後來完成一係列趣味科學讀物奠定瞭基礎。1919~1923年,他創辦瞭蘇聯份科普雜誌《在大自然的實驗室裏》並任主編。1925~1932年,擔任時代齣版社理事,組織齣版大量趣味科普圖書。1935年,他創辦和主持列寜格勒(聖彼得堡)“趣味科學之傢”博物館,開展廣泛的少年科學活動。在反侵略的衛國戰爭中,還為蘇聯軍人舉辦軍事科普講座,這也是他幾十年科普生涯的後奉獻。在德國侵略軍圍睏列寜格勒期間,這位對世界科普事業做齣非凡貢獻的趣味科學大師不幸於1942年3月16日辭世。彆萊利曼一生寫瞭105本書,大部分是趣味科學讀物。他的作品中很多部已經再版幾十次,被翻譯成多國語言,至今依然在全球範圍再版發行,深受全世界讀者的喜愛。凡是讀過彆萊利曼的趣味科學讀物的人,無不為他作品的優美、流暢、充實和趣味化而傾倒。他將文學語言和科學語言完美地結閤,將生活實際與科學理論巧妙聯係:能把一個問題、一個原理敘述得簡潔生動而又十分準確、妙趣橫生——使人忘記自己是在讀書、學習,而倒像是在聽什麼新奇的故事。1957年蘇聯發射瞭顆人造地球衛星。1959年發射的無人月球探測器“月球3號”傳迴瞭航天學史上張月球背麵照片,其中拍到的一個月球環形山後來被命名為“彆萊利曼”環形山,用以紀念這位的科普大師。
文摘
序言
這次入手的是《趣味物理學續編》,齣版社是中國青年齣版社,書號是9787515306810。說實話,我一直覺得物理這門學科,一旦脫離瞭課本上那些冰冷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就會展現齣截然不同的迷人麵貌。它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晨曦中的露珠摺射齣七彩的光芒,到夜晚仰望星空時那些遙遠而神秘的星係,都蘊藏著令人著迷的物理原理。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喚醒我對物理探索熱情,又能輕鬆讀懂的書。市麵上有很多號稱“趣味”的書籍,但很多時候讀起來還是覺得有些生澀,或者過於淺顯,無法滿足我深入瞭解的願望。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趣味物理學”這個概念有瞭新的期待。我希望它能像一本引人入勝的探險故事,帶領我穿越那些看似枯燥的物理世界,發現隱藏在其中的奇妙規律和智慧。我期待書中能夠講解一些我平時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然後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解釋其背後的物理學原理,讓我能夠恍然大悟,甚至能用它去解釋一些新的觀察。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新鮮的視角,讓我對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物理現象産生新的思考,激發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评分拿到《趣味物理學續編》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種深入淺齣的敘事風格。讀一本關於科學的書,最怕的就是讀起來像是在啃一本艱深的教科書,充斥著令人望而生畏的術語和復雜的數學推導。然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著你漫步在物理學的世界裏,不急不躁,循序漸進。我尤其喜歡它在解釋一些經典物理現象時,那種生動形象的比喻和類比。比如,當講到慣性的時候,它並沒有直接拋齣“牛頓第一定律”,而是從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齣發,比如汽車突然刹車時身體前傾的感受,巧妙地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一下子就理解瞭其核心要義。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講解方式,讓我感到學習的過程是如此輕鬆愉快,仿佛在與一位博學的朋友交流,而不是在接受枯燥的知識灌輸。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繼續保持這種風格,繼續為我揭示更多物理學中的奧秘,讓我能夠從更廣闊的視角去理解我們身處的這個充滿物理規律的世界,不再對那些“為什麼”感到睏惑。
评分對於《趣味物理學續編》這本書,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夠超越簡單的科普,提供更深層次的思考。我希望書中不僅僅是介紹物理現象和原理,更能引導我思考這些原理背後的邏輯,以及它們是如何影響我們對世界的認知的。例如,當書中介紹到“時間膨脹”或者“空間扭麯”的概念時,我希望它能讓我不僅僅是瞭解這個概念本身,更能思考這些概念對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時間觀念、空間觀念所帶來的衝擊。我喜歡那些能夠激發我批判性思維的書籍,讓我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去分析、去質疑、去探索。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在我心中播下科學探索的種子,讓我能夠對周圍的世界保持一顆好奇而敏銳的心。或許,它能夠讓我重新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自然現象,發現其中蘊含的哲學意味。我期待的,是一次智識上的啓迪,一次對科學理解的升華,而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知識疊加。
评分這本書的作者似乎對如何點燃讀者的好奇心有著獨到的見解。我翻閱《趣味物理學續編》的時候,常常會被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所吸引,然後作者就能夠從這些細節中抽絲剝繭,引齣深奧的物理學原理。例如,書中關於“聲音傳播”的部分,可能就從我們日常生活中聽到的迴聲,或者樂器演奏的聲音為何有如此大的差彆講起,然後逐漸深入到聲波的振動、頻率、振幅等概念。這種由淺入深,由錶及裏的講解方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瞭相關的知識。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更復雜的物理概念時,所采用的“可視化”解釋方法。他們會藉助一些生動的圖示、形象的類比,甚至是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趣味故事,來幫助讀者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論。這種方式不僅能夠降低理解的門檻,更能讓知識在腦海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我期待在後續的閱讀中,能夠繼續體驗這種“意想不到”的學習樂趣,發現更多隱藏在平凡事物背後的物理學智慧,讓每一次閱讀都成為一次驚喜的發現之旅。
评分我購買《趣味物理學續編》是抱著一種“填補空白”的心態。之前我接觸過一些物理學入門的書籍,但總覺得它們要麼過於側重曆史,要麼過於側重某一個分支,而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更全麵的視角。我尤其期待它能夠將一些我曾經在其他地方零散接觸到的物理概念,通過一個更加係統和連貫的方式串聯起來。比如,我一直對“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兩個概念很感興趣,但往往覺得它們太過高深莫測,難以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更加親民和易於接受的方式,為我打開通往這些前沿物理學領域的大門。我希望作者能夠巧妙地運用一些比喻和類比,幫助我理解這些看似“反直覺”的理論,讓我不再感到束手無策。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物理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介紹,讓我對這個學科的演進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通往物理學殿堂的一塊堅實的墊腳石,為我未來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