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南懷瑾 莊子參校詳解
定價:49.00元
作者: 李耳, 莊周,張傲飛
齣版社:遼海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45129052
字數:
頁碼:38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又名《道德經》,是我國道傢學派和道教的根本經典。它言簡義豐,廣博精微,短短的五韆文,構建瞭以“道”為核心,上至帝王治世,下至隱士修行的理論體係,蘊涵無比豐富的哲理思想。《莊子》是繼《》之後體現道傢學說的又一部經典,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內容和詭譎的創作手法,在先秦諸子文章中獨樹一幟,充滿瞭浪漫主義。《南懷瑾·莊子參校詳解》將《》和《莊子》輯錄在一起,並附上瞭南懷瑾大師的精彩點評,讓讀者既可以領略道傢先賢原汁原味的智慧,又能在南懷瑾大師的下,領略道傢哲學與時俱進、與現代社會結閤的人生智慧。
內容提要
《南懷瑾·莊子參校詳解》詳細解讀瞭道傢重要的兩部經典著作——《》和《莊子》。《》又稱《道德經》,集中體現瞭的哲學係統,即由論宇宙而論人生,再由論人生而論政治。《莊子》又稱《南華經》,被譽為先秦有文采的哲學著作,集中體現瞭莊子的哲學思想。
目錄
道經 二
一章 二
二章 三
三章 *
*章 *
五章 七
*章 八
七章 九
八章 一〇
九章 一一
十章 一二
十一章 一*
十二章 一五
十三章 一*
十*章 一八
十五章 二〇
十*章 二一
十七章 二三
十八章 二*
十九章 二五
二十章 二*
二十一章 二九
二十二章 三一
二十三章 三三
二十*章 三*
二十五章 三五
二十*章 三七
二十七章 三八
二十八章 *〇
二十九章 *二
三十章 *三
三十一章 *五
三十二章 *七
三十三章 *九
三十*章 五〇
三十五章 五一
三十*章 五二
三十七章 五三
德經 五*
三十八章 五*
三十九章 五*
*十章 五九
*十一章 *〇
*十二章 *二
*十三章 **
*十*章 *五
*十五章 **
*十*章 *七
*十七章 *八
*十八章
*十九章 七〇
五十章 七一
五十一章 七三
五十二章 七五
五十三章 七七
五十*章 七八
五十五章 八〇
五十*章 八一
五十七章 八三
五十八章 八五
五十九章 八七
*十章 八八
*十一章 八九
*十二章 九一
*十三章 九三
*十*章 九五
*十五章 九七
*十*章 九九
*十七章 一〇〇
*十八章 一〇二
*十九章 一〇*
七十章 一〇五
七十一章 一〇*
七十二章 一〇七
七十三章 一〇八
七十*章 一〇九
七十五章 一一〇
七十*章 一一一
七十七章 一一二
七十八章 一一*
七十九章 一一五
八十章 一一*
八十一章 一一七
莊子
內篇 一二〇
逍遙遊 一二〇
齊物論 一二五
養生主 一三七
人間世 一*〇
德充符 一五〇
大宗師 一五七
應帝王 一*八
外篇 一七三
駢拇 一七三
馬蹄 一七七
胠篋 一七九
在宥 一八*
天地 一九二
天道 二〇*
天運 二一三
刻意 二二二
繕性 二二五
鞦水 二二八
至樂 二三九
達生 二*五
山木 二五五
田子方 二*三
知北遊 二七二
雜篇(節選) 二八三
外物 二八三
寓言 二八九
盜蹠 二九三
說劍 三〇三
漁父 三〇*
列禦寇 三一二
天下 三一八
附錄:南懷瑾解讀老莊智慧
1. 南師開釋:說不盡的
三二九
2. 修為之道:緻虛極,守靜篤
三三五
3. 立身之法:立身要謹慎,處世不偏執 三三九
4. 智愚之道:大智若愚,無用勝
有用 三*五
5. 韜晦之術:隱忍剋製,不顯山不
露水 三*八
6. 領導哲學:修繕己身,把握製衡
之道 三五二
7. 得失之見:處世不爭,去留無意方平和 三五九
8. 樸素觀念:質樸人生,身心
清明 三*二
9. 精神自由:莊子的逍遙人生
三*八
10. 專一無我:大宗師的修身處世
三七二
作者介紹
李耳,生卒年不詳,略早於孔子,被後世稱為,我國古代的哲學傢、思想傢。曾做過周朝管理圖書的官,後因不滿於當時動蕩變革的社會現實而悄然隱退,不知所終。是道教學派的創治人。
莊周,中國古代的思想傢、哲學傢、文學傢,道傢學派的代錶人物,與閤稱“老莊”。他曾做過漆園吏,後厭惡仕途,隱居著書。著有《莊子》一書。
文摘
【題解】
在本章開宗明義,提齣瞭高哲學範疇——“道”,並對其進行瞭綱領性闡述。在看來,“道”是産生天地萬物的根源,它普遍存在於一切事物中,卻無形可見,玄妙深奧,更無法用言語來說明。在中國思想文化發展史上,個提齣瞭“道”這一哲學範疇,它是哲學思想體係的核心,也是中國文化思想的基石。
【本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齣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釋】
“道:提齣的高哲學範疇,有不可言說的玄妙,有多種意義。作為哲學範疇,意為“事物規律性”、“自然法則”等。
#可道:可以言說。道,動詞。常:同“恒”。
%無名,天地之始:無名即“道”,它首先産生瞭天地,故無名是天地之始。河上公注:“無名者謂道,道無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吐氣布化,齣於虛無,為天地本始也。”
&妙:事物演化之道的。
徼:邊界。此處指此物與彼物區彆的界限。
(玄:深黑色,意為深遠、看不透。形容“道”之深邃。
【譯文】
能說齣來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能錶述齣來的概念,不是永恒的概念。不能稱呼的(世界原初狀態),是天地的開始;能稱呼的(世界狀·道經三態),是萬物的根源。所以經常從無形處觀察世界本原的奇妙;經常從有形中觀察世界本原的錶現。有形與無形兩者同源,而叫法不同。兩者都很玄妙,是玄妙中的玄妙,眾多玄妙的總章。
……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又不失古樸的氣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仿佛就能感受到歲月的厚重。封麵材質的選擇很考究,觸感溫潤,文字排版也相當講究布局,即便是初次接觸這類經典著作的人,也不會覺得過於晦澀難懂。內頁的紙張質量也值得稱贊,印刷清晰銳利,墨色飽滿均勻,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裝幀上看得齣齣版方是下瞭大功夫的,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在市場上是極具競爭力的,尤其對於那些注重閱讀體驗和書籍收藏價值的讀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上乘之選。每一次翻開它,都能感受到一種儀式感,仿佛在進行一場與古代智者跨越時空的對話。這種對實體書的尊重,在當今這個電子書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和難能可貴。
评分說實話,我原本對這類“參校詳解”的書抱有一絲保留的警惕,因為很多時候,所謂的“詳解”往往成瞭作者個人發揮的舞颱,衝淡瞭原著的精髓。然而,這本書在“詳解”部分的處理上,展現齣瞭一種極高的分寸感。它並非事無巨細地對每一個字詞都進行拉扯式的拆解,而是精準地捕捉到那些最容易造成理解偏差的“語障點”,然後在注釋中給予及時的點撥。這種“點到為止”的智慧,使得閱讀過程保持瞭一種流暢的節奏感。你不會因為過多的腳注而打斷心流,但你又能隨時獲得必要的支撐。對於像我這樣,已經對基礎文本有所瞭解,但希望在細節上進行打磨的讀者來說,這種恰到好處的輔助力度,簡直是太完美瞭。它更像是武俠小說裏高手的點撥,而非冗長的理論灌輸。
评分在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非常強烈的“通透感”。很多古籍的閱讀障礙,往往來自於古代語境與現代思維的巨大鴻溝,光是理解當時人們對自然現象、社會結構的基本認知框架就十分睏難。這本書在背景知識的鋪陳上做得非常細緻,它沒有孤立地討論那些深奧的哲學命題,而是將它們置於春鞦戰國那個特定的大變局時代去考察。通過對時代背景的細緻勾勒,原本顯得玄之又玄的論述,瞬間變得有瞭著力點和曆史的重量。比如,在闡述某些關於“無為”的觀點時,它會聯係到當時諸侯爭霸的現實睏境,讓你明白這種看似消極的哲學,實則可能是一種極度積極的生存策略。這種曆史感和現場感的結閤,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趣味性和說服力。
评分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偏愛那些能夠引發“迴響”的書籍,即讀完之後,它所蘊含的思想會持續在你腦海中盤鏇,並在你觀察日常生活時時不時地跳齣來,提供一個新的觀察視角。這本書的文字有一種令人安心的力量,它不像某些當代哲學書籍那樣咄咄逼人,而是像一汪深潭,引人潛入探尋。它在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這三者關係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宏大又細膩的辯證法,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既定假設。比如,書中對“逍遙”狀態的描摹,讓我意識到真正的自由可能並非是外界條件的完全滿足,而是一種內在的認知重塑。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任何速成學習法都無法比擬的。每當我感到焦躁不安時,翻開其中任何一頁,都能找到片刻的寜靜和理性的錨點。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我個人書架上那些關於中國哲學史的脈絡時,發現瞭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許多後世對先秦思想的解讀,往往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帶著強烈的時代烙印。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似乎努力去剝離這些外在的附加層,力求呈現齣一種更為“原初”的理解路徑。我特彆留意瞭其中對於某些關鍵概念的闡釋,發現它在處理那些曆來學者爭論不休的“名”與“實”的關係時,采取瞭一種非常剋製且邏輯嚴密的論證方式。它不是一味地斷言某一種解釋為唯一真理,而是像一個溫和的嚮導,引導讀者自己去體驗文本的歧義性和豐富性。這種開放式的引導,極大地激發瞭我主動去思考和構建自己理解體係的欲望,而非被動接受既定的說教。對我個人而言,這種“求同存異,尊重文本本意”的治學態度,是比任何華麗辭藻都更具吸引力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