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演化

人類的演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羅伯特·博伊德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目 录
译者序 x
前言  xi
绪论:为什么研究人类的演化?  xviii
第一部分 演化如何起作用
第一章 自然选择  3
达尔文之前的学者们对适应性的解释  3
达尔文的适应理论  5
达尔文的假设  5
通过自然选择而适应的一个例子  6
个体选择  10
复杂适应的演化  12
为什么小的变异很重要  12
为什么中间过渡步骤受到了自然选择的偏爱?  14
演化的速率  17
达尔文理论在解释变异时的困境  20
学与思  22
第二章 遗 传 学  25
孟德尔遗传学  25
细胞分裂和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  26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8
染色体和孟德尔的实验结果  29
连锁与重组  33
知识点2.1 基因重组详述  34
分子遗传学  37
基因是DNA  38
某些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41
调控序列控制基因表达  46
并不是所有的DNA都编码蛋白质  49
学与思  51
第三章 现代综合进化论  53
群体遗传学  53
群体中的基因  54
随机交配和有性繁殖如何改变基因型频率  55
知识点 3.1 两个世代随机交配后的基因型频率变化  59
自然选择如何改变基因频率  59
现代综合进化论  60
连续变异的遗传性  60
变异是如何维持的  63
自然选择与行为  65
适应的限制性  68
关联的性状  68
非均衡状态  70
遗传漂变  71
局部适应与最佳适应  74
演化的其他限制因素  75
知识点3.2 几何面积/ 体积比  76
学与思  77
第四章 物种形成和系统发育  81
物种是什么?  81
生物学物种概念  82
生态学物种概念  84
物种起源  86
异域物种形成  86
邻域物种形成和同域物种形成  88
生命之树  91
为什么要重建系统发育树?  93
知识点4.1 种系发生关系在比较法中的作用  96
如何重建系统发育树  97
趋同带来的问题  98
祖先特征带来的问题  99
用遗传距离的数据确定种系发生事件的时间  101
分类学:物种命名  103
学与思  106
第二部分 灵长类生态学与行为
第五章 灵长类多样性与生态学  109
研究灵长类的两个理由  109
灵长类是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类群  110
灵长类种类繁多  110
灵长类的界定特征  111
灵长类生物地理学  114
知识点5.1 牙齿和消化道:取食决定身体  115
现生灵长类的分类  117
灵长类多样性  118
原猴亚目  118
简鼻亚目  119
灵长类生态学  126
食物组成  126
活动模式  130
家域行为  132
捕食风险  133
灵长类的社会性  136
灵长类的保护  136
知识点5.2 灵长类的社群形式  137
学与思  142
第六章 灵长类的婚配系统  145
解释适应性的术语  146
繁殖策略的演化  147
雌性的繁殖策略  149
雌性灵长类繁殖表现差异的根源  150
知识点6.1 社会等级  153
繁殖博弈  156
性选择和雄性的交配策略  157
性内选择  159
雄性的繁殖策略  161
负责任的雄性  161
非一夫一妻制社会群中的雄—雄竞争  163
杀婴  166
学与思  170
第七章 合作行为的演化  173
利他行为:一个谜题  173
互利共生  174
在群体层面的解释所面临的问题  175
亲缘选择  176
知识点7.1 群选择  177
汉密尔顿法则  178
亲缘识别  180
行为中的亲缘偏向  183
知识点7.2 关系是如何维护的  184
亲子冲突  188
互惠利他  188
学与思  191
第八章 灵长类生活史与智力的演化  193
大的脑容量和长的寿命  193
生活史理论  194
选择压力促使灵长类拥有大的脑容量  197
灵长类个体之间彼此知多少?  201
研究灵长类行为的价值  207
学与思  207
第三部分 人类谱系的历史
第九章 从树鼩到猿  211
大陆漂移和气候变化  213
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215
知识点 9.1 使用深海芯重构古代气候  216
早期灵长类的演化  218
最早的简鼻亚目  223
知识点9.2 牙齿可以揭示的事实  225
人科动物的出现  228
知识点9.3 缺失的环节  229
学与思  235
第十章 从类人猿到古人类  237
初始阶段  238
知识点10.1 如何变成直立行走  239
乍得沙赫人  241
图根原人  241
地猿  242
直立行走的适应性优点  246
古人类大家庭的多样性  248
南方古猿  249
傍人  260
肯尼亚人  262
古人类的演化树  263
学与思  265
第十一章 奥杜威工具制造者与人类生活史的起源  267
奥杜威工具制造者  267
知识点11.1 远古工具制造与工具使用  270
复杂的狩猎采集塑造人类生活史  270
知识点11.2 为何取食肉类食物促进食物分享  274
奥杜威工具制造者进行狩猎采集的证据  278
食用肉类的考古证据  279
捕食者还是食腐者?  283
奥杜威工具制造者的家庭生活  286
回到未来:现代人类生活史的转变  288
学与思  288
第十二章 从古人类到人属  291
早期人属成员  292
匠人  294
形态  295
工具及其生存  298
走出非洲  302
东亚:直立人  304
中更新世早期的古人类(90 万到30 万年前)  306
非洲和欧亚大陆西部:海德堡人  309
晚更新世的古人类(30 万前至5 万年前)  311
欧亚大陆东部:直立人和海德堡人  312
欧亚大陆西部:尼安德特人  314
非洲:通往现代人类之路?  322
变化的基础  323
中间的糊涂账  324
学与思  327
第十三章 智人,现代人类行为的演化  329
智人的化石  330
智人的起源和扩散  331
遗传数据  332
来自化石的证据  343
晚更新世时期的非洲考古学记录  345
近6 万年非洲以外的考古学记录  350
关键术语  359
学与思  359
第四部分 演化与智人
第十四章 人类遗传学  363
解释遗传变异  363
人类与其他类人猿的差异  364
人类变异的尺度  368
单基因诱导的性状变异  369
引起群体内变异的原因  371
知识点14.1 计算平衡多态时的基因频率  373
种群间遗传差异的原因  374
复杂表型的变异  381
种群内的遗传差异  382
群体间遗传差异  384
种族概念  387
学与思  394
第十五章 演化与人类行为  397
为什么演化与人类行为相关  397
理解我们如何思考  399
避免近亲繁殖  401
人类的择偶偏好  405
择偶偏好的社会影响  411
吉普赛吉斯人的彩礼  412
演化理论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人类行为?  413
学与思  415
第十六章 文化、合作与人类的独特性  417
演化与人类文化  418
文化是一种适应性  424
合作  427
人类的演化结束了吗?  435
学与思  436
结语  437
附录  439
名词解释  441
图片来源  453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一本書讀懂人類的演化曆史!

我們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為什麼我們人類是現在這個樣子?為什麼人類有著如此多樣的變化?為什麼人類成功地棲息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而其他物種的分布範圍卻相對有限?人類如何獲得瞭自己的行為模式?

本書從人類學傢和演化生物學傢兩個角度齣發,融閤瞭進化生物學、種群遺傳學、行為生態學以及考古學研究中的理論和實證成果,著重論述瞭塑造人類演化的過程,描述瞭人類自齣現到如今所發生的變化,並探討瞭為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全書分為四個部分,其中,第一個部分介紹瞭一些進化生物學和遺傳學的相關知識背景;第二部分講述瞭我們人類的近親——非人靈長類的生態學和行為學知識;第三部分則講述的是各種古人類的演化曆史,結閤瞭考古學數據和遺傳學數據;第四部分則介紹瞭我們現代人類的遺傳學、行為以及文化等方麵。本書雖然是按照本科生教材的體例所編寫,但卻深入淺齣,相關的專業知識背景在本書中均有鋪墊,也非常適閤對人類演化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閱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通识课和教材该有的样子,每章内容后所附的“学与思”版块中提出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从书中抄到答案,而是需要综合运用该章节所讲的知识点和思辨过程,这一点是目前大多数国内教材所欠缺的。这种思考的过程,恰恰是我们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在现阶段相对比较欠缺的。喜欢人类演化的读者不要错过这本书。

评分

评分

##希望我们的教科书也能有这个水平

评分

需要一定的门槛,特别是基因遗传部分。翻译还是要扣个星,有些译名前后不太一致,有的图例标错了。瑕不掩瑜。

评分

##终于有个懂行的翻译和专业的出版方,不再翻译成进化而是翻译成演化(不过做得不彻底,里面还有进化,看来没有统一格式)。初看目录很棒,竟然专门探讨了“群选择”,看后感觉没有想象中好,最大的好处是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成果。尽管提到性选择、群选择,还是偏向自然选择那一套,可见作者对群体演化研究不够深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