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不斷和他在作品中相遇,卻不敢走近他
* 米蘭·昆德拉的人生拼圖版,首次全麵披露昆德拉人生足跡
* 一個極負盛名的傳奇作傢,一位在喧囂都市消隱的當代隱士
米蘭·昆德拉是世界上讀者最多的作傢之一,也是一個成功隱身的作傢。三十七年以來,由於一直拒絕在媒體上露麵,他從公共視野中消失瞭。泳池邊阿涅絲的手勢,卡列寜的微笑……他筆下的人物讓讀者難以忘 懷,而他本人卻成瞭一個幽靈作傢。他為自己的生活以及與他的經曆有牽連的百年曆史貼上瞭封條。
本書作者阿麗亞娜·捨曼從二十歲起,就渴望能與《玩笑》的作者昆德拉相遇。為瞭追尋昆德拉的足跡,她一直走在尋找米蘭·昆德拉的道路上,從東歐到西歐、從布拉格到雷恩、從科西嘉到美麗島往返穿行。她結識瞭昆德拉的夫人薇拉,與她一起追憶作傢的往昔歲月。她采訪過知名齣版商、電影人、電視主播,憑吊過遇害的作麯傢和鋼琴傢,接觸過年邁的持不同政見者和金盆洗手的間諜特工,也聆聽過德斯諾斯和阿波利奈爾的詩篇……她通過作品閱讀昆德拉的人生,又通過小說傢的人生去解讀他的作品,而這樣的作品和人生,經過幾許翻譯迷失,從此分裂在兩個祖國之間。
★ 唯一:第一部米蘭·昆德拉“人物”傳記
★ 有料:采訪作傢的妻子、譯者、好友、助理、同時代的作傢等,呈現大量一手資料
★ 有趣:把昆德拉放在他所處的社會關係中,從側麵再現瞭昆德拉其人,也呈現瞭一個時代的文學樣貌
★ 圖文並茂,勾畫昆德拉人生拼圖
##一本可有可无的小书,昆德拉还是隐身状态
评分##用昆德拉的写作法,简笔画般地勾勒出昆德拉的人生踪迹。同样作为音乐的创作者,昆德拉的小说其实是落在纸上的曲谱。
评分##跨越两个世纪的有效钩沉,让我回忆起九十年代初读时的懵懂,又见识到之前完全不知晓的审查和秘密警察的工作对知识分子的控制术,先前就知道他在法国,却不知道他对翻译、异国首版等细节的态度……说是说时过境迁,但知晓这些被迫隐身、被迫双国籍的历史事实对我们这代人总是有好处的,哪怕是最后一代。
评分##跨越两个世纪的有效钩沉,让我回忆起九十年代初读时的懵懂,又见识到之前完全不知晓的审查和秘密警察的工作对知识分子的控制术,先前就知道他在法国,却不知道他对翻译、异国首版等细节的态度……说是说时过境迁,但知晓这些被迫隐身、被迫双国籍的历史事实对我们这代人总是有好处的,哪怕是最后一代。
评分##无处可寻,唯有他的书籍才是最重要的。书中一些趣闻倒是有意思,再次感叹苏联秘密警察体系在东欧的专业化程度,再次强化了对布达佩斯往事的印象 @2022-05-31 20:07:54
评分##作者作为昆德拉狂热粉丝拼凑而成的图像。
评分##一个流亡到巴黎的捷克作家 一个终生隐身的作家…这样的他说:故乡的概念最终会不会只是一个神话…不知道昆德拉会终老在哪里
评分##一个作家无法用自己的母语发表作品,又与自己生活的“第二祖国”渐行渐远,过尽千帆回到故土,却已不是儿时模样。他的身体与欧洲一起衰弱。时代的悲剧,人只能被洪流裹着走,而米兰昆德拉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被吞没。
评分##好看的,一口气读完。“一个作家一半的才华体现在运筹策划方面”,当之无愧的营销大师,结果回不到捷克,不被法国接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