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危險哲學傢齊奧朗,人生首部短句集!在法國最暢銷、最受歡迎之作
“與齊奧朗交朋友是有危險的,但這種危險能讓你活著。”
危險哲學傢齊奧朗,用“碎片體”的思想寫作,嚮傳統哲學激烈宣戰!
《解體概要》三年後,1952年的《苦論》再度震驚法國文化界;
決絕而反叛的姿態,讓這部作品在法國暢銷、大受歡迎,
同時也是齊奧朗認為最貼近他自己的作品。
⭐瀆神的祈禱·苦澀的甜蜜·一本來自深淵的枕邊書
語言的萎縮、曆史的眩暈、在虛空之源、愛的生命力……
十個章節,十種脈搏,包羅萬象;
隻有片段,拒成體係,進一步解體;
論及語言、孤獨、宗教、曆史和音樂——
隻有在齊奧朗的碎片中,精煉的短句纔有如此深邃的魅力。
⭐知名設計師山川操刀,稀有精裝文庫本!
知名設計師山川操刀,稀有精裝文庫本,齣可隨手翻閱,入可收藏陳設;
創意內頁設計,視覺展示齊奧朗碎片化思想;
淺縹藍+豇豆紅雙書,殼封、書簽帶、篤頭布色係一緻,內文膠版紙不發黃。
【內容簡介】
這是E.M.齊奧朗寫於名作《解體概要》之後的第二部法語作品,
也是他自稱在法國“流傳最廣、最貼近自我”的作品,以其碎片化的寫作,奠定瞭“齊奧朗風格”。
精妙、簡練而強烈,《苦論》擁抱碎片——
沒有一個思想傢像他這樣激烈地揭示自己。
本書分為十個章節——語言、孤獨、宗教、曆史和音樂是縈繞的主題。
在這些痛苦的嚎叫中,有一種狂躁的幽默;他的嘲笑中,摻雜淚水的痕跡。
【名人推薦】
齊奧朗,在你的廢墟中,我找到瞭庇護。
——塞繆爾·貝剋特(劇作傢)
齊奧朗是當今書寫最有力、思想最精密的人之一。
——蘇珊·桑塔格(思想傢)
自保羅·瓦萊裏死後最偉大的法語作傢,為我們的語言增添瞭榮耀。
——聖-瓊·佩斯(諾貝爾文學奬得主)
以一種假天真為瀕死的行為注入滑稽的喜劇色彩……以真正的雙關增加瞭其嚴肅性。
——《紐約時報書評》
##【我曾想把自己固定在时间里:但时间并不宜居。但当我转向永恒,我又无处立足】感觉齐奥朗的书其实也应该按照写作时间顺序配合传记一起读,所以就说有没有人翻译个传记啊。十分需要了!!这本苦论写于1952年,英译 All Gall is Divided,内容比解体概要和眼泪与圣徒更凝练,不知道算不算是他比较早的“格言体”的尝试,于是更显得牢骚满腹,跟《供词与放逐》在一起阅读还是能感受到他关注内容的有所不同的,在另外那本里更多的提到老年、意义与死亡。而这一本,还在讲天赋、智慧与怀疑主义,身份与自我认同,还有一些文学评论,诸如“莎士比亚:一朵玫瑰和一把斧头的约会”。当然,也谈论死亡,但是,在这一本里死亡只是某种“对临终之苦的贪婪”而不是“惨败本身”。
评分真好啊。无论内容,还是装帧(64开,很小,方便随身带着翻)。写作形式还是齐奥朗一如既往的片段式写作,不过这一次更加零碎,趋向于箴言(想到尼采)。主题足够丰富,涉及语言、时间、欧洲、孤独、宗教、哲学、死亡、爱、音乐、历史、虚无等等。虽精短,却意犹未尽。再有,好喜欢齐奥朗这种怀疑、绝望、虚无的劲儿啊。是个榜样。“我适应生活的秘诀是什么?我像换衣服一样换绝望。”
评分真好啊。无论内容,还是装帧(64开,很小,方便随身带着翻)。写作形式还是齐奥朗一如既往的片段式写作,不过这一次更加零碎,趋向于箴言(想到尼采)。主题足够丰富,涉及语言、时间、欧洲、孤独、宗教、哲学、死亡、爱、音乐、历史、虚无等等。虽精短,却意犹未尽。再有,好喜欢齐奥朗这种怀疑、绝望、虚无的劲儿啊。是个榜样。“我适应生活的秘诀是什么?我像换衣服一样换绝望。”
评分 评分 评分##【我曾想把自己固定在时间里:但时间并不宜居。但当我转向永恒,我又无处立足】感觉齐奥朗的书其实也应该按照写作时间顺序配合传记一起读,所以就说有没有人翻译个传记啊。十分需要了!!这本苦论写于1952年,英译 All Gall is Divided,内容比解体概要和眼泪与圣徒更凝练,不知道算不算是他比较早的“格言体”的尝试,于是更显得牢骚满腹,跟《供词与放逐》在一起阅读还是能感受到他关注内容的有所不同的,在另外那本里更多的提到老年、意义与死亡。而这一本,还在讲天赋、智慧与怀疑主义,身份与自我认同,还有一些文学评论,诸如“莎士比亚:一朵玫瑰和一把斧头的约会”。当然,也谈论死亡,但是,在这一本里死亡只是某种“对临终之苦的贪婪”而不是“惨败本身”。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