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日關係史

古代中日關係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河上麻由子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第一章 倭五王的时代:“治天下大王”对中国南朝的交涉
第一节 5世纪的刘宋想要什么?
第二节 对倭国人的印象:梁《职贡图》透露的信息
第三节 “天下”是什么?中华思想在倭国萌芽了吗?
第二章 遣隋使的派遣:向“菩萨天子”朝贡
第一节 梁朝开启的佛教兴隆:朝鲜诸国向倭国“公传”的意义
第二节 倭王权的安定与大国隋朝的登场:对中交涉的重新开启
第三节 607年“日出处天子”的真正含义
第四节 对隋交涉的真相:为何主张对等关系?为何没有请求册封?
第三章 十五次遣唐使:每代一次朝贡的实情
第一节 从太宗的礼遇到白江口之战(630—663年)
第二节 唐朝方面的接近与请求改国号为“日本”
第三节 用佛教取悦崇佛的唐朝:鉴真来日与拒绝道教
第四节 衰微的大国与排外主义:圆仁眼中的中国
第四章 巡礼僧与海商的时代:10世纪唐朝灭亡以后
第一节 最后的遣唐使计划:宇多天皇的意向与菅原道真的反对
第二节 战乱的五代十国时代:以“圣地”为目标的日本巡礼僧
第三节 宋朝统一中国:国家间交往的终结
结 尾 历史事实是什么?“外交”与遣隋使
后 记
参考文献
古代中日关系史·关系年表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從亞洲看日本,一部五百年中日交流史

聚焦隋唐,再現輝煌時期的中日文化往來

從留學僧到巡禮僧,佛教視角下的民間互動

以建築看曆史,走進奈良、平安時代的日本

◎ 內容簡介

公元666年正月,唐高宗李治攜武後及宗室、群臣前往泰山封禪。唐廷高調舉行封禪大典,嚮周邊各國宣揚國威無疑是目的之一。在場的,有來自西亞、中亞、南亞和東亞各地的使臣,當然也少不瞭三年前被唐朝和新羅聯軍擊敗的日本派來的使節。這時的日本,已全麵效仿、學習唐朝的典章製度,建立起中央集權製,並嘗試在朝鮮半島與唐朝爭雄。

自公元421年倭國王贊遣使劉宋,日本各政權在數百年間相繼嚮南齊、南梁、隋朝、唐朝派遣使節和留學生、留學僧。到瞭五代十國和宋初,在戰亂和動蕩中,又有大量佛教巡禮僧到來,東亞各國的文化、宗教和政治通過人員往來密切互動。

元明以降,中國與日本的關係,一直是中國對外關係的重要內容,無論是濛古徵服、朝貢體係、文化與商業的往來,還是日本在東亞發動的數次侵略戰爭,一直影響著今天亞洲的國際格局。

如何在亞洲史的框架中重新看待古代中日關係?本書作者依據史料分析和考證,藉助對“天下”觀念與統治閤法性、十五次唐日使節往來、佛教文化的傳播、唐朝滅亡後中日關係的轉變等的討論和澄清,呈現齣一幅生動而豐富的中日交流史畫捲。

◎ 作品看點

★ 2021年日本濱田青陵奬得奬作品、第七屆古代曆史文化奬優秀作品奬。

★ 從亞洲看日本,一段不同於傳統敘述的500年交流史。

從5世紀倭五王與中國的交涉到9世紀停止派遣遣唐使,本書以中日關係為核心,同時涉及東亞、中亞、南亞、東南亞各地與中國的關係。在涉及古代日本的相關問題時,特彆考慮瞭朝鮮半島諸國與日本的交流,並將視野拓展至當時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格局,以此在亞洲史的框架中看待古代日本對中關係。

★ 聚焦隋唐,再現中日文化交流與往來的輝煌時期

從隋文帝時日本首次派齣遣隋使與帝王“話風俗”,因使團沒有精通兩國語言的譯員而導緻信息傳遞錯誤,到武則天時期遣唐使受到隆重款待,獲賜為武則天即位正名的經書……隋唐時期,中日交流往來頻繁,隨使團而來的,除瞭使節,還有學僧、留學生、醫師,他們參拜孔子廟、寺觀,學習醫術,並周遊各地,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

★ 從留學僧到巡禮僧,以佛教為視角,不同於官方交涉的民間往來。

南北朝時期,就有僧人來往於東亞諸國;到瞭隋朝時期,各國紛紛嚮中國派遣留學僧,跟隨高僧學習佛法,收集經典,並以沿途化緣的形式去到五颱山禮佛,也讓我們從另一重視角看隋唐從輝煌走嚮衰落;五代十國時期,日本不再派遣官方使節後,更有獲得貴族資助的巡禮僧往來於兩地,成為民間交流的重要使者。

★ 超齣專業研究視角的豐富史料、特製圖錶,一部實證考據史。

不同於以往古代日本史研究者局限於《日本書紀》和《古事記》,作者將研究視角擴大到整個亞洲的史料及齣土文獻,特彆是中國的《晉書》《宋書》《隋書》、日本古墳齣土文物銘文、奈良國立博物館館藏作品等,並根據一眾研究資料,繪製齣中國王朝交替錶、不同時期日本對中遣使錶、天皇傢係圖以及古代中日關係年錶等,以明晰的形式講述不同時期的中日交流及其與國內政權的關係。

★ 以建築看曆史,走進奈良、平安時代的日本。

中日的交流,也伴隨著日本都城和寺院的建造。8世紀的日本都城平城京(今奈良前身)、9世紀後的都城平安京(今京都前身)以及日本延綿1300年的古寺元興寺,其建築的布局、細節無不顯示齣這一時期的文化滲透。在曆史大事件背後,走進古都城與寺院,看建築與文化的交流與互動。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