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天王畫像在《西域繪畫5(天王·金剛)》的編選中占瞭多數,金剛力士隻選瞭三件代錶性的作品。所謂天王,即身居欲界六天之最下天的護世四天王。此重天位於須彌山的半腹,半腹有犍陀羅山,其山有四山頭,四天王各居一山,各自護守其領地。根據《止持會集音義四王天》所講,“東方持國天王,謂能護持國土,故居須彌山黃金教。南方增長天王,謂能令他善根增長,故居須彌山琉璃無。西方廣目天王,謂以淨天眼常觀擁護此閻浮提,故居須彌山白銀堙。北方多聞天王,謂福德之名聞四方,故居須彌山水晶。”
在《西域繪畫5》中,我們很容易發現,天王的形象幾乎全以武將的形象齣現,身披鎧甲,八麵威風,一副常人不可逼近的貌相。之所以如此,本來便與天王類似君王的身份有關。而具體到每一位天王,僅從程序化的服飾、麵容很難對應,所以必須依靠供養題記或是其手中所持的法器來斷定身份。即如東方持國天王持弓箭,西方廣目天王持寶劍,北方多聞天王持長戟,南方增長王持棒。天王的畫像多齣自於幢幡,由於幡的主體幡身是一狹長的絹帶,畫麵所限,因此呈現給觀者的畫像基本上是單獨的立像。書中收錄的兩幅絹畫《行道天王圖》,是難得一睹的群像,雖然畫幅不大,但給人的感覺卻是場麵壯闊,氣魄非凡。兩幅作品是相同的題材,而且構圖也大體接近,主要描繪瞭北方多聞天王即毗沙門天王帶領眾眷屬隨從,乘雲渡海,巡查領地。
內頁插圖
精彩書摘
金剛力士像(左)
該幅金剛力士像齣自於幡的主體幡身。幡的兩側流蘇綠邊呈綠色,一邊呈青綠色,底部的幡腳則呈深藏青色。圖中可以清晰地看齣幡腳與幡身相間隔的菱形格子。
畫像不論是用色手法還是顔料的質地,均能體現齣敦煌繪畫一貫的作風,紅、綠、白三種主色純淨而熱烈,以色調的強烈對比營造齣絢爛的感受。絳色的深淺濃淡變化,配閤著肌肉的綫描用筆,有力地凸顯齣金剛力士的強健筋骨,極富視覺感染力。
金剛力士像(右)
首先是金剛的嘴唇、裙帶以及右腳所踏的蓮花瓣的勾綫,皆設之以艷麗奪目的紅色,奪人眼目;其次是肌肉的突起部分采用瞭高光的技法,其錶現效果甚至勝齣前一幅作品。再者,身體的扭轉、右臂的上舉握拳,眉目口鼻的誇張,此類特點屬於當時畫工描繪金剛力士時比較常見的範式。如鹹通九年(868年)所製的著名的《金剛經》雕版印刷作品,其中便齣現瞭與本幅作品相似的金剛力士形象。最後值得讀者注意的是,勾描用筆大多起止露鋒,活脫脫行草書的筆意。當時的唐代繪畫流行“吳傢樣”的風格,這幅作品無疑提供瞭非常精彩的印證。
前言/序言
西域繪畫5:天王·金剛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果熟來禽圖頁,宋,林椿繪
評分
☆☆☆☆☆
商品還不錯,京東加油~!
評分
☆☆☆☆☆
戰國末期木闆畫
評分
☆☆☆☆☆
中國文化瑰寶,可以流傳韆古。
評分
☆☆☆☆☆
印刷很好,非常清晰,就是頁數少瞭點,其他沒得說,贊。
評分
☆☆☆☆☆
戰國末期木闆畫
評分
☆☆☆☆☆
(249窟、285窟等)在吸收傳統形式並把更多的生活情節和形象融入佛教壁畫創造中。通常這個時期的壁畫為白粉鋪底,以遒勁瀟灑的綫描和明快的賦色進行繪製。整體上,看來傳統畫風在敦煌佛教藝術中已得到進一步發展。
評分
☆☆☆☆☆
據史書記載,到六朝時期,已齣現不少獨立形態的花鳥繪畫作品,如顧愷之的《鳬雀圖》、史道碩的《鵝圖》、顧景秀的《蜂雀圖》、蕭繹的《鹿圖》等,雖然已看不到這些原作,但著錄資料已錶明當時花鳥畫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瞭。
評分
☆☆☆☆☆
遊,今春花鳥作邊愁。” 明 袁宏道 《狂言·讀卓吾詩》:“三春花鳥猶堪賞,韆古文章隻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