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外交史

中國近現代外交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熊誌勇,蘇浩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齣版社: 世界知識齣版社
ISBN:9787501226986
版次:1
商品編碼:10087705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5-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52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中國近現代外交史》新教材的篇幅大大縮小,38萬餘字歸納這100多年的中國近現代外交曆史。它突齣重要事件,減少不必要的細節,以便於學生的閱讀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它在繼承前人學術成就的同時吸收瞭近十幾年來的研究成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思想方法也有瞭根本性的轉變,再加上一批新史料的湧現,使學術界對這段曆史有瞭更深刻更實事求是的認識。也由於改革開放,中國人與世界各國人民的交往越來越多,使我們對這段曆史有瞭更全麵更細緻的瞭解。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簡明扼要,層次清楚,有史實有分析,用材料來支撐論點。這本書不僅可以用於課堂,也可以供其他外事乾部和對中國外交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全書分為18章完全是從教學安排的角度考慮的。為瞭便於學習和進一步瞭解有關曆史的詳細情況,每章的後麵都附有思考題和參考書目,全書後麵還附有其他通史類和國彆關係類的參考書目。
  這本新教材的篇幅大大縮小,38萬餘字歸納這100多年的中國近現代外交曆史。它突齣重要事件,減少不必要的細節,以便於學生的閱讀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它在繼承前人學術成就的同時吸收瞭近十幾年來的研究成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思想方法也有瞭根本性的轉變,再加上一批新史料的湧現,使學術界對這段曆史有瞭更深刻更實事求是的認識。也由於改革開放,中國人與世界各國人民的交往越來越多,使我們對這段曆史有瞭更全麵更細緻的瞭解。

目錄

第一章 西力東漸與清朝前期的中外關係
第一節 殖民主義勢力東侵
第二節 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
第三節 英國馬戛爾尼使團訪問中國
第二章 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的外交活動
第一節 鴉片戰爭
第二節 《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的訂立
第三節 鴉片戰爭給中外關係帶來的影響
第三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的外交活動
第一節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節 太平天國起義與列強的乾預
第三節 沙俄對中國的擴張
第四章 建立新的外交體製
第一節 洋務運動
第二節 列強擴大在華影響
第三節 教會擴張與教案的處理
第五章 邊疆危機的處理
第一節 琉球事件與日本侵颱
第二節 馬嘉理事件
第三節 伊梨問題
第四節 日本侵略朝鮮引起的危機
第六章 中法戰爭與列強在中國南部的擴張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七章 中日甲午戰爭期間的外交活動
第一節 中日在朝鮮半島的矛盾不斷加深
第二節 日本挑起戰爭
第三節 中俄結盟
第八章 義和團與八國聯軍入侵
第一節 帝國主義列強企圖瓜分中國
第二節 義和團運動
第三節 沙俄侵占中國東北
第九章 王朝外交的終結
第一節 清政府調整對外政策
第二節 中俄《交收東三省條約》的簽訂
第三節 日俄戰爭與清政府的“中立”
第四節 五大臣齣洋考察憲政
第五節 英國再次入侵西藏
第六節 列強爭奪鐵路修建權
第十章 辛亥革命時期和民國初年的外交活動
第十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
第十二章 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
第十三章 南北政府的對外政策
第十四章 南京國民政府的修約外交
第十五章 南京國民政府應對日本擴大侵華的外交活動
第十六章 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的國民政府外交
第十七章 參加反法西斯陣營與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
第十八章 內戰與南京國民政府外交的結束
參考書目
作者說明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想買,但是小地方根本沒有,京東商城,果然瞭瞭個去!

评分

评分

英國和美國倡導的新帝國主義理論遭到瞭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一、新帝國主義是一種冒險政策,它所宣揚的武力、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是極其危險的。違背瞭反殖民主義的曆史潮流,必將付齣巨大的道義代價和物質上的代價。二、美國英國推行新帝國主義將激化各種矛盾。例如,美國對阿富汗的戰爭已經使各伊斯蘭國傢走嚮兩個極端:其領導人追隨美國,而一些民眾則同情阿富汗人民和本拉登。再者,美英采取的政策與美國的一些盟國在政治理念上發生瞭分歧,另美國與歐盟的關係漸行漸遠;三、布什政府對世界形勢的估計是錯誤的。美國指責有些國傢“落後於時代”,其實,美國纔是真正落後於時代的國傢,因為當今世界的主潮流是要公正閤理的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而不是“美國統治下的和平”。

评分

書本沒有瑕疵,送貨速度太給力瞭,哈哈。在京東購物物流第一次這麼快。

评分

發貨還比較快,書也挺新的。要瞭解中國近現代外交,這本書值得一看。

评分

速度快,品相新,絕度正版

评分

评分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中國人對其文明的獨特性和成就亦有非常清楚的意識。中國學者因此十分自然地從文明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並且把世界看作是一個具有各種不同文明的、而且有時是相互競爭的文明的世界。因此,據我所知,中國學者對我1993年的文章《文明的衝突?》所作的評論總的來說精深而富有洞見,雖然他們有時也誤解瞭我論證中的政策含義,並對之持相當批評的態度。為此,我的完整著作現在尤其應與中國讀者見麵,這樣他們便可以瞭解我對世界政治所作的分析的更全麵、更精確和更詳盡的版本,而不僅僅是從一篇30頁的文章中可能瞭解的東西。

评分

感覺很好哦,紙質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