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傢書 珍藏版 精校精注 套裝全4冊 曾文正公傢書 曆史人物傳記書籍

曾國藩傢書 珍藏版 精校精注 套裝全4冊 曾文正公傢書 曆史人物傳記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國藩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线装书局
ISBN:9787512014855
商品编码:10266104422
包装:平装
开本:16
套装数量:4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曾國藩傢書》是曾國藩寫給傢人的書信集,起自1840年初,終於1871年底,主要記錄瞭其官宦生涯、身體狀況,平定太平軍、撚軍的經過,治軍方法、治學態度、為人處世,以及傢族事務處理、經濟開支、健康養生,等等,共計近1500封。本書收錄瞭近1000封。其寫信對象有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四個弟弟、兩個兒子,本書據此分瞭五篇;不過,各自所占篇幅不等。其中,寫給四個弟弟的約占七成,寫給兩個兒子的則近乎兩成。

《曾國藩傢書》雖然是傢書,但其中提及的人物眾多。除瞭傢庭成員以外,還有親傢陳源兗、郭嵩燾、羅澤南、劉蓉、郭沛霖、賀長齡、袁芳瑛等,“晚晴八大名臣”中的駱秉章、鬍林翼、左宗棠、彭玉麟、瀋葆楨、李鴻章(另外兩位是曾國藩、曾國荃兄弟)也悉數齣場;此外,還有湘軍、淮軍重要將領王錱、塔齊布、李續賓、李續宜、喬鬆年、鮑起豹、李元度、楊嶽斌、蕭啓江、僧格林沁、張國樑、鮑超、多隆阿、程學啓、劉銘傳、倪文蔚等,以及太平軍將領洪秀全、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楊輔清等。—這些人物都是重要曆史人物,為瞭方便閱讀,本書對他們做瞭注釋,大緻介紹瞭其人物生平。

本書的注釋,除瞭曆史人物介紹外,還包括不為今人所熟知的一些詞語。這些是以腳注的形式齣現的。另外,書信中齣現瞭一些乾支紀年,不方便今人閱讀,本書用年號紀年做瞭圓括號注。此外,書信中還齣現瞭六角括號注,這些則是曾國藩本人、其學生李鴻章等所加。—有瞭這些注釋,即使沒有所謂的“文白對照”的翻譯,全書閱讀起來也不會有什麼睏難。

最後要指齣的是,本書有一個顯著的特色,即目錄的閤理編排。顯而易見,書信多達韆封,這並非一個小數目。體現在目錄上,它不能是一串串的年月,否則枯燥乏味,翻閱起來沒有什麼意義;也不能是一串串的每封書信的大意概括,否則沒有時間脈絡可循,很容易讓讀者雲裏霧裏;而應是這兩者的結閤,把時間、事件結閤起來,如此一來,就能讓讀者對全書書信內容有個明晰的認識。

目 錄

第1篇 稟祖父母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請救濟族人

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初七日 告一傢病況及同鄉病故事

道光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告在京中窘狀及孫婦等病情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告生一女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請漆壽具及告英軍占寜波

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初十日 告江蘇、寶山、天津夷患,告不能

寄資迴傢

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初一日 告九弟已歸傢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 論高麗參之功用及與英國議和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 告升翰林院侍講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報告考差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請將銀饋贈戚族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告送率五迴傢及生女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告曾孫愛習字及曬皮衣之法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報告補侍讀及皇上求雪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道光二十七年正月十七日 欲另尋祖母墳地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官升四級,癬疾已將全好

第二篇 稟父母

道光二十年(1840年)

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 述到京後之狀況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謹守保身之訓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初三日 籌劃歸還藉款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日 藉銀寄迴傢用

道光二十一年九月十五日 九弟急欲南歸

道光二十一年十月十九日 九弟暫不歸傢

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在外藉債過年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初七日 便附傢中大布及茶葉

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十八日 九弟擇日南歸

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九弟習字長進

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 告孫女種牛痘及經濟狀況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初四日 兩弟患業不精

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十二日 問九弟路上安否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痛改過失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長女剛滿周歲·政簡人和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年漆壽材一次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促四弟、季弟師覺庵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順四弟、六弟之意任其來京讀書

道光二十三年四月二十日 盤查國庫巨案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 托人帶銀物至傢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暫緩兒女聯姻

道光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無法位置妹夫

道光二十四年七月二十日 勸弟除驕傲氣

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教弟注重看書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京寓慶祝壽辰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道光二十五年四月十五日 寄書物等迴傢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 不可入署說公事或與人構訟

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 專人去取藉款

道光二十五年七月初一日 問諸弟願意來京否

道光二十五年七月十六日 身上熱毒未好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 請祖父先換藍頂

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擬為六弟納監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日 報告兩次兼職

道光二十六年二月十六日 病在肝虛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請勿懸望得差

道光二十六年五月十七日 附呈考差詩文

道光二十六年閏五月十五日 六弟成就功名

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初三日 請敬接誥封軸

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 毋以男不得差及六弟不中為慮

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 四弟送歸誥軸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道光二十七年正月十八日 男在京事事省儉·告對九弟、季弟

之期望

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十日 遵命一意服官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應酬較繁,用費較廣,但不至窘迫

道光二十七年七月十八日 心疼父母操勞,望以細微事付之四弟

道光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 詢問托人寄上之物·告父母

勿因傢務過勞

道光二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當歸蒸雞治失眠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道光二十八年四月十四日 言長子、次子婚事

道光二十八年五月初十日 好地氣必團聚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初六日 升授禮部侍郎,官事、私事甚多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述紀澤姻事

道光三十年(1850年)

道光三十年三月三十日 具摺奏請日講

鹹豐三年(1853年)

鹹豐三年十月初四日 述辦水戰之法

鹹豐四年(1854年)

鹹豐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軍中要務數條

鹹豐四年五月二十日 在省中修理戰船

第三篇 稟叔父母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日 請再代辦壽材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道光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一日 移寓呂祖閣

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十七日 俠士料理友喪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日 報告升翰林院侍讀學士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寄銀五十兩迴傢並述其用途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道光二十八年七月二十日 望叔父母勿勞力過甚

道光二十八年九月十二日 托人帶歸銀

第四篇 緻諸弟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述修業以衛身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勿屈於小試·論《大學》

之綱領·作日課冊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論友人之德業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欲作“曾氏傢訓”·立

“課程錶”

附錄 “課程錶”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講讀經史之法、求師友之注意點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 喜述大考升官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述學詩習字之法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論孝悌之道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 述求師友宜專

道光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 告身健及紀澤婚事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述濟戚族之故

附錄 五箴並序﹝甲辰春作﹞

附錄 養身要言﹝癸卯入蜀道中作﹞

附錄 求缺齋課程﹝癸卯孟夏立﹞

道光二十四年四月十五日 喜得會試房差

道光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 托友帶歸各物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告應酬太忙及勿為時文所誤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論進德修業

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須立誌猛進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戒勿恃纔傲物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看書須有恒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 論詩之命意、結親之注意點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 無師無友亦可成一等人物

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初五日 述不願與歐陽結親之故

道光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帶物歸傢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 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道光二十五年七月三十日 述現服清涼藥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道光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 評論文章及書法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 問祖父病情,告不便迴傢

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十日 不可與人太疏·述許配二女事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八日 升內閣學士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勿占人便宜·兒女姻事勿太急

道光二十七年七月十八日 寄厚望於四弟·言六弟懶惰

道光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 述大女兒訂姻

道光二十七年九月初十日 欣聞兩次喜信

道光二十七年十月十五日 報武進士殿試情況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道光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一日 溫弟館事·述思歸省親之計

道光二十八年五月初十日 指導考試·勸勿告官

道光二十八年六月十七日 告誡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

道光二十八年十一月十四日 當添母親、嬸母、弟婦零用錢

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 述改屋之意見·告留心辦賊

之態度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道光二十九年正月初十日 慶賀澄弟生子·問去年接濟

各族戚之錢

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初六日 喜述補侍郎缺

道光二十九年三月初一日 寄歸銀兩物品

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告不必重價買地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愧不能照料祖父於病床前·論

持傢、賢肖

道光二十九年五月十五日 癬疾愈見大好

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初一日 托查遺失傢信

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十四日 祖父之病數月沒有音信

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十九日 述修改長郡館

道光二十九年七月十五日 計劃設置義田

道光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告紀澤患脾實積滯之疾·近日

銀錢甚窘

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四日 述派較射大臣

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五日 告在闈較射·告江岷樵傢遭難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三日 在京祭祖父

道光三十年(1850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初九日 迎養父母、叔父

鹹豐元年(1851年)

鹹豐元年三月初四日 四弟已經齣京

鹹豐元年三月十二日 具奏言兵餉事

鹹豐元年四月初三日 欲推社倉之法以惠地方

鹹豐元年五月十四日 摺奏直諫

鹹豐元年六月初一日 擬為紀澤訂婚

鹹豐元年七月初八日 勸勉遷善改過、修德讀書

鹹豐元年閏八月十二日 近有兩事不快·蘭姊、蕙妹二傢不睦

鹹豐元年八月十三日 成就紀澤親事

鹹豐元年八月十九日 詳述辦理巨盜、公議糧餉事

鹹豐元年九月初五日 勸諸弟除牢騷·論邑中勸捐事

鹹豐元年十月十二日 暫緩紀澤親事

鹹豐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誥封各軸已於今日領到

鹹豐二年(1852年)

鹹豐二年正月初九日 決定紀澤親事

鹹豐四年(1854年)

鹹豐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遣歸長夫多名

鹹豐四年四月初四日 餘帶水師開仗,竟全數潰散

鹹豐四年四月十四日 付迴奏摺底稿

鹹豐四年四月十六日夜 澄弟盡可不必來營

鹹豐四年四月二十日 湘勇退逃,廣東水師帶兵炮支援

鹹豐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廣東水師已到

鹹豐四年五月初一日 生性已定,不能威猛、精明

鹹豐四年五月初四日 鄂兵久無餉銀

鹹豐四年五月初九日 寄至傢中的諭旨、章奏等,要好好收藏

鹹豐四年六月初二日 勤則興,懶則敗

鹹豐四年六月初四日 長夫皆令迴裏

鹹豐四年六月初六日 廣西水勇到省

鹹豐四年六月十八日 湖北業已失守

鹹豐四年六月十二日 周鳳山之兵,可愛可敬

鹹豐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令子侄見軍旅

鹹豐四年七月二十一日 吾惟靜鎮、謹守以固軍心

鹹豐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述賊人數更多

鹹豐四年閏七月初二日 述陸路大勝

鹹豐四年閏七月初三日 智亭連破敵營

鹹豐四年閏七月初九日 即日移營前進

鹹豐四年閏七月十四日 述賊不能水戰

鹹豐四年閏七月二十七日 羅羅山四戰四捷

鹹豐四年八月十一日 宜注重勤敬和,更宜注意清潔

鹹豐四年九月十三日 注意勿使子侄驕佚

鹹豐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告戰事情況及聘請明師

鹹豐四年十一月初七日 帶歸卒歲之資·告軍中聲名極好

鹹豐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水營陣勢搖撼不動,是亦可喜之事

鹹豐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軍事愈辦愈難

鹹豐五年(1855年)

鹹豐五年正月初二日 水師陷入內河

鹹豐五年正月十八日 至江西整頓戰船

鹹豐五年二月二十九日 不料湖北失守·過問紀澤讀書之事

鹹豐五年三月二十日 認真操練水師

鹹豐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讀書不必求熟

鹹豐五年四月初八日 不必過問局外之事

鹹豐五年四月二十日 營中需纔孔亟

鹹豐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餘欲用單眼銃打賊

鹹豐五年五月二十六日 青山之戰大捷

鹹豐五年六月十六日 難以打齣湖口

鹹豐五年七月初八日 調彭雪琴來江

鹹豐五年八月十三日 由崇、通以搗武漢,有補於大局

鹹豐五年八月二十七日 陸軍勢已不支

鹹豐五年九月三十日 喜九弟得優貢

鹹豐五年十月十四日 諸弟應勤儉耕讀、奉親教子,不宜乾涉軍政

鹹豐五年十月十九日 擬添募五百人

鹹豐五年十一月初四日 監務籌餉有二

鹹豐五年十二月初一日 欣悉溫弟生子·贈族戚錢較往年增

鹹豐六年(1856年)

鹹豐六年正月十八日 細述鄂贛軍情

鹹豐六年二月初八日 述吉安府失守

鹹豐六年四月初八日 悲聞鄉人噩耗

鹹豐六年七月二十七日 瑞州賊勢浩大,難遽破也

鹹豐六年八月十八日 瑞州屢獲大勝

鹹豐六年九月初十日 自謂宦途風波·思抽身免咎

鹹豐六年九月十七日 催周鳳山速來

鹹豐六年十月初二日 望沅弟率所部來瑞州與溫弟並軍

鹹豐六年十月初三日 宜常在傢侍父並延師事

鹹豐六年十月初六日 九弟應聽駱中丞、左宗棠之調度

鹹豐六年十月初九日 不可久頓城下

鹹豐六年十月十三日 急來瑞州更替

鹹豐六年十一月初七日 不宜常常齣門·聯姻不必富室名門

鹹豐六年十一月初七日 軍餉可望充裕

鹹豐六年十一月十四日 紮營不可離城太近

鹹豐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看書不必一一求熟

鹹豐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與賊戰有兩難禦者

鹹豐七年(1857年)

鹹豐七年正月十五日 恐哨勇不老練

鹹豐七年正月十八日 第三女另行擇婿

鹹豐七年正月二十二日 軍事尚隱尚詭

鹹豐七年正月二十六日 宜全神注陸路

鹹豐七年二月初三日 切斷賊匪接濟文報,乃有望剋復

鹹豐七年九月二十二日 九弟性褊激似餘,宜息心忍耐

鹹豐七年十月初四日 勸宜息心忍耐為要

鹹豐七年十月初十日 進兵須由自己作主

鹹豐七年十月十五日 戒浪戰

鹹豐七年十月十六日 必須細偵賊情

鹹豐七年十月二十七日 根株不穩,一枝摺而眾葉隨之

鹹豐七年十一月初五日 交人料理文案

鹹豐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訓練兵勇須注重講辨

鹹豐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以誠待人,僞亦能誠

鹹豐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述無恒的弊病、帶勇之法

鹹豐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慚對江西紳士

鹹豐八年(1858年)

鹹豐八年正月初四日 帶兵應有強毅之氣

鹹豐八年正月十一日 公文不可疏懶

鹹豐八年正月十四日 待人注意真意與文飾·順便周濟百姓

鹹豐八年正月十九日 民宜愛而刁民不必愛

鹹豐八年正月二十九日 周濟受害紳民

鹹豐八年二月初二日 餘在外立誌,以愛民為主

鹹豐八年二月十四日 吉安敵軍死守孤城無路逃

鹹豐八年二月十七日 勉其帶勇須耐煩

鹹豐八年三月初六日 論“長傲、多言”為凶德緻敗者

鹹豐八年三月十三日 餘前有信求潤公保次青

鹹豐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願共鑒誡“長傲、多言”二弊

鹹豐八年三月三十日 注重“平和”二字

鹹豐八年四月初九日 宜以求纔為急

鹹豐八年四月十七日 述憑濠對擊之法·捐銀作祭費

鹹豐八年四月二十三日 弟之職分,以戰守為第1義,愛民次之

鹹豐八年五月初五日 勸捐銀修祠堂

鹹豐八年五月初六日 喜保同知花翎

鹹豐八年五月十六日 聖門教人,不外“敬恕”二字

鹹豐八年五月三十日 望九弟以“剋終”為貴

鹹豐八年六月初四日 赴浙辦理軍務

鹹豐八年六月十六日夜 稽查各員,頗難得公明之選

鹹豐八年六月二十三日 述自長沙起行

鹹豐八年六月二十七日 述寓武昌撫署

鹹豐八年七月初七日 此後凡寄傢書,應立日記薄

鹹豐八年七月十四日 過潯祭塔公祠

鹹豐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注重種蔬養魚豬等事

鹹豐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雖處順境,然寸心鬱抑

鹹豐八年八月初四日 擬優保李次青

鹹豐八年八月初六日 望九弟來營幫辦一切

鹹豐八年八月十四日 將迴駐弋陽

鹹豐八年八月十七日 述捐餉增學額

鹹豐八年八月二十二日 後輩子侄,總宜教之以禮

鹹豐八年八月二十二夜 喜聞剋吉安信

鹹豐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望九弟即來營小住

鹹豐八年八月二十九夜 盼弟至建昌一會

鹹豐八年九月二十八日 太平軍攻破浦口,解南京之圍

鹹豐八年十月初三日 述零匪難奏功

鹹豐八年十月十五日 囑九弟當報近日軍情

鹹豐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溫弟戰死

鹹豐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宜兄弟和睦,貴行孝道,實行“勤儉”二字

鹹豐八年十二月初三日 溫甫屍無下落

鹹豐八年十二月十三日 洪弟明年齣外,尚須再三籌維

鹹豐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每遇得意之時,即有失意之事相隨而至

鹹豐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述六弟遺骸未尋得

鹹豐九年(1859年)

鹹豐九年元旦 亂世居華屋廣廈,尤非所宜

鹹豐九年正月初八日 派太守在營看操,為沅弟分勞

鹹豐九年正月十一日 述起屋造祠堂、改葬之注意點,又述寫字之法

鹹豐九年正月十三日 奏溫甫殉難事

鹹豐九年正月二十三日 近日心緒鬱鬱,望沅弟來此

......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1872),道光十八年(1838年)進士,清末洋務派和湘軍首領,號滌生,湖南湘鄉白楊坪(今雙峰縣)人。

1847年7月13日,升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由從四品驟升二品,跨越四級。

1853年1月12日(鹹豐二年臘月初四),太平天國軍攻剋武昌;21日,清廷為瞭對抗太平天國,讓曾國藩以在籍侍郎身份在湖南辦團練,鏇即擴編為湘軍。3月,太平軍攻剋南京,定都於此,改稱天京。曾國藩率領湘軍齣省作戰。1854年鼕,奪取武昌、田傢鎮。1855年,在湖口、九江被打敗,退守南昌。1856年6月,因太平天國發生“天京事變”內亂,再次攻陷武昌。

1858年5月占領九江,11月令李續賓率領湘軍主力攻取三河鎮,被殲滅,李續賓、“六弟”曾國華二人身亡。鏇即,又以“九弟”曾國荃“吉字營”為基礎,擴充實力。

1860年6月中旬齣任兩江總督,督辦江南軍務,節製蘇、皖、贛、浙四省軍務。1862年2月(同治元年正月)拜協辦大學士,派李鴻章到上海,派左宗棠入浙江,並派“九弟”圍攻天京。

1864年7月,攻陷天京。1865年5月末,奉命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鎮壓撚軍,後戰敗;次年6月末,迴任兩江總督。9月,與李鴻章創辦上海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等,開始瞭中國近代軍事工業的建設。

1870年8月,查辦天津教案,懲辦民眾,對外妥協,受到輿論2譴責;月底,迴任兩江總督。

1872年3月12日(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病死在南京。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