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鹹豐、同治三朝大員張集馨的真實官場日記! 實錄政以賄成的腐敗製度、寡廉鮮恥的官場宵小、內憂外患的政治變局! 一代名相、死磕派、大老虎、官痞、紈絝子弟、將帥兵勇、番邦夷人……一部官場生態白描本! 從“讀聖賢書,初心不負”到“用黃老術,唾麵自乾”! 寫盡一位仕途坎坷、潔身自律、敬業務實的地方官員在統治體係中的尷尬與悲涼! 黃雲凱編寫的《我在大清官場30年》是一本揭露官場吏治腐敗醜態的個人史,記錄瞭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背景下,大清官場權力的層層牽製、政令懈怠、行賄受賄之風愈演愈烈的亂象。
《我在大清官場30年》以清代官場日記《道鹹宦 海見聞錄》為藍本創作,是清朝要員張集馨的自敘年 譜,也是其任職其間所經曆的大清官場人事浮瀋的敏 銳觀察及看法之記錄。張集馨的年譜比官場小說*真 實,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研究清史名傢在寫道鹹曆 史時都多次引用本書,其對大清官場的鬼蜮情形刻畫 入微,不亞於清末之《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 怪現狀》。
《我在大清官場30年》原著以文言寫成,雖然文 筆清麗,但對當下的普通讀者而言,通讀亦非易事。
《我在大清官場30年》將張集馨年譜易文為白,刪繁 就簡,將史實重新連綴成文。《我在大清官場30年》 為“口述曆史”風格,不戲說,不歪麯,語言生動, 故事性、知識性強。《我在大清官場30年》作者將曆 史材料以活潑風趣的語言進行加工,可讀性很高。
黃雲凱編寫的《我在大清官場30年》是一本揭露 官場吏治腐敗醜態的個人史,記錄瞭近代中國社會轉 型的背景下,大清官場權力的層層牽製、政令懈怠、 行賄受賄之風愈演愈烈的亂象。
黃雲凱,湖北沔陽人氏。自幼喜文,長而學史。七歲進學,小學而大學,學生而教師,至今三十五年。手不釋捲,腳不停步,立誌讀萬捲書,行萬裏路。旅行不走港澳,讀書尤愛野史。惜乎情纔俱短,所謂“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是也。轉而效仿黃氏先輩季剛先生,三十之前讀而不寫,五十之前述而不作。述者,藉古人之酒杯,澆今世之塊壘也。
我是誰
1836年道光十六年
齣掌朔平府
“窮翰林”受特簡
滿營兵鬧餉
1837年道光十七年
那些年,我們這樣滅蝗
賑災銀子難籌
飛來蝗禍
規矩是我定的
1838年道光十八年
怪事處處有,太原特彆多
政聲初起
代理太原府,兵匪一傢親
這個訟棍不好纏
曾經有十萬兩銀子放在我麵前
1839年道光十九年
這裏沒有潛規則
悼亡
迴任
代理雁平道
傳說有人被奸殺瞭
餘波蕩漾
狗咬狗,一嘴毛
1840年道光二十年
官場“死磕派”
哈羅暹被我馴服瞭
喪心昧良的虧空案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
英軍未到揚州先亂
在山西的*後半年
鴉片戰爭前夕的揚州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
從將軍到難民
顔伯燾“輸人不輸陣”
漳州讓我大開眼界
抵抗英夷
逃難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
丁憂在傢,恣情山水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
起復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
天下道府**肥缺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
肥缺變苦缺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
臬司是個殺人活
代理陝西臬司
升職離陝
皇帝的教誨
升任四川臬司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
四川亂象
啯匪很囂張
奸夫也念佛
沒有奸夫的奸殺案
牢頭綁官差
到處都是狗咬狗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
四川的臬颱比藩颱忙
治匪初見成效
同性戀引發的凶案
明目張膽的強奸
隱瞞盜案與誣良為盜
化外之民
放炮
升任藩司——*後的陛見
1850年道光三十年
**次任甘肅藩司
皇上大行
整頓吏治
徵剿野番種禍根
1851年鹹豐元年
**次被貶
拐道山西查貪汙
革職流放
1852年鹹豐二年
遣戍軍颱
1853年鹹豐三年
第二次被貶
在欽差大臣與直隸總督之間左右為難
見賊先奔的津勇
1854年鹹豐四年
迎擊長毛,屢敗屢戰
從獨流到舒鎮
從阜城到臨清
從清水塘到高唐
被馬踹瞭一腳
琦相病逝
1855年鹹豐五年
前頭捉住瞭李開芳
重迴軍營
統帥換成瞭僧郡王
水淹馮官屯
探親
1856年鹹豐六年
鹹豐像個“包打聽”
*後的江南大營
揚州城陷
年輕皇上的召見
桂良前倨而後恭
1857年鹹豐七年
再任甘藩
上梁不正下梁歪
窮斯濫矣
清官不到頭
邊境不寜
1858年鹹豐八年
臬司、藩司、代理藩司同時丁憂
邊患難靖
喪事也斂財
哀悼兼慈
震驚朝野的順天科場案
宵小橫行
1859年鹹豐九年
鹹豐還是那個鹹豐
避世桃源
再見鹹豐
1860年鹹豐十年
兩個總督,我都閤不來
紈絝子弟治下的福建官場
如此督撫
處處要用錢,人人都摟錢
糜爛的軍事
弱國的外交
離任
曾國藩也颳地皮
我眼中的湘軍將領
第三次丟官
1861年鹹豐十一年
賦閑
1862年同治元年
陝甘迴變
1863年同治二年
過瞭一迴巡撫癮
1864年同治三年
補好瞭東南,又爛瞭西北
1865年同治四年
告彆官場
後記:糾結的時代和糾結的我
當我看到《我在大清官場30年》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瞬間勾勒齣瞭一個畫麵:一個身著官服的士大夫,站在巍峨的宮殿前,眼神中透露齣經曆風雨後的沉靜與睿智。我一直對那個時代,特彆是清朝的官場文化充滿好奇。那種森嚴的等級製度,錯綜復雜的人際關係,以及背後隱藏的權力鬥爭,都讓我覺得十分引人入勝。這本書的題目,直接點齣瞭“三十年”這個漫長的時間跨度,這讓我聯想到,主人公一定經曆瞭從初入官場的新人,到經驗豐富的老官僚的轉變過程。我期待作者能夠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齣這個主人公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心理變化和人生感悟。他是如何適應那個時代的規則?如何在勾心鬥角中明哲保身?又如何在權力的漩渦中保持自己的初心?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窗戶,我希望能透過它,看到一個更真實、更立體的清朝官場。
评分《我在大清官場30年》,這個題目本身就帶有一種濃厚的曆史韻味和故事感。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我腦海中就立刻浮現齣瞭許多關於清朝官場的小說和影視劇的片段,但總覺得那些描繪或多或少帶有一些戲劇化的成分,不夠貼近真實。而“我在”兩個字,卻讓我覺得這本書會更加貼近個體,更具有一種親曆者的視角。我想象著,書中的主人公,一定是親身經曆過那個時代的官場百態,他見證瞭國傢的興衰,也目睹瞭人心的變幻。三十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個人從青澀走嚮成熟,從理想主義者變成現實主義者,或者在不斷的磨礪中,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棱角。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那個時代,讓我看到一個普通人如何在那個特殊的體製下生存、發展,並最終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有年代感,暗沉的色調和古樸的字體,瞬間就把人拉迴瞭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我一直對清朝的曆史非常著迷,尤其是官場的那些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總覺得那些文字背後藏著無數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本書的題目《我在大清官場30年》,光是聽著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能看到一個普通人如何在那個錯綜復雜的官場中摸爬滾打,一步步走嚮屬於自己的命運。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描繪那個時代的官員生活,他們的日常起居、工作內容、人際交往,以及麵對的種種挑戰和誘惑。是不是會有關於考試、升遷、派係鬥爭的詳細描述?會不會涉及到一些曆史上著名的事件,並且用獨特的視角去解讀?這本書帶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厚重和真實,我期待著它能展現一個立體、鮮活的清朝官場畫捲,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和人情世故。
评分我是一個曆史愛好者,特彆喜歡那些能讓我沉浸其中,仿佛置身於曆史場景中的作品。這本書的副標題“我在大清官場30年”,立刻吸引瞭我的目光。我腦海中浮現齣無數關於清朝官場的想象:從寒窗苦讀的金榜題名,到初入仕途的青澀懵懂;從小心翼翼的謹慎行事,到八麵玲瓏的左右逢源;再到權力的誘惑與腐蝕,以及最終的功成名就或身敗名裂。我特彆期待作者能夠通過“我”的視角,展現齣那個時代官場最真實的麵貌。不僅僅是宏大的曆史事件,我更關心的是那些微觀的細節:比如官員們平日裏是如何處理公務的?他們之間是如何溝通交流的?有沒有什麼不成文的規矩和潛規則?對於一個在這個環境中浸潤瞭三十年的“我”來說,一定會有許多旁觀者看不到的深刻體會和獨到見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部精心拍攝的曆史紀錄片,讓我看到一個更加生動、鮮活的清朝官場。
评分這本書的題目《我在大清官場30年》讓我産生瞭一種奇妙的期待。我總是對那些關於“小人物”在大時代洪流中的命運軌跡的故事特彆感興趣。在這個題目中,“我”似乎是一個親曆者,一個在清朝官場中度過瞭漫長歲月的人。我很好奇,這個人究竟是誰?他是一個滿腹經綸的讀書人,還是一個齣身貧寒、憑藉機緣巧閤進入官場的人?他的三十年,是平步青雲,還是步履維艱?他經曆瞭怎樣的風風雨雨,又結識瞭多少形形色色的人物?這本書給我的感覺,不僅僅是對曆史的簡單陳述,而更像是一種個人化的敘事,一種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時代體驗。我期待它能夠深入挖掘人性的復雜,展現齣在那個特殊年代,個體在權力、欲望、道德等多重因素的交織下,是如何做齣選擇,又將走嚮何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