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閱讀外文原著時都深有體會,大量的專有名詞是理解的極大障礙。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文中齣現Song of Solomon時,粗通英文的人大概都會不假思索地將它對應地譯成《所羅門之歌》。但是這個看似普通的專名翻譯起來卻並不如此容易,它是《聖經·舊約全書》中的一個著名篇章,嚴格來講,應該譯成《雅歌》纔對。實際上這個很常見的專名還不止有一種拼寫形式。比如The Song of Songs,又如Canticle of Canticles,還有Nashid Shelo—moh,都說的是它。而後者則是它的本來麵目——希伯來文拼寫形式。如果您讀原作時它恰好以這種麵貌現身,那麼即使您精通英文,也難免還是會墮入雲裏霧中。 再比如,美國電影Stuart Little的中文名是什麼?這個看上去像是一個人名的電影究竟應該翻譯成《斯圖亞特·利特爾》呢,還是《小斯圖亞特》?恐怕都不能算對。其實它早有一個充滿童趣的中譯名:《精靈鼠小弟》。它是我國進口的一部美國影片,上座率還蠻高的,很多人可能剛剛和孩子一起津津有味地欣賞過這部片子的碟片,可是當我們在某一外文資料上與這一英文專名狹路相逢時,我們當中又有幾個能立刻想到這說的就是《精靈鼠小弟》呢? 還有,您知道Woodstein(伍德斯坦)是什麼意思嗎? 這個在普通英漢辭典中難以找到的詞其實是齣自美國俚語,意思是“揭發黑幕的新聞記者”,是由水門事件揭發者《華盛頓郵報》記者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伯恩斯坦(carl Bein—stein)兩人的姓氏各取一半,綴閤而成的。 外文原著中存在著大量專名,涉及各個語種,各行各業。在閱讀乃至翻譯外文原著時,這些專名躲不開也繞不過,往往使人大傷腦筋。如果您不瞭解它們的準確意思,勢必影響您對原著的理解,甚至鬧齣笑話。比如,當年英國作傢托爾金齣版瞭三部麯神話小說The Lord of the Rings,名噪一時,而我們國內某文獻競想當然地將其譯為《行會首領》,從字麵上看,這個譯名似乎無可厚非,直到近年好萊塢把小說搬上銀幕,人們纔恍然大悟,書名中的Rings與“行會”風馬牛不相及。電影名日《指環王》(又作《魔戒》),現已傢喻戶曉,幾成經典。由此不難看齣,外文專名處處有陷阱,要想迅速弄清專名的確切意思,是一定要溯本求源,藉助特殊工具書的。 本詞典正是一部這樣的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