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機學說,是中醫學基礎理論之一,它是研究“辨證”的基本知識,既散見於《靈樞》、《素問》兩部古醫經中,尤其集中地記載於《素問·至真要大論》,凡十九條。因此,從來研究病機的,無不首先研習這十九條。 本書分為經文節錄、概述、臨證分析、王劉張三傢分析病機的比較觀這幾個方麵進行瞭係統的闡述。
病機學說,是中醫學基礎理論之一,它是研究“辨證”的基本知識, 既散見於《靈樞》、《素問》兩部古醫經中,尤其集中地記載於《素問· 至真要大論》,凡十九條。因此,從來研究病機的,無不首先研習這十九 條。
唯十九條言簡旨深,雖經注釋,仍不易領悟其在臨證時的具體運用。
作者將十九條的原文拆散,提取其所有三十病證,分列於形體、藏氣、二 陰、神誌四類。每一病證,都就其原條文的精神所在,分析其為寒為熱, 屬虛屬實之不同證候,並各擬附施治方藥,足以啓發對古典醫籍理論的體 會和臨證具體運用理論的方法。
本書可供學習研究中醫學者及臨床醫師參考。
經文節錄
一、概述
(一)發病
(二)病因
(三)辨證
二、臨證分析
(一)形體諸病
1.眩暈
2.瞀冒
3.項強
4.口噤
5.振掉
6.瘛疭
7.厥逆
8.痿蹙
9.鼓栗
10.痙
11.強直
12.收引
13.轉戾
14.肘腫
15.脹滿
16.瘡
17.酸疼
(二)藏氣諸病
18.喘腣
19.鬱
20.衝逆
21.嘔吐
22.吐酸
23.下迫
(三)二陰諸病
24.大便固秘
25.癃閉
26.泄瀉
27.小便渾濁
(四)神誌諸病
28.狂
29.躁
30.驚駭
三、王劉張三傢分析病機的比較觀
方名索引
我是一位資深的中醫師,從事臨床工作已經有二十多年瞭。在這行裏摸爬滾打這麼久,深知臨證的重要性,也見過不少理論紮實卻臨證乏力的同行。這套書的齣現,恰恰彌補瞭這一塊的空白。它不是那種空談理論的書,而是真正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典範。我尤其欣賞它在“病機分析”上的深度挖掘,並沒有停留在錶麵的病因病機,而是深入到疾病發生發展的內在機製,以及個體差異所帶來的病機變化。這對於精準辨證施治至關重要。而且,書中對“運氣學說”的解讀,也顯得格外透徹。我一直認為,運氣學說是中醫認識和防治疾病的一個重要維度,但很多時候,由於其本身的復雜性和深奧性,往往被忽略或誤解。這套書卻能將其與臨證緊密結閤,指齣如何在具體的臨床實踐中運用運氣學說的指導思想,來調整治療方案,這在以往的書籍中是很少見的。我讀完其中的幾篇文章,感覺自己的思路一下子開闊瞭許多,對於一些疑難雜癥的診治,也有瞭新的啓發。
评分我個人對中醫的瞭解相對來說比較淺薄,平時看書總覺得有些晦澀難懂,尤其是涉及到復雜的理論推演時,常常會感到力不從心。這套書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這樣渴望進步但又缺乏基礎的讀者量身定做的。它在講解中醫理論的時候,非常注重邏輯性和條理性,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一點點地引導讀者進入中醫的深邃世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一些經典理論的闡釋,並沒有直接搬用古人的原話,而是結閤瞭現代的語言習慣和醫學知識,進行瞭非常生動形象的類比和解釋。這種“翻譯”的過程,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門檻。同時,它還插入瞭一些案例分析,將抽象的理論具體化,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理論在臨床上的應用。我記得其中有一個關於“濕邪”的論述,通過一個具體的病例,清晰地展現瞭濕邪的形成、演變以及治療思路,讓我豁然開朗。我覺得這本書非常適閤作為中醫入門或者進階的輔助讀物,它既有理論深度,又不失實踐指導意義,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评分拿到這套書,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濃厚的學術氛圍。書中的文字,無論是理論的闡述還是醫案的分析,都透著一股嚴謹和沉靜。作者在引用古籍時,都會注明齣處,並且對一些關鍵的字詞進行解釋,這對於我這種喜歡追根溯源的讀者來說,是極大的便利。我一直覺得,中醫的精髓在於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哲學思想,而這套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在講醫學,更是在傳遞一種中醫的思維方式和哲學觀。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對於“陰陽”、“五行”等基本概念的闡釋,並不是簡單地給齣定義,而是通過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以及與自然現象的聯係,來幫助讀者理解其內在的深刻含義。這讓我意識到,學習中醫,不僅僅是學習一套技術,更是學習一種看待世界、理解生命的方式。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醫學知識本身,更在於它所蘊含的文化和哲學智慧。
评分我是一名對中醫曆史和發展曆程非常感興趣的研究者。市麵上關於中醫的書籍很多,但真正能夠讓我眼前一亮的卻不多。這套書的齣版,可以說是為中醫研究領域注入瞭新的活力。它在“名傢臨證醫著重刊”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精選瞭曆代名傢的經典醫著,並且進行瞭細緻的整理和注釋。我注意到,書中收錄的醫案,很多都來自於一綫臨床,真實反映瞭名傢們是如何將理論應用於實踐的。這對於我們研究中醫的臨床發展脈絡,以及不同學派的臨證特點,提供瞭非常寶貴的資料。特彆是書中對一些古代醫傢思想的梳理和評價,非常有深度,也很有啓發性。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醫案,更是對這些醫案背後的思想、理論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幫助我們理解名傢們為何會做齣這樣的診斷和治療。我覺得這本書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中醫發展史,或者想要學習曆代名傢臨證經驗的研究者來說,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评分這套書的裝幀確實很精美,厚重的紙張,典雅的封麵設計,一看就很有收藏價值。我最喜歡的是它在內容呈現上的用心,排版清晰,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非常舒服。尤其是那些古籍原文的引用,都做瞭非常細緻的校勘和注釋,這對於我這種對古籍原文比較挑剔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很多時候,看古籍最怕的就是錯漏和誤讀,這套書的嚴謹性讓我可以放下心來,專注於理解醫理。而且,它在古代醫學理論與現代臨床實踐之間的銜接上也做得相當不錯。雖然我還沒有完全讀透,但初步翻閱下來,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堆砌的書,更是在探討如何將古人的智慧轉化為解決當下病患的實際方案。這種“古為今用”的視角,在我看來是中醫書籍最寶貴的地方之一。它沒有生硬地將理論脫離臨床,而是通過大量的醫案分析,生動地展示瞭辨證論治的精髓。對於想要深入理解中醫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的學習平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