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009269 9787115421128 9787115373861 9787115404800
日本人氣科普係列《超弦理論》第3部
觸摸自然的基本結構
重釋物質的存在意義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日本東京大學Kavli數學物理學聯閤宇宙研究機構研究主任 大栗博司 教授 科普力作
世界深層的微觀奇妙之旅 / 探秘質量之源與萬物存在 / 迫近自然深淵中的謎底
,章 引力的七大不可思議 1
1.不可思議之一:引力是“力” 3
2.不可思議之二:引力的強度非常弱 6
3.不可思議之三:引力即使分開也能起作用 9
4.不可思議之四:引力對一切物體的作用都是一樣的 12
5.不可思議之五:引力是“幻想” 17
6.不可思議之六:引力的大小“恰到好處” 19
7.不可思議之七:引力的理論還不完善 21
第二章 具有伸縮效應的時空——狹義相對論 23
1.物理學傢是激進的保守主義者 25
2.物理學的理論是以“10億”米的步伐發展而來的 27
3.納米世界的納米技術 32
4.電波、光和放射綫都是電磁波的一種 34
5.無論怎麼疊加,光速都不變 36
6.驗證光速不變的“邁剋爾遜-莫雷實驗” 38
7.明明是同時齣的“石頭剪子布”,為什麼變成慢齣犯規呢? 42
8.列車內的1秒與外麵的1秒長短不同! 48
9.發生變化的不僅僅是時間,距離也會伸縮! 50
10. E=mc2是固定匯率製中的匯率 51
序言一
序言二
前言
,章 為什麼不是“點”?
1、“點”是沒有部分的
2、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
3、標準模型之問題一:暗物質與暗能量
4、標準模型之問題二:無法解釋引力
5、解釋場力不可思議的“場”
6、點粒子引起的“無窮大”問題
7、不放棄“點”的想法
第二章 微觀世界的“窮途末路”與“柳暗花明”
1、解決無窮大的兩種可能
2、光既是“波”又是“粒子”
3、“反粒子”也會引起無窮大
4、“重整化”的作用超齣瞭我們的預想
5、“重整化”讓“無知的分類”變為可能
6、引力為“重整化”關上瞭一道門
7、黑洞是結構層次的終點
第三章 從“弦理論”到“超弦理論”
1、以根本解決方案為目標的弦理論
坦白說,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對“引力”的理解僅停留在“蘋果落地”這個層麵。然而,這本書卻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將引力這個我們最熟悉的現象,挖掘齣瞭最令人驚嘆的深度。作者的敘述方式極具感染力,他首先從宏觀的星係運轉、行星軌道入手,描繪瞭引力在宇宙尺度上的巨大作用,然後層層遞進,深入到微觀粒子層麵,探討瞭引力在量子世界中的錶現。我非常著迷於書中關於“黑洞”的章節,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黑洞如何扭麯時空,如何吞噬一切物質,甚至連光都無法逃脫。這種描繪,充滿瞭神秘感和力量感。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停留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而是觸及瞭引力的量子化問題,以及當前科學傢們在試圖統一引力與其他基本力時所麵臨的挑戰。他用形象的比喻,比如“漏水的水管”來形容理論的睏境,讓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也能體會到科學傢們的艱辛和探索的魅力。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對引力的理解,仍然隻是冰山一角,宇宙中還隱藏著無數未知的奧秘,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评分我必須承認,在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知識儲備不足,但正是這種“不足”,反而激發瞭我更強烈的學習欲望。這本書在講解“引力是什麼”時,並沒有簡單地將其定義為一種力,而是將其置於廣闊的時空背景之下。作者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齣發,循序漸進地引入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解釋瞭引力如何是時空彎麯的結果。我尤其被書中對於“引力波”的描述所吸引,那是一種來自宇宙深處的“漣漪”,是宇宙大事件留下的痕跡。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將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變得鮮活起來,仿佛我能親眼看到時空的扭麯,親耳聽到引力波的傳播。在探討“弦理論”時,作者也並未迴避其復雜性,而是通過一係列巧妙的比喻,比如將粒子想象成不同音符的“弦”,將宇宙的和諧統一比作一首宏大的交響樂,讓我對這個高深的理論有瞭一個初步的感知。他對於“時間、空間及宇宙的本原”的追問,更是將整本書的格局進一步提升,引導我們去思考,我們所處的世界,其最終的根基到底是什麼。這本書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科學探索的道路是無窮無盡的,而我們所見的宇宙,不過是更廣闊存在的冰山一角。
评分這本書的開篇就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讀者從日常的認知中抽離,仿佛推開瞭一扇通往宇宙最深邃之處的大門。作者的敘事風格,並非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科普講解,而是充滿瞭探索的激情和對未知的敬畏。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停下來,望著窗外漆黑的夜空,想象那些遙遠的星係,那些可能存在的、我們尚未觸及的物理規律。書中對“隱匿魔法”的解讀,並非是虛幻的奇談怪論,而是巧妙地將前沿的物理學理論,如弦理論的一些基礎概念,以一種類比和想象的方式呈現齣來,讓即使是對物理學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窺見其精妙之處。例如,書中在闡述多維空間時,並非生硬地拋齣公式,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像是邀請讀者走進一棟多層建築,從不同的視角去理解“維度”這個抽象的概念。這種“化繁為簡”的敘述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同時又保持瞭科學的嚴謹性。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強力與弱力”的闡述,它不僅僅是物理學中的兩種基本力,在作者筆下,它們被賦予瞭宇宙塑造者的角色,它們的相互作用,構成瞭我們所見的物質世界,也決定瞭恒星的生死,星係的形成。這種宏大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瞭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現象,原來在背後,有著如此宏偉而精巧的運行機製。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地方,在於它並非一本簡單的知識堆砌。作者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視角,將自己對宇宙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其中,讀起來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對話。在闡述“強力與弱力”時,他不僅僅列舉瞭它們的性質,更探討瞭它們如何塑造瞭宇宙的演化,從早期宇宙的極度高溫高密,到如今我們所見的復雜多樣的物質形態,強弱力的“功勞”居功至偉。他甚至將這兩種力的相互作用,比喻成一場宇宙的“舞蹈”,充滿瞭動態和生機。而當他談及“弦理論”時,那種對未知的探索熱情,對宇宙和諧統一的追求,更是躍然紙上。他描述的“弦”的振動,不僅僅是數學上的模型,更像是宇宙最根本的“語言”,一切的物質和現象,都源於這些微小弦的共鳴。這種將抽象理論與感性體驗相結閤的敘事,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啓迪思維,激發我們對宇宙的敬畏之心。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多維空間”的聯想,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提齣瞭一係列引人深思的問題,引導讀者去思考,去拓展自己的想象力邊界。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踏上瞭一場穿越時間與空間的哲學之旅。作者在探討“時間、空間及宇宙的本原”時,並沒有局限於傳統的時空觀,而是大膽地引入瞭弦理論的視角,讓我們得以重新思考時間是否真的綫性流逝,空間是否真的隻是一個靜態的背景。那些關於“膜宇宙”、“額外維度”的設想,雖然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的情節,但作者在解釋時,始終迴歸到科學的邏輯和證據,讓人在驚嘆之餘,也能感受到其背後深厚的研究支撐。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時間旅行”的討論,它並非簡單的臆想,而是基於相對論和弦理論的一些可能性推演。作者的筆觸是審慎而又充滿想象力的,他引導我們去思考,如果我們能夠操縱時空,會對宇宙産生怎樣的影響?道德、因果律又會麵臨怎樣的挑戰?這種跨領域的探討,讓這本書超越瞭單純的物理學科普,觸及瞭哲學、甚至人類存在的根本問題。在讀到關於“宇宙的本原”時,我感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仿佛宇宙的麵紗被輕輕揭開瞭一角,露齣瞭其深邃而神秘的內核。作者並沒有給齣最終的答案,而是鼓勵讀者去思考,去質疑,去追尋。這種開放性的結局,反而激發瞭我更強的求知欲,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瞭解更多。
评分可以
评分可以
评分可以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可以
评分可以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