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裝目錄 (以實物為準) | ||||
序號 | ISBN | 書名 劉渡舟醫書七種 | 單價(元) | 作者 |
1 | 9787117173582 | 書名 肝病證治概要 | 28.00(元) | 作者 劉渡舟 |
2 | 9787117173537 | 書名 傷寒論十四講 | 25.00(元) | 作者 劉渡舟 |
3 | 9787117173544 | 書名 傷寒論詮解 | 40.00(元) | 作者 劉渡舟 |
4 | 9787117173551 | 書名 金匱要略詮解 | 39.00(元) | 作者 劉渡舟 |
5 | 9787117173568 | 書名 新編傷寒論類方 | 28.00(元) | 作者 劉渡舟 |
6 | 9787117173520 | 書名 傷寒論通俗講話 | 26.00(元) | 作者 劉渡舟 |
7 | 9787117173575 | 書名 經方臨證指南 | 28.00(元) | 作者 劉渡舟 |
內容簡介 | |
目錄 上篇 概論 一、肝在生命運動中的地位和生理特點 二、肝病的病變規律 三、肝病的診斷學特點 四、肝病的治療原則 中篇 肝病證治規律 第*章 肝氣鬱結證治 一、肝氣抑鬱 二、肝鬱挾痰 三、肝鬱挾熱 四、肝鬱挾寒 五、肝鬱挾食 六、肝鬱挾濕 第二章 肝氣衝逆證治 一、氣逆本髒 二、氣火內鬱 三、肝氣衝心 四、肝氣犯肺 五、肝脾失調 六、肝氣乘胃 七、肝氣及腎 八、肝氣迫及衝任 第三章 肝火證治 一、肝火上炎清竅 二、肝火內擾胸脘 三、肝火擾魂 四、肝火充斥三焦 五、肝火犯肺 六、肝火擾心 七、肝火傷脾 八、肝火灼腎 九、肝火動血 十、肝火下迫大腸 第四章 肝火傷陰證治 一、肝火自傷肝陰 二、肝火中傷胃陰 三、肝火下傷腎陰 四、肝腎陰虛,虛火上炎 第五章 肝風證治 一、肝火動風 二、肝陽上亢 三、陰虛風動 四、肝風挾痰 五、濕熱在經,肝風內動 六、肝風內動,竄犯心包 七、脾虛風動 第六章 濕熱諸毒黃疸證治 一、濕熱在肝 二、濕毒凝結 三、濕熱黃疸 四、濕熱傷陰黃疸 五、瘀血黃疸 六、疫毒黃疸 七、寒濕黃疸 第七章 氣血瘀滯證治 一、肝血瘀滯 二、肝血瘀而有腹水 三、肝脾之積 四、肝著 五、肝絡不和 六、肝寒血凝經脈 第八章 寒熱錯雜證治 一、寒熱錯雜 二、肝熱脾寒 三、上熱下寒 第九章 肝寒證治 一、肝寒濁陰上逆 二、寒滯肝脈 三、肝病腹脹而脾腎虛寒 第十章 肝虛證治 一、肝血不足 二、肝陰不足 三、陰損及陽 四、肝氣虛衰 五、肝陽虛衰 六、肝虛欲脫 總結 下篇 附篇 一、《西溪書屋夜話錄》評講 二、膽腑理論及臨床 三、肝病用藥指歸 目錄第*講《傷寒論》導言 一、《傷寒論》的曆史變革 二、《傷寒論》是一部什麼書 三、六經的概念 四、六經辨證方法 五、六經為病傳變 六、“六經”析疑 七、論八綱辨證與六經辨證的關係 八、《傷寒論》的治療法則 九、《傷寒論》的方劑 十、學習《傷寒論》的方法 第二講試論《傷寒論》條文組織排列的意義 一、《太陽病上篇》30條 二、《太陽病中篇》97條 三、《太陽病下篇》51條 四、《陽明病篇》84條 五、《少陽病篇》10條 六、《太陰病篇》8條 七、《少陰病篇》45條 八、《厥陰病篇》58條 九、《霍亂病篇》10條 十、《陰陽易瘥後勞復病篇》7條 十一、小結 第三講試論六經為病提綱證的意義 一、太陽病的提綱證 二、陽明病的提綱證 三、少陽病的提綱證 四、太陰病的提綱證 五、少陰病的提綱證 六、厥陰病的提綱證 第四講《傷寒論》的氣化學說 一、太陽經病 二、陽明經病 三、少陽經病 四、太陰經病 五、少陰經病 六、厥陰經病 七、小結 第五講試論桂枝湯的加減證治 一、桂枝湯的適應證 二、桂枝湯的臨床應用 三、桂枝湯的加減應用 第六講試論麻黃湯的加減證治 一、麻黃湯的適應證 二、麻黃湯的臨床應用 三、麻黃湯的加減應用 第七講試論苓桂劑的加減證治 一、水氣的概念 二、水氣上衝的證機 三、水氣上衝的證治 第八講試論白虎湯類的加減證治 一、白虎湯 二、白虎加人參湯 三、白虎加桂枝湯 四、竹葉石膏湯 五、白虎加蒼術湯 六、玉女煎 七、化斑湯 第九講試論承氣湯類的加減證治 一、大承氣湯 二、小承氣湯 三、調胃承氣湯 四、麻子仁丸 五、桃核承氣湯 六、厚樸七物湯 七、厚樸三物湯 八、厚樸大黃湯 九、大黃硝石湯 十、大黃牡丹皮湯 十一、三一承氣湯 十二、黃龍湯 十三、增液承氣湯 第十講試論柴鬍湯類的加減證治 一、小柴鬍湯證治 二、小柴鬍湯的加減證治 第十一講試論理中湯類的加減證治 一、理中湯 二、桂枝人參湯 三、甘草乾薑湯 第十二講試論四逆湯類的加減證治 一、四逆湯 二、四逆加人參湯 三、通脈四逆湯 四、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五、白通湯 六、白通加豬膽汁湯 七、乾薑附子湯 八、茯苓四逆湯 九、附子湯 第十三講對寒熱錯雜諸方綜述 一、半夏瀉心湯 二、附子瀉心湯 三、黃連湯 四、烏梅丸 五、麻黃升麻湯 六、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第十四講使用經方的關鍵在於抓住主證 一、什麼是主證,為什麼要先抓主證 二、抓主證,也要注意兼證 三、變證的形成及其臨床意義 四、夾雜證形成的特點 五、抓主證,使用經方的治例 六、小結 目錄 傷寒卒病論集 緒論 各論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上 桂枝湯 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桂枝加附子湯 桂枝去芍藥湯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二麻黃一湯 白虎加人參湯 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傷寒卒病論集 緒論 各論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上 桂枝湯 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桂枝加附子湯 桂枝去芍藥湯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二麻黃一湯 白虎加人參湯 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 甘草乾薑湯 芍藥甘草湯 調胃承氣湯 四逆湯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中 葛根湯 葛根加半夏湯 葛根黃芩黃連湯 麻黃湯 大青龍湯 小青龍湯 乾薑附子湯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桂枝甘草湯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厚樸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 芍藥甘草附子湯 茯苓四逆湯 五苓散 茯苓甘草湯 梔子豉湯 梔子甘草豉湯 梔子生薑豉湯 梔子厚樸湯 梔子乾薑湯 小柴鬍湯 小建中湯 大柴鬍湯 柴鬍加芒硝湯 桃核承氣湯 柴鬍加龍骨牡蠣湯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 桂枝加桂湯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抵當湯 當歸四逆湯 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麻黃升麻湯 韆薑黃連黃芩人參湯 白頭翁湯 辨霍亂病脈證並治法 四逆加人參湯 理中丸(湯) 四逆加豬膽汁湯 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法 燒棍散 枳實梔子豉湯 牡蠣澤瀉散 竹葉石膏湯 附:《傷寒論》原文校勘 目錄 髒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 痙濕喝病脈證第二 百閤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瘧病脈證並治第四 中風曆節病脈證並治第五 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金匱要略方論捲中 五藏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 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並治第十三 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 黃疸病脈證並治第十五 驚悸吐血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治第十九 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 婦人産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雜療方第二十三 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 果實菜榖禁忌並治第二十五 附:《金匱要略方論》原文校勘 目錄 桂枝湯類概述 一、桂枝湯 二、桂枝加葛根湯 三、桂枝加附子湯 四、桂枝去芍藥湯 五、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六、桂枝麻黃各半湯 七、桂枝二麻黃一湯 八、桂枝二越婢一湯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 十、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十一、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 十二、桂枝甘草湯 十三、小建中湯 十四、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十五、桂枝加桂湯 十六、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十七、桂枝附子湯 …… 麻黃湯類概述 葛根湯類概述 抵當湯類概述 梔子豉湯類概述 陷胸湯類概述 瀉心湯類概述 甘草湯類概述 苓桂術甘湯類概述 黃芩黃連湯類概述 白虎湯類概述 承氣湯類概述 柴鬍湯類概述 芍藥當歸湯類概述 乾薑湯類概述 赤石脂湯類概述 四逆湯類概述 雜方類概述 目錄 一、概論 (一)《傷寒論》的産生與演變 (二)《傷寒論》是一部什麼書 (三)什麼是“六經” (四)六經病的傳變 (五)六經病的主證、兼證、變證與挾雜證 (六)《傷寒論》的治法與方劑 (七)《傷寒論》的辨證論治精神 (八)怎樣學習《傷寒論》 二、辨病發陰陽寒熱綱要 三、辨太陽病脈證並治 四、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五、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六、閤病、並病 七、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八、辨少陰病脈證並治 九、辨厥陰病脈證並治 十、辨霍亂病脈證並治 十一、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 目錄 上篇經方臨證治驗錄 1.桂枝湯證 (時發熱自汗齣、風疹、汗齣偏沮各一案) 2.桂枝加葛根湯證 (口眼斜一案;又附1:項背強痛一案) 3.桂枝加附子湯證 (房後傷風一案;又附:漏汗一案) 4.桂枝去芍藥湯證 (胸悶一案) 5.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證 (胸痛一案) 6.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證 (産後身痛一案) 7.桂枝加桂湯證 (奔豚病一案) 8.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證 (遺精一案) 9.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證 (神亂一案) 10.桂枝加芍藥湯證 (虛利、腹痛各一案) 11.桂枝加大黃湯證 (久利一案) 12.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證 (氣脹一案) 13.黃芪桂枝五物湯證 (血痹二案) 14.麻黃湯證 (太陽傷寒證一案;又附:小兒傷寒一案) 15.麻黃加術湯證 (水腫一案;又附:頭痛一案) 16.桂枝二麻黃一湯證 (類瘧一案) 17.桂枝二越婢一湯證 (類瘧一案) 18.葛根湯證 (口噤一案;又附:頭項強痛一案) 19.葛根加半夏湯證 (二陽閤病一案) 20.小青龍湯證 (寒飲咳喘、過服小青龍湯救逆各一案) 21.大青龍湯證 (溢飲一案;又附:傷寒高熱一案) 22.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證 (疹伏不透一案;又附:肺熱咳嗽一案) 23.越婢加半夏湯證 (肺風一案) 24.越婢加術湯證 (溢飲一案) 25.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證 (心悸一案) 26.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證 (水氣上衝、奔豚證、鼻不聞香臭、眩暈各一案;又附:水氣上衝一案;苓桂杏苡湯證、苓桂芥甘湯證、苓桂茜紅湯證各一案) 27.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證 (奔豚證、欲作奔豚證各一案) 28.茯苓甘草湯證 (心下悸動、頭痛各一案;又附:胸悶一案) 29.苓桂杏甘湯證 (咳喘、喘而心悸各一案) 30.五苓散證 (癲癇、陰腫、疝氣各一案) 31.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證 (低熱、偏頭痛、項強腹痛各一案) 32.桃核承氣湯證 (驚狂一案) 33.抵當湯證 …… 下篇 醫論集 |
目錄 | |
肝病診治一直是臨床的一個重要課題,其中尤以傳染性肝炎流行為廣泛,威脅著人民的身體健康。為此.作者搜集古人治肝病的經驗,結閤臨床的要求。以及作者(劉渡舟)多年的治療體會,編成《肝病證治概要》。《肝病證治概要》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論述瞭肝病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問題:中篇論述瞭肝病的分類.肝病的辨證和臨床的經驗;下篇附《西溪書屋夜話錄》評講一文,以作為學習王氏治肝方法的參考。且論及膽腑理論和臨床用藥等相關問題.前後互閱,可相得益彰。本書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閤,以能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為宗旨。供臨床醫生參考。 《傷寒論十四講》專題講述瞭《傷寒論》中的十四個重要問題。第*講闡述瞭《傷寒論》的曆史沿革,以幫助讀者正確理解此書涵義:第二講論述瞭《傷寒論》條文排列的有機聯係,剖析瞭它的辨證思想和方法:第三講是六經為病提綱證的現實意義:第四講介紹瞭《傷寒論》的氣化學說,六經、六氣陰陽變化規律。從第五講至第十三講采用瞭以方帶證的歸類方法,把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的主要方證進行瞭歸納,並附有後世方證和醫案,以供臨床藉鑒。*後一講為作者使用經方的心得體會,也對上述諸講作瞭簡明扼要的總結。《傷寒論十四講》由劉渡舟編著。 《現代著名老中醫名著重刊叢書·劉渡舟醫書7種(第10輯):傷寒論詮解》主要根據劉渡舟教授給北京中醫學院1978屆研究生講授《傷寒論》*整理而成。取金人成無己的《注解傷寒論》為藍本,除對《辨脈法》、《平脈法》、《辨不可發汗病脈證並治法》等內容作瞭刪節外,其主要部分均予保留,並按原文排列順序,逐條加以解釋。全書共10篇,414條,113方(佚1方)。《現代著名老中醫名著重刊叢書·劉渡舟醫書7種(第10輯):傷寒論詮解》在保持作者的學術觀點及臨床體會的同時,適當介紹曆代注傢觀點。著重於理法藥的分析、病機的探討、病證的鑒彆比較等。《現代著名老中醫名著重刊叢書·劉渡舟醫書7種(第10輯):傷寒論詮解》文字通俗易懂,在闡發理論的同時聯係臨床病例,對《傷寒論》學習者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劉渡舟、蘇寶剛、龐鶴編著的《金匱要略詮解》取《古今醫統正脈全書》本為藍本,參考明萬曆趙開關校刊《仲景全書》本及涵芬樓藏明刊本校對,並結閤自己的教學和臨床體會。仿《傷寒論詮解》體例對《金匱要略》原文進行瞭全麵闡釋。全書共25篇。前22篇共有條文396條,除係統地對原文進行詮解外,還附有相應的選注和醫案:*後3篇論述瞭《雜療方》、《禽獸魚蟲禁忌並治》和《果實菜榖禁忌並治》等。《金匱要略詮解》在保持作者獨特的學術觀點及臨床體會的同時。精選曆代注傢觀點.著重於理法方藥的分析、病機的探討、病證的鑒彆比較等。本書文字通俗易懂,在闡發理論的同時密切聯係臨床實際,對《金匱要略》學習者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傷寒論》為東漢張仲景所著,以六經辨證為全書的綱領。有機地將理、法、方、藥一綫貫通,主論傷寒. 兼論雜病,被後世醫傢奉為辨證論治 的典範。劉渡舟編著的《新編傷寒論類方》以明代趙開關復刻的《傷寒論》為藍本。采用不類經而類方的整 理方法,將《傷寒論》各方編排為桂枝湯類、麻黃湯類、葛根湯類等18個類彆,按類進行解釋,《新編傷寒論類方》在體例上 設有概述、方名、藥物組成、煎服法、加減法等12個環節,力求讀者從方以識證,從證而知辨,使方證一脈 貫通,而能起到綱舉目張之效。從而 有效地指導臨床辨證論治。 《傷寒論》是後漢張仲景所著,原書叫《傷寒雜病論》。《傷寒論》以六經辨證為全書的綱領,有機地將理、法、方、藥一綫貫通,主論傷寒,兼論雜病,被後世醫傢奉為辨證論治的典範。為瞭普及《傷寒論》的學習,劉渡舟編著的《傷寒論通俗講話》以六經辨證為綱,將《傷寒論》六經病證的病因、病機及證候規律和傳變特點,作瞭概括性的介紹。為瞭使讀者易懂易學,此書將原有條文進行瞭分類歸納,並廣泛吸取瞭各個注傢之長,又參以編著者的體會和經驗,每個方證之後多附有臨床醫案。《傷寒論通俗講話》可作為學習《傷寒論》的參考書,也可與《金匱要略通俗講話》互相參證閱讀。 《現代著名老中醫名著重刊叢書(第10輯)?劉渡舟醫書七種:經方臨證指南》不但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而且有很高的指導臨床實踐的價值,是現代臨床運用經方的專著。因此,《現代著名老中醫名著重刊叢書(第10輯)?劉渡舟醫書七種:經方臨證指南》是廣大中醫臨床工作者及中醫院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師的必備之書。 |
书不错,挤时间慢慢看!
评分还可以,不错的
评分不错,买到的书都非常喜欢
评分我卖的书是一整套,确只给我发三本书,骗子。
评分因为好所以购
评分质量非常不错,毕竟是大家写的?
评分质量非常不错,毕竟是大家写的?
评分好书
评分正版书籍,学中医的好资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