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謙年譜

呂祖謙年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杜海軍 著
圖書標籤:
  • 呂祖謙
  • 譜係
  • 地方誌
  • 人物傳記
  • 清史
  • 傢族史
  • 曆史
  • 文獻
  • 傢譜
  • 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57201
版次:1
商品编码:10438056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年谱丛刊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7-08-01
页数:334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呂祖謙年譜》是作者杜海軍在充分吸取舊譜優點的基礎上編寫而成,全書共計20餘萬字。從新譜中,我們不僅能看到更詳盡的呂祖謙生平事跡,還能展現時代的特點、傢族係譜、交友狀況、學術思想的變化等等。《呂祖謙年譜》對後人係統瞭解這位偉大的思想傢,這位少有的能與各種不同觀點的學者友好相處,在交流中提高、升華的虛懷若榖的大師,是大有助益的。

目錄

編例
呂祖謙年譜
譜前
高宗紹興七年丁巳(1137)一歲
紹興八年戊午(1138)二歲
紹興九年己未(1139)三歲
紹興十年庚申(1140)四歲
紹興十一年辛酉(1141)五歲
紹興十二年壬戌(1142)六歲
紹興十三年癸亥(1143)七歲
紹興十四年甲子(1144)八歲
紹興十五年乙醜(1145)九歲
紹興十六年丙寅(1146)十歲
紹興十七年丁卯(1147)十一歲
紹興十八年戊辰(1148)十二歲
紹興十九年己巳(1149)十三歲
紹興二十年庚午(1150)十四歲
紹興二十一年辛未(1151)十五歲
紹興二十二年壬申(1152)十六歲
紹興二十三年癸酉(1153)十七歲
紹興二十四年甲戌(1154)十八歲
紹興二十五年乙亥(1155)十九歲
紹興二十六年丙子(1156)二十歲
紹興二十七年丁醜(1157)二十一歲
紹興二十八年戊寅(1158)二十二歲
紹興二十九年己卯(1159)二十三歲
紹興三十年庚辰(1160)二十四歲
紹興三十一年辛巳(1161)二十五歲
紹興三十二年壬午(1162)二十六歲
孝宗隆興元年癸未(1163)二十七歲
隆興二年甲申(1164)二十八歲
乾道元年乙酉(1165)二十九歲
乾道二年丙戌(1166)三十歲
乾道三年丁亥(1167)三十一歲
乾道四年戊子(1168)三十二歲
乾道五年己醜(1169)三十三歲
乾道六年庚寅(1170)三十四歲
乾道七年辛卯(1171)三十五歲
乾道八年壬辰(1172)三十六歲
乾道九年癸巳(1173)三十七歲
淳熙元年甲午(1174)三十八歲
淳熙二年乙未(1175)三十九歲
淳熙三年丙申(1176)四十歲
淳熙四年丁酉(1177)四十一歲
淳熙五年戊戌(1178)四十二歲
淳熙六年己亥(1179)四十三歲
淳熙七年庚子(1180)四十四歲
淳熙八年辛醜(1181)四十五歲
譜後
附錄
一 年譜
二 壙記
三 呂祖謙傳
四 呂東萊先生本傳
五 呂祖謙世係圖
六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前言/序言


《宋代士人精神世界研究》 一部深入剖析宋代知識分子精神圖譜的學術巨著 作者: [此處留空,或填寫一個具有學術分量的虛擬作者名,例如:王緻遠] 齣版社: [此處留空,或填寫一個具有學術分量的虛擬齣版社名,例如:京華大學齣版社] --- 內容提要 本書旨在超越傳統史學對宋代精英階層僅關注政治參與和文學創作的刻闆印象,緻力於構建一個更為立體、精微的“宋代士人精神世界”圖景。本書通過對海量一手文獻,特彆是宋人私傢著述、日記、尺牘、詩文集中的隱秘文本進行細緻爬梳和跨學科解讀,探究在特定的社會結構、理學思潮以及內憂外患的時代背景下,宋代知識分子是如何構建其內在的道德秩序、審美取嚮、時間觀念以及生死認知。 全書以“內觀”、“外求”、“寄托”三大維度為主綫,深入剖析瞭士人精神世界的復雜麵嚮。 第一部分:內觀——道德自律與生命本體的探尋 本部分聚焦於宋代士人如何通過嚴格的道德實踐和哲學思辨來確立自我價值和生命意義。宋代理學的興盛並非僅是學院派的理論構建,更是士人日常修身養性的核心實踐。 一、 “格物緻知”在日常中的實踐路徑 本書細緻考察瞭硃熹、陸九淵等主流學派對“格物”概念的詮釋差異,並將其還原到士人的具體生活中。我們不再將“格物”視為抽象的知識獲取,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在萬物中體認天理”的修身功夫。例如,通過對宋人論述“如何對待僕役”、“如何處理傢庭經濟糾紛”的文本分析,揭示齣形而上的理學如何滲透到最世俗的人倫關係中,成為衡量個人修養的標尺。士人麵對自身私欲和外在誘惑時,其內心的掙紮與剋服,構成瞭其精神世界中最為緊張的戲劇性張力。 二、 情感的節製與“中和”的藝術 宋人對於情感錶達有著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本書將分析士人如何調和儒傢“喜怒哀樂”的自然流露與“過猶不及”的中和之境。我們深入考察瞭在喪葬、婚嫁、應酬等人生重大節點,士人如何運用古典禮儀和內省功夫來規範自身的情緒反應。這種對“中和”的追求,並非意味著情感的麻木,而是一種高度自覺的自我塑造,是士人在動蕩時代尋求內心穩定的重要策略。 三、 身體與精神的互動:養生觀的再審視 宋代士人對身體的關注度遠超前人。本書打破瞭將宋代養生僅僅視為道傢或佛傢殘留影響的看法,指齣其與理學對“氣”與“理”關係的思辨緊密相連。士人如何通過導引、服食、起居規律來維護其“天地之正氣”,以支撐其政治抱負和道德實踐,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身體被視為承載道義的物質載體,其健康與否,直接關乎精神的純粹性。 第二部分:外求——士人與外部世界的張力關係 士人的精神世界並非封閉的象牙塔,而是與外部的政治環境、社會結構以及自然景觀緊密互動、衝突的場域。 一、 “齣處進退”的倫理睏境與時間感 本書集中探討瞭宋代知識分子在“做官”與“歸隱”之間的反復拉鋸。這種進退之間的不確定性,塑造瞭士人獨特的時間觀。他們既有對“青史留名”的強烈功名心,又對官場的腐敗和個人的命運起伏深感焦慮。我們考察瞭士人如何通過撰寫“未遇之詩”和“得誌之文”來預演和排解這種時間錯位感,將現實的挫摺轉化為對未來功業或身後名譽的心理投射。 二、 友朋網絡:精神的互證與庇護所 宋代的私人交遊(如“過庭之會”、“唱和之樂”)不僅僅是社交活動,更是士人群體進行精神互證的場域。本書分析瞭這種復雜的交友體係如何成為個體抵抗外部政治高壓、分享學術見解、提供情感支持的“精神共同體”。通過對特定圈子內部的書信往來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士人如何在這些網絡中建構起一套“局內人”的價值體係,用以對抗主流社會的價值判斷。 三、 自然景觀的意義重塑:從“遊”到“居” 與唐代士人偏重於對山水進行“遊賞”不同,宋代士人更多地體現齣一種將自然“內化”為精神棲居地的趨勢。無論是退居鄉裏,還是在任所的短暫休憩,山水不再僅僅是背景,而是道德修養的參照係。本書將考察士人如何通過描摹竹、石、月等意象,將自身的操守與自然物象進行對等投射,構建起一個雖身處塵世,但精神自由的隱秘疆域。 第三部分:寄托——超越現實的精神慰藉與文化遺産 麵對無法改變的政治現實和對生命短暫的深切認知,宋代士人發展齣瞭一套復雜的精神寄托係統。 一、 對“古人”的想象性重構 宋人對魏晉風度、唐代氣象的追摹,並非簡單的復古。本書認為這是一種文化身份的追認。士人通過對孔孟顔曾、韓柳歐蘇等前代聖賢的閱讀和模仿,構建起一條清晰的文化譜係,從而在自身精神上獲得一種超越當代的、永恒的閤法性與尊嚴感。他們試圖在“古人”的精神遺産中,找到應對當下睏境的鑰匙。 二、 佛老思想的“消解”與“融閤” 本書細緻辨析瞭宋代理學如何吸納和“消解”佛老思想的過程。士人一方麵要在理論上批判佛教的“空有之辨”和道傢的“放任自然”,另一方麵卻在實際生活中,利用禪宗的機鋒來處理日常的睏惑,或藉鑒道傢的長生之術來調和身心。這種錶麵的排斥與深層的滲透,構成瞭士人精神世界中復雜而微妙的張力。 三、 哀悼與不朽:文學的祭奠功能 最後的篇章探討瞭文學在士人精神世界中的“祭奠”與“不朽”功能。無論是悼亡詩、詠史文,還是碑刻銘文,都是士人對抗時間侵蝕的終極手段。通過將個人的情感、傢族的榮耀、乃至短暫的政治理想,銘刻於文字和石頭之上,士人試圖將“易逝”的生命體驗,轉化為“永恒”的文化記憶。這種對不朽的執著,是其精神世界最深沉的驅動力。 --- 學術價值與特色 本書摒棄瞭以往對宋代士人的“純粹儒傢”或“政治傢”的單一標簽化解讀,力求展現其在時代洪流中的復雜性、矛盾性與內嚮性。它綜閤運用瞭社會史、思想史、情感史的研究方法,為理解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群體的內心結構提供瞭極為細膩和具有啓發性的觀察視角。本書的每一個論斷,均基於對大量鮮為人知的宋人私人文本的紮實考據,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將為宋史研究領域帶來新的風嚮。它不僅是研究宋代思想史的必備參考書,更是理解中國知識分子文化心理的基石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極佳,雖然是年譜體,但它完全沒有那種枯燥的流水賬感。作者顯然深諳如何將嚴肅的曆史敘述與人物的內心世界巧妙地結閤起來。在記述重大曆史轉摺點時,筆觸變得雄渾有力,如同史詩般波瀾壯闊;而在描寫人物在睏頓或沉思的時刻,文字則轉為細膩、剋製,充滿瞭人性的光輝與掙紮。這種張弛有度的敘述風格,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代入感,我仿佛能跟隨主人公的腳步,一同經曆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感受其喜怒哀樂,而不是單純地在閱讀一份冰冷的年代記錄。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雅緻,封麵選用瞭那種帶有淡淡古韻的宣紙質感,觸感溫潤而厚重。字體排版也十分講究,正文部分采用瞭宋體,清晰易讀,而重要的引文和注釋則使用瞭略小的楷體,界限分明,閱讀起來非常舒適。裝幀的整體感覺透露齣一種對曆史的敬畏和對學術的嚴謹。內頁紙張的選材也值得稱道,不是那種廉價的反光紙,而是略帶米黃色的道林紙,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不易疲勞。尤其是考慮到這類曆史性著作,其裝幀的用心程度直接影響瞭讀者的閱讀體驗,這本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讓人一上手就知道這是一本經過精心打磨的作品。

评分

老實說,我原本以為閱讀一本厚重的年譜會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可能會伴隨著頻繁查閱索引和注釋的麻煩。然而,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性極強,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使得閱讀的連貫性得到瞭很好的保證。特彆是書中附帶的那些精美的插圖和地圖,它們的齣現時機恰到好處,往往在關鍵的地理背景或事件場景齣現時予以補充說明,極大地便利瞭像我這樣需要藉助視覺輔助來理解復雜空間關係的讀者。總而言之,這是一部集學術嚴謹性、閱讀趣味性與精良製作於一身的佳作,無論是曆史研究者還是普通曆史愛好者,都能從中獲益良多,值得仔細品味。

评分

從學術視野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貢獻是多維度的。它不僅為我們描繪瞭一個時代的側麵圖景,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個獨特的分析框架。書中對諸多曆史事件的解讀,常常能跳齣傳統的宏大敘事,轉而關注個體命運在時代洪流中的抗爭與選擇。例如,作者對某個時期社會文化思潮演變的梳理,便結閤瞭當時士人的日常生活細節,這種微觀切入宏觀的分析方法,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那個曆史階段的理解深度。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曆史背景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維,它促使讀者不斷反思既有的曆史定論。

评分

初讀此書,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考證之細緻入微,簡直令人嘆為觀止。作者似乎將畢生精力都投入到瞭對史料的挖掘和辨析之中。我尤其留意瞭其中對某一特定事件的記述,發現作者不僅引用瞭主流的官方史籍,還穿插瞭大量地方誌、私人筆記甚至是碑刻文字的記載。不同來源的史料之間存在矛盾之處時,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高明——他並非武斷地偏袒某一方,而是將不同說法的依據和産生的時代背景一一梳理,讓讀者自己去權衡。這種開放而嚴謹的治學態度,使得整部作品的史學價值得到瞭極大的提升,遠非一般淺嘗輒止的傳記所能比擬。

评分

吕祖谦年谱,好书值得收藏

评分

因为最近阅读需要,所以购买了这本书。京东的活动非常好,价格很便宜。而且送货的速度也非常快,产品的包装也比较好,丝毫没有破损,很不错,非常满意。

评分

了解先生 一生最好的资料

评分

这套年谱丛书整体不错,我买了不少,尤其喜欢王懋竑《朱熹年谱》,朱熹、吕祖谦、陆九渊兄弟的鹅湖之会,算是一段佳话了。这本《吕祖谦年谱》估计是年谱丛刊里唯一的简体横排本了,《吕祖谦年谱》原来很短,一两千字,作者给他注释,长度翻了好几倍,整体还不错吧,作为参看资料~

评分

中华的年谱,一直注意收集。

评分

因为最近阅读需要,所以购买了这本书。京东的活动非常好,价格很便宜。而且送货的速度也非常快,产品的包装也比较好,丝毫没有破损,很不错,非常满意。

评分

四朝闻见录成书时,理学盛行,绍翁师承药适,又与真德秀善,故其学一宗於朱熹。但是,书中所载有涉於朱氏者,绍翁却能无所隠讳。如乙集洛学条一云:“予嘗与闽士同舟,相与欢

评分

虽然有吕祖谦全集,里面包含了年谱部分,但是中华的年谱系列非常经典,一起对照很有价值。

评分

人物研究必读,年谱是人物研究的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