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墨跡鑒定圖典

中國書法墨跡鑒定圖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乃棟 著
圖書標籤:
  • 書法
  • 墨跡
  • 鑒定
  • 中國書法
  • 藝術
  • 字畫
  • 收藏
  • 鑒賞
  • 臨摹
  • 書法技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14279
版次:1
商品编码:10483068
品牌:文物出版社(Cultural Relics Press)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4-08-01
页数:69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書法墨跡鑒定圖典》從大量收集資料到撰搞初成,前後曆時將近十年,2001年夏季,初稿完畢。麵對這一堆年代之久、數量之多、收藏範圍之廣實可創吉尼斯記錄的,且與以往鑒定意見不同的贋品,心中不免惶恐。這是當初為研究明代著名書畫傢陳淳的書法藝術,在編著《陳淳書法真僞圖鑒》(文物齣版社2000年12月齣版)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並不斷積纍的,也是始料不及的。

作者簡介

王乃棟,1946年生於上海市,祖籍福建南安。1966年6月,支邊到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墾荒,在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邊緣的石河子墾區捱過瞭26個春鞦。16年的農場生涯(農民、鑄造工人、齣納員、事務長、教師、圖書管理員)體悟瞭人生,感悟瞭自然,領悟瞭藝術。巍巍天山上的一輪明月和小小茅屋中的一堆碑帖,是書法研習的根基。後在石河子市文化館十年麵壁。又就讀於新疆大學曆史係文博乾部專修科,完成瞭敦煌學藝術研究中第一部係統論述中國書法的專著:《絲綢之路與中國書法藝術——西域書法史綱》(新疆人民齣版社1991年齣版)。篆刻入選全國第二屆書法展覽,論文入選全國第二屆書學研討會。書法則挾浩翰大漠變幻莫測之風雲,藉古璽之章法、取岩畫之構成、以行草之用筆揮灑齣風格獨特、現代形式和古老文字相結閤的“寫意甲骨文”。1987年10月參加鄭州“書法新十年學術論辯會”之際,發起舉辦“中國新書法大展覽”。1988年5月,中國新書法大展覽在桂林開幕並擔任評委。並得韓天衡指點。

目錄

前言
凡例
魏晉——五代書法墨跡鑒定
鍾繇
陸機
謝安
王羲之
王獻之
王殉
王僧虔
王誌
智永
歐陽詢
虞世南
陸柬之
褚遂良
孫過庭
賀知章
張旭
李邕
李懷琳
李隆基
李白
顔真卿
徐浩
懷素
柳公權
杜牧
高閑
楊凝式
李煜
宋元時期書法墨跡鑒定
徐鉉
李建中
周越
歐陽修
司馬光
蔡襄
蘇軾
黃庭堅
米芾
米芾臨古名傢帖
異趣帖
褚遂良摹《蘭亭序》
王羲之《大道帖》
王羲之《長風帖》
王羲之《行穰帖》
王獻之《中鞦帖》
王獻之《東山鬆帖》
王獻之《鵝群帖》
陸柬之《蘭亭詩》
顔真卿《湖州帖》
米友仁
趙佶
蔡京
薛紹彭
王安石
嶽飛
吳說
吳琚
趙構
陸遊
範成大
硃熹
張即之
葛長庚
梁剋傢
文天祥
陳容
趙孟頫
鮮於樞
鄧文原
揭傒斯
吳鎮
柯九思
康裏巎
楊維楨
倪瓚
饒介
俞和
班惟誌
張雨
明代書法墨跡鑒定
宋剋
宋廣
高啓
解縉
瀋粲
徐有貞
劉玨
姚綬
張弼
張駿
陳獻章
瀋周
吳寬
李東陽
金琮
王鏊
陳沂
祝允明
文葆光
文徵明
唐寅
王寵
陳淳
王守仁
蔡羽
陸深
豐坊
王問
文彭
王轂祥
唐順之
莫如忠
周天球
海瑞
詹景鳳
徐渭
王世貞
王穉登
申時行
莫是龍
祝世祿
屠隆
張鳳翼
邢侗
董其昌
陳繼儒
孫慎行
米萬鍾
張瑞圖
喬一琦
文震孟
歸昌世
左光鬥
黃道周
倪元璐
王鐸
陳洪綬
史可法
清代書法墨跡鑒定
查繼佐
王時敏
龔賢
祁豸佳
傅山
金聖嘆
吳偉業
冒襄
歸莊
龔鼎孳
查士標
宋曹
鄭簠
王弘撰
笪重光
梅清
毛奇齡
瀋荃
硃耷
呂留良
薑宸英
硃彝尊
梁佩蘭
惲壽平
王士禎
孫嶽頒
王鴻緒
陳奕禧
查昇
玄燁
汪士(钅宏)
萬經
何焯
王澍
高其佩
汪士慎
金農
張照
錢陳
黃慎
鄭燮
丁敬
杭世駿
楊法
曹秀先
梁嗽
弘曆
袁枚
劉墉
梁同書
王文治
翁方綱
紀昀
趙翼
姚鼐
方薰
桂馥
錢灃
黃易
蔣仁
洪亮吉
錢坫
段玉裁
孫星衍
鄧石如
永埕
吳锡麒
黎簡
黃鉞
鐵保
伊秉綬
陳鴻壽
天鼎
宋湘
張問陶
石韞玉
張廷濟
那彥成
阮元
李兆洛
高塏
英和
硃為弼
吳榮光
包世臣
林則徐
毛庚
祁寯藻
鄧傳密
何紹基
吳熙載
戴熙
李佐賢
馮桂芬
陳澧
莫友芝
左宗棠
劉熙載
陳介祺
楊峴
俞樾
張裕釗
李鴻章
趙之謙
翁同龢
吳大澂
蒲華
梅調鼎
楊守敬
陸潤庠
吳昌碩
瀋曾植
張祖翼
康有為
端方
李瑞清
張謇
後記

前言/序言

  魏晉、隋唐至五代,曆時七百多年,是中國書法史的成熟和鼎盛時期。其間,書法的各種字體(篆、隸、楷、行、草)均已形成並日趨完美,抒發作者性靈的藝術書法替代瞭三代以來的實用書法而獨領風騷。書傢的身份亦由史吏工匠漸變為官宦文人,以書著稱的名傢數以百計,傳世最為著名的書法傢有魏晉時期的:張芝、鍾繇、王羲之、王獻之。隋唐時期的:智永、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李邕、顔真卿、柳公權、孫過庭、張旭、懷素。五代一傢:楊凝式。皆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領導潮流的風雲人物。然而,由於年代久遠,楮素難傳,這一時期著名書法傢的墨跡百不一存,所以流傳者大多是勾摹臨寫的復製品。王壯弘先生在《漢至南唐曆代影印墨跡一覽錶》中,收錄有墨跡117件,其中除去無名氏七件,楊凝式《韭花帖》復製品二件,米芾臨本十件,名傢書法實有98件。另有故宮博物院及颱灣新發錶謝安一帖、李邕二帖、楊凝式《神仙起居法》一帖。實際傳為該時期書法傢的作品約有102件。本章選擇較有代錶性的墨跡69件進行評鑒,可信為真跡的,僅12件:陸機《平復帖》(沿舊說)、王殉《伯遠帖》、孫過庭《書譜》、顔真卿《祭侄稿》、懷素《苦筍帖》、《小草韆字文》、高閑《草書韆字文殘捲》、杜牧《張好好詩》、楊凝式《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夏熱帖》、《盧鴻草堂十誌圖跋》。真跡約占這一時期傳世墨跡的12%,這是曆經韆年的中國書法藝術希世瑰寶。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爱好书法的人来说是本好书

评分

相当不错,好书,赶紧收啊

评分

挺好

评分

苦,不是好滋味。人尝胆汁、黄连,其味即苦也。然而,偏就有卧薪尝胆者,明知味苦,定要[SM]尝之。何故?用以励志也。苦行、苦斗、苦恋、苦苦地折磨自已,坚忍、执著,心甘情愿、锲而不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苦,至此便成为一种镜界。为追求一种目的,达到一种镜界,虽苦犹乐,甘之如饴。苦之极,亦乐之极也。 读书之苦乐亦如此也。就本人自身而言我看过很多书,所以我也爱书,自然知道读书的苦与乐[ZZ][NRJJ]

评分

作者王乃栋,1946年出生于上海,新疆大学考古专业毕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二级美术师,独立书画鉴定人。毕生钻研书法艺术和书画鉴定。在先从上海到新疆,后从新疆到深圳,又从深圳去上海,再从上海回深圳的人生大迁移中,他的艺术探索以取得一系列个人挑战历代和当代成见的学术成果为特色。

评分

好厚的书,对喜爱书法的人太值得购买了。虽然很贵,但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

王乃栋,又名乃东,男,汉族,1946年4月生于上海。祖籍福建南安。1986年新疆大学文博专业毕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书法家协会理事,香港东方文化中心书画研究部委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石河子分校副校长,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书画鉴定专业客座教授。著有《中国书法墨迹鉴定图典》等一批书画鉴定专著。1966年从上海支边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1992年移居广东深圳。书法以行草和甲骨文为主,独创写意甲骨文书法,1990年香港杂志《收藏天地》第11期曾专题介绍。1993年3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览,二幅作品入藏中国美术馆。曾参与编写《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发起举办中国新书法大展(1988年桂林)。有书学论文多篇发表于《书法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及入选全国、国际书学理论会交流。出版有个人书法集《王乃栋书法集》、《写意甲骨文》、《写意甲骨文书法》及专著《丝绸之路与中国书法艺术——西域书法史纲》、《书法题款艺术图解》。少年时代即孜孜于书法篆刻,学书从唐楷入手复习“二王”及王铎、傅山诸家行草,后喜《石门铭》、《石门颂》及《散氏盘》等。近年以行、草、篆、隶笔法书甲骨,行笔自如,气势纵横,别有意趣。篆刻多仿先秦古玺格局。1983年起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及在南京、安阳、襄樊、福州等地举办的多种书法展览,获“首届百事可乐海内外中青年书画金杯大奖赛”优胜奖,撰有《谈书法艺术的形象性与抽象性》、《康里子山的族属及其书法艺术的探讨》、《书法史中的康居、康里人》、《古丝道上的书法家对书法史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章草书体的发展》、《笔势太极谈》、《当代书风新变的必然与偶然——书艺演变规律探》等。书法以甲骨见长,致力于理论研究,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书法篆刻展览”等,论文入选“全国书法新十年学术论辩会”,并在《书法研究》发表;王乃栋书《写意甲骨文》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评分

作者王乃栋,1946年出生于上海,新疆大学考古专业毕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二级美术师,独立书画鉴定人。毕生钻研书法艺术和书画鉴定。在先从上海到新疆,后从新疆到深圳,又从深圳去上海,再从上海回深圳的人生大迁移中,他的艺术探索以取得一系列个人挑战历代和当代成见的学术成果为特色。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