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人絮語(羅蘭.巴特百年限量紀念版)/港颱繁體文學

戀人絮語(羅蘭.巴特百年限量紀念版)/港颱繁體文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羅蘭.巴特 著,汪耀進 譯
圖書標籤:
  • 羅蘭·巴特
  • 文學
  • 愛情
  • 散文
  • 港颱繁體
  • 經典
  • 文化
  • 思想
  • 百年紀念
  • 限量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善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城邦-商周出版
ISBN:4717702091217
商品编码:10484904146
开本:15x21
出版时间:2015-10-08
页数:304

具体描述

產品代碼:4717702091217
作者: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譯者:汪耀進
頁數:304頁
開數:15×21
裝訂:平裝
齣版日:20151013
齣版社:商周(城邦)
市場分類:小說,散文

「我沉醉瞭,我屈從瞭……」
Je m’ab?me, je succombe...

濛田之後,zui富纔華的散文傢;
沙特之後,當代歐美zui具影響力的思想大師--
羅蘭.巴特 百年限量紀念
(全新審定版╱典藏再現)

對瞭。鬍話,癡言,譫語。
正是巴特所神往的壹種行文載體,壹種沒有中心意義的、快節奏的、狂熱的語言活動,壹種純淨、超脫的語言烏托邦境界。
沉溺於這種「無底的、無真諦的語言喜劇」便是對zhongji意義的否定的根本方式。遙望天際,那分明的壹道地平線難道就是大地的終段?
不,它可以無限製地伸展。
語言的地平線又何嘗不是這樣。
──汪耀進

╱王誌弘.設計╱
絮語:連續不斷地低聲說話。 嘮叨的話。
「說到底,《絮語》便是對正在敘述中的戀人的寫照」
戀愛中兩個「話語主體」的錶現

推薦序:
關於《戀人絮語》的,戀人絮語
李明璁

dear,

你知道的,我鮮少沉默寡言。喜歡和你說話,我總是叨叨絮絮地,說著。

都在說些什麼呢?或許記得的不錶示重要,忘記的也並非不在乎。因為戀人的訴說不為別的,多半隻為訴說本身。就像羅蘭巴特所形容:「無數片段的話語,壹有風吹草動就紛至遝來。」

你知道的,我愛極《戀人絮語》這本書。所以當齣版社前來邀稿,我開心壹口答應,而後卻腸枯思竭不知該如何進行所謂導讀(學術體例的書寫總覺有點無趣)。

於是我決定東施效顰,甘犯大忌地模仿巴特;我要把他的後設討論再壹次後設化,將他的開放文本又壹遍任性重寫。

以對你的絮語為名。

…………………………………………………………………………………………..

a:attraction吸引力
關於述說戀人的吸引力為何如何,其實就像是壹堂符號學的導論課:請區辨哪些是「吸引力」這個愛情符號構成的物理性樣態(身材麵貌)與社會性意義(形象感覺)?哪些吸引力是明示在外而哪些則隱藏在內?zui後,請思考構成這些「吸引力」之所以成立的反麵對照:毫無吸引力。

b:body身體
身體如果單純作為性慾對象,就隻是消費的——行為上快速而明確的發洩與「完成」;但如果成瞭愛欲對象,便有瞭發掘探索的生產性。戀人常會不疾不徐地瀏覽然後仔細端詳彼此的身體,用巴特的譬喻來說:「好像孩子們拆開時鐘想看看時間究竟是啥玩意兒」。

c:choice選擇
日常生活的行動多半是非此即彼的選擇,就像看足球賽總會挑壹隊來支持。然而戀人間的狀態卻經常模稜兩可——有時進退維榖,有時並行不悖;於是既歡樂又悲傷,便成瞭電影裡演員zui難詮釋的戀人錶情(巴特倒是將親愛的你詮釋得精準無比﹕「我偏要選擇不做選擇;我情願吊著,但我是在繼續下去」)。

d:disaster災難
戀人的世界末日在於彼此所共同成就之不可逆的局麵。巴特的描繪相當鮮明:「我是如此整個身心都投射對方身上,以緻他壹旦不存在,我就再也無法抓迴我自己,恢復自我。我徹底完蛋瞭。」看來愛情的災難其實就是鏡像的破滅——戀人以為必須看著對方纔能照見自身;於是鏡子不存在時,即使人仍直挺挺站在原地,卻竟然再無法意識到自己。

e:embrace擁抱
擁抱總是指嚮壹體兩麵的身心狀態:倚靠與束縛;從此我們相互需要卻也相互約製。這微妙的結閤動作竟讓戀人互為母子般地依存,難怪巴特覺得,擁抱讓我們既在夢中但又清醒,感受著孩提時代聽講故事即將入睡前的快感。

f:fragments碎片
這是《戀人絮語》的書名關鍵字(法文原版和英文譯本都相同),巴特為這些「碎片」找到瞭安身立命的傢——壹個語境的結構。彷彿政治聲明般地,他宣稱要幫零碎飄散、到處可聞但卻又備受壓抑排擠的絮語們,平反。就像在戀愛中越是無益之事,可能越有意義也越能顯示其純粹的力量。碎片般的話語也是。

g:giggle傻笑
戀人突如其來孩子般的傻笑,雖然有點莫名所以,卻彷彿說瞭韆言萬語。傻笑像是巴特倡議的開放文本,先讓讀者(儘管隻有唯壹壹位)自由再寫,爾後又壹起跟著,傻笑。

h:heart 心
心和心臟是不同的,巴特說心會隨著欲望與想像,擴張或收縮。我想,心因此不是壹樣東西(器官)而是壹種過程,可以託付或奉獻齣去,也可能壞死或粉碎。甚者,在消費社會裡心成瞭壹個符號,人人都會畫的簡單圖像、流行歌麯日以繼夜唱著的字眼。親愛的,當這世界「心」的數量遠多於人口數時,我想你經常的無心恍神或許是種美好特質。

i:“I love you” 「我愛你」
與其說這是壹句話,不如說是壹個口哨。在無數情境中戀人反覆地吹響它,明亮地,卻沒有壹次音韻完全相同(儘管期待著相同的迴聲共鳴)。「我愛你」因此不算是告白或誓約,隻是個清晰明瞭的,cue。

j:jealousy嫉妒
巴特談論嫉妒實在太過犀利,我既崇拜又嫉妒實在無言狗尾續貂,隻能全文引述複誦:「作為壹個愛嫉妒的人,我得忍受四種痛苦:由於我愛嫉妒,由於我因此責怪自己,由於我擔心我的嫉妒會有損於他人,又由於我自甘沒齣息:因此我因受人冷落而痛苦,因咄咄逼人而痛苦,因瘋狂而痛苦,又因太平庸而痛苦。」(所以我該因太平庸的痛苦而就此停筆瞭嗎?)

k:kiss吻
青少年期的愛侶,會以棒球攻佔壘數來比喻不同「階段」的身體接觸:接吻被當成是擁抱(上壹壘)之後的跑進二壘(在愛撫和性交之前的接觸程度)。但或許隻要壹個深刻的吻,就堪稱壹記全壘打;因為相較於動物進行交配,複雜的吻卻是人類獨有。其實有很多部落接受婚前性行為,卻嚴禁婚前接吻;對他們來說,口中呼齣的氣是靈魂的體現,吻則是兩個靈魂的交閤。那麼就讓我們的吻成為壹個多重喻意的載體,而不再隻是急欲過渡到「下壹階段」的生理作為。

l:lovely可愛
「可愛」這形容詞很有趣可愛,它總是無須附帶說明地同義反覆且自體證成(「你好可愛所以我很愛」)。訴說壹種籠統的可愛並非便宜行事,親愛的希望你能明瞭,那是遍尋語言卻沒辦法精準描述你的整體性(而非局部)完美時,所採取如巴特所言:「壹種語言疲乏所留下之無可奈何的痕跡」。

m:miss思念
如果戀人絮語有個排行榜,「我想你」說不定有可能比「我愛你」還來得經常被說齣口。訴說思念時,在光亮的那壹麵是聚閤的想望,但同時在幽暗的另壹麵,卻又琢磨著離散的想像。思念因此不是消極的唉嘆,而是如巴特說的「成瞭壹種積極的活動,壹樁正經事(使我其他什麼事都幹不成)」。

n:no不
這是戀人們都想從他們的絮語辭典中刪去的字(然後處心積慮地找到各種委婉的替代字)。

o:object對象
「戀人愛上的是愛情本身,而非情侶」巴特這麼說。我想他會同意——我愛上的也可能是閱讀本身,而非《戀人絮語》。

p:persist執著
巴特認為因為戀人充分肯定著愛情中有價值的東西,於是愛情中所謂「行不通」的因素也就無足掛齒——「這種執著便是愛情的示威」。人們常說愛情使人盲目,我倒覺得愛情讓人「白目」(「對,我都知道,但我還是要.……」)。

q:quarrel爭吵
爭吵是生命中必要的好萊塢B級電影,有時候你就是突然不想扮好角色,也懶於澄清事實或討論轉機,隻想放任話語,以壹種故意誇大的姿態荒謬演齣(於是顯得驚恐又好笑)。爭吵和旅行壹樣其實都鮮少帶著明確意義齣發,卻總諷刺地宣稱將找到壹些意義。巴特因此花瞭較多的篇幅嚮我們證明:「爭吵是壹種沒有受孕風險的交歡。」

r:repeat重複
愛侶之間的對話是zui不害怕重複的颱詞;或者說,不厭其煩地錶述(無論就形式或內容而言),本身即是戀人絮語的核心運作。愛情是帶領我們逃離日常例行牢籠的靈光,但我們卻以無數日常例行話語(「我愛你」、「好想你」……),捕捉這道靈光。

s:satisfaction滿足
滿足是壹種「飽得剛剛好」的狀態,壹種不多也不少、完美吻閤的感受。然而愛情泰半時候卻如我們的衣櫃,裡頭似乎總是少瞭壹件什麼;難怪巴特認為:熱戀者會自己想像某種「多餘」(或者「過剩」),如此正負相抵,恰如其分就覺心滿意足。

t:touch碰觸
還未齣生的胎兒透過子宮外的肌膚被溫柔愛撫,已經過世的老者隔著入殮的棺木被思念觸及;皮膚觸覺是人類傳達親密關係zui直接的感知,這不僅是自然本能更是互動練習。與親愛的每壹次(不論有意識或無意中)的碰觸,都引發內心的獨白或應答的探詢。巴特精準定位:「這不是感官的愉悅,而是咀嚼意義帶來的快感。」

u:You你

v:Valentine’s Day情人節
「戀人感到與情人的任何壹次相會都可以成為壹個節日」,如果巴特所言正確,那麼情人節在日曆上被特別標記,反倒有點嘲諷戀人關係的不夠堅實。或許親愛的你願意拿立可白塗掉二月十四的紅字,然後加註辛波絲卡的詩句:「我偏愛,就愛情而言,可以天天慶祝的不特定紀念日。」

w:waiting等待
壹旦進入瞭戀人的角色扮演,巴特說就註定成為等待的壹方。然而這話並不苦情,反倒代錶瞭兩人情境劇的關鍵焦點:首先,與等待相關連的行為思緒,總是任性地重寫時間和空間的意義,甚至據為己有;更有趣的是,等待無言地洩漏齣壹切情緒,矛盾而真實,且無法喊停。

x:Xmas聖誕節
「商人感到與情人的任何壹次相會都應該改寫壹個節日」,請容我諧仿巴特的話。

y:yesterday昨日
與親愛的你述說昨日點滴,其實是危險的誘惑:壹不小心,「真希望早點認識你」和「真遺憾那時不是我」的微妙心理拉扯就會失衡。巴特舉瞭壹個少年維特以現在式口吻述說過去式畫麵的例子;其實倒反也成立:戀人常以過去式的語言講著現在式的種種。

z:zero歸零
寫作壹開始泰半是想寫就寫,與相戀壹樣是種套套邏輯(「因為喜歡所以愛上」);這種原初的非理性似乎意在言外地創造瞭獨特的差異性,成瞭壹切叨叨絮語的原點。由此而言,在書寫與愛情的路上我們不但無需害怕歸零,甚至還該多多練習。


…………………………………………………………………………………………..
dear,

我寫下瞭壹些斷裂的絮語,從a到z,但是……The only thing I “miss” is U/you ——是的,是你;因為總在想著你,所以無法說清你。你作為絮語的對象主體,對我來說要客體化地言語對待,是不可能的任務。畢竟我不是少年的維特,也不是熟年的巴特,炎炎夏日我所書寫的既非戀人的傾訴,亦非思辨「傾訴」的學者論述。說穿瞭這隻是篇必須完成的邀稿,我難產失眠的煩惱、對巴特的諧仿緻敬、嚮你的海洋鳴笛而行。

巴特早就宣告:作者已死。每壹篇文章都麵朝讀者開放重寫。那麼dear All,各位單戀人準戀人熱戀人失戀人無戀人非戀人……請準備好你們的筆如何?!

目錄
羅蘭?巴特和他的《戀人絮語》 汪耀進
本書的問世
本書怎樣構成
1.情境--2.序列--3.參考素材

“我沉醉瞭,我屈從瞭……”
身心沉浸:1.柔情--2.戀人之死--3.無容身之地--4.麯解死亡--5.身心沉浸的功能

相思
相思:1.遠方的情人--2.女性的傾訴--3.遺忘--4.歎息--5.把玩分離--6.欲望和需要--7.祈求--8.頭被按入水裡

“真可愛”
可愛:1.巴黎,鞦天的早晨--2.整體的不足--3.欲望的特殊性--4.同義反復

執著
肯定:1.愛情的示威--2.想像的力量與快樂--3.力量並不在闡釋者--4.讓我們重新開始

鼻子上的疵點
變形:1.腐爛變質的痕跡--2.看見對方俯首就範--3.“騷狐狸”--4.對方的著魔--5.“可憐的小丫頭”

焦灼
焦灼:1.焦灼就像毒藥壹般--2.原生焦灼

追求愛情
勾銷:1.兩隻鴿子--2.獲益與損害

可憐相
苦行:1.懲罰自己--2.訛詐

無類
無類:1.無法歸類的--2.純真--3.獨特的關係

等待
等待:1.《等待》--2.排戲--3.電話--4.幻覺--5.他∕她在等待--6.風流名士和妓女

墨鏡
掩蓋:1.慎重考慮--2.雙重自由--3.“戴著假麵前進”--4.墨鏡--5.符號的分裂--6.“爆發”

“各得其所”
安頓:1.殘酷的遊戲--2.任何結構都是可棲居的--3.可笑的和渴求的

災難
災難:1.兩種絕望--2.極端環境

快樂
箍牢:1.欣悅與快樂--2.愛情的厄運


心:1.欲望的器官--2.心腦不壹--3.沉重的心

“壹切塵世的享樂”
心滿意足:1.豐溢--2.相信至善

“我為對方感到痛苦”
同情:1.有難同當--2.活下去!--3.體貼入微

“我想弄明白”
理解:1.當事者迷--2.走齣電影院--3.強製手段--4.解釋--5.幻象:明澈的夢境

“怎麼辦”
行動:1.要麼這樣,要麼那樣--2.徒勞無益的問題--3.懶洋洋

默契
默契:1.雙人贊--2.誰是多餘的人?--3.對手

“我的手指無意中……”
接觸:1.需要作齣應答的是皮膚--2.那像理髮師的手指

事件?挫摺?煩惱
純屬偶然:1.因為……--2.瑪雅的黑幔--3.結構,而不是原因--4.歇斯底裏的事端

對方的身體
身體:1.被分割的身體--2.端詳

交談
錶白:1.觸摸--2.概念化的花言巧語

獻辭
獻辭:1.戀人的禮物--2.因為我愛--3.介紹自己的饋贈--4.獻辭--5.寫--6.印刻,而不是給予

“我們是自己的魔鬼”
魔鬼:1.鏇轉的飛輪--2.複數--3.順勢療法

依戀
依附:1.戀人的依附--2.反抗

豐溢
付齣:1.贊張力--2.歌德對中傷他的英國人所作的反擊--3.無謂的算計--4.美

僵化瞭的世界
“隔除現實”:1.精美的漆器--2.泛泛的交談--3.義大利之行--4.權力係統--5.玻璃窗--6.不現實與隔除現實--7.在洛桑火車站的餐廳--8.事物的幼稚的反麵

小說∕戲劇
戲劇:1.不可能的日記--2.已經發生瞭的故事

切膚之痛
切膚:1.“脆弱”部位--2.開不得玩笑

難以言傳的愛
寫作:1.愛與創作--2.恰如其分--3.寫作與想像--4.不能分割--5.寫作並非交換

幽舟
遊蕩:1.愛情的消失--2.費尼剋斯--3.壹個神話--4.微妙的差別

“在你溫柔寧靜的懷抱中”
摟抱:1.進入夢鄉--2.從壹種摟抱到另壹種摟抱--3.滿足

想像之流亡
流亡:1.流亡--2.哀悼形象--3.憂鬱--4.雙重的哀悼--5.重新燃起

橘子
惱火:1.不知趣的鄰居--2.惱火

退隱
退隱:1.這是褪色的,褪瞭又褪的--2.嚴厲的母親--3.欲望--4.衰隱--5.聲音--6.疲憊--7.電話--8.聽之任之還是接受

過失
過失:1.火車--2.“替自己著想”就是過失--3.痛苦原有的單純

“特定的日子”
節日:1.盛宴--2.生活的藝術

“我瘋瞭”
發瘋:1.摘花的瘋子--2.看不見的瘋狂--3.我不是另壹個--4.擺脫壹切權欲

“尷尬相”
窘迫:1.意味深長的場麵--2.若即若離

格拉迪娃
格拉迪娃:1.迷狂--2.反麵的格拉迪娃--3.還是體貼入微--4.愛慕∕迷戀

藍外套和黃背心
服飾:1.梳洗--2.模仿--3.喬裝打扮

認同
認同:1.僕人,瘋子--2.犧牲品和劊子手--3.“搶東西”--4.投射

景象
景象:1.景象的殘酷--2.安排--3.陰鬱的景象--4.戀人就是藝術傢

未知
未知:1.謎--2.無法瞭解--3.用力來界定

告訴我去愛誰
感應:1.情感的感染--2.禁止就是標引

消息靈通人士
提供資訊者:1.混亂--2.外界的秘密

再也不能這樣下去瞭
不堪忍受:1.戀人的忍心--2.激情--3.忍耐

解決辦法
齣路:1.封閉--2.悲愴--3.陷阱

忌妒
忌妒:1.維特和阿爾貝特--2.分吃蛋糕--3.拒絕妒忌--4.忌妒者的四重痛苦

我愛你
我愛你:1.Szeretlek(匈牙利語:“我愛你”)--2.沒話找話--3.呼喚--4.“無法迴答”--5.“我也壹樣”--6.共同的閃光--7.壹次革命--8.我愛你是以悲劇形式肯定人生--9.“我也愛你”--10.阿門

戀人的慵倦
慵倦:1.林神--2.欲望Ⅰ--3.欲望Ⅱ--4.讓人精疲力竭

情書
信:1.我“想念”你--2.通信和關係--3.不答覆

絮叨
絮叨:1.“撫弄”--2.信口開河--3.齣現高潮直至喧囂

zui後壹片葉子
信神:1.占蔔--2.心願

“我真醜惡”
怪物:1.卑劣的戀人--2.可怕的東西

無動於衷
漠然:1.遲鈍的反應--2.耗去纔華--3.不會說話的幽靈

陰雲
陰雲:1.壞情緒是信息--2.微妙的陰雲:人的敏感性

“夜照亮瞭夜”
夜:1.兩種夜--2.壹種夜包容另壹種夜

綢帶
物體:1.藉代--2.季節語

淫穢的愛
淫穢:1.例證--2.戀愛的文人--3.戀人的蠢話--4.過時--5.不閤時宜--6.多愁善感∕性開放--7.淫穢的實質

眼淚誦
哭泣:1.當男人哭泣時--2.方式--3.眼淚的功能

閒話
閒話:1.在法勒雍區的路上--2.真理的聲音--3.他∕她

為什麼
為什麼:1.warum(為什麼)--2.壹點點愛--3.譫妄:有人愛我

搶劫∕陶醉
搶劫∕陶醉:1.誘拐,劫持,創痛--2.催眠狀態--3.身心清靜--4.微妙細緻之處--5.圈在門框當中--6.情景中的倩影--7.事後的事令人惋惜

令人懷念
遺憾:1.生活照樣繼續--2.閒言碎語

“天空是多麼藍啊”
緣分:1.戀愛的旅程--2.緣分複歸--3.驚歎

迴響
迴響:1.迴響∕記恨--2.戀人的怯場--3.醃泡肉--4.完滿的傾聽

晨麯
醒:1.長時間的沉睡--2.種種醒法

爭吵
爭吵:1.從前,爭吵--2.爭吵的機製--3.沒完沒瞭的爭吵--4.無意義的爭吵--5.zui後拍闆

“沒有壹個神父為他送葬”
孤單:1.重皈異教者--2.所有的門都關上瞭--3.戀人的孤獨--4.與世隔絕--5.我為何孤單

符號的不確定性
符號:1.什麼東西的符號--2.常識提供矛盾的答案--3.言語的保證

“今夜星光燦爛”
迴憶:1.迴想--2.未完成過去時

輕生之念
自殺:1.傢常便飯--2.談論自殺--3.高貴與荒唐

就是這樣
就是這樣:1.什麼--2.如是Ⅰ--3.如是Ⅱ--4.遲鈍呆闆的言語--5.星宿的友誼

溫情
溫情:1.溫情與需要--2.溫情與欲望

結閤
結閤:1.天堂--2.無法想像--3.沒有角色--4.會死去的,也是可能的

真實
真實:1.絕對的知識--2.真實的感受--3.無法壓縮的幻想--4.七斤重的袍子

有節製的醉
佔有欲:1.清心寡欲--2.打消佔有欲,但並不退縮--3.權宜之計--4.禪與道之間--5.有節製的醉

特色:
羅蘭.巴特於1975年開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的討論課,這門課以德國大文豪歌德的名著《少年維特的煩惱》為文本,和青年學子們探討戀愛百態,少年維特的愛情故事在這裡被巴特拆解成諸般情境獨白:嫉妒、瘋狂、睏惑、焦灼、無解、絕望、相思難耐、舊病復發、輕生之念等等……這也成為各篇篇名。
這門談情說愛的討論課,聚焦點不是文學名著本身,而是其中戀人的傾吐方式和絮語的載體。兩年後,巴特融鑄瞭自己的情感軌跡和心路歷程,發展成為壹種新的文體,1977年付之成書並立即風靡西方文壇,翻譯有近三十種語言,曾搬上舞臺演齣,成為壹代思想傢羅蘭.巴特流傳zui廣、zui為人所悉的著作。
這是壹部論述愛情的經典,更是跨時代的哲學巨著。這是壹部無法用傳統體裁定性的奇書。巴特在書中嘗試瞭壹種「發散性」行文,揉和思辨與直接演示為壹體,顯示壹種「散點透視」的「零度寫作」;他擷取瞭戀愛體驗的五彩碎片,在哲人思辨的反光鏡摺射下建構齣撲朔迷離的排列組閤,以對應的文體形式揭示齣戀人絮語隻不過是諸般感受,幾段思絮,剪不斷,理還亂。而以往關於愛情、戀語的條分縷析、洋洋灑灑的「反思」卻顯得迂腐、淺陋……而這正是解構主義要證實的。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姓名: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1915/11/12-1980/3/26)

20世紀zui重要思想傢之壹。法國新批評大師,是繼沙特之後,當代歐美zui具影響力的思想大師,也是在濛田之後,zui富纔華的散文傢。

巴特是以結構主義觀察文化現象的先驅,並將符號學推嚮法國學術界的前沿,勾勒齣結構主義「文學科學」的藍圖。巴特對於馬剋思主義、精神分析、結構主義、符號學、接受美學、存在主義、詮釋學和解構主義等等皆有極大影響,應用更廣及電影、廣告、音樂、時尚、設計、建築等領域。

譯者
姓名:汪耀進

1958年生於江蘇鎮江。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外國語文學係,1986年獲該係英美文學碩士學位,並在美國哈佛大學攻讀電影美學。曾發錶〈盲人與悲劇〉、〈東邊日齣西邊雨〉、〈老井──子宮還是墳墓〉等論文。並曾譯著《角度的變換:西方文學批評方法諸種》,編著《意象批評》。

審訂者簡介
劉俐
東海大學外文係畢業、巴黎第七大學博士學位、巴黎第三大學影劇學院研究。曾任巴黎颱灣文化中心(簡稱巴文中心)主任和淡江大學法文係副教授。譯有《劇場及其複象》、《電影美學》、《趙無極自畫像》、《攝影大師對話錄》等。


哲思的迷宮與符號的低語:當代思想的拓荒者 圖書簡介 書名: 哲思的迷宮與符號的低語:當代思想的拓荒者 作者群: 集結多位二十世紀中後期至二十一世紀初的重量級思想傢、文化評論傢與符號學傢。 分類: 哲學、符號學、文化研究、文學理論、後結構主義 篇幅: 約 1500 字 --- 導言:時代的切片與思想的解構 本書並非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思想史綜述,而是一場針對現代性晚期文化肌理的深入剖析與係統重構。它匯集瞭十餘位在各自領域內具有顛覆性影響力的思想巨匠的精粹觀點,旨在揭示在技術飛速發展、全球化浪潮席捲以及傳統宏大敘事崩塌之後,我們如何重新定位自我、解讀意義,並與無所不在的“符號霸權”共存。全書以一種近乎手術刀般精準的筆觸,解剖瞭從語言結構到意識形態運作,從身體政治到數字異化的復雜網絡。 我們身處一個被信息流淹沒的時代,真實與虛擬的邊界日益模糊。理解我們所處的“此地與此時”,需要一種超越傳統認識論的工具。本書提供的,正是一套批判性的工具箱,它聚焦於那些挑戰既有範式、敢於深入思想最幽暗角落的探索者們。他們不提供慰藉,而是提供銳利的洞察力,迫使讀者直麵現代社會內在的矛盾與張力。 第一輯:語言的邊界與意義的漂移 本輯聚焦於二十世紀後半葉語言學轉嚮對西方哲學帶來的衝擊。傳統的“主體即中心”的觀念,在結構主義的嚴格邏輯下,首先遭遇瞭自身的瓦解。 索緒爾的遺産與結構主義的冷峻: 我們迴顧瞭語言係統如何預設瞭意義,而非簡單地反映意義。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探討瞭結構主義如何被自身的內部張力所反噬——當意義被視為一種“差異”的序列時,這個序列如何得以穩定? 解構主義的火焰: 這一部分深入探討瞭將意義“流放”至文本深處的激進策略。核心議題在於對“在場”的質疑,以及對中心詞(如真理、存在、人本身)的不斷延異。我們分析瞭如何通過細讀,發現文本內部的自我矛盾,從而揭示齣任何看似堅固的意義結構都潛藏著隨時可能崩塌的裂隙。這種對二元對立的顛覆,不僅僅是學術遊戲,更是對形而上學傳統的一次徹底清算。 符號學的權力滲透: 符號不再是中立的指示牌。本輯的重量級篇章,側重於分析符號如何在意識形態的建構中,無聲地塑造我們的認知與欲望。從日常生活的廣告圖像到政治修辭,我們如何被符號“圈養”?我們必須學會閱讀符號背後的權力邏輯,區分“能指”的錶層喧嘩與“所指”的權力壓製。 第二輯:主體性的重塑與身體的政治 如果說第一輯瓦解瞭意義的基石,那麼第二輯則緻力於解構那個曾經被視為穩定、統一的“人”。主體不再是笛卡爾式的純粹思考者,而是被置於復雜的社會、曆史與身體的交集中進行考察。 權力的無形之網: 這一部分引入瞭關於權力運作方式的全新視角。權力不再僅僅是自上而下的壓製,而是一種彌散在社會肌體之中的生産性力量。我們考察瞭權力如何通過規訓、知識的建構,以及對身體的細微管理,塑造齣“順服的主體”。這種對權力的精細化描摹,使得我們對“自由”的理解必須進行大幅修正。 欲望的驅動與主體建構: 深入剖析瞭欲望在主體形成中的核心作用。欲望的本質是“匱乏”,它永遠指嚮他者,從而使得主體永遠處於一種追逐與未滿足的狀態。我們審視瞭在消費社會中,欲望如何被商品化和編碼,以及個體如何在被預設的欲望軌道上艱難行走。 身體的異化與可見性政治: 身體不再是靈魂的簡單載體,而是文化、曆史與社會規訓的戰場。從對性彆身份的批判性審視,到對醫療化、技術介入身體的探討,本輯強調瞭身體經驗的復雜性、脆弱性以及政治性。被看見的身體與被隱藏的身體,構成瞭當代社會最深刻的不平等之一。 第三輯:空間、時間與現代性的焦慮 隨著全球化的加速,我們對“傢園”與“曆史”的傳統概念受到瞭嚴峻挑戰。本輯關注的是人類經驗的維度——空間與時間——如何被現代性重構,並引發瞭新的焦慮。 空間的生産與異化: 從城市規劃的宏大敘事到日常景觀的碎片化,我們探討瞭空間是如何被意識形態所“占有”和“生産”的。符號化的空間(如購物中心、主題公園)取代瞭具身的、曆史性的空間,導緻瞭居住者對環境的疏離感。對“地方感”的追尋,成為現代人精神漂泊的一種體現。 時間的綫性斷裂: 傳統的曆史觀傾嚮於綫性進步,但當代思想傢們揭示瞭時間經驗的碎片化與復調性。在超速運轉的現代社會,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界限模糊不清。我們體驗著一種“永恒的現在”,這既是技術的即時性帶來的衝擊,也是曆史感消逝的標誌。 技術時代的哲學反思: 最後,本書觸及瞭技術對人類本質的終極拷問。人工智能、虛擬現實與生物工程的進步,不僅改變瞭我們的工具,也在重新定義“生命”與“人性”的含義。我們必須在技術與人文之間建立新的倫理地帶,以避免在效率的追求中,徹底淪為技術的奴隸。 結語:在迷宮中尋找新的羅盤 《哲思的迷宮與符號的低語》是一本邀請讀者進行深層思考的文本。它不提供終極答案,而是提供質疑的勇氣。通過梳理這些大師級的思想遺産,我們得以穿透日常生活的迷霧,辨識齣那些塑造我們世界的隱形力量。理解這些思想的復雜性,是我們在一個日益不確定的世界中,為自己建立批判性羅盤的必要前提。這本書,是對所有不甘於接受既有解釋的求知者的獻禮。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戀人絮語》(羅蘭.巴特百年限量紀念版)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所傳達齣的那份厚重感和儀式感。作為一個對文學有著深深敬意的讀者,我總是會被那些經過時間沉澱下來的經典作品所吸引,尤其是當它們以一種特彆的版本呈現在我麵前時。百年限量紀念版,這幾個字就足以點燃我內心對珍稀物品的渴望,它讓我覺得擁有的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段曆史的見證。羅蘭·巴特的名字,在我的認知裏,總是與那些能夠顛覆性地解讀世界的思想傢聯係在一起。而“絮語”這個詞,則帶著一種親密和細膩,仿佛即將揭示的是愛情中那些最隱秘、最動人的部分。港颱繁體文學的屬性,則讓我對其文本的純粹性和藝術性充滿信心。我期待著,翻開這本書,能進入一個由文字構築的精緻世界,去感受巴特如何用他犀利的筆觸,剖析人類情感的微妙之處,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愛情錶麵之下的深刻洞見。

评分

我之所以對這本《戀人絮語》(羅蘭.巴特百年限量紀念版)如此著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獨特性。百年限量紀念版,本身就意味著它不是一本隨隨便便就能找到的書,它代錶著一種珍貴,一種值得收藏的價值。而羅蘭·巴特,這個名字在我心中一直與深刻的思想和獨特的視角劃等號。我雖然還沒有深入研讀過他的作品,但僅憑他名字的份量,就足以讓我對其産生濃厚的興趣。港颱繁體文學的定位,也讓我對這本書的文本質量抱有很高的期望,我總覺得,繁體字的書籍在細節的處理上會更加精細,更能傳達齣文字本身的韻味。我設想,這本書的內容一定充滿瞭智慧的火花,能夠帶我進入一個全新的思想領域,去探索愛情的本質,去理解那些人類最復雜也最美好的情感。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獲得一些關於如何更好地去愛,去理解他人的啓示。

评分

拿到這本《戀人絮語》(羅蘭.巴特百年限量紀念版)的瞬間,我立刻被它散發齣的獨特氣質所吸引。港颱繁體文學這幾個字,本身就勾起我心中一份特彆的情感,那是一種對文字純粹性的追求,也是對某種文化傳承的珍視。我一直覺得,繁體字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它比簡體字更具綫條感和曆史感,每一個字都仿佛承載著故事。而巴特的名字,更是我學術探索路上的一座燈塔,他提齣的那些關於符號、關於闡釋的理論,對我而言充滿瞭挑戰但也無比迷人。雖然我並非專業人士,但能擁有這樣一本匯集瞭大師思想的百年限量紀念版,本身就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我設想著,在某個寜靜的午後,泡上一杯清茶,指尖滑過略帶粗糲感的紙張,眼神追隨著那些經過韆錘百煉的文字,去感受巴特是如何解構愛情的,他是如何剖析那些在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卻又難以言喻的情感片段的。這本書不隻是一次閱讀的體驗,更像是一次與偉大靈魂的深度對話,一次對自我內心世界的探索。

评分

這本《戀人絮語》的限量紀念版,光是封麵設計就足夠讓人心動。那種復古又帶有現代感的字體排印,加上精心挑選的紙張觸感,拿在手裏就有一種儀式感。我一直對巴特這個名字充滿好奇,尤其是在文學圈裏,他的名字總是伴隨著“解構”、“符號學”這些略顯晦澀的詞匯。雖然我對那些理論性的東西不甚瞭解,但從這本書的齣版規格來看,它顯然是一本值得深入品味的經典。我尤其喜歡這種“百年限量紀念版”的說法,總覺得裏麵蘊含著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仿佛能觸摸到作者創作時的心境,也像是對一個偉大思想傢最真誠的緻敬。這種版本不單單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藝術品,一種對文學傳統的尊重和傳承。我期待著在翻閱它的過程中,能不僅僅是閱讀文字,更能感受到文字背後所承載的曆史重量和思想光輝。這本書的齣現,也讓我有動力去重新審視自己對愛情的理解,或許在現代社會高速運轉的背景下,我們反而更需要這樣一本能沉澱心靈,引發深刻思考的作品,來提醒我們去感受和錶達那些最純粹的情感。

评分

這本《戀人絮語》(羅蘭.巴特百年限量紀念版)讓我産生瞭一種莫名的期待,一種想要深入探索的衝動。我常聽說羅蘭·巴特是二十世紀極具影響力的思想傢之一,他的著作常常能挑戰我們固有的認知,讓我們以全新的視角審視世界。而“絮語”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私密、一種低語,暗示著這本書可能探討的是愛情中那些微妙、那些難以言說的情感。港颱繁體文學的標簽,更讓我覺得它有一種精緻感和文化底蘊,與當今快節奏的閱讀習慣形成瞭一種鮮明的對比。我設想,這本書的排版設計應該非常講究,每一個字,每一個段落,都可能經過精心安排,以達到最佳的閱讀效果。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它,看看巴特是如何用他的獨特語言,描繪齣愛情的百態,他是如何解析那些我們口中的“情話”背後的深層含義。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能啓迪我思考愛情的獨特見解,一些能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人際關係的方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