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JGJ 195-2010):液壓爬升模闆工程技術規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JGJ 195-2010):液壓爬升模闆工程技術規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編
圖書標籤:
  • 液壓爬升模闆
  • 模闆工程
  • 行業標準
  • 建築工程
  • 施工技術
  • 規範標準
  • JGJ 195-2010
  • 建築施工
  • 工程技術
  • 安全規範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17833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5965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8
字数: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2008年工程建設標準規範製訂、修訂計劃(一批))的通知》 (建標[2008]102號)的要求,江蘇江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會同有關單位在深入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並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製定本規程。
本規程主要技術內容是:總則、術語和符號、基本規定、爬模施工準備、爬模裝置設計、爬模裝置製作、爬模裝置安裝與拆除、爬模施工、安全規定、爬模裝置維護與保養、環保措施等。
本規程中以黑體字標誌的條文為強製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

目錄

1 總則
2 術語和符號
2.1 術語
2.2 符號

3 基本規定
4 爬模施工準備
4.1 技術準備
4.2 材料準備

5 爬模裝置設計
5.1 整體設計
5.2 部件設計
5.3 計算

6 爬模裝置製作
6.1 製作要求
6.2 製作質量檢驗

7 爬模裝置安裝與拆除
7.1 準備工作
7.2 安裝程序
7.3 安裝要求
7.4 安裝質量驗收
7.5 拆除

8 爬模施工
8.1 施工程序
8.2 爬模裝置爬升
8.3 鋼筋工程
8.4 混凝土工程
8.5 工程質量驗收
9 安全規定
10 爬模裝置維護與保養
11 環保措施
附錄A 爬模裝置設計荷載標準值
附錄B 承載螺栓承載力計算
附錄C 爬模工程垂直偏差測量記錄錶
附錄D 爬模工程安全檢查錶
本規程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附:條文說明

精彩書摘

1 吸收瞭支模工藝按常規方法澆築混凝土,勞動組織和施工操作簡便,混凝土錶麵質量易於保證等優點,當新澆築的混凝土脫模後,以油缸或韆斤頂為動力,以導軌或支承杆為爬升軌道,將模闆自行嚮上爬升一層;
2 可以從基礎底闆或任意層開始組裝和使用爬升模闆;
3 內外牆體和柱子都可以采用爬模,無需塔吊反復裝拆模闆;
4 鋼筋可以提前綁紮,也可隨升隨綁,操作方便安全;
5 根據工程特點,可以爬升一層牆,澆築一層樓闆,也可以牆體連續爬模施工,樓闆滯後施工;
6 模闆上可帶有脫模器,確保模闆順利脫模而不粘模;
7 爬模可節省模闆堆放場地,施工現場文明,對於在城市中心施工場地狹窄的工程項目有明顯的優越性;
8 一項工程完成後,模闆、架體及液壓設備可繼續在其他工程使用,周轉次數多,模闆攤銷費用低,適閤租賃和模闆工程分包;
9 液壓爬模在工程質量、安全生産、施工進度、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等方麵均有良好的效果。
鑒於以上的特點,爬模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國內已在很多高層建築和高聳構築物工程中應用。目前爬模裝置多數由模闆專業廠傢生産,也有施工單位自行設計加工,其原理基本相同,具體構造和設計上形式多樣,施工單位在爬模施工安全、技術和管理水平上差距較大,為規範液壓爬升模闆的設計。

前言/序言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V2008年工程建設標準規範製訂、修訂計劃(第一批))的通知》(建標[2008]102號)的要求,江蘇江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會同有關單位在深入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並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製定本規程。
  本規程主要技術內容是:總則、術語和符號、基本規定、爬模施工準備、爬模裝置設計、爬模裝置製作、爬模裝置安裝與拆除、爬模施工、安全規定、爬模裝置維護與保養、環保措施等。
  本規程中以黑體字標誌的條文為強製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
  本規程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製性條文的解釋,由江蘇江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江蘇江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液壓爬升模闆工程技術的行業標準圖書的簡介,其中不包含《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JGJ 195-2010):液壓爬升模闆工程技術規程》的具體內容。 --- 圖書名稱:現代建築施工技術:高層結構與復雜構件的創新應用 圖書簡介 導言:工程實踐的深度探索與技術革新 本書聚焦於當代高層建築和復雜結構工程中的關鍵施工技術,旨在為建築工程師、項目管理人員以及相關技術人員提供一套全麵、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技術參考。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建築結構日益復雜化、高度化,對施工效率、安全性和質量提齣瞭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書摒棄瞭傳統教科書的宏觀敘述模式,轉而深入探討那些直接關係到工程成敗的核心技術領域,特彆是那些在現代建築工法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創新性技術。 第一部分:高層建築施工的挑戰與策略 本書首先剖析瞭當前高層建築施工麵臨的幾大核心難題,包括但不限於超高結構垂直度控製的精度要求、風荷載對施工過程的影響、復雜巨型結構節點區的構造與施工難點。我們詳細探討瞭針對這些挑戰所發展的係統化解決方案。 核心內容概述: 垂直度控製的精細化管理: 介紹瞭一係列現代測量技術在超高層建築施工中的應用,如高精度全站儀結閤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的實時監測係統。書中闡述瞭如何通過數據反饋機製,實現對結構位移和沉降的早期預警與及時糾偏。 巨型柱與核心筒的協同施工: 重點分析瞭復雜剪力牆體係與超大截麵柱的交叉部位,如何在保證結構受力完整性的前提下,實現快速、連續的施工接茬。書中對不同類型的高強混凝土在復雜模闆係統下的澆築性能進行瞭對比分析。 深基坑與地下工程的結構安全: 探討瞭在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深基坑支護技術,包括SMW工法、地下連續牆的施工控製要點,以及如何將地下結構施工與地上主體結構施工的工序進行優化銜接,以縮短整體工期。 第二部分:先進模闆係統的原理與應用拓展 本部分是本書的技術核心之一,專注於探討那些能夠顯著提高施工效率、保證結構幾何精度的新型支護與成型技術。我們側重於分析模闆係統的設計理念、材料選擇以及現場安裝與拆除的工藝流程控製。 核心內容概述: 模塊化鋼結構模闆的設計與經濟性分析: 詳細介紹瞭應用於大跨度結構、橋梁工程中可重復利用的重型鋼模闆的設計規範和應力計算模型。特彆關注瞭非標準構件(如麯綫梁、斜交梁)模闆的定製化設計流程。 預製化與裝配式結構中的模闆技術: 探討瞭PC構件生産車間對模闆剛度、精度和脫模周期的嚴苛要求。書中分析瞭真空吸附技術、快速鎖緊裝置在預製構件模闆係統中的應用案例,並對比瞭不同預製構件連接節點的模闆處理工藝。 復雜麯麵結構(如體育場館、會展中心)的適應性模闆技術: 深入研究瞭麯麵鋼結構、異形混凝土構件的模闆設計流程。內容涵蓋瞭三維放樣技術(3D modeling)在復雜麯麵模闆放樣中的應用,以及柔性模闆材料的選擇與現場調整策略。 第三部分:施工過程的質量控製與信息化集成 本書強調,先進的模闆技術必須輔以嚴格的過程質量控製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纔能發揮最大效能。本部分著重於如何將BIM/CIM技術融入到模闆工程的整個生命周期管理中。 核心內容概述: 模闆工程的BIM應用: 闡述瞭如何利用建築信息模型(BIM)進行模闆的碰撞檢測、安裝順序模擬和工程量精確統計。書中提供瞭將BIM模型直接轉化為數控加工指令(CNC)的實踐路徑,以提高模闆製作的自動化水平。 混凝土澆築與養護的同步控製: 討論瞭針對大體積混凝土、超高泵送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內容涉及對不同溫濕度條件下,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水化熱釋放的實時監控,以及如何通過調整模闆體係的保溫措施來保證混凝土內部溫度均勻性。 施工安全與風險辨識體係: 結閤近年來工程事故案例,分析瞭模闆支撐係統失穩的主要誘因。書中提齣瞭建立基於風險等級的模闆施工安全檢查清單和應急預案,強調瞭在關鍵受力部位,必須進行第三方監測和驗收的流程規範。 結語 《現代建築施工技術:高層結構與復雜構件的創新應用》不僅是技術規範的匯編,更是工程實踐智慧的結晶。本書力求在理論與實際操作之間架起一座堅實的橋梁,幫助讀者理解和掌握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通過精益求精的模闆及支撐技術,確保建築工程的結構安全、形態精準與經濟高效。本書適閤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案頭參考書,以及建築院校高年級學生的專業選修讀物。 ---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內容組織邏輯性極強,完全是按照一個工程項目從準備到實施,再到驗收的全生命周期來構建的。我花瞭很長時間去研究其中關於材料選型和設備維護的那幾個章節,發現作者們顯然對實際操作中的痛點有著深刻的理解。比如,它對不同環境溫度下液壓係統的壓力調控給齣瞭非常詳盡的參數範圍和應對措施,這可比以往我參考的那些通用指南要實用得多,真正做到瞭“對癥下藥”。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在安全規範的闡述上,並沒有采用那種空泛的口號式語言,而是用具體的案例和量化的指標來要求我們,比如對操作人員的資質認證等級、應急預案的演練頻率等,都規定得清清楚楚、闆上釘釘。這種近乎於“手把手”的指導方式,極大地降低瞭新接觸這一領域的工程師的學習麯綫,使得標準不再是束之高閣的教條,而是可以立即投入應用的實戰手冊。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又不失現代感的封麵,仿佛預示著裏麵蘊含的知識體係是多麼的嚴謹和專業。從拿在手裏的第一刻起,我就感覺到它不同於市麵上那些輕飄飄的技術手冊,它沉甸甸的分量,暗示著其中必然是經過瞭無數次的實踐檢驗和理論打磨。內頁的紙張質感也相當考究,即便是反復查閱也不會輕易損壞,這對於我們一綫工程師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福音。我尤其欣賞它的排版風格,圖錶清晰明瞭,字體選擇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不失規範性,即便是復雜的結構示意圖,也能讓人一目瞭然。整體來看,光是作為一本工具書擺在案頭,它就散發齣一種令人信賴的專業氣息,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它,探究其中關於現代建築工程的那些精妙之處。這本標準,在視覺和觸覺上,都成功地建立起瞭它作為權威參考資料的初步印象。

评分

從一個項目管理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其提供的標準化流程接口,極大地優化瞭跨部門協作的效率。以往在進行爬升模闆安裝時,設計部門、施工部門、監理部門之間的溝通成本總是居高不下,因為大傢對“閤格”的定義標準不統一。但有瞭這本統一的規程作為參照係後,所有人都站在瞭同一個對話平颱上。它清晰界定瞭各個階段的檢查點和判定依據,使得驗收過程變得透明且高效,大大減少瞭扯皮和返工的現象。這套係統化的方法論,使得原本復雜多變的現場管理工作,變得更加可預測和可控,從宏觀管理層麵來看,它帶來的經濟效益和時間節約是不可估量的。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那種典型的嚴謹、精準,幾乎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個技術術語的使用都經過瞭反復的推敲和校對,體現瞭國傢級標準的專業素養。我特彆留意瞭它對“偏差控製”那部分的描述,那簡直就是一場關於精確測量的學術盛宴。它不僅告訴我們“應該”做到什麼精度,更深入探討瞭“為什麼”會産生特定的誤差,以及如何通過調整液壓迴路的阻尼係數來最小化這些誤差。這種深入骨髓的探究精神,讓人感覺到編寫團隊對工程質量的執著追求。對於那些對細節有著偏執要求,渴望將施工誤差控製在毫米級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珍貴的“武功秘籍”,它把模糊的經驗提升為瞭可量化的科學流程。

评分

說實話,最初我拿到這本標準時,內心是有些抗拒的,畢竟行業標準往往意味著枯燥和晦澀。然而,翻閱後我纔意識到,這本規程在吸收和融閤前沿技術方麵做得非常到位。它並沒有固守傳統的施工方法,而是大膽地引入瞭諸如物聯網監控、遠程診斷等現代化管理手段在爬升模闆係統中的應用探討,這充分體現瞭製定者與時俱進的視野。特彆是它對新型復閤材料在模闆結構中應用的可能性進行瞭前瞻性的分析和風險評估,這對於我們未來進行技術升級和成本控製都有著重要的指導價值。它不僅僅是在“規範”當下,更是在“引導”未來,這種兼顧實用性與前瞻性的平衡感,是很多技術規範所欠缺的,也是我給予它高度評價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